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601篇“ 学校道德教育“的相关文章
学校道德教育中人的失落与复归
2024年
学校道德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人的品德的自主建构和发展。然而,在学校道德教育实践中却存在明显的人的失落:目标的“趋同化”设定模糊了学生的品德差异,内容的“抽离式”重组遮蔽了学生的道德生活,方法的“说理式”运用忽略了学生的道德体验,评价的“标准化”导向阻滞了学生的道德创生。有必要从人的复归的角度修复学校道德教育实践:在目标上,“理想化”与“现实性”相关联以关照人的主体需求;在内容上,“预设”与“生成”相结合以关照人的主体生活;在方法上,“思维训练”与“行为养成”相统一以关照人的主动实践;在评价上,“标准化”与“差异性”相辉映以关照人的主动发展。
乐妮妮王贤德
关键词:学校道德教育
学校道德教育的美丽风险及制度防范——基于公共生活伦理的分析
2024年
以伦理的视角看,公共生活受陌生人伦理和契约伦理的支配。陌生人伦理排斥道德情感,契约伦理过分注重个人权利和形式合理性,导致美德丧失了存在的空间,本该具有崇高性的道德在公共生活中被拉向了底线水平。当前学校道德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在某种程度上呈现出盲目迎合公共生活底线要求的趋势,造成规范主义的突显和美德的消解。正因每个主体(学生)进入制度化的公共生活是不可避免的历史趋势,才呈现出公共生活之于学校道德教育的“美丽风险”。学校道德教育的美丽风险具体表现为:公共生活默认的规范主义对道德教育的侵蚀;道德教育崇尚的美德在公共生活中的消隐。公共生活伦理视域中道德教育的危机不仅仅是道德教育的内部问题,更是制度伦理的问题。要摆脱学校道德教育制度化趋势的负面影响,就要健全“扬善”的制度功能,强化“正义”的制度建设。
姜子豪刘潞
关键词:道德教育公共生活契约伦理制度正义
乡村文明融入乡村学校道德教育的时代意蕴与实践进路
2024年
乡村文明蕴含着丰富的道德教育元素,可为乡村学校提供具有乡土特色的道德教育资源。乡村学校要探索道德教育的形式、内容和途径,将乡村文明融入道德教育,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文明具有了新的时代意蕴,它是乡土中的家国情怀,是传统中的现代变革,是封闭中的开放走向。道德教育作为乡村学校中塑形铸魂的实践活动,它的内涵具有了多元指向,它是多种活动产生合力的过程,是多元素材共同交织的活动,是引领学生人生智慧的航标。新发展阶段,乡村学校要立足乡村社会场域,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精选乡村文明典型素材,助力乡村文明与道德教育融合发展,提高乡村学校教育质量,实现乡村社会全面振兴。
顾玉军赵倩
关键词:乡村文明道德教育时代意蕴实践进路
布迪厄反思社会学“惯习”理论视域下的学校道德教育研究
2023年
布迪厄反思社会学理论在道德教育领域具有积极借鉴价值。本文从反思社会学的核心观点出发,讨论了如何将其道德“惯习”理念引入学校道德教育,以提升实际效果,满足新形势和新情况下的需求。“反思社会学”概念自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出现,随后,学者们从多个角度,包括阐释学、现象学、后现代社会学以及常人方法学等,对其进行了深入研究。布迪厄在这一领域提出了独特的研究思路和见解。根据布迪厄的观点,反思社会学被视为社会学认识论的核心组成部分,不仅是社会学的一个分支领域,而是进行深入社会学研究的基本前置条件。”
林仁强魏铁飚
关键词:反思社会学惯习学校道德教育
乡村文明融入乡村学校道德教育的困境与突破
2023年
乡村文明是乡村学校组织实施道德教育的课程资源,道德教育是乡村学校传承、创新乡村文明的实践活动。在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学校道德教育要立足乡村场域,挖掘乡村文明中的道德教育素材,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乡村道德教育的师资短缺、教育断裂、素材零散和规范缺失等实然困境,使乡村文明融入乡村学校道德教育难以组织实施、难以形成常态机制、难以生成系统的教育资源、难以建构评价管理体系等。在新的发展阶段,乡村文明要融入乡村学校道德教育,需要立足乡村场域培养具有乡土情怀的教师队伍,实施乡村教师“走教制”,确保道德教育有稳定师资;要提高教师课程资源开发能力,构建规范的道德教育课例库;要建构常态发展制度,为乡村文明融入乡村学校道德教育提供持续保障。
顾玉军
关键词:乡村文明道德教育
具身认知理论视角下当代学校道德教育的困境及出路
具身认知理论的诞生一方面依赖于哲学研究的身体转向。身体哲学的兴起在本体论上否定了“身心二元”,主张身体在本体论和认识论上的优先性。另一方面具身认知理论得益于认知科学的进步。第二代认知科学否定第一代认知科学关于人思维的信息...
王优美
关键词:道德教育身体哲学
学校道德教育面临的困境及其破解被引量:1
2022年
当前,学校道德教育主要面临着学校道德教育的重视不够、道德教育理论难以取得新突破以及道德教育实践表现出形式化倾向等困境。学校道德教育困境产生的主要原因在于道德教育的职责向内集中于少数教师、教育者“被动”接受外部教学要求和道德教育结果向外反馈受阻。对此,需要突破道德教育的边界,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的共同体,以教育治理的思路统筹安排学校道德教育,建立更具有包容性的道德教育评价体系,为道德教育参与者发挥主动性、相互合作提供基础,从而破解道德教育的困境。
沈立里池忠军
关键词:道德教育困境
卢梭道德教育思想:核心内容、价值意蕴与现实启示——基于我国学校道德教育工作视域被引量:1
2022年
卢梭道德教育思想底蕴深厚,其以“自然主义”为基础,以“自然人”和“道德公民”为目标,将道德教育划分为自然教育和公民教育两个阶段,倡导“顺应自然”和“实践教育道德教育方法,展现出了对道德教育的深层次思考。辩证地看待卢梭道德教育思想,体认其蕴含的价值意蕴,有助于我国学校道德教育“以人为本”理念的确立,维护学生成长的自然本性,弘扬社会主义道德价值观。汲取卢梭道德教育思想的精华,对我国学校道德教育树立学生本位理念、推动实践教育发展、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发挥教师榜样教化作用等工作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王晨
关键词:卢梭道德教育思想学校道德教育
宋代书院道德教育思想对当今学校道德教育的启示
2022年
书院是我国古代一种特殊的教育组织形式。在宋代,书院成为开展道德教育的主阵地,书院教育道德教育为核心,以先秦儒家经典和理学思想为主要的教学内容,并在教育的过程中注重教育的规范性、师生之间的良好关系及对学生进行道德考核,这些举措都对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修养起到了推动作用。因此,研究宋代书院道德教育的相关内容,取其精华,对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德育工作有着重要意义。文章论述了宋代书院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及优点,分析了当今学校道德教育所取得的成果和面临的挑战,并对宋代书院道德教育思想对当今学校道德教育的启示进行了探讨。
林文恩
关键词:宋代书院道德教育德育评价体系
主体间理论下学校道德教育中新型师生关系确立的思考
2022年
传统道德教育把师生关系看成是一种改造与被改造的主客对立关系,缺乏对个体生命的人文关怀。一味单向灌输,直接导致道德教育实效性较低。新时期要解决这一问题,需对师生关系予以主体间价值观照,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师生主体间的双向或多向交互活动。这种基于主体间理论的新型师生关系,把教师与学生都看成是具有自主性和创新性的主体,既有助于学生内在思维向外在实践的转化,又有利于学生人格和精神的升华。
邓小燕胡国
关键词:学校道德教育新型师生关系

相关作者

郑富兴
作品数:102被引量:593H指数:14
供职机构: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研究主题:道德教育 学校道德教育 教师 公民教育 学校教育
戚万学
作品数:62被引量:1,028H指数:17
供职机构:曲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研究主题:道德教育 道德教育理论 教育 学校道德教育 传统道德教育
王慧
作品数:17被引量:21H指数:2
供职机构: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
研究主题:学校道德教育 榜样教育 信仰缺失 道德教育 教育者
朱小蔓
作品数:232被引量:3,624H指数:33
供职机构: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研究主题:道德教育 情感 教师 情感教育 教育
刘丙元
作品数:68被引量:200H指数:6
供职机构:山东青年政治学院
研究主题:道德教育 道德 青少年 教师 学校道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