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10 篇“ 巩膜瓣缝线 “的相关文章
巩膜 瓣 缝线 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讨巩膜 瓣 缝线 小梁切除术对青光眼患者术后视力、眼压及浅前房并发症等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2年9月治疗的82例青光眼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小梁切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巩膜 瓣 缝线 小梁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生活质量、睡眠质量、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BCVA、眼压、青光眼生活质量量表(GQL-15)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BCVA、眼压、GQL-15评分、PSQI评分均低于术前,且观察组BCVA、眼压、GQL-15评分、PSQ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SQ-8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光眼患者采用巩膜 瓣 缝线 小梁切除术的治疗效果优于常规小梁切除术,且在降低眼压,改善患者的视力、生活质量及睡眠质量方面效果更佳,能够降低浅前房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王素雅 孙晓敏关键词:青光眼 巩膜 瓣 缝线 小梁切除术与常规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疗效观察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观察巩膜 瓣 缝线 小梁切除术与常规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前瞻性的方法搜集青光眼患者72例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6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小梁切除术,实验组采取巩膜 瓣 缝线 小梁切除术。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的眼压之间的差异,观察手术的有效率及两组患者发生浅前房并发症的概率和术后视力的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术前和术后3月眼压差异不显著,P>0.05;两组患者在术后第1天、第3天、第1周和第2周比较,对照组眼压显著高于实验组,P<0.05。对照组40眼有效率达85%;实验组42眼有效率达97.6%,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所有患者在住院期间未出现浅前房和脉络膜脱等并发症。对照组70%患者术后视力提升超过0.1;实验组83.3%患者术后视力提升超过0.1,P<0.05。结论巩膜 瓣 缝线 小梁切除术不仅能通过调控缝线 来控能够在治疗青光眼中取得更好的疗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莫燕萍 孙元强关键词:青光眼 小梁切除术 可调整巩膜 瓣 缝线 小梁切除术与常规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Meta分析 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比较可调整巩膜 瓣 缝线 小梁切除术与常规小梁切除术两种手术方式治疗青光眼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通过系统检索PubMed、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数据库,采用统一的纳入和排除标准,用Review Manager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7个RCT,其中4个RCT的结果显示术后早期(术后第一周)两种手术方式的浅前房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值和95%CI分别为0.10、[0.03,0.31]。3个RCT的结果显示术后早期两种手术方式控制眼压的有效性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OR值和95%CI分别为0.56、[0.26,1.23]。4个RCT的结果显示术后早期两种手术方式对控制视力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值和95%CI分别为0.32、[0.16,0.64]。结论:可调整巩膜 瓣 缝线 小梁切除术与常规小梁切除术两种手术方式治疗青光眼在术后早期控制眼压的有效性方面无明显差异,在术后浅前房发生率以及控制视力下降方面,可调整巩膜 瓣 缝线 小梁切除术优于常规小梁切除术。 陈森 柯峰关键词:青光眼 小梁切除术 缝线 META分析 小梁切除术后巩膜 瓣 缝线 两种处理方法调控眼压的比较 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比较小梁切除术后激光断线和可调节缝线 两种不同方法调控眼压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2016年5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原发性慢性闭角型和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共47例(52眼),其中男性25例(28眼),女性22例(24眼)。将患者分为两组,A组行小梁切除联合巩膜 瓣 固定缝线 缝合术,B组行小梁切除联合巩膜 瓣 可调节缝线 缝合术,观察术前术后眼压和术后并发症;比较这两种不同方法调控眼压的疗效;结果小梁切除术前A组的眼压为29.5±6.8mm Hg,B组眼压为30.5±7.1mm Hg,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4,P>0.05),术后6个月A组眼压为12.3±5.5 mm Hg(1 kPa=7.5 mm Hg),B组眼压为13.7±6.3 mm Hg,两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6,P>0.05)。术后6个月2A组完全成功率为73.1%,B组完全成功率为84.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1,P>0.05)。术后浅前房、低眼压和脉络膜脱离的发生率A组较多,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5,χ~2=0.02,χ~2=0.02,P>0.05);结论小梁切除术后激光断线和可调节缝线 均能有效的调控术后眼压,减少术后浅前房和低眼压等并发症,获得较理想的术后疗效。 白燕慧 王卫群 万晶晶 孙广莉关键词:可调节缝线 小梁切除术 巩膜 瓣 缝线 跨度对小梁切除术后眼压及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的影响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 观察巩膜 瓣 缝线 跨度对小梁切除术后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的影响。方法 将284例原发性青光眼患者(患眼284只)随机分为A组161例(患眼161只)和B组123例(患眼123只),均行小梁切除术,术中A组缝线 跨度3.5-5.0 mm,B组缝线 跨度2.5-3.5 mm。分别于术前、术后1周及3个月后观察两组眼压变化。术后1周及3个月后评价两组滤过泡形成情况,计算两组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率。观察两组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3个月A组眼压明显低于B组,P〈0.05;A组术后1周、3个月的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率分别为87.0%(127/146)、72.2%(39/54),B组分别为83.9%(94/112)、62.7%(42/67),术后1周两组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45,P=0.193),术后3个月A组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率明显高于B组(t=3.025,P〈0.05)。两组均未出现术中并发症,术后1周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2.6%、23.2%,P〉0.05。结论 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巩膜 瓣 大跨度缝线 患者术后眼压降低明显,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率高,且不增加手术并发症。 贺玮 于建国 齐世欣关键词:青光眼 滤过泡 小梁切除术 经滤过泡拆除巩膜 瓣 缝线 法治疗小梁切除术后滤过不良 被引量:3 2011年 小梁切除术是原发性青光眼的常规术式,既往由于滤过泡疤痕化影响了手术疗效,随着丝裂霉素和巩膜 瓣 可拆除缝线 的使用,滤过泡疤痕化的发生率已经大大降低。但是小梁切除术后的滤过不良仍然是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作者应用经滤过泡拆除巩膜 瓣 缝线 法治疗小梁切除术后滤过不良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汇报如下。 张亦农关键词:小梁切除术 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调整巩膜 瓣 缝线 预防浅前房 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中巩膜 瓣 缝线 松紧度调整预防术后浅前房的作用。方法41例46只眼,行常规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缝合巩膜 瓣 ,注水形成前房,模拟眨眼轻触颞侧角巩缘,如果前房消失或变浅,则说明缝线 过松,重新缝合巩膜 瓣 或增加缝线 ,再注水形成前房,轻触角巩缘,前房存在;继续前房注水,同时触碰眼球,感到眼球硬;棉签檫干瓣 边缘,见渗水少;说明缝线 过紧;可用细针头轻挑巩膜 床针眼,使针眼变大,缝线 相应变松,再停注水,轻碰眼球,前房不变浅,说明缝线 不过松;前房注水同时触眼球不硬,说明缝线 不过紧。结果二只眼术后第二天出现浅前房。一只眼巩膜 瓣 偏薄,小梁切口偏后,缝紧巩膜 瓣 前房形成。一例高龄女性,房水分泌少,重缝小梁切口,前房形成。其余患者术后均未出现浅前房。结论巩膜 瓣 缝合前房注入形成后,通过轻触眼球,模拟眼球活动时的状态,观察前房是否明显变浅,从而调整缝线 的松紧度或数量,使前房稳定。这种方法能有效地减少术后浅前房的发生。 赵东升 祝肇荣关键词:浅前房 缝线 青光眼 小梁切除可调节巩膜 瓣 缝线 预防术后浅前房的观察 2010年 目的探讨小梁切除可调节巩膜 瓣 缝线 早期浅前房及处理。方法对我院31例(39眼)行小梁切除可调节巩膜 瓣 缝线 病历进行分析和探讨。结果出院眼压均在8~14 mm Hg,浅前房4眼,占10.26%。结论小梁切除可调节巩膜 缝线 术后发生浅前房的并发症少,眼压控制良好,是治疗青光眼安全有效的方法。 叶红 邓婷 陈红艳关键词:小梁切除 巩膜瓣缝线 浅前房 术中调整巩膜 瓣 缝线 预防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探讨 2009年 目的探讨术中调整巩膜 瓣 缝线 预防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效果。方法将60例(74只眼)原发性青光眼随机分成A、B组,每组均为37只眼。A组术中调整巩膜 瓣 缝线 ;B组术中不调整巩膜 瓣 缝线 。观察两组术后浅前房形成情况。结果A组浅前房发生率为5.40%;B组浅前房发生率为48.64%。两组间浅前房发生率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小梁切除术中调整巩膜 瓣 缝线 能有效地降低术后浅前房的发生率。 方剑峰 张业顶 胡晓耘 詹婷婷关键词:青光眼 小梁切除术 浅前房 持续高眼压下小梁切除术中调整巩膜 瓣 缝线 对疗效的影响 2009年 【目的】探讨持续高眼压下小梁切除术中调整巩膜 瓣 缝线 对疗效的影响。【方法】观察组30例(32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持续性高眼压下行小梁切除手术,术中采用可调整缝线 方法;对照组30例(32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持续性高眼压下行小梁切除手术,术中未采用可调整缝线 方法。观察两组术后前房形成和眼压情况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浅前房发生率观察组为12.50%(4眼),对照组为31.25%(9眼),两组眼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组随访到20眼,18眼眼压低于21mmHg(90.00%);对照组随访到22眼,15眼眼压低于21mmHg(68.18%)。两组眼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持续高眼压下小梁切除中做调整巩膜 瓣 线,能有效预防术后浅前房发生,减少手术并发症是安全有效的,使手术的成功率明显提高。 张孟祥 马颖 王付英 庞爱莲关键词:小梁切开术 眼内压
相关作者
张雨春 作品数:14 被引量:42 H指数:3 供职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图形视网膜电图 疗效 小梁切除术 青光眼 糖尿病 冯梅艳 作品数:22 被引量:59 H指数:4 供职机构:枣庄市立医院 研究主题:可拆除缝线 小梁切除术 滤过泡 小梁切除 眼压 王卫群 作品数:100 被引量:378 H指数:10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近视 LASIK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继发青光眼 激光原位 于建国 作品数:23 被引量:69 H指数:5 供职机构:天津市宝坻区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青光眼 羊膜移植 翼状胬肉 滤过泡 白内障 陈晓明 作品数:2 被引量:38 H指数:2 供职机构:华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小梁切除术 青光眼 巩膜瓣缝线 术式 手术后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