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808篇“ 干扰素中和抗体“的相关文章
干扰素中和抗体和CHB患者抗病毒疗效之间的关系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探讨干扰素中和抗体干扰素疗效的影响。方法 105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分别应用重组型干扰素(rIFNa-2a)(37例),(rIFNa-2b)(33例)和(rIFNa-1b)(35例)。用抗病毒生物中和法检测105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干扰素治疗前后血清的干扰素中和抗体(NA),同时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干扰素治疗前后血清HBVDNA的含量。结果 105例接受干扰素治疗的CHB患者中23例患者治疗后检出NA(21.9%)。治疗前后的血清HBVDNA含量在NA阳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rIFNa-2a组(NA)阳性率(32.43%)明显高于rIFNa-2b组(18.18%)和IFNa-1b组(14.3%)(P<0.01)。在NA阴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23例NA阳性者在治疗结束时3例(13.04%)患者血清中HBVDNA被清除,82例NA阴性者在治疗结束时28例(34.15%)患者血清中HBVDNA被清除,二者比较P<0.01。结论 NA能影响干扰素的疗效,并可作为预测干扰素疗效的指标。
刘劲阳欧阳滢
关键词:干扰素干扰素中和抗体乙型肝炎乙型肝炎病毒核酸
干扰素中和抗体的产生与难治性丙型肝炎的相关性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干扰素中和抗体(NA)的产生与难治性丙型肝炎的相关性。方法纳入102例初治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根据治疗效果分为难治性丙型肝炎组和对照组,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治疗前及治疗不同时期血清中的干扰素抗体,同时应用抗病毒中和生物鉴定法检测干扰素NA。结果 44例难治性丙型肝炎患者中有12例出现干扰素NA阳性,对照组干扰素NA的阳性率明显低于难治性丙型肝炎组(P<0.05)。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a和干扰素α-1bNA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干扰素NA的产生可能是导致难治性丙型肝炎产生的因之一。
张文杰李朝霞田淑菊毛维武龚晏萱屈延
关键词:干扰素中和抗体难治性丙型肝炎慢性丙型肝炎
干扰素α治疗慢性丙型肝炎干扰素中和抗体的产生及其对抗病毒治疗疗效的影响被引量:10
2010年
目的探讨干扰素中和抗体的产生与干扰素治疗慢性丙型肝炎临床疗效的关系。方法纳入92例初治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应用干扰素α-1b(IFNα-1b)、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a(PegIFNα-2a)开始(48-72)周的抗病毒治疗,用酶免疫法(EIA)检测治疗前及治疗不同时期血清中的干扰素抗体,同时应用抗病毒中和生物鉴定法(ANB)检测干扰素中和抗体(NA)。结果92例患者中共有16例出现NA阳性,阳性率为17.39%,反弹组干扰素中和抗体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完全应答组(P<0.05),而难治性丙肝患者中和抗体阳性率亦明显高于完全应答组(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治疗前HCVRNA水平为NA阳性的影响因。结论临床应用干扰素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出现反弹与NA阳性率显著相关。干扰素中和抗体的产生可能是导致难治性丙肝产生的因之一。
张文杰李朝霞田淑菊毛维武龚晏萱屈延
关键词:慢性丙型肝炎聚乙二醇化干扰素干扰素中和抗体
干扰素中和抗体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效果的影响
在慢性病毒性肝炎治疗中,正广泛应用干扰素,并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但仍有相当部分患者无应答,影响干扰素抗病毒疗效的因很多,干扰素抗体的作用也是因之一。在干扰素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的过程中,干扰素能刺激机体产生干扰素中和抗体...
陈宪锐王会亮玄梅香毛新刚孙建国万宝美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干扰素治疗中和抗体临床疗效
文献传递
干扰素中和抗体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效果的影响被引量:2
2009年
在慢性病毒性肝炎治疗中,正广泛应用干扰素,并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但仍有相当部分患者无应答,影响干扰素抗病毒疗效的因很多,干扰素抗体的作用也是因之一。在干扰素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的过程中,干扰素能刺激机体产生干扰素中和抗体,为了探讨中和抗体的产生率及其临床意义,我们采用中和生物法检测了接受干扰素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干扰素中和抗体,探讨了干扰素中和抗体干扰素疗效的影响。
陈宪锐王会亮玄梅香毛新刚孙建国万宝美
关键词:干扰素中和抗体
α-干扰素中和抗体对慢性乙肝患者干扰素抗病毒疗效的影响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α-干扰素(IFN—α)中和抗体(NA)产生的情况,并探讨其对IFN抗病毒疗效的影响。方法采用抗病毒中和生物测定法检测了4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IFN-α治疗前、治疗后3—6个月血清中NA产生的情况;同时,也检测了10名健康人血清中NA。结果慢性乙型肝炎患者IFN—α治疗前和健康人血清中均无NA产生。48例患者IFN—α治疗6个月后,完全应答有15例,部分应答23例,无应答10例;IFN—α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时血清中NA阳转率分别为25%和37.5%(P〉0.05)。治疗后3个月时完全应答组和部分应答组NA阳转率均显著高于无应答组;同时,治疗后6个月时完全应答组NA阳转率较无应答组也显著升高。结论IFN—α治疗后机体可产生NA;NA的产生可影响IFN—α抗病毒疗效,尤其是IFN—α治疗后早期(3个月)即产生了NA。
王勇平
关键词:干扰素Α
干扰素中和抗体对重组α干扰素治疗尖锐湿疣疗效的影响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观察干扰素中和抗体(NA)对重组α干扰素(IFN-α)治疗尖锐湿疣疗效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86例尖锐湿疣患者治疗前采用抗病毒生物中和法测定NA阴性者,经微波或CO2激光治疗后给予局部干扰素治疗,每次3×10^6 IU,每周2次,疗程3~9个月(平均6个月),疗程中定期测定NA。结果86例患者治疗后NA阳性11例(12.79%),其中治疗后3,4,5,6及6个月后检出分别是1,2,3,2例及3例。NA阳性组HPV复发率(72.72%)高于NA阴性组(25.33%);临床治愈率(27.27%)低于NA阴性(74.67%),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IFN-α治疗尖锐湿疣NA阳性率不高,但NA可以影响IFN-α的疗效。
付明建尚艳华刘定立王宗发
关键词:中和抗体尖锐湿疣
重组α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病毒学反弹与干扰素中和抗体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9
2007年
目的 观察和分析重组α干扰素(rIFNα)治疗CHB过程中出现病毒学反弹与干扰素中和抗体(NAb)产生的关系。方法 485例经肝穿刺活组织检查证实的CHB患者,给予rIFNα1b治疗,每次5×106U,每周3次,疗程个体化(6-37个月,中位数10个月),疗程中1-3个月检测1次肝功能,并以PCR荧光定量测定HBV DNA、Abbott EIA试剂检测HBeAg、抗病毒生物中和法检测NAb。结果 485例患者中,66例(13.6%)于治疗过程中出现病毒学反弹,NAb阳性98例(20.2%),病毒学反弹组NAb阳性率68.2%(45/66),显著高于未发生病毒学反弹组的12.6%(53/4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9.06,P〈0.01)。NAb阳性组病毒学反弹的发生率为45.9%(45/98),显著高于NAb阴性组的5.4%(21/3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9.06, P〈0.01)。病毒学反弹的时间与NAb检出的时间存在相关性及一致性(CR=98.3%,P〈0.01)。多因分析表明,NAb的检出是病毒学反弹发生的相关因之一(P〈0.01),患者的年龄和治疗前HBeAg状态亦可影响病毒学反弹的发生。结论 rIFNα治疗CHB过程中病毒学反弹的发生率约13.6%,病毒学反弹的发生与NAb的产生密切相关,患者的年龄和治疗前HBeAg水平亦可影响病毒学反弹的发生。
刘定立骆抗先冯筱榕张明霞侯金林
关键词:肝炎乙型慢性干扰素I型抗体
干扰素中和抗体对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应答的影响被引量:16
2004年
目的 观察干扰素中和抗体(NA)对重组α干扰素(rIFN-α)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时病毒学应答的影响。方法 181例经肝穿刺活检证实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给予rIFN-α 1b治疗,每次5MU,每周3次,疗程6~37个月(中位数10个月),疗程中每1~3个月以抗病毒生物中和法检测NA、以聚合酶链反应荧光定量测定HBV DNA、以Abbott EIA试剂检测乙型肝炎e抗原。结果 NA产生率为33.7%。阳性者治疗结束时完全应答率显著低于阴性者(27.9%对45.0%,x^2(?)4.979,P(?)0.026),NA出现时间对疗效无显著影响,但NA出现时已获部分应答者(35例)完全应答率显著高于未获部分应答者(26例)(45.7%对3.8%,x^2(?)11.009,P(?)0.001),NA出现时血清HBV DNA水平低于20 pg/ml且近3个月下降幅度超过60%者(16例)完全应答率显著高于NA出现时血清HBV DNA水平高于20 pg/ml或虽低于20 pg/ml但近3个月下降幅度不足60%者(45例)(56.3%对20.0%,x^2(?)7.457,P(?)0.006)。结论 NA可削弱或抵消rIFN-α抗HBV应答,NA出现时已获部分应答者及血清HBV DNA水平低于20pg/ml且近3个月下降幅度超过60%者完全应答率较高。
毛乾国骆抗先刘定立张明霞侯金林
关键词:干扰素抗体慢性乙型肝炎病毒学应答
重组α-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时干扰素中和抗体的产生及影响因被引量:1
2003年
目的观察重组α-干扰素(rIFN-α)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时干扰素中和抗体(NA)的发生率、阳性率,并分析影响NA产生的因.方法对181例经肝穿刺活检证实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给予rIFN-α1b治疗,每次5 MU,每周3次,治疗时间6~37个月(中位数10.0月),自治疗第3个月起至治疗结束以抗病毒生物中和法每1~3个月检测血清NA.结果181例中61例产生NA,发生率33.7%.不同治疗时段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χ2=98.051,P=0.000),阳性率与治疗时段正相关(r=0.855,P<0.001).男性发生率(39.1%)高于女性(20.8%)(χ2=5.622,P<0.02).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性别、年龄、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分级、纤维化程度分期、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草酰乙酸氨基转移酶、HBeAg阳性、乙型肝炎病毒DNA水平、治疗时段诸因中仅性别人选回归方程,提示男性较易发生NA.结论不同治疗时段NA发生率相同,阳性率随治疗时间延长升高;男性发生率高于女性.
毛乾国骆抗先张明霞刘定立候金林
关键词:药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抗体影响因素

相关作者

刘定立
作品数:33被引量:283H指数:8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研究主题:干扰素中和抗体 干扰素 慢性乙型肝炎 治疗慢性乙型肝炎 干扰素Α
张明霞
作品数:33被引量:177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乙型肝炎 慢性乙型肝炎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拉米夫定
骆抗先
作品数:362被引量:2,391H指数:27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研究主题:乙型肝炎病毒 乙型肝炎 慢性乙型肝炎 HBV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冯筱榕
作品数:83被引量:808H指数:17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研究主题:慢性乙型肝炎 乙型肝炎 乙型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乙型肝炎病毒
陈宪锐
作品数:44被引量:158H指数:6
供职机构:泰山医学院医学信息工程学院
研究主题:乙型肝炎病毒 流行性出血热 病毒性肝炎 流行性出血热患者 患者血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