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530篇“ 底栖动物群落“的相关文章
石亭江动物群落结构季节变化与生态评价
2025年
汶川地震后石亭江山前河段冲刷严重,对河流生态产生重要影响,然而目前尚缺乏对山前冲刷河段的定量生态评价。选取石亭江、绵远河和湔江为研究对象,根据2021年秋季(10月)和2022年夏季(7月)采集的大型无脊椎动物样本与环境观测数据,分析了石亭江动物群落结构、多样性、功能摄食类群和功能习性类群的季节变化特点。结果表明:石亭江秋季共采集动物54种,隶属4门6纲35科,夏季共采集到动物33种,隶属1门1纲18科,其中牧食收集者为优势程度最大的功能摄食类群,捕食者的优势程度最小,秋季固着型生物的优势程度最大,夏季蔓生型生物的优势程度最大,攀爬型生物的优势程度在秋季和夏季均为最小。基于动物完整性评价的多参数(MMI)指数,将3条河流息地斑块的生态质量划分为极差、差、中等、良好和极好5个等级。结果显示:3条河流息地斑块生态质量整体为良好,局部为中等;绵远河与湔江的息地斑块生态质量整体高于石亭江;秋季石亭江息地斑块的生态质量好于夏季。
李松忆郑珊周雄冬
关键词:功能摄食类群
河流动物群落功能性状对营养胁迫的阈值确定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河流动物群落功能性状对营养胁迫的阈值确定方法,涉及动物群落生态技术领域,包括该河流动物群落功能性状对营养胁迫的阈值确定方法,不仅克服了传统物种分类学方法的局限性,还提供了更全面、深入的理解...
许旭明诸葛亦斯许培杰聂睿姚睿余晓杜强李国强谭红武王思雅
贝类增殖放流对潮间带大型动物群落的影响——以坎门湾为例
2025年
为了解贝类增殖放流对潮间带大型动物群落的影响,于2022年5月(春季)和10月(秋季)对台州市玉环县坎门湾区域贝类增殖区和对照区潮间带大型动物群落开展了现场调查和研究。两次调查共采集到大型动物6门7纲55科89种,增殖区记录到的物种数(62种)高于对照区(59种),全区、增殖区和对照区大型动物均为软体动物种类占比最高,分别占相应区域物种数的46.07%、51.61%和49.15%。春季,增殖区和对照区大型动物优势种分别为9种和4种,共有优势种是微角齿口螺Odostomia subangulata和纹藤壶Amphibalanus amphitrite;秋季,分别为4种和5种,共有优势种是绯拟沼螺Assiminea latericea和日本大眼蟹Macrophthalmus(Mareotis)japonicus。不管是春季还是秋季,大型动物平均息密度、生物量、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Margalef丰富度指数(D)均表现为增殖区>对照区,而Pielou均匀度指数(J′)表现为对照区>增殖区。双因素方差分析表明,增殖区和对照区之间大型动物生物量差异显著,而种类数、息密度在春季和秋季之间差异显著,其余参数在区域间及季节间差异均不显著。聚类分析表明,春季增殖区和对照区的大型动物群落相似度较高,可分为增殖区(T1和T2断面)和对照区(T3和T4断面)2组;秋季相似度较低,可分为增殖区T1断面、增殖区T2断面和对照区T3和T4断面3组。结合增殖放流前以及周边调查数据,贝类增殖放流两年后,大型动物群落物种数、平均息密度、生物量、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D)均有提高,但效果不明显,研究区域大型动物恢复效果并不理想。
贾胜华熊李虎林良羽廖一波郑重莺毛健叶文建柴雪良
关键词: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
北部湾北岸近海大型动物群落结构与生态质量评价
2025年
为探究中国北部湾北岸近海大型动物群落特征,评估其生态质量,并为北部湾生态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于2022年秋季(11月)在北部湾北岸近海布设12个站位进行大型动物调查。本次调查共鉴定出大型动物30种,其中,多毛类种类最多,为12种,其次为软体动物(8种)和甲壳类(6种),棘皮动物和其他类群种类较少。大型动物的平均丰度和生物量分别为148 ind./m^(2)和135.04 g/m^(2)。丰度组成以多毛类和软体动物占优势,生物量以软体动物占绝对优势。总体上近岸的丰度和生物量均大于远岸。优势种为粗帝汶蛤(Timoclea scabra)、奇异稚齿虫(Paraprionospio pinnata)和双鳃内卷齿蚕(Aglaophamus dibranchis)。非度量多维度尺度分析(nMDS)与群落聚类分析结果一致显示,研究区域内大型动物群落可划分为3个亚群。丰度/生物量比较曲线(abundance-biomass comparison curves,AB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北部湾北岸近海大型动物群落未受到扰动。海洋生物指数(AZTI’s marine biotic index,AMBI)与多变量海洋生物指数(multivariate AMBI,M-AMBI)评估结果显示,北部湾北岸近海整体生态质量状况良好,仅个别站点显示轻度扰动。本文初步研究了北部湾北岸近海大型动物群落特征及其生态质量,结果表明,北部湾北岸近海大型动物群落受扰动程度较低,生态质量整体处于良好状态。
曾鸿滨董建宇刘伟豪李北兴王学锋
关键词: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生态质量评价
城郊湖泊大型动物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以武汉市为例
2025年
对武汉市5个城郊湖泊的动物群落组成及与水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研究.调查中共检出动物29种,主要优势种为霍甫水丝蚓(Limnodrilus hoffmeisteri)、环棱螺(Bellamya sp.)和水丝蚓(Limnodrilus sp.),均为喜有机质的耐污种;水体理化指标表明5个湖泊呈高度富营养化,除叶绿素a质量浓度之外,各湖的理化因子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典范分析(CCA)与冗余分析(RDA)分析表明,水体中的总氮(TN)和总磷(TP)与环节动物密度正相关,与软体动物呈负相关;透明度(SC)与各湖泊优势种相关性差异较大;叶绿素a则对优势种影响较弱或无明显影响.基于动物指示物种进行水质评价结果显示,Wright指数评级偏优,Goodnight-Whitley生物指数及BPI相对重要性指数近似,调查的5个城郊湖泊处于轻污染至β-中污染,与水质调查的结果相近.研究有助于准确掌握武汉市城郊湖泊生态系统的特征和状态,为城郊湖泊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生态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陈璇孟建军孙聪汪剑邓平戴煜泰韩晓芳李丽雪
关键词:底栖动物水环境因子指示物种
济南大汶河湿地动物群落组成及多样性调查
2025年
为摸清济南大汶河湿地动物群落特征,于2020年秋季(9月)对济南大汶河湿地公园开展了动物采样调查。结果表明,秋季共采集到动物3门5纲26种。其中昆虫纲种类最多,占动物总种类数的42.31%,腹足纲次之,占比为38.46%。动物密度和生物量变化范围分别为412.2~1830.7个/m^(2)、10.74~269.72 g/m^(2),平均值分别为825.9个/m^(2)、119.42 g/m^(2)。动物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平均值分别为1.58、0.61。数据分析结果显示,动物种类组成以昆虫纲占优势,群落结构趋于简单化,生物多样性指数水质评价结果表明,大汶河湿地水质整体处于中污染-轻污染状态。建议进一步加强大汶河湿地环境保护,减少水污染、降低人为干扰、提高湿地生境多样性。
刘立稳郭伟冯洁殷旭旺
关键词: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生物多样性
核电临近海域潮间带动物群落特征及季节变化
2025年
在2016—2017年间对山东某核电站邻近海域开展了潮间带动物群落调查,分析潮间带动物的季节变化特征及其均匀度、丰富度及多样性指数.结果表明,6个断面18个站位中出现最多的是软体动物,而环节动物种类相对较少.各断面潮间带动物多样性指数的变化范围是0.27~2.09,临近乳山河口的C6断面在生物量方面表现较为突出.在季节变化中,冬季的生物量和相应的物种多样性超过其他3个季节.短滨螺(Littorina brevicula)的优势度在4个季节均超过0.2.具有显著的优势地位.此外,双齿围沙蚕(Perinereis aibuhitensis)种群在冬季时表现出一定的优势地位,在后期核电取排水冷凝过程中值得进一步关注.
尹晓斐杜宁刘晓慧夏禹王以斌王宗兴许梦雪
关键词:底栖动物群落特征核电站潮间带
西北江下游河流动物群落健康评价
2024年
2020年12月在西北江下游河流设置11个采样点,调查动物群落结构,应用动物完整性指数(B-IBI)评价河流健康状况,并分析B-IBI值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参照点位的B-IBI值在0.59~4.00之间,处于中等—优状态;受损点位的B-IBI值在0~0.82之间,处于很差—良好状态,其中较差和很差状态占比为87.5%。氨氮浓度与B-IBI值呈现极显著的负相关性,降低水污染负荷是促进动物群落恢复健康的有效途径。在水质已经实现好转的基础上,可通过营造河卵石生境来促进动物群落恢复,同时也应加强河岸带的修复。
肖许沐马卓荦马卓荦王赛
关键词:底栖动物河流健康评价
洪湖浮游生物和大型动物群落结构研究
蒋美秀
北海铁山港海域大型动物群落结构研究
2024年
2021年3月(春季)和2021年9月(秋季)在北海铁山港海域开展大型动物调查,共采集了24个站的样品,进行了种类鉴定、密度、生物量、Bray-curtis相似性系数和沉积物质量分析。绘制了大型动物丰度/生物量曲线(ABC曲线),分析大型动物受干扰情况。结果表明,调查海域共采集到大型动物42种,其中环节动物19种,节肢动物11种,软体动物6种,棘皮动物和脊索动物各2种,纽形动物和刺胞动物各1种。平均密度为141 ind·m^(-2),平均生物量为96.95 g·m^(-2)。春季大型动物优势种为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和豆形短眼蟹(Xenophthalmus pinnotheroides);秋季大型动物优势种为厦门文昌鱼(Branchiostoma belcheri)。春季和秋季香农-维纳指数H'平均值分别1.73为和1.25。沉积物各评价因子标准指数均小于1。ABC曲线结果显示,春季大型动物除了F06号站受到中度干扰外,其他站位未受到干扰;秋季所有站位都未受到干扰。总体来看,调查海域大型动物群落稳定性较好。群落结构聚类分析和MDS分析表明,春、秋航次各站位的群落相似度较低。
黄丽婷赖俊翔张荣灿张荣灿许铭本
关键词:大型底栖动物生物多样性群落结构

相关作者

蔡立哲
作品数:123被引量:1,172H指数:23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
研究主题:大型底栖动物 潮间带 红树林湿地 红树林 大型底栖动物群落
陆健健
作品数:170被引量:2,733H指数:35
供职机构:华东师范大学
研究主题:长江口 湿地 湿地生态系统 生态建设 大型底栖动物
王备新
作品数:89被引量:1,357H指数:21
供职机构: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研究主题: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 底栖动物 溪流 生物评价 群落结构
袁兴中
作品数:708被引量:4,676H指数:36
供职机构:湖南大学
研究主题:鼠李糖脂 抗生素废水 消落带 光催化剂 复合材料
李新正
作品数:210被引量:898H指数:23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研究主题:大型底栖动物 生物多样性 中国海域 大型底栖生物 群落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