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567篇“ 多边外交“的相关文章
发展型地区主义与中国地区多边外交的演进
2025年
逆全球化与地缘博弈加剧,地区治理重要性提升。冷战结束后,中国注重地区多边外交,积极拓展跨地区与地区间主义实践,促进了区域发展繁荣,维护了区域安全稳定。比较地区主义视角下,中国倡导发展型地区主义,体现了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和全球文明倡议的原则,是“安全—发展联结”理念的逻辑延伸。发展型地区主义路径下,中国地区多边外交历经发展变化,区域选择维度,从周边到全球,再到注重“全球南方”演化;议题选择维度,从发展为导向演进到统筹发展和安全。探讨发展型地区主义,不仅有助于丰富比较地区主义理论,助推中国区域国别学理论建构,也是中国贡献全球治理的重要智慧,分析中国外交政策的重要视角。
王志陈乃琳
日本政府“印太战略”下的小多边外交评析被引量:1
2024年
受国内政治影响,日本外交加速转型,在“印太战略”下积极开展小多边外交。该外交具有对内互助性、对外对抗性、日美中心性、议题安全化、合作网络化等特征,意在弥补自身实力不足,联合制衡中国崛起,降低对美安全依存度。日本政府小多边外交是冷战思维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具体体现,其行为激化了中国周边地区矛盾与分歧,阻碍了互利性经贸合作,为日本摆脱战后体制提供外部环境。从根本上看,日本政府小多边外交面临着各机制合作差异化、内生不确定性、日美地位不对称、中国影响力日益增强等制约因素,其意图与成效存在割裂。
于海龙
关键词:日本外交中日关系
何为“真正的多边主义”?——中美多边外交实践的比较研究被引量:3
2024年
近年来,中美两国围绕“多边主义”的交锋愈益激烈。美国宣称其一贯遵循“多边主义”,中国则指责美国“以多边主义之名,行单边主义之实”,那究竟何为“真正的多边主义”呢?本文通过对中美两国多边外交实践的比较分析认为,美国的多边主义具体表现为对国际多边机制的选择性进出、追求国际多边机制利己性优先并蓄意打造竞争性国际多边机制,整体上体现着“伪多边主义”的特征;中国的多边主义具体表现为对国际多边机制的广泛性融入、推动国际多边机制公平性改革和积极创建合作性国际多边机制,整体上反映了“真多边主义”的特征。在当前国际形势下,“真正的多边主义”至少应该具备广泛性、公平性和合作性三个核心特质,这既是区分中美多边外交的主要依据,也是辨别真伪多边主义的主要标准。
王传剑贾保磊
制度制衡视角下印度小多边外交的成效与局限
2024年
以争夺规则制定权为核心的国际制度竞争正在成为印度参与大国竞争的重要途径,小多边外交是印度参与制度制衡的重要工具.冷战结束后初期,巴基斯坦曾短暂成为其制衡对象,但是随着印度实力的增加,制衡目标很快就转为中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印度以小多边外交工具实施制度制衡的历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制衡的侧重与特点不同,给印度带来的收益也不尽相同.当下印度正通过参与美国主导的同盟式小多边对中国实施排他性制度制衡,通过这种排他性制度制衡,印度在靠拢美国等西方国家的联盟体系、树立全球南方国家领袖形象和遏制中国外交空间等方面均有收效.这种小多边外交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印度现阶段实现“全球领导大国”这一角色的硬实力差距.总体上看,印度的小多边外交具有明显的针对性、投机性、依附性,甚至也有悖于印度自己提出的“改革的多边主义”.印度通过三个阶段的小多边外交在双边/多边、地区、全球层面取得一定成效,但是从长远看小多边外交尤其是当下印度参与的排他性封闭式小多边与印度追求的大国地位是背离的,这就构成了手段与目标以及短期利益和长远利益的错位.这种战略错位决定了其制衡策略的局限性.
胡娟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多边外交的理论内涵与时代价值
2024年
全球正处于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各国间的力量对比发生变化,全球治理面临更为复杂的挑战,前景更为不稳定不确定。新时代以来,中国共产党立足于新的历史方位,牢牢把握发展机遇,不断取得新的历史性成果,并积极主动开展外交活动,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心。在此背景下,作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重要组成部分的多边外交也随着时代之变革、中国共产党方针政策的更新,实现了理论与实践层面的创新发展,阐释了新的外交理念,呈现出了新的特点,对于丰富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论、维护世界和平稳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等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史芳媛邓娟
关键词:多边外交
多边外交大戏--章文晋随周总理参加日内瓦会议散记
2024年
今年是日内瓦会议召开70周年。日内瓦会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登上国际舞台,也是新中国多边外交的开端。会议于1954年4月26日召开,至7月21日结束,历时近三个月。主题有两个:一是寻求朝鲜问题的和平解决,二是讨论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周恩来总理兼外长率中国代表团出席。初次在重大国际多边会议上亮相,对新中国年轻的外交队伍来说既是一场重大的考验,也是一次难得的学习和锻炼机会。
李南
关键词:多边外交周恩来总理国际舞台
中国的多边外交实践与多边主义理念
2023年
随着外交议题的复杂化和涉及行为体数量的增多,多边外交逐渐成为国际舞台上重要的外交形态,意在解决无政府状态下多个行为体之间的国际合作问题。历史上不乏多边外交的案例。现代意义上的多边外交多边主义,始于战乱纷繁的近现代欧洲。联合国及其组织体系是多边主义的体现。
董向荣
关键词:多边外交多边主义无政府状态国际舞台近现代
韩国多边外交动作频频,想成为“全球枢纽国家”被引量:1
2023年
6月6日,韩国当选联合国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任期从2024年1月1日开始,为期两年。这是韩国自1991年加入联合国以来第三次当选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韩国总统尹锡悦上任以来力求将韩国打造成“全球枢纽国家”(Global Pivotal State),开始从全球的视野规划和调整其外交战略。
张贵洪王星星
关键词:联合国安理会加入联合国多边外交外交战略韩国总统
迈向“西南方大国”:冷战后印度小多边外交的演进逻辑被引量:1
2023年
多边外交是当前印度开展对外交往的重要方式。冷战后的印度小多边外交经历了冷战后初期的转型性小多边、秩序改革背景下的机制化小多边以及大国竞争时代的印太小多边三个阶段。在“西南方大国”的目标框架下,印度的小多边外交具有接近西方联盟体系的“西向外交”、坚持发展中国家定位的“南向外交”以及以实力为基础推动次区域合作的“优势外交”等演进逻辑,显示了印度在日益靠近西方联盟体系的倾向中,仍努力坚持其自主大国的战略定位。不过,由于目标定位与战略手段之间的结构性矛盾,印度的小多边外交一方面不得不依附于西方大国的意志、实力和关系,从而导致战略不对等、不确定和被动性;另一方面则难以独立发挥作用,从而陷入了身份定位的两难,制约着印度自主大国外交的成效。
李德杰
吴海龙:多边外交,惊险与精彩同行
2023年
他曾参与处理朝核、伊核以及缅甸、阿富汗、苏丹达尔富尔和科索沃等一系列地区热点问题,也曾参与组织和协调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会议、金砖国家峰会、亚欧首脑会议、奥运会、世博会、亚运会、大运会、西博会以及在中国澳门举办的中国一葡语国家论坛等各种重要会议和活动。他是吴海龙,曾任外交部驻香港公署副特派员、中国常驻维也纳联合国代表团团长、中国驻欧盟使团团长、中国常驻日内瓦联合国代表团团长。
杜辉煌卓成华
关键词:代表团团长亚太经合组织多边外交大运会

相关作者

周鑫宇
作品数:105被引量:185H指数:8
供职机构:北京外国语大学
研究主题:公共外交 中国外交 特朗普 全球治理 美国外交
陈东晓
作品数:21被引量:98H指数:5
供职机构: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
研究主题:中国外交 多边外交 中国式现代化 外交 英文
丁银河
作品数:12被引量:25H指数:4
供职机构:湖北经济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研究主题:冷战后 欧盟 多边外交 多边主义 外交战略
卢晨阳
作品数:15被引量:37H指数:4
供职机构: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院)
研究主题:欧盟 多边外交 法律性质 环境政策 环境问题
赵宗锋
作品数:15被引量:91H指数:5
供职机构:北京外国语大学
研究主题:高校 校园文化 精神文明建设 多边主义 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