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531篇“ 寰枢关节“的相关文章
关节半脱位误诊分析
2024年
目的探讨关节半脱位的临床特点、误诊原因,并总结防范误诊措施。方法对2022年1月至2023年3月收治的曾误诊的10例关节半脱位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例分别因颈部疼痛、上肢放射性疼痛麻木、头痛、头晕、耳鸣等原因就诊,行颈椎MRI、头颅CT、经颅多普勒超声、纯音听阈测试等检查后,4例误诊为神经根型颈椎病,3例误诊为颈源性头痛,3例误诊为梅尼埃病。误诊时间7~14d。10例均经颈椎X线侧位及齿突张口位检查确诊为关节半脱位,予间歇式牵引、手法整复治疗,治疗后随访3个月,上述症状均缓解或消失,无复发。结论关节半脱位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且无特异性,容易误诊;临床医生应加强对本病的认识,全面分析病情,详细问诊查体,合理选择检查项目,认真鉴别诊断,以减少或避免误诊的发生。
李德成任彦景赵广义王芳芳张彦敏高冕牛苗苗
关键词:寰枢关节半脱位误诊神经根型颈椎病颈源性头痛梅尼埃病X线检查
关节半脱位的影像诊断进展
2024年
关节半脱位是指椎与椎之间的稳定性丧失,导致正常的关节对应关系缺失。以往的文献中,也将其称为关节错缝、关节失稳、关节旋转固定、关节紊乱等^([1])。该病最常见于儿童,发病机制与外伤、炎症、退行性骨关节炎、特发性或先天性畸形以及地方性骨关节病等有关[2-5]。其临床症状可表现为颈部疼痛、颈部活动受限、无力或麻木、锥体神经体征甚至四肢瘫痪、死亡[6],所以关节脱位的及时诊断及治疗是十分重要的。
曾桔陈君蓉王威
关键词:寰枢关节脱位影像诊断
一种关节脱位3D模型打印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关节脱位3D模型打印方法。所述关节脱位3D模型打印方法,先通过对CT、CTA等原始数据进行重建,通过对椎脱位程度,骨质畸形程度,椎动脉走形与椎的解剖位置,还有双侧椎动脉的血管血流大小进行定义...
任伊航鲁峻麟
何育风教授治疗儿童关节半脱位经验
2024年
何育风教授治疗关节半脱位患儿时注重解剖、详细查体,重视影像学检查以明确诊断,治疗上强调“筋骨并重、柔筋正骨”,在中医整体观指导下,选择柔筋结合正骨推拿中的常用基本方法,采用改良龙氏复位手法,康复期给予健康宣教和家庭调护,取得满意临床疗效。本文总结何育风教授治疗儿童关节半脱位经验,并附验案1则。
李燕燕何育风(指导)
关键词:推拿儿童寰枢关节半脱位
手法纠正枕关节紊乱治疗慢性失眠障碍30例
2024年
慢性失眠障碍是指每周超过3次,持续超过3个月的睡眠质量差、入睡困难、早醒或夜间多次醒来等症状,导致日间功能损害,如日间疲劳、注意力不集中、情绪波动等问题[1]。有研究指出[2],如果根据失眠的主观评价标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失眠患病率约为10%~15%。研究发现,颈椎病与失眠障碍的发生关系密切,临床多称之为“颈性失眠”或“颈源性失眠”。但没有统一的诊断标准,相关文献在筛选病例时也存在缺陷,因此本研究不再使用“颈性失眠/颈源性失眠”一词。
陈东昌陈瑞杨彬
关键词:入睡困难颈性失眠颈源性失眠
仰头摇正法配合针刺治疗关节半脱位的效果分析
2024年
目的分析仰头摇正法配合针刺治疗关节半脱位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8月—2022年11月在潍坊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100例关节半脱位患者,以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接受牵引法治疗,观察组按照仰头摇正法配合针刺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复发率、满意度的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仰头摇正法配合针刺治疗关节半脱位效果显著,可以疏通经络,改善颈部肌肉、血管痉挛以及血液循环,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刘心全齐玲玲赵晓倩王生金张维良
关键词:针刺治疗寰枢关节半脱位
仰卧位颈椎旋扳法治疗关节紊乱的临床观察
2024年
目的 评价仰卧位颈椎旋扳法治疗关节紊乱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8例关节紊乱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予以颈椎牵引及常规推拿治疗;观察组在颈椎牵引及常规推拿治疗基础上加用仰卧位颈椎旋扳法,采用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ESCV)、颈椎活动度评分、齿前间隙(ADI)和双侧齿侧块间距差值(VBLADS)进行评价。结果 两组患者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ESCV)、颈椎活动度评分、齿前间隙(ADI)和双侧齿侧块间距差值(VBLADS)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且观察组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仰卧位颈椎旋扳法能够更好地改善关节紊乱及减轻伴随症状,能够更好地改善关节错位状态。
姜超叶盛张宇占茂林
关键词:寰枢关节紊乱
关节定向仰正法结合针刺治疗顽固性面瘫的临床研究
目的:本课题的目的在于验证关节定向仰正法结合针刺治疗顽固性面瘫的安全可行性及快速有效性,以广泛应用于临床;开发关节定向仰正法结合针刺治疗顽固性面瘫的临床治疗新技术,形成临床操作规范;研究EMG对面神经损伤诊治的指...
张敏
关键词:顽固性面瘫针刺肌电图检查
疏筋整复手法治疗关节紊乱症的力学量化研究
2024年
目的:探讨疏筋整复手法治疗关节紊乱症生物力学参数的量效关系。方法:自2022年10月至2023年5月收治关节紊乱症患者18例,其中男10例,女8例;年龄24~27(25.50±1.10)岁;颈椎CT示齿状突右侧偏歪16例,左侧偏歪2例。采用穿戴式按摩手法测量手套测量疏筋整复手法治疗关节紊乱症的力学参数,量化疏筋时力的大小、频率及力学曲线图和整复时启动力、扳动力、扳动时间及力学曲线图,比较患侧和对侧手法操作的差异性。结果:疏筋手法实施中风池穴部位患侧最大作用力、频率为(19.82±2.02)N、(116.83±14.49)次/分,对侧分别为(13.87±2.19)N、(188.89±16.03)次/分;两侧最大作用力、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缺盆穴患侧最大作用力、频率为(14.44±3.27)N、(139.06±28.47)次/分,对侧为(9.41±1.38)N、(142.50±28.47)次/分;两侧最大作用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整复手法实施中患侧启动力、扳动力、扳动时间分别为(14.16±5.98)N、(11.56±6.63)N、(0.14±0.03)s,对侧分别为(8.94±3.39)N、(8.30±4.64)N、(0.18±0.04)s;两侧启动力、扳动力、扳动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筋整复手法针对患侧施以轻巧的疏筋力即可恢复颈椎间的力学平衡,加强关节紊乱的恢复趋势,在此基础上再施以轻巧的旋扳力便能够使得椎齿状突回位,体现了手法安全性高的特点。
张琰朕刘洋李锐杨灿胡滟琦张兆杰
关键词:寰枢关节紊乱症力学传感器生物力学
疏筋整复手法治疗关节紊乱症的运动学量化研究
2024年
目的:量化疏筋整复手法治疗关节紊乱症运动学参数,初步探究手法与疾病治疗的量效关系,规范操作要领,丰富手法内涵并推广应用。方法:2022年10月至2023年5月就诊的关节紊乱症患者18例,其中男10例,女8例;年龄为24~27岁,平均为(25.50±1.10)岁。选取一位有着丰富临床经验且手法操作娴熟的脊柱科主任医师对患者进行操作,通过运动捕捉系统量化疏筋整复手法的被动旋转角度、旋扳角度及运动学曲线。结果:旋扳整复操作时被动旋转角度为72.21°±5.06°,患侧和对侧的被动旋转角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侧的旋扳角度为7.34°±1.90°,对侧为5.61°±1.76°,两侧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疏筋整复手法在治疗关节紊乱症时应把握到达旋转稳定状态时的被动旋转角度和旋扳角度,同时注重对齿状突偏歪侧进行旋扳。
张琰朕刘洋李锐杨灿胡滟琦张兆杰
关键词:寰枢关节紊乱症运动捕捉系统量效关系

相关作者

尹庆水
作品数:890被引量:4,144H指数:33
供职机构: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
研究主题:枢椎 寰椎 寰枢椎脱位 生物力学 寰枢椎
夏虹
作品数:599被引量:2,752H指数:30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枢椎 寰椎 寰枢椎脱位 生物力学 寰枢椎
蔡贤华
作品数:909被引量:2,160H指数:21
供职机构: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
研究主题:骨折 内固定治疗 内固定 骨折固定术 髋臼
艾福志
作品数:200被引量:785H指数:17
供职机构: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
研究主题:寰枢椎脱位 寰枢关节 枢椎 寰椎 寰枢椎
吴增晖
作品数:365被引量:1,694H指数:25
供职机构: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
研究主题:枢椎 寰枢椎脱位 寰椎 寰枢关节 内固定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