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05篇“ 局部控制率“的相关文章
- 程序性死亡因子-1单抗联合安罗替尼治疗晚期肺癌的病灶局部控制率及对患者营养状况和生存质量的影响
- 2023年
- 目的探究程序性死亡因子-1(PD-1)单抗联合安罗替尼治疗晚期肺癌的病灶局部控制率及对患者营养状况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91例晚期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结合患者意愿的方式将其区分为研究组(51例,接受PD-1联合安罗替尼治疗)和对照组(40例,接受安罗替尼治疗),2组患者均连续治疗4个周期,对比2组患者治疗后病灶局部控制率差异,随访比较2组患者治疗中营养状况及生活质量的变化,并统计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客观有效率(ORR)和疾病控制率(DCR)分别为66.7%(34/41)和80.4%(41/51),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45.0%(18/40)和60.0%(24/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的营养指标、生活质量评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BMI指数、血清总蛋白及白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FACT-L量表各维度及总分高于对照组(P<0.05);统计2组患者各类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5.1%和45.0%,P>0.05)。结论对晚期肺癌患者开展PD-1单抗联合安罗替尼治疗效果肯定,有助于提高患者病灶局部控制率,同时还可以改善患者的营养指标与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 张俊曾辉刘小琴郭荣荣张辉吴涛周秀琼曾育
- 血红蛋白浓度与食管癌放射治疗患者局部控制率及远期生存率的相关性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探讨血红蛋白(Hb)浓度与食管癌放射治疗患者局部控制率及远期生存率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食管癌患者88例,均接受放疗治疗,观察随访患者治疗疗效,检测放疗前后Hb水平。结果经放疗后,完全缓解(CR)患者8例,部分缓解(PR)患者30例,稳定(SD)患者29例,疾病进展(PD)患者21例;局部控制率为43.18%;局部控制患者放疗后Hb、放疗后Hb/放疗前Hb比值>1比例分别为(110.15±7.54)g/L和73.68%,明显高于无效患者(P<0.05);局部控制患者病变长度>5 cm、TNM分期Ⅳ期比例分别为34.21%和31.58%,明显低于无效患者(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放疗后Hb/放疗前Hb比值>1、病变长度及TNM分期是食管癌患者局部控制的影响因素(OR=0.702、2.330和2.729,P<0.05);放疗后Hb/放疗前Hb比值>1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30个月,明显长于放疗后Hb/放疗前Hb比值≤1患者(P<0.05)。结论放疗前后Hb情况与食管癌患者局部控制及远期生存有关,值得进一步研究。
- 亢晓春张清琴陆志红孔灵利
- 关键词:血红蛋白食管癌远期生存
- 宫颈癌放射治疗剂量对局部控制率与毒副反应的分析被引量:5
- 2019年
- 目的明确放疗剂量对宫颈鳞癌患者的局部控制率与毒副反应的影响,探索宫颈癌患者能否在高剂量中获益。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62例行根治性同步化疗的宫颈鳞癌患者,对所有患者的高危临床靶区(high-risk clinical target volume,HR-CTV)和低危临床靶区(low-risk clinical target volume,LR-CTV)的剂量分别与复发情况进行了分析,使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eceive receive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计算最佳照射剂量截断值,依据各靶区的剂量截断值分为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分析不同剂量参数下患者的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疾病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局部控制率(local recurrence-free survival,LRFS)、无远处转移生存期(distant metastasis-free survival,DMFS)及毒副反应。结果 HR-CTV高剂量组与LR-CTV高剂量组的患者5年LRFS分别优于低剂量组(P <0. 05),而OS、PFS、DMF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Cox回归分析显示LR-CTV是影响局部控制率的独立因素(P=0. 01)。LR-CTV高剂量组的患者中照射剂量的升高与局部控制率无关联(P> 0. 05),同时HR-CTV高剂量组的患者急性肠道毒副反应明显增加(P <0. 05)。结论 LR-CTV高剂量组的患者具有更好的局部控制率和可控的毒副作用,提示LR-CTV>68 gy可能是目前宫颈鳞癌患者较为恰当的放疗剂量,进一步提高LR-CTV的放疗剂量对局部控制率无改善,且提高了毒副反应的发病风险。
- 张菡奕路顺孙畅彭新皓谭明宇邓思瑶郎锦义
- 关键词:宫颈癌根治性放疗剂量学局部控制率毒副反应
- 腹腔镜与肠镜联合应用对直肠癌患者局部控制率及生存率的影响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探究腹腔镜与肠镜联合应用对直肠癌患者局部控制率及生存率的影响。方法52例直肠癌患者,根据患者的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例。观察组采用腹腔镜联合肠镜行直肠癌根治切除术,对照组采用腹腔镜下行直肠癌根治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随访3年,比较两组的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分别为(17.47±2.92)h、(7.35±1.51) d,短于对照组的(26.30±4.21)h、(9.15±1.81)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788, 3.894, 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85%,低于对照组的23.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3年病情控制率、3年生存率分别为69.23%、80.77%,对照组分别为61.54%、 76.9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与肠镜联合应用治疗直肠癌可获得与单纯腹腔镜相似的肿瘤根治效果,但该术式能够有效缩短患者术后的恢复进程,减少并发症发生,临床应用价值更高。
- 于曦魏静文支宇
- 关键词:直肠癌腹腔镜肠镜局部控制率生存率
- 图像引导调强放疗联合雷替曲塞及奈达铂治疗对Ⅱ/Ⅲ食管癌患者疾病局部控制率及生存质量的影响被引量:5
- 2019年
- 目的:探讨图像引导调强放疗联合雷替曲塞及奈达铂在Ⅱ/Ⅲ期食管癌患者中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7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Ⅱ/Ⅲ期食管癌患者71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35例采用图像引导调强放疗治疗,观察组36例给予图像引导调强放疗+雷替曲塞+奈达铂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疾病局部控制率及毒副反应发生情况,并统计两组治疗前后生存质量(SF-36)评分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疾病局部控制率为83.33%(30/36),高于对照组60.00%(21/35)(P<0.05);观察组白细胞下降发生率为38.89%(14/36)、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为27.78%(10/36)、血小板下降发生率为33.33%(12/36),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图像引导调强放疗联合雷替曲塞、奈达铂治疗Ⅱ/Ⅲ期食管癌,疾病局部控制率高,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安全性高。
- 王燕霞
- 关键词:食管癌雷替曲塞奈达铂
- DP化疗方案同步调强适形放疗对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肿瘤局部控制率及SF-36评分的影响被引量:4
- 2019年
- 目的探究DP化疗方案同步调强适形放疗对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肿瘤局部控制率及生存质量(SF-36)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7年5月我院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46例,依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实验组(n=23)与对照组(n=23)。对照组行调强适形放疗,于此基础上,实验组予以DP化疗方案治疗。统计两组肿瘤局部控制率及治疗前后SF-36评分。结果实验组肿瘤局部控制率91.30%较对照组65.22%高(P<0.05);两组SF-36各维度评分治疗前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治疗后各维度SF-36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对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予以DP化疗方案同步调强适形放疗治疗,可进一步提高肿瘤局部控制率及SF-36评分。
- 韩恒昌
- 关键词:局部晚期鼻咽癌调强适形放疗
- 替吉奥胶囊联合紫杉醇对晚期食管癌患者肿瘤局部控制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被引量:6
- 2018年
- 目的:探讨替吉奥胶囊联合紫杉醇对晚期食管癌患者肿瘤局部控制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06~2016-05我院94例晚期食管癌患者,按照治疗方案分组,各47例。对照组予以紫杉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替吉奥胶囊治疗。对比两组近期治疗效果以及肿瘤局部控制率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61.70%(29/47)高于对照组38.30%(18/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1年局部控制率76.60%(36/47)高于对照组53.19%(25/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生活质量评分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吉奥胶囊联合紫杉醇治疗晚期食管癌患者疗效显著,可提高肿瘤局部控制率,改善生活质量,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 穆科
- 关键词:紫杉醇局部控制率生活质量
- 食管癌根治性放疗选择性淋巴引流区预防照射与累及野照射的局部控制率、生存率比较分析被引量:5
- 2018年
- 目的比较分析食管癌根治性放疗选择性淋巴引流区预防照射(elective node irradiation,ENI)与累及野照射(involved-field irradiation,IFI)的局部控制率、生存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0月至2014年9月于本院放疗科进行根治性放射治疗的208例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208例患者按照射范围的不同分为ENI组和IFI组,分别进行ENI和IFI照射治疗,治疗后进行随访,分析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治疗后第1、2、3年的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ENI组总有效率为85.4%,IFI组总有效率为81.0%,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Z=-1.402,P=0.161)。ENI组的1、2、3年生存率及局部控制率均高于IFI组,但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ENI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0.5%,明显高于IFI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0.7%),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根治性放疗可作为早期食管癌患者有效的治疗手段,ENI与IFI两种靶区勾画方式的局部控制率、生存率差异无显著性,但IFI的不良反应较轻。
- 陆艳荣瓦热斯江.衣不拉音巴尔夏古丽.扎比胡拉
- 关键词:食管癌预防照射局部控制率生存率
- 贝伐单抗联合PC化疗方案对复发性卵巢癌患者肿瘤局部控制率及中位生存期的影响被引量:4
- 2018年
- 目的:探究贝伐单抗联合PC化疗方案对复发性卵巢癌患者肿瘤局部控制率及中位生存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我院76例复发性卵巢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PC化疗治疗,观察组采用贝伐单抗+PC化疗治疗,治疗6周后,统计对比两组肿瘤局部控制率,随访3年,统计对比两组中位生存期。结果:治疗6周后,观察组肿瘤局部控制率57.89%(22/38),高于对照组34.21%(13/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年,观察组中位生存期37.5个月高于对照组32.6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贝伐单抗联合PC化疗治疗复发性卵巢癌,可有效控制肿瘤进展,延长患者生命。
- 侯艳林
- 关键词:贝伐单抗中位生存期
- 埃克替尼联合消癌平注射液对非小细胞肺癌晚期患者肿瘤局部控制率及血清SCCA、MMP-9、TGF-β1水平的影响被引量:5
- 2018年
- 目的探讨消癌平注射液与埃克替尼联合对非小细胞肺癌晚期患者肿瘤局部控制率及血清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非小细胞肺癌晚期患者60例,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分组,对照组30例予以埃克替尼治疗,研究组3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消癌平注射液治疗,分析比较两组临床效果、血清SCCA、MMP-9、TGF-β1水平、不良反应及生存质量(WHOQOL-100)评分。
结果两组临床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肿瘤局部控制率(83.33%)高于对照组(5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2个月血清SCCA、MMP-9、TGF-β1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67%)与对照组(3.33%)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2个月心理健康、生活能力、环境适应力、社会关系等WHOQOL-100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非小细胞肺癌晚期患者予以消癌平注射液与埃克替尼联合治疗效果显著,可明显提高肿瘤局部控制率,降低其症状及血清SCCA、MMP-9、TGF-β1水平,提高预后,且具有安全性。
- 高勇
- 关键词:埃克替尼消癌平注射液
相关作者
- 于金明

- 作品数:761被引量:5,406H指数:25
- 供职机构:济南大学
- 研究主题:放射疗法 肿瘤 非小细胞肺癌 非小细胞 PET/CT
- 余光伟

- 作品数:23被引量:45H指数:3
-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 研究主题:调强 局部控制率 调强放疗 西门子 非小细胞肺癌
- 王中和

- 作品数:156被引量:556H指数:13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放射疗法 术后放疗 头颈部癌 头颈部肿瘤 放疗
- 郎锦义

- 作品数:473被引量:1,286H指数:16
- 供职机构:四川省肿瘤医院
- 研究主题:鼻咽癌 放疗 放射疗法 鼻咽肿瘤 宫颈癌
- 刘宝瑞

- 作品数:1,015被引量:2,987H指数:23
-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
- 研究主题:胃癌 肿瘤 免疫治疗 抗肿瘤 抗血管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