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803篇“ 导管射频消融术“的相关文章
房颤行导管射频消融术患者抗凝治疗的药学监护
2024年
临床药师参与1例房颤行导管射频消融术患者后服用华法林钠片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异常升高的治疗,并对该患者进行药学监护。在药学监护过程中,临床药师从药物剂量、药物相互作用、药物代谢酶、饮食等多维度分析患者INR异常升高的原因,同时结合药物代谢动力学和药效学特点,向临床医生提供合理建议,对患者进行了用药指导,避免了药物不良反应的再次发生,提高了临床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药学监护的实施,让药学知识与临床实际更好地结合,保障了患者的用药安全,同时为类似患者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吴玉琼孙艳王艺臻许颖张红梅张鑫
关键词:房颤华法林抗凝INR药学监护
老年心房颤动患者导管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2024年
目的研究老年心房颤动(AF)患者导管射频消融术(RFCA)后复发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接受RFCA治疗的794例AF患者为样本开展研究,后采用24 h动态心电图随访1年,根据是否复发将患者分为复发组和对照组,分析后复发危险因素,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并评估其预测价值。采用SPSS 23.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根据数据类型,组间比较分别采用t检验及χ^(2)检验。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老年AF患者RFCA后复发的影响因素。结果794例患者失访8例(1.01%),完成随访的786例患者中复发104例(15.2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113,95%CI 1.041~1.190)、糖尿病(OR=1.697,95%CI 1.018~2.831)、左房内径(LAD;OR=1.135,95%CI 1.025~1.257)、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OR=1.229,95%CI 1.044~1.446)以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OR=1.096,95%CI 1.004~1.197)为老年AF患者RFCA后复发独立危险因素(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根据logistic回归模型预测AF患者RFCA后复发风险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39(95%CI 0.885~0.973;P<0.001),Hosmer-Lemeshow检验显示预测值与实际观测值具有良好一致性(χ^(2)=1.279;P=0.461)。结论老年AF患者RFCA后复发率较高,其中年龄、糖尿病、LAD、LDL-C和hs-CRP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上述因素建立的logistic回归模型对预测复发具有良好参考价值。
韩雅琴王怡华宋思嘉
关键词:心房颤动导管射频消融术复发
导管射频消融术联合左心耳封堵在老年心房颤动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2024年
目的:探讨导管射频消融术联合左心耳封堵在老年心房颤动(AF)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3年5月黔南州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老年AF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43例。对照组行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观察组加用左心耳封堵治疗。比较两组心房率变化、心功能指标、血清学指标、凝血功能、生活质量、栓塞事件及出血事件。结果:后3个月,观察组心房率(70.52±6.32)次/min,低于对照组的(78.54±6.74)次/min,左房内径(LA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分别为(31.74±3.15)、(41.02±4.13)mm,均短于对照组的(34.69±3.23)、(45.69±4.22)mm,左室射血分数(LVEF)为(58.96±5.74)%,高于对照组的(53.67±5.4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3个月,观察组D-二聚体(D-D)、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分别为(124.73±10.41)ng/mL、(812.74±85.43)pg/mL,均低于对照组的(140.85±12.53)ng/mL、(906.62±91.52)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3个月,观察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分别为(35.65±3.25)、(13.12±1.25)、(20.49±1.75)s,均长于对照组的(31.72±3.12)、(12.25±1.16)、(17.52±1.48)s,纤维蛋白原(FIB)为(2.33±0.32)g/L,低于对照组的(2.85±0.34)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3个月,观察组生活质量各领域评分别为(86.57±5.47)、(85.74±5.32)、(88.63±5.24)、(89.63±5.18)分,均高于对照组的(80.13±5.35)、(79.65±5.27)、(81.69±5.15)、(82.04±5.2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栓塞事件、出血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导管射频消融术联合左心耳封堵可提高老年AF治疗效果,稳定心房率水平,加快心功能恢复,且可改善凝血功能,降低栓塞事件及出血事件风险。
葛立永
关键词:心房颤动导管射频消融术心功能生活质量
基于格林模式的心房颤动经导管射频消融术后患者健康干预方案的构建及应用研究
2024年
目的基于格林模式构建心房颤动(AF)患者经导管射频消融术(RFCA)后的健康干预方案,并对其临床应用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4月于我院RFCA治疗的AF患者7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干预,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基于格林模式健康干预方案。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干预3、6个月的知识、态度、行为维度水平变化;以及干预前、干预6个月后左心室舒张末期直径(LVEDd)、左心房直径(LA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功能指标变化;并比较两组后并发症发生率及生活质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在干预3个月、6个月后,知-信-行总得分及知识维度、态度维度、行为维度得分均显著增加(P<0.05);在心功能方面,干预6个月后,研究组患者LAD、LVEDd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减小,LVEF水平显著增加(P<0.05);干预6个月后,研究组生活质量显著改善,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格林模式构建的AF患者RFCA后健康干预方案,在项目内容上可行性较好,能够极大满足患者后护理需求,有效提高了患者预防AF知、信、行水平及生活质量,同时也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王良江小燕王旋严双
关键词:心房颤动经导管射频消融术健康干预
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血清IS、LOXL2、GRP94与经导管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关系研究
2024年
目的:分析阵发性心房颤动(PAF)患者血清硫酸吲哚酚(IS)、赖氨酰氧化酶样蛋白2(LOXL2)、葡萄糖调节蛋白94(GRP94)与经导管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关系。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在本院行导管射频消融术的155例PAF患者,后随访1年,按照是否复发PAF分为未复发组和复发组,对比两组血清IS、LOXL2、GRP94水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后复发的因素。ROC曲线分析血清IS、LOXL2、GRP94及三者联合预测PAF患者导管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价值。结果:155例PAF患者后随访1年发现,复发40例(25.81%);复发组房颤病程、左房内径(LAD)长于未复发组,美国纽约心脏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为Ⅲ级比例多于未复发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低于未复发组(P<0.05);复发组血清GRP94水平低于未复发组,血清IS、LOXL2水平高于未复发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NYHA心功能分级为Ⅲ级、血清IS水平升高、血清LOXL2水平升高、房颤病程较长、LAD增大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P<0.05),血清GRP94水平、LVEF升高是保护因素(P<0.05);绘制ROC曲线发现,血清IS、LOXL2、GRP94水平及三者联合预测后复发的AUC为0.764、0.710、0.806、0.853,其中三者联合预测的AUC显著高于IS、LOXL2、GRP94。结论:导管射频消融术前血清IS、LOXL2水平上升及GRP94水平降低的PAF患者后复发的风险增加,且三者联合可指导临床识别后复发高风险人群,实现对后早期复发风险的预测。
连俊赵柄烨程晋芳刘晋文张志军
关键词:阵发性心房颤动葡萄糖调节蛋白94导管射频消融术复发
心房颤动首次导管射频消融术患者趋化素与半乳糖凝集素-3和内脂素水平与后复发的关联性及临床意义评价
2024年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房颤)首次导管射频消融术患者趋化素(chemerin)、半乳糖凝集素-3(Gal-3)、内脂素(visfatin)水平与后复发的关联性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四川绵阳四○四医院2021年9月至2023年8月首次行导管射频消融术的105例房颤患者进行前瞻性队列研究,随访3个月根据有无复发分为复发组和未复发组。比较两组基线资料、前Chemerin、Gal-3及visfatin水平,logistic回归分析复发的预警因素,以方差膨胀因子和容忍度评价logistic回归分析是否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以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各相关因素对复发的预测价值,以精准-召回(PR)曲线评价联合预测方案的召回率和精准率。结果复发组OSAS患者占比(27.59%)高于未复发组(3.95%),行神经节丛消融患者占比(37.93%)低于未复发组(61.84%)(P<0.05);复发组Chemerin、Gal-3、visfatin水平高于未复发组[(170.54±36.83)ng/ml比(122.69±31.50)ng/ml、(6.13±2.00)μg/L比(3.99±1.25)μg/L、(34.17±10.22)g/ml比(21.58±6.97)g/ml,均P<0.05]。Logistic回归显示,OSAS、Chemerin、Gal-3、visfatin均是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行神经节丛消融是复发的相关保护因素(P<0.05),多重共线性检验显示,各相关因素的方差膨胀因子介于1.045~2.007,容忍度介于0.544~0.901,多重共线性可能性低。将OSAS、行神经节丛消融、Chemerin、Gal-3、visfatin原始数据按照20%、20%、60%随机划分为测试集、验证集、训练集,得到OSAS、行神经节丛消融、Chemerin、Gal-3联合visfatin的ROC曲线显示,各相关因素联合的AUC为0.911,高于OSAS(0.842)、行神经节丛消融(0.501)、Chemerin(0.780)、Gal-3(0.841)、visfatin(0.727)(P<0.05)。PR曲线显示,各相关因素联合方案的AUC为0.858,具有较高的召回率和精准率。结论房颤首次导管射频消融术患者前Chemerin、Gal-3、visfatin水平与后复发密切相关,三者联合OSAS、行神经节丛消融预测复发呈现出较高的预测性能,
周涛龚萍徐敏王志琴李双菲张大勇
关键词:心房颤动趋化素半乳糖凝集素-3术后复发
双多普勒技评价心房颤动患者舒张功能对经导管射频消融术后晚期复发的预测价值及危险分层
2024年
目的 探讨双多普勒技评估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的舒张功能参数对经导管射频消融(RFCA)后晚期复发的预测价值,并根据危险因素构建Nomogram模型对患者进行危险分层。方法 纳入133例行房颤RFCA患者,根据房颤有无晚期复发分为复发组及未复发组。所有患者于RFCA前7天内行超声心动图检查。采用双多普勒法同步获取同一心动周期舒张早期二尖瓣口血流峰值速度(E)、瓣环室间隔(S)及侧壁(L)位点峰值速度e′(S)、e′(L)的比值E/e′(S)、E/e′(L)及均值E/e′(M);同步获取二尖瓣E与血流播散速度Vp的比值E/Vp。随机选取20例记录双多普勒法和传统法测量E/e′、E/Vp的消耗时间。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舒张功能参数对房颤晚期复发的预测价值。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房颤晚期复发的危险因素并构建Nomogram模型。结果 剔除手未成功4例,失访6例,最终入选123例。未复发组65例,复发组58例。(1)与未复发组比较,复发组年龄、持续性房颤患者及高血压患者比例、左房容积指数、E/e′(L)、E/e′(S)、E/e′(M)、E/Vp、三尖瓣反流峰值速度>2.8 m/s患者比例增加(P均<0.05)。(2)ROC曲线显示E/e′(S)、E/e′(L)、E/e′(M)、E/Vp预测RFCA后房颤晚期复发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42、0.678、0.720、0.711。(3)双多普勒技获取E/e′、E/Vp在采集图像、测量数据及总流程三个方面均较传统法耗时更少(P均<0.05)。(4)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左房容积指数(LAVI)和E/e′(S)是预测房颤晚期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这三个参数构建的Nomogram模型预测精确度较好,预测RFCA后5年房颤复发的曲线下面积为0.791。结论 双多普勒技评估E/e′(S)是RFCA后房颤晚期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与年龄、LAVI共同构建Nomogram模型预测后5年复发精确度较好。
曹省周燕翔李明奇赵志玉陈金玲邓倾
关键词:心血管病学超声心动图描记术复发舒张功能
Chemerin、Gal-3、Visfatin与房颤患者首次导管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相关性
2024年
【目的】探讨血清半乳糖凝集素3(Gal-3)、内脂素(Visfatin)、趋化素(Chemerin)水平与房颤患者首次导管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8月至2021年8月本院收治的184例房颤患者,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行射频消融术治疗,根据后6个月内是否复发将其分为复发组(n=53)和未复发组(n=131)。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及前、后1个月血清Chemerin、Gal-3、Visfatin水平,分析后1个月上述指标与房颤后复发的相关性及预测价值。【结果】复发组患者合并高血压、冠心病所占比例及左房容积指数(LAVI)高于未复发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低于未复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组前、后1个月血清Gal-3、Visfatin、Chemerin水平均高于未复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后1个月血清Gal-3、Visfatin、Chemerin高水平为后房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Gal-3、Visfatin、Chemerin高水平患者后房颤复发风险分别为低水平患者的4.076倍、2.847倍、6.272倍(P<0.05)。【结论】血清Gal-3、Visfatin、Chemerin与房颤患者首次射频消融术后复发密切相关,可早期预测患者后复发风险,有助于临床医师针对性制定治疗方案,降低复发率。
张莉侠董锦丽
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房颤的效果分析
2023年
目的分析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心房颤动(房颤,AF)的临床效果。方法144例AF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72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实验组采用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比较两组窦性心律维持率、心功能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房内径(LAD)、纽约心功能分级(NYHA分级)]及再住院率。结果实验组窦性心律维持率51.39%高于对照组的9.7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LVEF(57.12±2.36)%、LVEDd(55.74±3.24)mm、LAD(39.18±4.36)mm及NYHA分级(1.60±0.55)级均优于对照组的(44.54±4.57)%、(60.45±4.18)mm、(43.45±6.08)mm、(2.45±0.61)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再住院率15.28%低于对照组的31.9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AF的临床效果显著,不仅可提高窦性心律维持率,还可改善心功能,降低再住院率,建议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王小磊
关键词:心房颤动导管射频消融术心功能
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讨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8例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均接受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分析患者手情况,比较前及后超声指标[左心室流出道压力阶差(LVOTG)、室间隔厚度(IVS)]变化情况及并发症[一过性房室传导阻滞、房室传导阻滞(Ⅰ度、Ⅱ度、Ⅲ度)]发生情况。结果手过程中未出现一过性房室传导阻滞4例,Ⅰ度房室传导阻滞2例,Ⅱ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3例,手过程中均及时恢复窦性心律,未出现由于房室传导阻滞置入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情况;患者无水酒精用量0.5~7.5 ml,平均(2.8±1.5)ml;患者平均手时间(95.12±22.73)min。导管射频消融术后6个月及后1年LVOTG低于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导管射频消融术后6个月及后1年IVS厚度低于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能降低患者LVOTG和IVS厚度,改善病情,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效果明显,值得临床应用。
刘纯丽王彬
关键词:导管射频消融术

相关作者

杨延宗
作品数:554被引量:2,560H指数:21
供职机构: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心房颤动 阵发性心房颤动 导管消融 肺静脉 射频消融
高连君
作品数:395被引量:884H指数:14
供职机构: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心房颤动 射频消融 阵发性心房颤动 肺静脉 心房颤动患者
林治湖
作品数:321被引量:909H指数:16
供职机构: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心房颤动 心电图 阵发性心房颤动 射频消融 肺静脉
杨东辉
作品数:200被引量:536H指数:13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
研究主题:心房颤动 阵发性心房颤动 射频消融 肺静脉 心电图
张树龙
作品数:456被引量:946H指数:12
供职机构: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研究主题:心房颤动 射频消融 心电图 肺静脉 心房颤动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