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523篇“ 岩石圈拆沉“的相关文章
- 东天山地幔过渡带及660km间断面P波速度结构及其对岩石圈拆沉的启示
- 2024年
- 天山作为重要的活跃陆内造山带之一,具有特殊的地貌特征和复杂的形成与再活化过程。地幔过渡带内的速度异常结构以及间断面的起伏形态,可为理解天山深部动力学过程提供重要参考。但受到前期台站覆盖的限制,对东天山速度结构的研究仍存在不足。本文利用蒙古中部流动地震台站的地震波形资料,通过三重震相波形拟合方法,获得了伊犁盆地东部和东天山中西部地区下方地幔过渡带及660km间断面附近的P波速度结构。研究结果表明,在东天山中部地幔过渡带内局部存在高速异常结构,该高速异常结构的速度值随深度增加而逐渐变大,在地幔过渡带底部,高速异常值达到1%;660km间断面为尖锐速度界面,P波速度跃变量为4.61%~5.78%,下沉深度为5~15km,由西向东下沉深度呈现增大的趋势。结合前人研究成果,推断东天山地幔过渡带内的高速异常结构可能是天山岩石圈的拆沉物质或断裂的岩石圈物质由于自身重力作用而下沉进入地幔过渡带内所导致;此外,由于东天山中部660km间断面上方存在高速异常结构,低温异常也会使得660km间断面的下沉深度增大。本研究结果为东天山岩石圈拆沉,或天山两侧盆地岩石圈的双向俯冲引发岩石圈断裂等动力学模式提供了新的地震学证据,对理解东天山动力学过程提供了信息。
- 崔冉周元泽苏慧崔清辉
- 关键词:东天山岩石圈拆沉
- 陆内岩石圈拆沉:来自四川盆地西南缘地幔转换带成像的约束
- 2023年
- 四川盆地西南缘毗邻喜马拉雅东构造结,受印度-欧亚大陆俯冲、碰撞的共同作用,是研究陆内岩石圈构造演化和深浅部动力学过程的理想场所.本研究基于布设在跨四川盆地和川滇地块的高密集宽频带地震台阵波形数据,利用多频率、多模型P波接收函数对区域下方的地幔转换带速度间断面进行了精细成像.研究结果发现,在安宁河-小江断裂带西侧, 660-km间断面出现10~30km“渐变式”下沉,这可能与印度板块自西向东俯冲带来的热异常效应相关.在四川盆地与川滇地块交界处, 410-km间断面在小范围内沿测线表现出5~10km的抬升;而660-km间断面存在横向尺度~150km的剧烈下沉,幅值可达30km.结合地表观测和动力学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认为四川盆地西南缘地幔转换带速度间断面横向小尺度的剧烈变化,正体现了该应力集中区岩石圈“滴落式”拆沉的影响,拆沉的岩石圈碎片在上地幔底部堆叠导致了660-km间断面的局域显著下沉.本研究为较难探测的小规模陆内岩石圈“滴落式”拆沉提供了地震学观测证据,也为受板块/陆块俯冲、碰撞等影响的陆内应力集中区的深浅部动力学过程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 杨凡李娟陈思丹陈赟陈赟陈赟
- 关键词:地幔转换带川滇地块
- 长江下游地区深部电性结构及岩石圈拆沉机制被引量:1
- 2023年
- 长江下游地区处于中国东部的中间地带(图1),该区是中国重要的Cu、Fe、Au等多金属成矿带。长江下游地区呈狭窄带状分布了鄂东南、九江—瑞昌、安庆—贵池、庐江—枞阳、铜陵、宁芜和宁镇7个大型矿集区。该区晚中生代岩浆活动认为是主要成矿物质来源,但该区成矿的深部构造背景等方面仍然存在些争议(吕庆田等,2014)。长江下游地区处于中下扬子地区中生代构造体制转换的关键部位,特殊的构造位置与成矿作用之间的关系还不清楚.
- 何梅兴何梅兴方慧张耀阳徐亚军张小博张鹏辉
- 关键词:大地电磁测深岩石圈成矿带大别造山带
- 可可西里关键区深地震反射剖面揭示的汇聚板块前缘的岩石圈拆沉
- 青藏高原腹地可可西里地区是一个敏感且令人瞩目的地方,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岩石圈地幔可能汇聚相遇(握手)其下方(Ding et al.,2013;Wang et al.2016)。但由于海拔高、气候恶劣、交通困难等自然因素的...
- 卢占武高锐李文辉郭晓玉师卓璇程永志吴国炜蔡玉国
- 关键词:深地震反射剖面羌塘地体欧亚板块新生代火山岩
- 西藏洞错晚白垩世花岗闪长斑岩:岩石圈拆沉的产物被引量:2
- 2021年
- 班公湖-怒江缝合带是国内外备受关注的特提斯构造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为恢复和反演特提斯洋构造演化提供重要依据。对南羌塘地块南缘洞错地区晚白垩世花岗闪长斑岩进行了详细的岩石学、锆石U-Pb定年、全岩地球化学和Lu-Hf同位素研究。锆石U-Pb定年和Lu-Hf同位素研究结果显示,该花岗闪长斑岩形成时代为74.1±1.1 Ma,εHf(t)值为4.5~6.9。全岩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其为高钾钙碱性系列,富集轻稀土元素,轻重稀土元素分馏较强,具弱负Eu异常;富集Rb、Th、U、K和Pb,亏损Ba、Nb、Ta、La、Ce、P和Ti。该花岗闪长斑岩为加厚新生下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在综合区域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认为该花岗闪长斑岩形成于后碰撞环境,为班公湖-怒江洋闭合后岩石圈拆沉的产物。
- 车旭刘一鸣刘一鸣范建军于云鹏郭润华解超明解超明
- 关键词:晚白垩世花岗闪长斑岩拆沉
- 苏鲁造山带早白垩世岩石圈拆沉与裂谷作用——以山东东部海域灵山岛为例
- 灵山岛科学钻探1井(灵科1井)的实施揭示了苏鲁造山带早白垩世存在一裂陷盆地,其中早白垩世莱阳期沉积地层厚度大于1500米。莱阳群地层岩石类型多为泥岩、泥质粉砂岩,偶见粗砂岩与砾岩,夹一套火山角砾岩与多套侵入岩。沉积类型主...
- 周腾飞周瑶琪张卉Nina S?ager张振凯穆红玉赵汉杰
- 大陆造山带岩石圈拆沉过程的数值模拟被引量:7
- 2011年
- 岩石圈拆沉作用是指部分岩石圈由于重力不稳定性而沉入软流圈中的过程,与造山带的演化密切相关.本文基于非牛顿流体近似的有效黏度模型对岩石圈拆沉的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着重分析了岩石圈的黏度结构对拆沉作用的影响.数值模拟显示,下地壳控制着地壳与岩石圈地幔的耦合程度,对拆沉作用的过程和形态有很大的影响;在一定的初始重力不稳定性条件下,当岩石圈地幔相关的有效黏度在10^(22)~10^(24)Pa·s时,拆沉作用有可能在5~30 Ma时间范围内发生.从拆沉的形态看,在上述岩石圈地幔有效黏度范围内,黏度越大,重力不稳定性发展越慢,岩石圈剥离(peel away)范围越大.从拆沉的结果看,当拆沉块体与上部岩石圈完全断离时,造山带完成了从挤压构造到伸展构造的转化过程.最后,结合秦岭—大别—苏鲁造山带的岩浆事件和构造演化,讨论了岩石圈拆沉在该地区的应用.
- 王洪亮白武明王青平
- 关键词:拆沉非牛顿流体
- 岩石圈拆沉还是软流圈上涌?——正常密度理论与华北克拉通破坏重力学机制研究被引量:3
- 2011年
- "岩石圈拆沉"还是"软流圈上涌"?这是华北克拉通破坏科学命题中的关键问题.本文介绍了地球重力学"正常密度理论"的基本观点,针对华北克拉通破坏的机制、驱动力和动力学问题,讨论了应用"正常密度理论"研究华北克拉通破坏重力学机制、分析"岩石圈拆沉"和"软流圈上涌"的地球物理学方法.
- 郝晓光方剑刘根友胡小刚柯小平王新胜刘成恕
- 关键词:华北克拉通破坏岩石圈拆沉软流圈上涌
- 松潘带印支期岩石圈拆沉作用新证据:来自火山岩岩石成因的研究被引量:24
- 2010年
- 先前根据松潘带广泛分布的花岗岩类研究,已提出了松潘带印支期岩石圈拆沉作用模型,但这一模型的建立尚缺少该区火山岩类研究的支持,在松潘带印支期岩石圈拆沉作用过程中是否存在岩石圈地幔物质的部分熔融值得关注.对产于松潘带中部的阿坝和洼赛火山岩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定年、地球化学和Sr-Nd-Hf同位素组成研究.结果表明,阿坝和洼赛火山岩属于钙碱性安山岩类,它们的岩浆结晶年龄分别为(210±3)和(205±1)Ma,与松潘带印支晚期花岗岩类的形成时代相一致,形成于松潘带碰撞后构造背景.阿坝和洼赛火山岩显示有明显差异的地球化学特征,前者高Al2O3,K2O和Rb,低Na2O,Ba和Sr,表明它们不存在统一的岩浆演化.在全岩Sr和Nd同位素组成上,阿坝火山岩ISr=0.7070~0.7076,εNd(t)=-5.3~-3.9;洼赛火山岩ISr=0.7075~0.7077,εNd(t)=-3.9~-3.6.锆石Lu-Hf同位素组成指示,阿坝火山岩εHf(t)=-3.7~0.3,洼赛火山岩εHf(t)=-2.7~5.5.分析表明,阿坝火山岩和洼赛火山岩化学组成代表了它们原始熔体的组成,在岩浆演化过程中地壳物质的同化混染作用不明显.阿坝火山岩的岩浆源以壳源物质为主,含有少量幔源物质,其岩浆源区可能位于壳幔边界,而洼赛火山岩的岩浆起源于岩石圈地幔的部分熔融,岩石圈地幔可能受到含角闪石流体的交代作用.阿坝和洼赛火山岩的岩石成因为松潘带印支期岩石圈发生拆沉作用提供了又一新的证据,表明松潘带印支期岩石圈拆沉作用导致残留岩石圈地幔部分的熔融作用.
- 蔡宏明张宏飞徐旺春时章亮袁洪林
- 关键词:火山岩U-PB定年地球化学岩石成因
- 小秦岭-熊耳山地区岩墙锆石SHRIMP年代学研究--秦岭造山带岩石圈拆沉的证据被引量:51
- 2008年
- 对小秦岭-熊耳山地区岩墙锆石开展了 SHRIMPⅡU-Pb 法年代学研究显示,岩墙岩浆源区的锆石主要表现为华北南缘陆壳基底中的继承性锆石特征。根据地质关系确定的侵位于中生代花岗岩中的岩墙,其锆石年龄定年结果主要表现为1843±10Ma 和768±15Ma 左右的年龄,多数锆石表现为该区域熊耳群火山活动事件1850Ma 左右的年龄,只有很少的锆石颗粒记录了中生代时期128Ma 左右的侵位年龄。总体看来,岩墙中锆石较全面地记录了区域构造演化的历史。锆石测年结果反映出华北陆块阜平运动(2500~2400Ma)、华北南缘熊耳群火山喷发事件(1850Ma)、震旦纪构造活动(850~700Ma)、扬子陆块俯冲拼贴于华北南缘的造山事件(约200Ma)和燕山期(约130Ma)的岩墙岩浆侵位活动。岩墙的 Sr、Nd、Pb 同位素示踪揭示了岩墙岩浆源区与扬子陆块的亲缘性,从而证明新元古代-晚古生代时期扬子陆块向华北陆块南缘俯冲,以及后来秦岭造山带在造山期后华北南缘下地壳基底拆沉的地球动力学过程。岩墙中锆石测年结果多显示为老的继承性锆石的原因可能是中生代时期生长的锆石颗粒较小,而继承性锆石颗粒较大,锆石单矿物分选过程中主要挑选出继承性锆石的缘故。
- 王团华毛景文王彦斌
- 关键词:岩墙拆沉作用秦岭造山带华北克拉通南缘
相关作者
- 罗照华

- 作品数:332被引量:3,421H指数:39
-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 研究主题:透岩浆流体 成矿作用 花岗岩 东昆仑 地质意义
- 卢欣祥

- 作品数:87被引量:1,101H指数:20
- 供职机构:河南省国土资源科学研究院
- 研究主题:东秦岭 花岗岩 成矿作用 钼矿 岩体
- 江国明

- 作品数:46被引量:208H指数:8
-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物理与信息技术学院
- 研究主题:远震层析成像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 岩石圈拆沉 深部成矿 长江中下游
- 徐峣

- 作品数:43被引量:134H指数:8
-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
- 研究主题:远震层析成像 深部 探地雷达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 岩石圈拆沉
- 詹华明

- 作品数:37被引量:296H指数:9
- 供职机构:天津华北地质勘查局
- 研究主题:地质特征 拆沉作用 岩浆混合作用 岩石圈拆沉 岩石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