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973篇“ 地震震源机制解“的相关文章
- 2024年7—12月中国内地地区M≥4.0地震震源机制解测定
- 2025年
- 本文利用中国地震台网记录的宽频带波形资料,采用近震全波形反演方法得到2024年7月1日—12月31日发生在中国内地地区的M≥4.0共38次地震震源机制解。结果显示逆断型9次,走滑型19次,正断型6次,未知型4次。
- 梁姗姗邹立晔刘艳琼李旭茂任枭
- 关键词:震源机制震源参数
- 构造应力化学——慢地震震源机制解的一种可能途径
- 2025年
- 慢地震震源机制研究主要建立在脆性变形基础上。然而高纵、横波速度比、异常高泊松比等特征表明其震源区物质黏度较大,更易发生塑性变形。固体力学研究认为塑性变形的起点是位错,塑性应变能无法释放。分子尺度上,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形成矿物结构。应力化学研究显示机械力可以直接作用于化学键,化学键断裂时体系位于能量高位。塑性变形的位错机制可能始于化学键的变化,再通过断裂、重组,形成亚颗粒、细粒化,能量的转化过程可能是机械能首先转化为体系内能,即原子势能;随着加载继续,原子势能突破化学键的束缚,转化为塑性应变能。化学键的重建会释放能量,塑性变形过程中可能会释放一部分化学能,这是否与慢地震有关,是个值得探索的科学问题。
- 郭谦谦孙静娴侯泉林
- 关键词:慢地震震源机制
- 2013-2022年滇西北地区M_(s)≥3.0地震震源机制解及应力场特征分析
- 2024年
- 采用CAP方法得到滇西北地区2013年1月-2022年5月259次3级以上地震震源机制解,采用阻尼参数方法反演应力场,并结合漾濞M_(s)6.4地震震群对滇西北地区震源机制特征进行分析与讨论。结果显示:①滇西北地区震源机制多为走滑类型,部分为正断型,震源深度较浅,大多为高倾角地震;P轴方向自北向南显示为NNW向、NW和NE向,表现出顺时针偏转趋势,P轴、T轴均有较小的倾伏角,地震震源应力作用以水平为主。②滇西北地区应力场类型以走滑型为主;研究区北部德钦—中甸断裂附近为拉张型,主压应力轴方向主要为NW向,该区域受到了强烈的拉张作用;东北部大理—丽江断裂附近有走滑型和拉张型分布,拉张型在西南侧,主压应力轴方向主要为NNW向;大理地区红河断裂附近为走滑型和过渡型,主压应力轴方向为NNW近NS和NNE向;区域西南瑞丽—保山腾冲地区应力场为走滑型,主压应力轴方向主要为NE向。整体上,主压应力轴自北向南呈顺时针旋转,在大理地区红河断裂附近顺时针旋转显著转变,由NNW逐渐转变为NNE。③维西—乔后断裂附近多次5级以上地震发震构造存在相同特征,即发震构造均为维西—乔后西侧隐伏断裂或者次生断裂,2022年震源机制变化或许和断裂附近应力变化调整有关,分析认为应进一步研究和重视该区中强地震活动。
- 李见陈佳叶泵金明培李孝宾
- 关键词:震源机制解滇西北
- 2023年3月临城M_(L)3.9地震震源机制解及构造应力场特征
- 2024年
- 采用CAP方法反演了2023年3月25日河北临城M_(L)3.9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和震源深度,同时收集了河北地区2001—2023年间的M_(L)≥2.0地震震源机制解,通过主应力轴分区特征及采用线性阻尼逆推方法(DRSSI)来反演区域构造应力场特征。结果显示:临城地震是左旋-走滑型地震,地震矩震级为MW=3.6,发震断层为节面I,走向271.0°、倾角62.0°、滑动角−30.0°,是一条EW向隐伏断层;研究区域内的震源机制解以走滑型为主,P轴主体呈NEE-SWW向、T轴呈NWW-SEE向;P、T轴倾伏角大都在30°以内,陡倾伏角较少,主要呈近水平向,受水平构造应力的影响;研究区最大主压应力方向以NNE和NE为主;冀南地区及中部的衡水、沧州地区出现应力轴的方向偏转,可能与太行山山前断裂复杂的构造环境有关。
- 刘檀刘檀张幸兴郭垚嘉蒋宏毅马广庆
- 关键词:震源机制解构造应力场
- 2024年3—6月中国大陆地区M≥4.0地震震源机制解测定
- 2024年
- 本文利用中国地震台网记录的宽频带波形资料,采用近震全波形反演方法得到2024年3月1日—6月30日发生在中国大陆地区的M≥4.0共59次地震震源机制解。结果显示逆断型18次,走滑型33次,正断型7次,未知型1次。
- 梁姗姗邹立晔刘艳琼李旭茂任枭
- 关键词:震源机制震源参数
- 2023年11月—2024年2月中国内地地区M≥4.0地震震源机制解测定被引量:1
- 2024年
- 本文利用中国地震台网记录的宽频带波形资料,采用近震全波形反演方法得到2023年11月1日—2024年2月29日发生在中国内地地区的M≥4.0共62次地震震源机制解。结果显示逆断型45次,走滑型13次,正断型3次,未知型1次。
- 梁姗姗邹立晔刘艳琼任枭
- 关键词:震源机制震源参数
- 一种中小地震震源机制解自动反演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中小地震震源机制解自动反演方法,对原始的地震数据进行预处理;筛选地震数据;计算整个震源区域的格林函数;定义权重文件参数,生成权重文件;根据权重文件、地震数据以及格林函数进行震源机制反演计算,进一步搜索得到...
- 罗惠恒李林泽金和平杨磊廖海生范进勇陈舰王海羽安日辉涂晶胡金艳
- 锦屏一级水电站库区中小地震震源机制解与局部应力场特征被引量:1
- 2024年
- 利用四川及邻区数字地震台网2013—2018年的波形资料,基于CAP和HASH方法反演得到锦屏一级水电站(以下简称锦屏水库)库区及周边M_(L)≥2.5地震的震源机制解,根据DRSSI方法计算得到库区局部应力场信息,结合该区域的地质资料,从震源机制参数和局部应力场变化等方面讨论了水库加卸载对该区域地震活动的影响.取得的主要认识如下:(1)库区地震活动类型以走滑型为主,不同加卸载阶段震源机制类型存在一定差异,库区蓄水前期震源机制类型呈现多样性,蓄水后期与区域背景场趋于一致;(2)库区应力场最大主应力方向以NNW-SSE向为主,分时段结果显示,蓄水后期局部应力场最大主应力方向由NNW向逐渐发生偏转至NW向;(3)库区周边的地质构造和岩性条件有利于库水的渗透,蓄水后重力载荷和流体渗透的共同作用导致岩体断层面库仑应力的变化,从而呈现出库区蓄水前后中小地震活跃程度的显著差异特征.
- 祁玉萍孟令媛龙锋宿君孔令喆肖本夫路茜冉喜阳
- 关键词:触发地震震源机制解
- 2023年3—7月中国内地地区M≥4.0地震震源机制解测定被引量:3
- 2023年
- 本文利用中国地震台网记录的宽频带波形资料,采用近震全波形反演方法得到2023年3月1日—7月31日发生在中国内地地区的M≥4.0共30次地震震源机制解。结果显示逆断型7次,走滑型14次,正断型8次,未知型1次。
- 梁姗姗邹立晔刘艳琼任枭
- 关键词:震源机制震源参数
- 2023年8—10月中国大陆地区M≥4.0地震震源机制解测定被引量:3
- 2023年
- 本文利用中国地震台网记录的宽频带波形资料,采用近震全波形反演方法得到2023年8月1日—2023年10月31日发生在中国大陆地区的M≥4.0共26次地震震源机制解。结果显示逆断型9次,走滑型14次,正断型3次。
- 梁姗姗邹立晔刘艳琼任枭
- 关键词:震源机制震源参数
相关作者
- 邹立晔

- 作品数:131被引量:567H指数:12
-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台网中心
- 研究主题:震源机制 地震 M 地震震源机制解 震源参数
- 梁姗姗

- 作品数:88被引量:389H指数:11
-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台网中心
- 研究主题:地震 震源机制 M 地震震源机制解 震源参数
- 张雪梅

- 作品数:68被引量:482H指数:12
-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台网中心
- 研究主题:M 重力场 震源机制 动力学响应 动力机制
- 张辉

- 作品数:43被引量:251H指数:9
-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
- 研究主题:震源机制解 地震 M 震源机制 地震震源机制解
- 任枭

- 作品数:40被引量:263H指数:10
-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台网中心
- 研究主题:震源机制 M 震级 地震 震源参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