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6篇“ 地表辐射平衡“的相关文章
向下短波辐射差异对草甸化草原地表辐射平衡的影响被引量:1
2024年
基于向下短波辐射分位数,对中国气象局海北牧业试验站2014年9月至2020年12月四分量辐射观测数据按月进行分组。分析了向下短波辐射差异对草甸化草原辐射平衡的影响,为明晰不同光照条件下辐射平衡变化和成因提供了依据。结果表明:在相同月份中,不同光照条件下地表接收的向下短波辐射呈现出极显著的对数变化趋势,组间差异超过了季节之间的差异。不同光照条件下向上短波辐射和大气长波辐射也表现出较大差异,其中大气长波辐射差异主要与空气湿度以及云量差异有关。随光照条件的增加,地表接收的净短波辐射增多,支出净长波辐射也增多。所以不同光照条件下净全辐射与向下短波辐射的比例相差不大。不过,光照条件差异会对向下短波辐射与净全辐射的关系模型产生影响。
李甫周秉荣王力马文哲霍金虎
一种地表辐射平衡土地利用变化贡献的定量评估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地表辐射平衡土地利用变化贡献率的定量评估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一)根据实际需求获取土地利用数据和净辐射遥感数据;(二)根据步骤(一)中土地利用数据计算土地利用转化轨迹Trac;(三)根据步骤(二)中的轨...
冯徽徽 叶书朝邹滨
一种地表辐射平衡土地利用变化贡献的定量评估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地表辐射平衡土地利用变化贡献率的定量评估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一)根据实际需求获取土地利用数据和净辐射遥感数据;(二)根据步骤(一)中土地利用数据计算土地利用转化轨迹Trac;(三)根据步骤(二)中的轨...
冯徽徽 叶书朝邹滨
文献传递
黑河地区戈壁下垫面地表辐射平衡地表温度日较差的研究
2019年
本文利用黑河流域戈壁下垫面的戈壁站所获得的2013年1~12月辐射物理量数据,对黑河流域戈壁下垫面的地表辐射平衡地表温度日较差进行了分析,得出主要结论如下:一天中戈壁下垫面地表温度日较差为30℃,是5 m气温的3倍,但两者温度均呈现有规律的昼夜循环曲线,白天的感热通量平均值远远大于潜热通量及土壤热通量,地–气能量交换主要是以感热的形式对大气进行加热,夜晚呈现相反的状态,净长波辐射开始增加,转换成主要以潜热的方式对大气加热,并且四季的潜热通量变化为夏季 >春季 >秋季 >冬季。
朱灵芝
关键词:黑河流域
敦煌湖泊湿地生态系统地表辐射平衡特征被引量:14
2018年
利用2013年干旱环境背景下敦煌湖泊湿地生态系统的辐射数据,分析了该地区的辐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不同的天气背景,各辐射分量的日变化过程差异较大,晴天变化曲线呈平滑的单峰型,多云天气平滑度不如晴天,阴天、雨天和沙尘天气呈现了不规则的多峰型变化;各季辐射通量的日变化都呈单峰型,但收入量差异较大,极值出现的时间也不相同。向下短波辐射、向上和向下长波辐射、净辐射月总量的变化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夏季>春季>秋季>冬季,向上短波辐射的月总量的季节变化不太明显。各辐射分量日平均值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夏、春季较大,秋、冬季较小,最大值出现在6月或7月,最小值出现在12月或1月。生长季的地表反照率要低于非生长季,各季日平均反照率都是早晚高,中午低,呈"U"型。
殷代英屈建军余晔赵素平李芳肖建华
关键词:反照率干旱环境
三江平原稻田地表辐射平衡研究
2016年
研究农田中的辐射平衡特征,对揭示农田热状况,特别是温度状况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使用的地表辐射观测资料是2005-2007通过布置在中国科学院三江平原沼泽湿地生态试验站在稻田内的小气候自动观测系统得来的,通过研究得出:不同天气条件下三江平原水稻田下墊面辐射平衡各分量日变化规律不同。晴天时,辐射平衡各项目变化规则,总辐射、净辐射的变化趋势一致,中午13点左右达到最大值920w·m^2。阴天和降水天时,辐射平衡各分量变化远没有晴天时规则。除向上短波辐射和向上长波辐射外,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小。阴天时总辐射是晴天时的3/5左右,降水天时总辐射是晴天时的3/10。向下长波辐射晴天、阴天、降水天依次略增。总辐射与净辐射呈线性正相关。
张丹丹罗霄罗恒吕昆坤
关键词:地表辐射平衡三江平原
黑河上游阿柔草场冻融过程及其对地表辐射平衡的影响被引量:3
2013年
在黑河上游青海省祁连县阿柔乡取得陆而过程观测资料,分析了冻融过程中土壤水热变化及其对地表反照率、辐射平衡各分量和净辐射的影响.结果表明:下层土壤的始冻期和解冻期均滞后于上层土壤的.冻结速率与气温表现为明显的反相位变化,而自上融化的速率则与气温表现出相同的变化趋势.土壤水分在始冻期和解冻期前后变化很大,而在完全冻结期变化较小.在始冻期前后土壤水分的变化主世是由土壤水的相变和土层间的水分迁移造成的,而解冻期前后的则是土壤水的桕变、降水过程和地表蒸散共同作用的结果.完全冻结期的地表反照率大于始冻期和解冻期的.冻融过程中的总辐射和反射辐射的变化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减小—增加—略微减小.地表向上长波辐射和大气逆辐射的变化则可分成减小-增加-略微增加三个阶段.受太阳短波辐射的控制,净辐射依次表现为减小—增大—增大的变化趋势.
王庆峰张廷军彭小清
关键词:冻融过程
黄河源头玛多县高寒草甸地表辐射平衡及土壤热状况变化规律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分析黄河源头玛多县典型高寒草甸地表辐射及土壤热状况的变化特征,为黄河源头极其脆弱的高寒草甸发展方向和宏观决策提供依据。【方法】根据黄河源头玛多县典型高寒草甸观测点2009-11-01-2010-10-31每天5min的观测资料,分析玛多高寒草甸辐射及土壤热状况的变化特征。【结果】玛多地区各辐射分量均存在明显的变化特征,除反射辐射外,总辐射、有效辐射和净辐射均在夏季达到最高值,各辐射分量的日变化呈现典型的单峰结构。春夏秋冬地表反射率变化幅度较小,总体均呈"U"型变化,其日变化与太阳高度角关系密切。土壤温度梯度在1月份最大,7月份最小;10-4月土壤温度梯度为负值,4-9月为正值。土壤温度梯度与地表辐射的相关系数为-0.815,通过了0.01的置信度检验。土壤热通量在表层(10cm)振荡比较明显,说明表层热通量易受外界影响,而在30cm及以下土层土壤热通量变化幅度较小。【结论】黄河源头高寒草甸总辐射、净辐射、反射辐射和有效辐射均随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而变化,最小值出现在夜间而最大值出现在白天。土壤热通量在春季和夏季均为正值,土壤热量从浅层土壤向深层乃至更深层传输,这段时间内土壤是热量的"汇",冬季则相反。
李晓东李凤霞周秉荣祁栋林肖宏斌周万福王力
关键词:黄河源头土壤热状况
黑河地区鼎新戈壁与绿洲和沙漠下垫面地表辐射平衡气候学特征的对比分析被引量:25
2009年
利用2006年2月至2007年1月在甘肃酒泉金塔地区进行的"绿洲系统能量与水分循环过程观测与数值研究"野外试验中鼎新戈壁下垫面地表辐射观测资料,对戈壁地区不同天气条件下和季节平均的辐射平衡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将其辐射平衡各分量的年变化特征与HEIFE实验区张掖和沙漠站1991年同期的辐射观测资料作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鼎新戈壁地区7月典型晴天下,其辐射各分量表现出了标准的辐射平衡的日变化形态,总辐射峰值达到1 081 W.m-2,净辐射峰值也在650W.m-2以上;由于阴天和降水天气过程的影响,使7月平均的辐射特征与典型晴天相比,短波辐射减少了30%左右.辐射收支的季节差别非常明显,季节平均日积分值由大到小依次为夏季、春季、秋季和冬季,冬季的总辐射日总量不到夏季的一半,净辐射只有夏季的1/4多些;总辐射年总量达到6 500MJ.m-2以上,4月沙尘天气对这一地区总辐射有一定的影响.地表反射率整体表现为夏季小、冬季大,年平均值为0.241,比绿洲的大,而小于沙漠地区.而地面有效辐射却在夏季最大,冬季最小,年变化趋势与沙漠地区极为相近;春、夏、秋季有效辐射与吸收辐射之比在0.5左右,冬季增大到0.7以上,年平均分别为0.56,比沙漠的稍小而远大于绿洲地区;地表辐射年变化与总辐射相同,年总量达到2 360 MJ.m-2,大于沙漠地区而比绿洲地区小很多.
王慧胡泽勇李栋梁赵逸舟马伟强
关键词:黑河下游戈壁气候学特征
华北平原北部太阳辐射地表辐射平衡特征——基于河北固城站的试验观测研究被引量:20
2009年
利用位于河北定兴县的中国气象局固城生态与农业试验站2005年7月~2007年2月期间观测的太阳辐射各分量的资料,详细分析了该站太阳辐射地表反射的基本特征。分别对到达地表的太阳总辐射、地面反射短波辐射地表反射率、净辐射、光合有效辐射和紫外辐射(UV-B)的日、年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揭示了该地区的辐射平衡特征。同时分析并给出了光合有效辐射和紫外UV-B辐射占太阳总辐射比值的变化规律。
刘晶淼马金玉李世奎梁宏任三学
关键词:总辐射净辐射光合有效辐射

相关作者

张强
作品数:993被引量:13,384H指数:62
供职机构:国家气象信息中心
研究主题:气候变化 干旱 黄土高原 陆面 降水
王胜
作品数:125被引量:1,152H指数:25
供职机构: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
研究主题:黄土高原 陆面 陆面过程 西北干旱区 大气边界层
曾剑
作品数:25被引量:519H指数:12
供职机构: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
研究主题:陆面 陆面过程 地表能量平衡 地表辐射平衡 不同气候区
郭建茂
作品数:60被引量:339H指数:11
供职机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应用气象学院
研究主题:冬小麦 水稻 高温热害 遥感 水稻高温热害
司建华
作品数:175被引量:2,497H指数:34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研究主题:额济纳绿洲 极端干旱区 黑河下游 树干液流 柽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