搜索到804篇“ 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的相关文章
走向生态文明: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生态文明观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2024年
建设性后现代主义是基于过程哲学的西方环境理论,其独具特色的生态文明观受到部分国外马克思主义者的推崇。尽管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生态文明观的发展是一个缓慢且坎坷的历史过程,但并不妨碍其在生态文明研究中的重要地位。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生态文明观进行深入研究,提出许多见解和观点。国外对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生态文明观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代表人物思想、现代现代划分、概念内涵、理论来源、共同体思维、中国现代化发展等方面。国内对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生态文明观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文本翻译、基本内容解读、教育发展、中国生态文明等方面。在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面前,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生态文明观可谓是生态环境理论中的“弄潮儿”,其“绿色”初心是值得肯定和学习的。然而,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生态文明观的研究也存在理论与实践脱钩、研究领域片面化、唯物辩证的批判类文章较少、研究力度不强等诸多不足。
吴燚盛
关键词: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生态后现代主义生态文明过程哲学
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生态思想研究被引量:1
2022年
面对全球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建设性后现代主义透过批判现代的机械论及人类中心主义,积极建构了一种以过程哲学为基础且强调有机整体思维的生态理论:在本体论上以“事件”思维重建万物的内在本质联系,继而突破了二元论及机械论将人与自然分离的困境,澄清了自然与人的内在关联以及自然在有机世界中的重要地位;在生态伦理上通过呈现自然的内在价值以克服人类中心主义对自然的冷漠与掠夺;在行为实践上倡导以“创造”的绿色生活方式替代消费主义的生活习惯。建设性后现代主义这种强调有机整体的生态思想与中国传统生态文化蕴含的“天人合一”生态范式具有一定的契合,这在一方面显明了两者的生态思想对于治理世界生态危机的积极意义,同时对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也具有一定的启示价值。
尚真洁
关键词: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生态哲学生态文明建设
西方建设性后现代主义文艺理论研究
2022年
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文化现象,集中体现了西方社会政治、经济、哲学、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西方建设性后现代主义文艺理论研究即是关注西方后现代主义理论的建设性成果,既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又具有突出的现实意义,其对艺术的本质生成认知、对文本的形式特征意蕴和空间地理学质的架构,开拓了文艺理论研究的新路径,对中国当代的文艺理论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宋国栋
关键词:文艺理论艺术本质文本理论
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的生态观及其教育思想分析
2022年
近些年,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增长,与此同时也引发了很多生态问题,比如水资源污染问题、垃圾污染问题、能源浪费问题、雾霾天气问题等。建设性后现代主义提出了人与自然有机统一的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生态观,其所倡导的生态观警醒我们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要注意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在人与自然之间建立一种动态的平衡关系,谋求人与自然的共同福祉。此外,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的教育思想,也值得我们进行深入思考。
鲍鹏娜
关键词: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生态观教育思想
建设性后现代主义及其融入中国现代化的内在逻辑
2022年
产生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建设性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思想之一,它对现代进行了反思和批判并超越了解构后现代主义的不足。建设性后现代主义以怀特海的过程哲学为基础,在世界观上,它是以内在关系为基础的有机整体论,秉持一种和谐与合作的价值观和建设性、整体的思维方式。建设性后现代主义要能融入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要坚持内在的文化逻辑、理论逻辑、方法逻辑和现实逻辑。
汪文勇
关键词:建设性后现代主义过程哲学
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生态观视域下的生态社区建设实践被引量:2
2022年
生态社区建设并非仅仅为社区居住者提供舒适、环保、美观的居住环境,它更是共同体的创建,是对工业化消解社区生命力的重建,是倡导人人参与、在合作中共创可持续发展的新生活方式和理念。建设性后现代主义以过程哲学为基底,强调人与世界的存在方式是关系、生成和有机的;特别是其对内在关系的理解,即将工业文明范式下“理经济人”的假设引向生态文明范式下“共同体中的人”的假设,使健康活泼的社区氛围、团结友爱的社区支撑、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理念得以在生态社区建设实践中得到深度有效的推进。山西永济蒲韩生态社区建设实践,将建设性后现代主义思维方式下的“块茎理论”运用其中,使生态社区建设从理念、设计到落地真正符合生态文明发展的内在要求。
黄毅王治河
关键词: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生态社区共同体生态文明
乡村幼儿教育内生发展的“离土”问题审视——基于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的思考
2022年
乡村幼儿教育优质发展的“复制城镇”思维,迷失了自身内生发展的“土地”,退却为“离土”教育。而怀特海的建设性后现代主义作为21世纪新兴发展的一种教育思潮,将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生态理论引入乡村幼儿教育内生发展,厘清乡村幼儿教育内生发展维度在“离土”问题下表征出的“脱土”“离根”“复制”等现象,找寻乡村幼儿教育内生发展地方归属的“爱土”、文化认同的“归根”、伦理回归的“爱育”教育路向,从而优化乡村幼儿教育内生发展。
王若
关键词:建设性后现代主义乡村幼儿教育内生发展
怀特海过程哲学的建设性后现代主义意蕴研究
2021年
产生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建设性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思想之一,它对现代进行了反思和批判并超越了解构后现代主义的不足。在世界观上,它是以内在关系为基础的有机整体论,并秉持一种和谐与合作的价值观。怀特海的过程哲学把世界看作过程中的机体,实现了从实体本体论向机体本体论的转变,使其哲学思想呈现出明显的建设性后现代主义色彩,而能真正具体体现怀特海过程哲学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特征的是其对现代哲学两个缺陷的批判。
汪文勇苏扬
关键词:过程哲学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生态文明
解读俞孔坚:通向生态文明的建设性后现代主义途径被引量:3
2021年
5月29日,2021年约翰·柯布共同福祉奖颁奖典礼在线举行,该奖项是世界范围内生态哲学领域的最高荣誉之一,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教授俞孔坚获此殊荣。在颁奖仪式上,杰伊·麦克丹尼尔博士致辞,总结了俞孔坚的景观设计思想和实践;小约翰·博斯维尔·柯布及其他多位学者也对俞孔坚的作品给予了高度评价。本文是对这些致辞和评价的记录和补充。致辞嘉宾表示,俞孔坚的作品体现的是一条"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的途径,将现代的理想生活方式与过去的智慧相结合,指向一种更绿色、宜居的未来。他们认为,在当前生态危机背景下,俞孔坚的景观设计思想和实践的确是一门"生存的艺术"。从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的视角来看,俞孔坚将传统知识融入其前瞻思想,帮助人类和地球设计了一种更具光明前景的未来。本文探讨了生态文明理念如何通过审美、规划和设计观念的转变"落地",以及俞孔坚的景观设计思想和实践探索是如何帮助中国在世界生态文明转型中确立其引领地位的。
杰伊·麦克丹尼尔小约翰·博斯维尔·柯布彭晓谢邦秀(翻译)
关键词:景观设计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生态文明
建设性后现代主义整体观被引量:1
2019年
建设性后现代主义思潮作为当今时代哲学发展的一个新的生长点已广泛影响到众多领域,其形成具有深厚的理论渊源,从古希腊哲学中的整体观思潮到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思想,以及现代西方哲学家柏格森、怀特海以及哈茨霍恩等人的整体观念对建设性后现代主义整体观的形成起了巨大指引作用。建设性现代哲学“动态的整体观”、“‘返魅’的整体观”、“人与人内在关系的整体观”以及“人与自然有机联系的整体观”等丰富理论内涵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闫顺利牛凤
关键词:建设性后现代主义整体观有机论返魅

相关作者

杨富斌
作品数:56被引量:231H指数:9
供职机构: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
研究主题:过程哲学 生态文明 建设性后现代主义 建设性后现代 马克思主义
王治河
作品数:41被引量:347H指数:10
供职机构:哈尔滨工业大学建设性后现代研究中心
研究主题:建设性后现代 生态文明 后现代 建设性后现代主义 马克思主义
冯石岗
作品数:182被引量:414H指数:8
供职机构:河北工业大学
研究主题:文化 新农村建设 思想政治教育 后现代主义 高等教育
吴伟赋
作品数:16被引量:7H指数:1
供职机构:浙江广播电视大学
研究主题:建设性后现代主义 建设性后现代 哲学家 形而上学 哲学观
武端理
作品数:25被引量:18H指数:3
供职机构:三峡大学外国语学院
研究主题:建设性后现代主义 省域副中心城市 外语培训 电影 《达·芬奇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