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43篇“ 基底细胞腺瘤“的相关文章
- 基于CT增强直方图分析鉴别腮腺多形性腺瘤与基底细胞腺瘤
- 2025年
- 目的:探讨基于CT增强直方图参数鉴别腮腺多形性腺瘤(PA)与基底细胞腺瘤(BCA)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3年12月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5例PA与35例BCA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常规CT平扫及双期CT增强扫描,运用Fire Voxel软件对肿瘤实质全域勾画并进行直方图分析,获得相应的直方图参数(平均值、变异度、偏度、峰度及第1、10、50、90、99百分位数)。比较腮腺PA与BCA组间各直方图参数的差异,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估直方图参数对PA与BCA的鉴别诊断效能。结果:(1)BCA组在平扫第1百分位数、动脉期平均值、动脉期变异度、动脉期第10、50、90、99百分位数、静脉期平均值均显著大于P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显示,在平扫、动脉期及静脉期直方图参数比较中,动脉期直方图参数显示出更优的诊断效能;其中,动脉期第90百分位数具有最优的鉴别诊断效能,当截断值为132.00×10-6mm2/s时,曲线下面积为0.876;此时,鉴别PA与BCA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0.50%、84.00%。结论:基于CT增强直方图分析对鉴别PA与BCA具有一定价值。
- 韩蕾马鸣岳董燕刘红生孙鹏峰张巧莹高明刘晓岚邬小平
- 关键词:腮腺肿瘤腺瘤
- 咽旁间隙基底细胞腺瘤的MRI表现
- 2024年
- 目的:探讨咽旁间隙基底细胞腺瘤的临床特征及MRI征象,增加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经过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咽旁间隙基底细胞腺瘤,对其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进行总结。结果:6例患者中,男性1例,女性5例,年龄43~89岁,中位年龄64岁;最大径平均约3.2 cm。病灶边界清晰,形态规则,咽旁脂肪间隙向内受压移位,“C”形朝外。所有病例均伴有囊变,其中1例合并少许出血。增强扫描肿瘤实性成分表现为明显持续强化。结论:中老年女性患者发现茎突前间隙的形态规则、边界清晰伴有囊变的良性肿瘤,要考虑到BCA的可能。
- 令潇李洁岳松虹李浩源张静
- 关键词:基底细胞腺瘤咽旁间隙MRI
- 基于多期增强CT影像组学模型鉴别腮腺多形性腺瘤和基底细胞腺瘤
- 吴丽佳
- 基于CT及临床指标构建的模型鉴别腮腺基底细胞腺瘤和多形性腺瘤的价值
- 2024年
- 目的探讨双期增强CT及临床指标构建的模型对腮腺基底细胞腺瘤(BCA)和多形性腺瘤(PA)的鉴别价值。方法选取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BCA和PA患者95例,其中BCA患者18例为BCA组,PA患者77例为PA组,比较两组CT平扫及双期增强表现、临床资料,基于双期增强CT及临床资料构建BCA和PA的鉴别模型。结果BCA组平扫CT值与P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A组动脉期强化幅度值、静脉期强化幅度值与PA组比较,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A组病程、肿瘤最大直径、性别、部位、位置、密度、形态、边界、同侧肿瘤淋巴结、吸烟史、饮酒史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CA组年龄≥50岁率、触诊较软率与PA组比较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osmer-Lemeshow拟合度检验显示模型拟合优度较好(χ^(2)=0.379,P=1.000)。ROC分析显示双期增强CT及临床指标联合构建的模型,鉴别诊断腮腺BCA和PA的AUC为0.966,约登指数为0.931,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4.4%、98.7%(95%CI 0.902~1.000),准确性为97.89%。结论基于双期增强CT及临床资料构建的BCA和PA鉴别模型效果较好,能够为BCA和PA鉴别提供辅助参考。
- 路丽柳成良左超于淑靖
- 关键词:腮腺基底细胞腺瘤多形性腺瘤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 基于MRI的深度学习在鉴别诊断腮腺基底细胞腺瘤和沃辛瘤患者中的研究
- 周宇航
- S100蛋白和CD43在涎腺腺样囊性癌和基底细胞腺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 2024年
- 目的:探讨S100蛋白和簇分化抗原(CD)43免疫组化标记在涎腺腺样囊性癌(ACC)和基底细胞腺瘤(BCA)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厦门医院2018年1月至2023年12月间手术切除的21例ACC和8例BCA患者病灶标本,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行S100蛋白和CD43免疫组化染色并分析表达情况。结果:S100蛋白标记显示所有ACC病例均未见S100蛋白阳性的梭形细胞间质(0.0%),BCA可见S100蛋白强阳性的梭形细胞间质(6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CD43标记显示ACC肿瘤细胞CD43阳性表达率为71.4%,而BCA肿瘤细胞CD43阳性表达率为1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联合S100蛋白和CD43免疫组化标记有助于涎腺ACC和BCA的鉴别诊断。
- 鲁华东姜秋利张福汉许建芳
- 关键词:腺样囊性癌基底细胞腺瘤涎腺肿瘤S100蛋白
- 能谱CT成像在腮腺基底细胞腺瘤及多形性腺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 2023年
- 目的探讨能谱CT成像在腮腺基底细胞腺瘤(BCA)与多形性腺瘤(PA)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10月至2021年8月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经病理确诊的腮腺BCA及PA病例共37例,其中BCA组17例,PA组20例。患者均采用Discovery CT行颌面部平扫及能谱双期增强扫描,测量并记录病灶的碘浓度(IC)及40、70、100、140 keV单能量CT值,获取能谱曲线斜率;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评估各参数对BCA及PA的鉴别诊断效能。结果两组肿物形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期,BCA组40 keV单能量CT值、能谱曲线斜率K1、IC高于P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期,BCA组40、70 keV单能量CT值,能谱曲线斜率K1、K2、K3,IC高于P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期能谱曲线斜率K1诊断BCA及PA的临界值为1.19,曲线下面积为0.994,灵敏度为94.1%,特异度为100%。结论使用能谱CT成像技术能够有效鉴别诊断BCA与PA,为临床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 罗冰林景兴郭莉张丽丽曾成龙潘爱珍徐志锋
- 关键词:计算机体层成像基底细胞腺瘤多形性腺瘤
- 基于CT影像组学列线图鉴别腮腺多形性腺瘤与基底细胞腺瘤的价值被引量:3
- 2023年
- 目的:探讨CT影像组学列线图对腮腺多形性腺瘤(PA)和基底细胞腺瘤(BCA)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2年8月在本院经病理证实的88例PA和29例BCA患者的临床资料和CT平扫及双期增强图像。以7∶3的比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训练集(n=81)和测试集(n=36)。分别在3期(动脉期、平扫和静脉期)CT图像上沿病灶边缘逐层勾画ROI,提取病灶的全容积影像组学特征,并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互信息法以及递归特征消除法行特征筛选,构建训练集模型和验证测试集模型并计算相应的影像组学评分(Radscore)。经单因素分析,将有统计学意义的临床资料和CT征象用于构建临床模型。基于影像组学模型和临床模型建立联合模型,并绘制联合模型的列线图。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连续净重分类改善度(NRI)及综合判别改善度(IDI)来评估各模型的诊断效能,采用校准曲线评估和决策曲线评估列线图的准确性和临床实用价值。结果:基于CT平扫、动脉期和静脉期图像分别筛选出7个、8个和8个最佳组学特征。单期相(动脉期、平扫和静脉期)影像组学模型及临床模型鉴别PA与BAC的AUC分别为0.954、0.877、0.916和0.893,以动脉期组学模型的AUC值最大。将患者年龄、病灶的动脉期和静脉期CT强化值及动脉期Radscore建立联合模型,其在训练集和测试集中的AUC分别为0.969和0.889,大于平扫、动脉期和静脉期组学模型以及临床模型。在训练集中联合模型的列线图具有正向改善力(NRI>0,IDI>0)。校准曲线分析结果表明列线图预测结果与病理结果之间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在训练集及测试集中的平均误差分别为0.069和0.060),决策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较宽的阈值范围内联合模型的列线图具有较高的临床净收益。结论:基于CT平扫、动脉期和静脉期影像组学模型联合临床模型构建的列线图对于鉴别诊断腮腺PA
- 资欣月董林娟许俊锋张承志刘新
- 关键词:多形性腺瘤基底细胞腺瘤列线图
- 基于CT平扫影像组学鉴别腮腺多形性腺瘤、Warthin瘤与基底细胞腺瘤的研究
- 目的基于CT平扫的影像组学机器学习模型鉴别腮腺多形性腺瘤、Warthin瘤以及基底细胞腺瘤,并探讨不同机器学习模型的诊断效能与价值。材料与方法1.信息获取本研究收集就诊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医院的腮腺良性肿瘤的患者,...
- 时文昱
- 关键词:多形性腺瘤WARTHIN瘤基底细胞腺瘤
- 3.0 T动态对比增强MRI联合扩散加权成像在鉴别唾液腺多形性腺瘤和基底细胞腺瘤中的诊断价值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 探讨动态对比增强MRI(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RI, DCE-MRI)联合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 DWI)鉴别唾液腺多形性腺瘤(pleomorphic adenoma, PA)和基底细胞腺瘤(basal cell adenoma, BCA)的价值。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至2022年8月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经病理证实的唾液腺肿瘤患者病例55例,其中PA 38例,BCA17例,从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收集所有患者的MRI影像资料,对比分析两肿瘤的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me intensity curve,TIC)类型、定量参数[转运常数(volume transfer constant, Ktrans)、渗出速率常数(the rate constant, Kep)、血管外细胞外容积分数(fractional volume of the extravascular-extracellular space, Ve)、血浆分数(plasma fraction, Vp)]、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 ADC)值。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评估DCE-MRI联合DWI对PA和BCA的鉴别能力。结果 PA的平均ADC值为(1.74±0.36)×10-3 mm2/s,高于BCA[(1.32±0.13)×10-3 mm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7例BCA的TIC中B型5例、C型11例,38例PA的TIC中A型27例、C型10例。DCE-MRI定量参数中,PA的Kep值小于BCA,而Ve值大于BCA,P均<0.05。PA和BCA的组间Ktrans和Vp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DC值、TIC、Kep值和Ve值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 AUC)值分别为0.875、0.808、0.822和0.747,多参数联合的AUC值为0.895~0.952。结论 TIC、Kep值、Ve值、ADC值均有助于鉴别唾液腺BCA与PA,多参数联合进一步提高了其诊断效能。
- 李森邵硕闫小凡吴建伟赵晓萌郑宁
- 关键词:唾液腺肿瘤多形性腺瘤基底细胞腺瘤动态对比增强扩散加权成像
相关作者
- 张琳

- 作品数:32被引量:203H指数:8
-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CT表现 腮腺基底细胞腺瘤 磁共振成像 基底细胞 肿瘤
- 邵国良

- 作品数:296被引量:1,197H指数:19
- 供职机构:浙江省肿瘤医院
- 研究主题:磁共振成像 CT引导 原发性肝癌 CT表现分析 CT
- 汤光宇

- 作品数:224被引量:2,131H指数:15
-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磁共振成像 骨质疏松 MRI X线计算机 骨密度
- 郝光远

- 作品数:52被引量:104H指数:6
- 供职机构:武警湖北总队医院
- 研究主题:MRI诊断 磁共振成像 64排螺旋CT 基底细胞腺瘤 口咽部
- 张敏鸣

- 作品数:294被引量:1,038H指数:15
-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 研究主题: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 影像学 MRI 帕金森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