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23篇“ 官僚组织“的相关文章
重叠制度的共治何以可能?——基于国际官僚组织角色的分析
随着国际制度数量的增长及其功能范围的扩展,国际制度之间的功能也在不断交叉重叠。不过,在特定的议题治理领域,国际制度重叠并不必然导致冲突和对抗的制度间互动结果,也有可能出现重叠制度间协同的情况。针对这些现象,本文提出的问题...
吴皓玥
地区人士与政府官员的角力:官僚组织和地区要求对兴建厌恶性设施的影响
2023年
香港特区政府一直在推行不同的行动计划来解决问题,制定各类型的减废、增效目标,也为未来项目订下了时间表及路线图,尝试梳理垃圾管理在各个层次的不同问题,化解“垃圾围城”的危机。为了长远解决问题,除了继续积极推行减废和回收计划,政府计划在香港特区各处设立更多垃圾处理设施,包括兴建一个大型垃圾焚化设施,同时扩建现有的三个填埋场。可是,在社区兴建新的厌恶性设施,往往会遇到地区阻力。由于邻避效应,普遍居民一般对自己社区附近的垃圾处理设施的存在和运作感到不安而作出反对。政府以理性和务实的态度,让利益相关者和社会各界共同参与有关垃圾处理设施的讨论与规划工作,通过持续的公众参与,让新建项目从选址到开发,从落成到运作的每一个阶段都获得公众的认可和支持。通过“委托代理理论”(principal-agent theory)和“资源依赖理论”(resource dependence theory)的应用,本文旨在利用香港地区近年几个最具争议的选址案例来研究两个理论是如何各自影响官僚组织的反应,从而一窥如何扭转政策结果。
陈浩燊
关键词:废物管理政府机构资源依赖
问责与责任化:官僚组织的责任悖论被引量:8
2022年
问责是当代组织管理中的一种重要实践。在理论上,问责是官僚组织确保其成员对其服务对象负责的一种保障机制,因而,随着责任在官僚组织价值序列中地位的不断提高,所有组织也都不断强化着对其成员的问责。不过,官僚组织中存在权力结构与任务结构的矛盾,当掌握权力者由于不信任承担任务者而对后者做出问责,就制造出了二者间的功过对立,就将组织责任转变成了问责对象的个体责任,即完成了问责对象的责任化。而当问责对象因被问责而变成了组织中的罪人,他就将倾向于通过将责任转移给服务对象来为自己赎罪,结果就是使其服务对象受到了责任化。官僚组织越是试图通过对一线官僚的问责来承担对其服务对象的责任,就越是会造成其服务对象的责任化,这构成了官僚组织的责任悖论。
张乾友
关键词:问责责任化官僚组织
国际官僚组织视角下的东盟自主性行为研究
东盟是世界上重要的区域性国际组织之一,如今的发展成就更是被称为“东盟奇迹”。自《东盟宪章》颁布以来,东盟的法制化和组织化进程不断加快,组织架构更为清晰,职能有所提升。东盟虽然由主权国家建立,但是在专业化、组织化的工作实践...
肖源浩
街头官僚组织自主性的激活及其驱动机制——以T小区维修资金冲突案例为例被引量:4
2022年
在街头官僚研究谱系中,街头官僚组织自主性是长期被忽视的重要议题。论文基于对H市T小区违规使用维修资金冲突案例的田野观察,展示了T居委会最初的从旁观者到全面主导维修资金问题处理的过程,阐释了街头官僚组织自主性的激活及其机制。研究发现,T居委会对维修资金问题的干预经历了保持中立、初步干预、持续参与和全面接手四个阶段,展示了T居委会从被动应对到主动解决维修资金问题的过程,蕴含了T居委会的自主性从被动激活到主动激活的转变。街头官僚组织自主性的激活包含了复杂的驱动机制,具体包括问题性质转换、纵向权威推动、关键信息掌控、行动界面重构和组织绩效激励。论文打开了街头官僚研究中的组织自主性“黑箱”,揭示了街头官僚组织激活自主性的驱动机制,也有助于推动街头官僚理论的本土化建构。在未来的基层治理实践中,应该更加重视发挥街头官僚组织的主观能动作用,为街头官僚组织的主动作为提供充足的制度空间和绩效激励,充分激发街头官僚组织在基层治理中的活力。
李春生韩志明
关键词:自主性
官僚组织语言的伦理问题研究
随着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的兴起,公共行政理论研究的范式开始转向语言学。官僚组织语言作为一种正规化的“书面语言”和严谨性的“权威话语”在保证行政合法性、高效传递信息、促进组织日常沟通和规范公共事务管理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李进华
关键词:官僚组织语言伦理
文献传递
现代官僚组织的行为模式及其动机解析——安东尼·唐斯对官僚组织的透视被引量:1
2018年
安东尼·唐斯从经济人假设、人的有限理性假设和不确定性假设出发,对官僚组织的结构和功能进行了实然性系统分析,对其行为模式和行为动机进行了深入剖析,使我们透过层层迷雾对官僚组织有了较为准确全面的认识。中国仍是一个理性官僚制尚未发育成熟的社会,官僚主义仍然根深蒂固,发展理性官僚制和铲除官僚主义成为行政改革发展的重要任务。当前,中国正掀起新一轮大规模的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研究官僚组织的行为模式和动机,对我们准确认识和理解作为官僚制典型的政府及其行为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袁明旭
关键词:官僚组织行为动机
寄居蟹的艺术:工会维权与准官僚组织的自主性——义乌工会研究(2000-2007)被引量:5
2018年
官僚组织是现代政治社会生活高度分化与专化的必然需要,它沟通着国家与社会,同时又受到二者的限制而形成不同侧面的自主性。区别于通常的政治独立自主性与社会代表自主性,准官僚组织还具有作为社会组织本身而来的组织自主性。领袖动员能力及其政治社会网络、专业化与政策创新能力、利益激励与行动动力是组织自主性的主要表现因素。尽管准官僚组织可能受到政治权力的压制,从而也不能很好地代表所属群体,但它仍然能够获得组织形态的有效发展,从而谋得一定的生存空间与行动地位。这是一种寄居蟹的生存艺术。
王向民
关键词:社会组织自主性工会维权
信息技术变革对官僚组织形态的影响——兼评《官僚制内幕》被引量:12
2018年
官僚体制是与工业时代相适应的一套组织管理的制度,因其严格的专业分工、非人格化、等级体系森严等特征成为工业时期组织管理的主导模式。随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一轮科技革命的爆发,信息技术变革逐渐渗透至官僚组织体制中,并对官僚体制的组织形态、权力分工、层级体系等各方面带来机遇与挑战。立足于技术变革并未废止官僚制的观点,通过分析技术变革对我国官僚制的正反两方面影响,提出促进信息时代下我国官僚体制的完善与发展的对策。
马文娟
关键词:官僚制信息社会网络治理
官僚组织间关系与政策的象征性执行——以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为讨论中心被引量:36
2016年
重大决策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对于规范地方政府决策、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在实践中,"稳评"政策却陷入了象征性执行的困境,即地方政府对执行该项政策采取做表面文章、走过场、制作虚伪文本材料等仪式化的策略。"稳评"政策象征性执行根源于官僚组织内部的张力,虽然它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上级压力与政策执行环境之间的张力,使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与既有的政治和行政体制相适应,但也容易诱发新的基层治理问题,导致社会矛盾积压。减少"稳评"政策的象征性执行现象,不仅需要进一步理顺官僚体制内部关系,而且应该改变地方政府的发展主义取向及公共政策制定模式。
田先红罗兴佐

相关作者

李学
作品数:31被引量:228H指数:9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公共管理系
研究主题:信息公开 公务消费 知情权 数据质量 地方政府
吕光洙
作品数:12被引量:45H指数:4
供职机构:东北大学文法学院
研究主题:教师教育 教师 范式 官僚组织 网络组织
白智立
作品数:40被引量:64H指数:5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
研究主题:公共行政 行政改革 官僚制 特质 公务员法
黄嫄
作品数:2被引量:6H指数:1
供职机构:东北大学文法学院
研究主题:范式 官僚组织 教师教育 网络组织 教师教育变革
孙丽
作品数:47被引量:201H指数:9
供职机构:辽宁大学
研究主题:公司治理 公司治理结构 国际经贸 国际经贸规则 中日贸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