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43篇“ 幼孢子体“的相关文章
- 温度和光强对海带新品系“黄官2号”幼孢子体的生长和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 2025年
- 为探明“黄官2号”海带(Saccharinajaponica)幼孢子体(3~4cm)生长适宜的光、温条件及其生理生化机制,本研究开展“黄官2号”海带幼孢子体在不同光强和温度下相对生长速率(RGR)、叶绿素荧光参数、色素/蛋白含量、活性氧含量、抗氧化剂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等生长和生理生化特性的相关研究。结果显示,RGR受光强、温度及二者交互作用影响显著,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温度、光强、二者交互作用。在10~13℃、60~90μmol photons/(m^(2)·s)条件下,“黄官2号”海带幼孢子体RGR较高,高温(16℃和19℃)组的RGR则在30μmol photons/(m^(2)·s)下较高。在同一温度下,随光强升高,海带幼孢子体的叶绿素a和类胡萝卜素含量逐渐下降,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抗坏血酸(AsA)含量呈上升趋势;在同一光强下,相对于10~13℃,高温组可溶性蛋白含量减少,丙二醛和过氧化氢含量显著升高,抗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抗坏血酸过氧化物)活性和抗氧化物质(AsA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均较高。高温和高光[120μmol photons/(m^(2)·s)]组的光系统Ⅱ最大量子产量(Fv/Fm)均显著降低,表明藻体在高温高光胁迫下光能转换效率降低。而高光组的调节性能量耗散的量子产量显著增大,且快速光曲线初始斜率(α)显著降低,表明“黄官2号”幼孢子体的光保护系统对高光胁迫产生了积极响应,并通过降低光能利用效率降低了对光能的吸收,从而减少光损伤。高光、高温组的关键抗氧化酶活性和抗氧化物质含量均显著升高,表明“黄官2号”海带幼孢子体的抗氧化系统均对高光、高温逆境产生了积极响应以降低活性氧损害。低光[10μmol photons/(m^(2)·s)]组的Fv/Fm、α、光系统Ⅱ实际量子产量和叶绿素a含量均显著升高,表明“黄官2号”海带幼孢子体在弱光环境下的光能转换效率和光能利用效率均显著提升,从而增加对光能�
- 宋桂漾梁洲瑞鲁晓萍袁艳敏汪文俊
- 关键词:海带温度生化组分叶绿素荧光参数
- 海金沙幼孢子体生根壮苗条件的优化研究
- 2024年
- 为了筛选蕨类植物海金沙幼孢子体生根壮苗的最佳培养条件以获得优质的种苗,以无菌萌发培养得到的海金沙幼孢子体为材料,考察了不同培养密度(1、3、5、7个/瓶)、培养基无机盐(1/4MS、1/2MS、MS)、蔗糖(1%、2%、3%)、外源激素NAA和IBA(浓度0.1、0.3、0.5 mg/L、单因素或两两组合)对海金沙幼孢子体生根壮苗的影响。结果表明:培养密度为5~7个/瓶较为适宜,幼孢子体生长良好;幼孢子体生根壮苗的最佳培养基1/4MS+1%蔗糖+0.3 mg/L IBA+0.3 mg/L NAA,能显著提高幼孢子体的幼苗鲜重和干重;在培养90 d左右即可炼苗移栽,此时幼孢子体叶片较大、叶色较深、根系发育良好,移栽不宜太迟,否则会导致其营养不足,叶片发黄和枯萎。
- 刘薇童家赟詹若挺刘赛
- 关键词:海金沙孢子体无菌培养
- 一种海带单株幼孢子体倍性鉴定的方法
- 本发明提供一种操作更加简便的鉴定海带单株幼孢子体倍性的方法,本发明使用Hoechst 33342染色鉴定海带单株幼孢子体倍性,通过检测不同海带单株幼孢子体样品中细胞核面积,并与已知倍性的海带孢子体样品的细胞核面积进行比较...
- 张立楠薛念超田萍萍李言李晓捷
- 一种羊栖菜幼孢子体栽培的单位质量评价及差异比较方法
- 本发明公开一种羊栖菜幼孢子体栽培的单位质量评价及差异比较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羊栖菜有性生殖幼孢子体的继代培育,羊栖菜有性生殖幼孢子体的不同步性生长发育特征收集,对野生型不同品系羊栖菜幼孢子体的采集、纯化养殖、有性生殖幼...
- 林立东吴明江郑影
- 一种降低海带幼孢子体发育畸形率的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降低海带幼孢子体发育畸形率的方法,具体涉及大型经济海藻苗种繁育领域,包括处理母液,包含有如下质量百分比的组分:15‑30g/ml碳酸钠15%‑25%,25‑40g/ml碳酸氢钠30%‑40%,20‑35g...
- 徐涛
- 文献传递
- 一种羊栖菜幼孢子体栽培的单位质量评价及差异比较方法
- 本发明公开一种羊栖菜幼孢子体栽培的单位质量评价及差异比较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羊栖菜有性生殖幼孢子体的继代培育,羊栖菜有性生殖幼孢子体的不同步性生长发育特征收集,对野生型不同品系羊栖菜幼孢子体的采集、纯化养殖、有性生殖幼...
- 林立东吴明江郑影
- 文献传递
- 温度对海带幼孢子体后期的叶长、叶宽的影响被引量:4
- 2021年
- 2014年—2016年,当海带养殖区水温降至19℃时,将海带"奔牛"品系的幼苗移植到荣成养鱼池湾海域,采用垂挂式养殖方式暂养,定期调整水层和摆洗幼苗,采用挂袋施肥的方式施加硫酸铵和硝酸铵的混合肥。约11月中旬,在海带苗种长至12~15 cm时开始分苗,此后在Ⅰ类海带养殖区,按照大单架平养的养殖方式进行正常养殖。自1月中旬起,每隔半个月对其叶长、叶宽进行测量,计算绝对生长速率,同时记录养殖海区的水温和透明度。连续3年的养殖试验结果显示,透明度最低值出现在水温约6℃,但在同样温度下,透明度不同。海带叶长最大时水温为11~14℃,叶宽最大时水温为13~15℃,比海带叶长最大的温度高1~2℃,海带叶宽生长速率最大时水温为6.5~8.0℃。海带叶长和叶宽基本呈正相关关系。海带由薄嫩期到收获期期间,叶长、叶宽比值为5.4~9.0,在收获期的比值则为6.8~8.7,但相同比值出现的温度不同。
- 王翔宇宋洪泽辛美丽丁刚吕芳
- 关键词:海带水温收获期
- 光强、温度和N、P浓度对石花菜幼孢子体生长的影响被引量:2
- 2020年
- 本文在实验室进行了石花菜(Gelidium amansii)果孢子采苗,并以萌发后一个月的幼孢子体为材料,分析了光照强度、温度以及N、P浓度等环境因子对其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以上四种环境因子都对石花菜幼孢子体的生长有显著影响。在本研究中,适宜于石花菜幼孢子体的生长条件范围分别为:光强40—80μmolm-2s-1、温度24℃、N浓度3.76mg/L以及P浓度0.195—0.39mg/L。这些将为石花菜的孢子育苗提供更多的理论支持。
- 杨红岩宋新伟闫昊李春燕徐涤臧晓南
- 关键词:石花菜幼孢子体环境因子
- 一种羊栖菜幼孢子体生长的调控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羊栖菜幼孢子体生长的调控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在5‑7月间将羊栖菜雌雄生殖托共同培养,收集合子;用海水作为培养环境培养合子;往培养容器中加入无机氮盐和无机磷盐;不间断泵入空气搅动海水,通过加富海水中的...
- 邹定辉温嘉怡蔡逸洵龚静雨
- 文献传递
- 硇洲马尾藻Sargassum naozhouense幼孢子体附着及原生态恢复被引量:2
- 2019年
- 【目的】探究硇洲马尾藻(Sargassum naozhouense)幼孢子体附着的选择性及原生态位点固着人工藻礁对马尾藻海藻资源恢复效果。【方法】选用混凝土、黄泥砖、牡蛎壳、聚丙烯板、橡皮条、沥青等6种废弃物材质对硇洲马尾藻幼孢子体附着效果进行比较;将硇洲马尾藻于徐闻南山进行原生态位点投放,周年观察比较人工藻礁与自然藻礁生长差异,探究硇洲马尾藻资源恢复效果。【结果】(1)不同材质藻礁对硇洲马尾藻幼孢子体附着差异显著,附着效果依次为混凝土>黄泥砖>牡蛎壳>聚丙烯板>橡皮条,沥青完全没有幼孢子附着。(2)当年人工藻礁苗有性生殖苗较自然生态苗生长慢,第二年假根再生苗生长与自然苗生长无显著性差异。(3)人工藻礁苗成活率为29.2%,此后不出现消退死亡,并以假根再生维持种群的繁衍。【结论】混凝土是马尾藻原生态藻床恢复较理想的人工附着基,黄泥砖、牡蛎壳、聚丙烯板等废弃物也可用于天然硇洲马尾藻以及室内有性苗源的附着基。假根再生是马尾藻种群繁衍的主要方式,利用有性繁殖的幼孢子体附着于混凝土块上进行硇洲马尾藻原生态位点投放是短时间增加马尾藻资源的有效措施,可为硇洲马尾藻海藻资源恢复提供可行的方法。
- 王惠谢恩义谢恩义徐聪
相关作者
- 张泽宇

- 作品数:45被引量:277H指数:12
- 供职机构:大连海洋大学
- 研究主题:裙带菜 人工育苗 海带 幼孢子体 配子体
- 赵素芬

- 作品数:62被引量:233H指数:9
- 供职机构:广东海洋大学
- 研究主题:马尾藻 海藻 幼孢子体 礁膜 光照强度
- 梁洲瑞

- 作品数:110被引量:232H指数:9
- 供职机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 研究主题:海带 鼠尾藻 紫菜 紫菜养殖 大叶藻
- 谢恩义

- 作品数:151被引量:274H指数:11
- 供职机构:广东海洋大学
- 研究主题:马尾藻 礁膜 海藻 大型海藻 人工育苗
- 孙会强

- 作品数:41被引量:87H指数:5
- 供职机构:广东海洋大学
- 研究主题:马尾藻 采苗 海藻 幼孢子体 礁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