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626篇“ 居住区绿地“的相关文章
老年人健康视角下的的居住区绿地景观设计被引量:3
2024年
基于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的社会现实,过往的居住地环境设计已经不能满足更多老人的需求。将适老化设计应用于居住区户外环境具有一定必要性,可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对于优化老年人居家养老的生活环境和居住区适老化环境建设的广泛普及有着重要的意义。从社会老龄化背景调查入手,阐述当前老龄化趋势与现有人居环境之间的冲突,从生理、心理和行为特征角度分析影响老年人健康的主要景观因素,从人际交流、身体环境和心理上阐述绿地建设的重要性;结合上述调查进行分析,为创建适老化居住地绿化环境、改善老年群体身体健康提供一定的帮助。
谢宇琴梅晓林李继伟钱文欣邹昌锋
关键词:居住环境老年人健康绿地景观设计
基于SWMM模型的居住区绿地水量平衡评估方法及系统
本公开提供了基于SWMM模型的居住区绿地水量平衡评估方法及系统,涉及绿地水量评估技术领域,包括:获取居住区遥感影像以及点云数据;基于遥感影像以及点云数据划定居住区内的汇水区,并识别出不同类型植被分布的区域,利用居住区绿地...
姜芊孜赵宇桑王梦慧王佳妍李光景李孜奕
多模式组合的居住区绿地对热环境影响的模拟研究
2024年
居住区作为城镇居民三生活动最主要的空间单元,其热环境质量直接决定了小区内居民的舒适感和幸福度.本文在归纳总结城镇居住区绿地组合模式的基础上,基于非静力流体力学技术和热力学原理,耦合有限差分及交替方向隐式算法对小区范围内不同模式结构组合的绿地生态系统进行热效应模拟研究,通过对比分析不同模式组合的绿地系统热环境效应特征,探寻多模式组合下的居住区绿地与局地热环境间的交互关系.结果表明:在相同的模拟条件下,“中心+宅间”绿地组合模式的热环境效应最好,“组团+宅间”模式次之,“宅间”模式热环境效应最差;模拟区域内三种绿地组合模式的最高最低温度差分别为2.36、2.31和2.34℃,且温度自西南向东北方呈现圈层式分布特征;多绿植类型的组合模式对局地热环境的改善效果依次为:草+灌+乔>草+乔>草+灌>草,灌木对绿地热环境舒适度的改善效果不显著.该研究能够为居住区绿地规划设计与实践提供科学参考.
冯晓刚杨永佺李萌周在辉李凤霞王元
关键词:居住区绿地热环境多模式
基于ENVI-met的居住区绿地对PM_(2.5)消减作用的模拟研究——以保定市西苑南区为例
2024年
从景观绿化角度出发,以优化绿地形式减轻颗粒物污染为目标导向,以保定市行列式老旧小区——西苑南区为研究对象,使用ENVI-met微气候模拟软件,对居住区绿地种植形式进行优化模拟研究。结果表明,种植形式、乔木高度、乔灌木种植比例的变化都会影响绿地中PM_(2.5)的浓度分布。通过模拟得出对颗粒物消减效果最好的植物配置方案如下:(1)公共绿地采用乔木与灌木搭配围合绿地边界,中心设置硬质铺装的种植形式,选择国槐为主要乔木树种,乔灌木等比例种植;(2)宅旁绿地采用乔木与灌木搭配围合绿地边界,内部为草坪或低矮地被的种植形式,选择龙爪槐为主要乔木树种,乔灌木种植比例为1∶2;(3)东西走向的道路绿地选择旱柳为主要乔木树种,乔灌木种植比例为2∶1,南北走向的道路绿地选择臭椿为主要乔木树种,乔灌木等比例种植。
王可歆聂庆娟王旭婧孙芸浩谢仲军
关键词:数值模拟
居住区绿地康养型植物造景艺术研究
2023年
植物景观作为居住区绿地的组成部分,承担多种功能。重视植物的功能性,保持物种多样性,根据当地状况合理搭配和栽植,发挥植物景观疗愈效益,创造健康居住区空间,是提升居住区环境品质的重要举措。拥有高品质植物组团,比如药理性植物、芳香类、色叶类、观花、观果类等植物景观的社区花园和居住区绿地,能较好地提升人体康养能力,居民会更有效地融入自然,从嗅觉、听觉和触觉方面感受自然,达到疗愈身心、舒缓压力的目的。本文描述了康养型植物的疗愈效果,阐述了植物造景设计的意义和原则,提出了我国居住区绿地现阶段存在的问题,通过实例对社会现状进行归纳与分析,对植物的治愈效果进行了说明,阐明了园林绿化过程中植物造景的主要功能,并就小区绿地植物造景艺术手法提出了建议和思考。
宋阳杨阳
关键词:居住区绿地风景园林公共健康
基于色彩心理学的居住区绿地设计方法研究
2023年
从色彩心理学的角度建构居住区绿地设计方法。以色彩心理学、色彩地理学为切入点开展植物色彩的基础研究,依托色彩形象坐标,从“场地调研”“色彩分析”“色彩转译”三个层面进行居住区绿地的设计方法研究。以杭州云溪香山居住区绿地改造为例,形成场地的设计方案,阐释该设计方法的可操作性。形成季相分明并具有文化内涵的植物景观,打造个性鲜明居住环境的同时也为城市风貌的提升与居住区绿地营造提供新的设计方法。借助色彩心理学可以更准确地建立居住区绿地景观形象,营造更加舒适美好的居住环境,提高居民的生活环境质量,逐步改善城市色彩风貌。
隋艳姜如梦朱惠婷
关键词:色彩心理学色彩地理学居住区绿地
基于提升昆虫多样性的居住区绿地景观营造研究
2023年
居住区绿地作为城市绿地的重要基本单元,对增加城市生物多样性、提高城市景观质量和城市空间效能有着积极意义。但随着城市化发展和城市面积的不断扩大,众多路网、高楼、社区等早已切断原有生境,不断挤压动植物生存空间,使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本文以居住区绿地景观为研究对象,以提升昆虫多样性为出发点,在已有关于城市绿地生物多样性的研究基础上,提出居住区绿地景观营造原则,总结了地形营造、植被景观营造、水域景观营造、人工设施设计、人为干扰控制五个方面的营造策略。以期为国内居住区绿地生态效能提升及昆虫生境营建提供方法参考。
刘冰璐欧操刘蕊菡
关键词:昆虫多样性居住区绿地
居住区绿地改造夏季热环境模拟与优化策略研究
2023年
为了定量分析绿地结构及其模式对夏日室外温湿度、风速的影响,综合运用三维非静力模式ENVI-met对住宅区绿地改造前后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ENVI-met模拟结果与实况接近,能较好反映温湿度变化情况;“中心+宅间”绿地模式中,增加高大乔木及场地树阴,改造后温度平均降幅0.2~1.13℃;改造后相对湿度提升1.61%~5.87%,且上午较下午显著;改造后由于缺失通风廊道而导致风速降低。UTCI结果显示改造后的居住区热舒适下午改善效果较上午明显,平均降幅0.72℃。因此,基于现有场地约束性条件对小区内现存绿地的布局、形态结构、植被搭配及通风廊道的营造,是现阶段针对老旧小区人居热舒适提升的可行性方法。
冯晓刚杨永佺李萌周在辉李凤霞
关键词:居住区绿地环境模拟热舒适度
太原市居住区绿地植物多样性特征及其与社会经济因素相关性研究
2023年
基于山西省太原市45个居住区绿地植物多样性调查,运用植物多样性指数及PCA主成分分析,分析居住区绿地植物多样性特征及其与社会经济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太原市居住区绿地中维管束植物146种,隶属于39科、73属,其中乔木101种,灌木45种。53%的居住区绿地中的乔木物种数为11~20种,而51%的居住区绿地中的灌木物种数为5种及以下,乔木物种的丰富度和均匀度均明显高于灌木物种。PCA排序结果显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及房龄是影响植物多样性水平的主要因子。
刘亦涵武小钢杨秀云陈小平王春玲王蓉
关键词:居住区绿地植物多样性
基于热舒适评价的高层居住区绿地优化设计研究--以南京市为例
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带来一系列城市问题,其中“城市热岛效应”便是最明显的特征之一。城镇的大规模建设促使其下垫面性质与结构产生根本变化,以水泥、沥青为代表的人工表层对太阳短波辐射具有极强的吸收作用,而积累的热量向外传导长波辐射...
林东骊
关键词:高层居住区人体热舒适绿地优化设计

相关作者

程广君
作品数:13被引量:8H指数:1
供职机构:泰州职业技术学院
研究主题:居住区绿地 植物景观 植物配置模式 建筑设计 传统文化元素
古润泽
作品数:30被引量:822H指数:11
供职机构:北京市园林科学研究院
研究主题:银杏 园林植物 再生水 居住区绿地 绿地
孙青丽
作品数:34被引量:88H指数:5
供职机构:河南工业大学设计艺术学院
研究主题:景观设计 景观 绿地景观 生态 儿童
罗英
作品数:10被引量:60H指数:4
供职机构:淮阴工学院
研究主题:抑菌功能 绿带 抑菌 居住区绿地 环境效应分析
曾丽娟
作品数:18被引量:75H指数:5
供职机构:广东技术师范学院美术学院
研究主题:景观设计 光影 居住区 环境设计 居住区绿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