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42篇“ 学校食物中毒“的相关文章
2014—2023年全国已报道的学校食物中毒事件分析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分析2014—2023年间全国学校食物中毒的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检索知网和万方数据库中2014—2023年全国学校食物中毒事件报道,提取相关数据后进行描述性研究。结果:研究期间全国共报道109起学校食物中毒事件,涉及5548人。总体来看,事件发生起数和中毒人数均呈下降趋势。时间分布显示,2014至2016年中毒发生起数最多,均占总数的15.60%。6月份(26起,23.85%)和第二季度(52起,47.71%)是发生事件最多的时间段;按空间分布,江苏省(14起,12.84%)和华东地区(39起,35.78%)的中毒事件最多;人群分析表明,中学生(43起,39.45%)是高发群体,城市学校的事件数量最多(25起,71.56%);致病原因分析结果显示,微生物性食物中毒占比最高(97起,88.88%),其中又以蜡样芽孢杆菌感染为主(21起,21.65%)。学校食堂(70起,64.22%)和存储不当(30起,27.52%)是学校中毒事件的主要原因。结论:尽管研究期间学校食物中毒事件有所减少,但仍须加强食物安全管理,特别是在高发月份和地区。应重点关注微生物污染和食物存储管理,改善学校食堂卫生条件,提高食物安全意识和管理水平,以减少学校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
丁真拉宗李翔卫平民
关键词:食物中毒公共卫生管理
一起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学校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调查与实验室分析被引量:2
2024年
目的对一起学校食物中毒事件发生的原因和可疑危险因素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与实验室分析,提出有效防控措施。方法利用现场流行病学与卫生学调查,了解患病情况及可疑食物;采集可疑食品、外环境和病例的标本进行荧光定量PCR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与鉴定、药物敏感性分析、全基因组测序。结果共11名患者,其临床症状主要是恶心、腹痛(100%),其次为呕吐(81.82%);可疑食物为某饼家生产的“脆皮法棍泡芙”,致病因素为金黄色葡萄球菌A型肠毒素,来源于食品泡芙样本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来源于患者肛拭子样本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同源性,所检出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均对青霉素耐药(耐药率100%)。结论本次食物中毒事件是由某饼家从业人员携带金黄色葡萄球菌,在制作“法棍泡芙”过程中污染食物而引起的金黄色葡萄球菌A型肠毒素中毒
王春旭王彦文黄程程贺漓漓韩丹丹黄辉
关键词:金黄色葡萄球菌食物中毒流行病学调查食品安全
某省2013—2020年学校食物中毒事件特征分析
2022年
探究某省2013—2020年学校食物中毒事件特征以及流行规律,以便对学校食物中毒进行把控与预防。方法:将某省2013—2020年学校食物中毒事件的相关资料进行分析汇总,对学校学生中毒时间的总体情况以及各月份中毒情况进行详细列举。结果:在2013—2020年期间,学校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率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根据报告数据统计分析,共发生90起中毒事件,人数为1779,其中住院接受治疗人数为1021人,分别在同期食物报告事件的6.08%、22.05%、20.47% 。图表可知,学校食物中毒事件在2020年出现的起数最高,且人数也最多,且住院治疗人数也是最多,分别占比为4.14%,17.37%以及21.58%。根据报告数据统计分析可知,学校食物中毒事件人数表现出呈波状起伏,每年的人数主要在5月与12月居多,其中出现中毒人数最多的时间在5月,5月食物中毒人数占比27.94%,12月食物中毒占比为24.45%,而住院人数最多的时间段为10月份。结论:中小学学生是食物中毒的高发群体,对学校食堂卫生以及周边用餐场所进行严格把控,对于预防该类事件的再发具有重要意义,并且应对学生与食物加工人员进行安全意识防范提高。
常方媛
关键词:食物中毒疾病暴发流行
一起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所致学校食物中毒调查分析被引量:6
2021年
目的查明一起学校食物中毒发生的原因和可疑危险因素,提出有效控制措施防止事态蔓延,为类似食源性疾病的调查和预防提供参考。方法利用现场流行病学、食品卫生学和实验室检测等方法,开展病例主动搜索、个案调查和现场卫生学调查,采集食品、外环境和病例的标本进行实验室检测,以判断本次事件的可疑餐次和食物。结果通过开展主动搜索,共搜索到21例病例(疑似19例,确诊2例),学生罹患率为12.96%(21/162)。临床症状主要是呕吐(95.24%, 20/21)、腹痛(66.67%, 14/21)、恶心(66.67%, 14/21)、腹泻(57.14%, 12/21)。病例对照研究显示,可疑食物为10月16日晚餐的剩米饭(OR=18.18,95%CI:2.05~161.38)。在1例病例的肛拭子和另外1例病例的呕吐物中分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B型肠毒素。结论本次食物中毒事件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B型肠毒素所致,可疑食物为10月16日晚餐中食堂提供的剩米饭。米饭在常温下放置5 h左右且食用前未彻底加热是本次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学校食堂存在食品卫生安全隐患,应进一步加强对学校食堂的食品安全监管和从业人员的食品安全教育,提高食品安全意识,预防类似事件的发生。
张扬杨阳任一陈秋成罗晓燕
关键词:金黄色葡萄球菌食物中毒食品安全
一起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两所学校食物中毒事件调查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对信宜市一起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两所学校食物中毒事件进行调查,为预防学校食物中毒提供依据。方法通过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及实验室检测,对该起中毒事件进行分析。结果学生发病共49例,罹患率0.49%(49/10 000);平均潜伏期3.2 h,主要症状为恶心、呕吐、腹痛和腹泻;病例均进食了校内小卖部销售的某厂家生产的热狗香肠面包;从可疑食品热狗香肠面包和学生粪便中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经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检测结果为100%同源。结论该事件是由被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的面包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需加强涉校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特别是校内小卖部食品安全的监管。
黄友志陈伟冰康斌婷
关键词:食物中毒金黄色葡萄球菌学校卫生食品安全
2019年江苏省学校食物中毒暴发事件分析被引量:6
2020年
目的对2019年江苏省学校食物中毒暴发事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预防措施。方法通过国家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系统收集汇总2019年江苏省学校食物中毒暴发事件数据,用Excel 2007软件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19年江苏省共接报11起学校食物中毒暴发事件,暴露6,114人,发病227人,死亡0人。9月份事件数和发病人数均最多。南京、徐州和连云港3市报告事件数最多,南京市发病人数最多。各年龄段人群均有病例,其中7~19岁发病人数最多。主要集中发生在中学。原因食品来源场所主要集中在学校食堂。包含加工不当因素引起的事件数最多。动物类肉与肉制品引起的事件数最多。细菌性致病因素是主要的致病因素。结论各相关部门应该加大对学校食品安全的监管力度。学校应该加强食品原料采购管理,规范食品加工、存储操作流程,做好食物中毒预防措施,有效预防、减少食物中毒暴发事件的发生。
吴雨晨宗雯琦戴月
关键词:食物中毒流行病学分析预防措施
2016~2018年江苏省学校食物中毒事件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被引量:14
2020年
目的分析2016~2018年江苏省学校食物中毒事件流行病学特征,提出相关建议。方法收集2016~2018年江苏省学校食物中毒事件监测数据,采用EXCEL软件对数据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16~2018年江苏省学校食物中毒事件共发生27起,发病936人。学校食物中毒发病高峰在9月,其次是5月。致病菌及其毒素为主要致病因素,其中以副溶血性弧菌、沙门氏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要致病菌。结论学校应列为食品安全监管的重点关注对象,加强基础建设、监管力度和学生食品安全意识宣教。以良好生产工艺(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s,GMP)和危险分析关键控制环节(hazard analysis critical control point,HACCP)为原则管理学校配餐单位。
宗雯琦吴雨晨戴月
关键词:食物中毒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贵州省2011—2018年学校食物中毒事件特征分析被引量:25
2019年
目的分析贵州省2011-2018年学校食物中毒事件的流行规律及特点,为预防和控制学校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提供防控依据。方法收集贵州省2011-2018年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系统报告的学校食物中毒事件资料,对食物中毒暴发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1-2018年贵州省学校共发生食物中毒事件78起,中毒1 506人,住院869人,死亡1人;5月是学校食物中毒事件的高峰期,分别占学校事件总数和中毒人数的20.51%(16/78),27.36%(412/1 506);中小学食堂是学校食物中毒事件的高发场所,占学校总事件的83.33%(65/78)。中毒食品最多的是植物类及其制品,占50.00%(39/78),其中变质或受污染大米引发的食物中毒居于首位,占总事件的16.67%(13/78)。结论中小学生是学生食物中毒高发群体。应加强学校食堂及周边学生集中进餐场所的监督和管理,提高食品加工人员及学生的食品安全意识,防范类似事件的发生。
丁玲朱姝雷世光蒋维佳宋沈超于传宁周亚娟
关键词:食物中毒疾病暴发流行
学校食物中毒防控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18年
学校食物中毒高发场所。食物中毒的发生不仅影响师生身心健康和教学秩序,而且对当地的社会稳定造成不良影响。加强学校食物中毒防控是校园食品安全保障的重要举措。本文对我国学校食物中毒防控研究进行综述,旨在减少食源性疾病在校园的发生,为制定针对性的监管措施提供借鉴与参考。
梁日成秦春华王文琴
关键词:食品安全食物中毒
汶川县一起学校食物中毒事件处置分析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通过分析应急处置1起腹痛、腹泻、恶心和呕吐为主要症状的学校聚集性疫情和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学校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提供参考依据并积累疫情处置经验。方法根据《四川省食物中毒流行病学调查技术指南》对2015-05-13/14汶川县某乡镇小学学生疑似食物中毒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结果共发病48名,学生罹患率为10.0%。发病者均为学校食堂就餐者,住校生罹患率高于通读生,未在学校就餐者未发病,对留样食品和大便样进行了变形杆菌、蜡样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副溶血性弧菌检测,在晚餐米饭中检出蜡样芽孢杆菌(2.2×10^4CFU/g),在早餐包子花卷检出蜡样芽孢杆菌(7.1×10^2CFU/g)。无新发病例、危重病例、无死亡病例,未发现二代病例。结论这是1起发生在学校食物中毒事件,其中食堂食品被蜡样芽胞杆菌污染。
陈联华
关键词:食物中毒事件

相关作者

黄林
作品数:136被引量:862H指数:16
供职机构:广西壮族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研究主题:流行病学 食物中毒 卫生调查 农村 广西城乡
卫平民
作品数:144被引量:1,059H指数:17
供职机构:东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研究主题:大学生 艾滋病 健康教育 影响因素 生活质量
张帆
作品数:4被引量:15H指数:2
供职机构:海口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研究主题:学校食物中毒 食物中毒 学生保健服务 流行病学研究 监测分析
杨娟
作品数:94被引量:594H指数:12
供职机构:广西壮族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研究主题:广西城乡 碘缺乏病 食物中毒 流行病学 城乡居民
谭春梅
作品数:40被引量:208H指数:9
供职机构:广西壮族自治区江滨医院
研究主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流行病学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音乐疗法 食物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