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95篇“ 小菇属“的相关文章
一株天麻萌发菌原生质体的制备、再生和应用
2025年
真菌(Mycena spp.)遗传转化体系是研究其促进天麻种子萌发机制的重要基础,而其原生质体的制备和再生是该体系构建的必要条件.以菌株MY004为实验材料,通过单因素分析和正交试验策略,探究其原生质体制备和再生的影响因素,构建原生质体制备和再生体系.结果表明,在含10 mM MES和0.7 M甘露醇的酶解缓冲液(pH=6)中,MY004菌丝被10 mg/mL真菌溶壁酶在24℃条件下酶解3 h,其原生质体的释放率较高;经液体再生培养基(pH=5)培养3天,其原生质体再生效率可达2%.利用该体系,高效地完成了含报告基因eGFP转基因的菌株纯化.原生质体制备和再生体系可用于遗传转化体系的快速构建,也将为与天麻互作分子机制的研究提供基础平台.
李宏敬李锡琴粟忠祥仇全雷雷云霆
关键词:原生质体制备原生质体再生
促天麻种子萌发的广义真菌物种多样性
2025年
为了解促天麻(Gastrodia elata)种子萌发真菌的物种多样性,发掘更多促天麻种子萌发真菌资源,笔者对我国亚热带地区广义(Mycena sensu lato)真菌开展广泛调查和采集,采集324份标本,组织分离获得401个菌株。基于形态特征和ITS、LSU序列的初步分析,选取22个潜在功能菌株与天麻种子开展共萌发研究,结果表明:18个菌株可促进天麻种子萌发,通过进一步形态观察和分子系统发育研究,18个菌株隶于513种,雅典娜(Atheniella)1种、胶孔菌(Favolaschia)1种、(Mycena)8种、扇(Panellus)1种和黏柄(Roridomyces)2种;13个菌株能促使天麻种子萌发形成天麻原球茎并继续分化,4个菌株使天麻种子的萌发率超过90%。两个沟纹(M. abramsii)菌株和1个红斑(M. maculata)菌株的促天麻种子萌发率均高于目前广泛使用的3个商用黄缘(M. citrinomarginata)菌株(SHXG、MFJ和TMMFJ)。
刘丽娜申爱荣沈宝明谭云李赛男谭著明
关键词:担子菌系统发育分析
陕西一新纪录种——盔盖
2024年
通过形态学研究结合rDANITS序列系统发育分析鉴定了一份采自陕西省秦岭中段地区的20210116号大型真菌标本,结果表明为(Mycena)组(sectionMycena):盔盖(Mycena galericulata),该物种首次在陕西省境内被发现,因此确定为陕西省新记录种,本文对该物种形态特征、显微结构等进行了详细地描述.
祁鹏乔婷刘愚张黎光贺雪莲霍文严路鹏鹏戴璐李峻志
关键词:小菇属新记录种
关键分类群研究
Mycena(Pers.)Roussel部分物种可与天麻等多种植物形成菌根,具有重要的生态和经济价值。该包含44组600余种,内系统发育关系不清晰,下分类框架和物种划分存在较大争议,是真菌分类难度较大的类群。...
刘泽玮
关键词:物种多样性
促生菌株M23对黑果腺肋花楸光合作用的影响被引量:2
2021年
以黑果腺肋花楸为试验材料,设置5个处理组,分别为阴性对照(CK)、阳性对照(PCK)、大田条件下根施低剂量T1(每株50 g)、中剂量T2(每株100 g)和高剂量T3(每株200 g)3个水平的菌株M23,分析各处理组黑果腺肋花楸的农艺性状、叶绿素含量和生理指标,并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仪测定光合特性日变化。结果表明:黑果腺肋花楸净光合速率(Pn)呈双峰曲线,在13:00时叶片的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均明显下降,而胞间CO2浓度(Ci)却显著升高,出现由非气孔限制因素引起的光合"午休"现象。加菌处理可成功避免光合"午休"现象,与13:00时对照组黑果腺肋花楸的平均值相比,加菌组的平均Pn、gs、Tr、水分利用率(WUE)和光能利用率(LUE)提高了113%、91%、50%、48%和117%,且日均Pn、gs、Tr和LUE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约是对照组平均值的1.5、1.9、1.4和1.5倍。在加菌处理组中,高剂量的作用效果显著优于中、低剂量,株高是中、低剂量组的1.2倍。高剂量组黑果腺肋花楸的所有生长指标、光合参数和抗性指标均优于其他组。表明菌株M23可以通过提高黑果腺肋花楸的光合特性、增强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等促进植株生长,且以每株200 g作用效果最佳。
单婷婷周丽思李兵陈晓梅郭顺星李菲卢玮
关键词:黑果腺肋花楸小菇属光合参数
乌蒙山区萌发菌的分离鉴定及其菌种生产优化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分离鉴定菌,扩展萌发菌种质资源和优化萌发菌培养条件,为天麻萌发菌菌种的生产提供资料和指导。方法:采用米麻组织块分离法和转接纯化培养技术进行菌株的分离纯化,运用传统形态学、显微技术对分离菌株的菌落、菌丝、孢子等形态特征进行鉴定,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rDNA(Ribosomal DNA)内转录间隔区(ITS)进行测序分析,进一步与美国国家生物信息中心(NCBI)数据库进行同源性检索比对,利用MEGA6软件采用最大似然法(Maximum Likelihood,M-L)构建系统进化树,对分离菌株进行分类鉴定;同时,采用正交试验优化萌发菌生长条件。结果:分离获得86株菌株,分别于12个的21个物种,其中WMMFJ,SHXG,WMM-21和MFJ8103菌株鉴定为Mycena purpureofusca,ZT01-6和ZT01-8菌株鉴定为M.cf.purpureofusca。萌发菌在麦麸培养基上的生长速率显著快于PDA培养基,且萌发菌生长的最佳培养基组成为土豆100 g,麦麸150 g,玉米粉100 g,葡萄糖20 g;间苯三酚的2种浓度对WMMFJ菌株有显著促进生长作用,对WMM-21和ZT01-6菌株有促进作用;2-甲氧基酚的2种浓度对WMMFJ菌株也具有促进作用。结论:新分离鉴定6株萌发菌菌种,其中4株为M.purpureofusca,2株为M.cf.Purpureofusca,采用的分离方法提高了萌发菌菌株的分离效果。
王绘袁青松周涛袁媛徐娇江维克张进强王晓刘大会张光文潘成
关键词:天麻萌发
中国十个新记录种被引量:5
2020年
报道了真菌10个中国新记录种,香菌组:橙盖Mycena aurantiidisca、黄白Mycena flavoalba、粉黄Mycena floridula;棘刺组:异刺Mycena heteracantha;纤柄组:碱味Mycena amygdalina;脆足组:粉被Mycena zephirus;冬生组:绣线菊Mycena speirea、冬生Mycena hiemalis;组:绒柄Mycena flos-nivium,分别来自吉林等11个省份、自治区。提供了每个物种的形态描述和线条图,以及与相近种的讨论。共计90条自测及下载ITS序列,在采用贝叶斯法和最大似然法构建的系统发育树中,新记录种均得到分子数据支持。凭证标本存放于吉林农业大学菌物标本馆(HMJAU)。
娜琴图力古尔
关键词:新记录种系统发育
东北地区真菌对天麻种子萌发作用的研究
东北长白山地区作为天麻主要原产地之一,该地种植天麻所需的萌发菌均来自南方地区,但是由于地域差异,生长环境变化导致天麻萌发菌的萌发率降低,严重影响天麻的质量和产量。本研究在东北地区真菌资源调查的基础之上,通过与天麻种...
唐梦洁
关键词:天麻种子萌发生物学特性
中国的分类及分子系统学研究
Mycena(Pers.)Roussel作为伞菌中的重要类群,全世界至少有500种,多分布于北温带地区,绝大多数为腐生菌。真菌具有食用、药用价值或因含微量毒素及天麻栽培中作为萌发菌受到人们的关注。该种类繁多...
娜琴
关键词:物种多样性分子系统学
一株天麻萌发菌原生质体制备的研究被引量:5
2019年
通过正交设计法探究了菌丝体菌龄、酶液浓度、稳渗剂种类、酶解时间等不同因素对天麻萌发菌原生质体制备的影响。结果表明,稳渗剂种类对天麻萌发菌原生质体制备产量的影响最显著;天麻萌发菌菌丝体在改良PDB液体培养基中25℃培养3 d,该菌丝最适于原生质体的制备;其最优制备条件为MNM作为稳渗剂、酶液浓度1.0%、酶解时间7 h,此时原生质体产量最大,达到11.17×10^6个/ml。
赵明阳徐玲玲邓百万周敏吴一凡
关键词:天麻萌发菌正交设计原生质体

相关作者

图力古尔
作品数:388被引量:2,758H指数:24
供职机构:吉林农业大学
研究主题:大型真菌 新记录种 物种多样性 子实体 真菌
郭顺星
作品数:490被引量:4,273H指数:39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
研究主题:铁皮石斛 猪苓 内生真菌 真菌 蜜环菌
徐锦堂
作品数:91被引量:1,287H指数:25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
研究主题:天麻 蜜环菌 天麻种子 猪苓 真菌
陈晓梅
作品数:137被引量:1,087H指数:19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
研究主题:真菌 铁皮石斛 内生真菌 菌根真菌 种子萌发
范黎
作品数:79被引量:671H指数:16
供职机构:首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研究主题:真菌 内生真菌 块菌 生物活性 天麻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