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790 篇“ 国际妇产科联盟 “的相关文章
国际 妇产科 联盟 2023子宫内膜癌ⅠA3新分期的依据及临床意义2024年 子宫内膜癌是妇科常见癌症之一,其发病率逐年上升且存在年轻化趋势。随着对子宫内膜癌预后影响因素的深入了解及分子遗传学的发展,国际 妇产科 联盟 (FIGO)在2023年对子宫内膜癌的分期进行了更新,相较于2009版有了重大的改变,其中首次将部分子宫内膜癌伴卵巢受累的患者单独划分为ⅠA3期,定义为同时局限于子宫和卵巢的低级别子宫内膜样腺癌并满足:<50%肌层浸润、无淋巴脉管浸润、无其他部位转移及卵巢单侧肿瘤,局限于卵巢,无包膜侵犯/破裂(相当于pT1a)[1]等条件。对于这部分患者而言,其预后通常较好,不需要补充后续治疗。本文旨在探讨ⅠA3新分期的证据缘由及临床意义。 王莹莹 郑莹关键词:子宫内膜癌 子宫内膜样腺癌 预后影响因素 肌层浸润 国际妇产科联盟 国际 妇产科 联盟 3型子宫肌瘤的临床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24年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良性肿瘤,育龄期女性患病率可达70%[1]。子宫肌瘤由子宫平滑肌组织增生形成,根据肌瘤与肌层的位置关系,国际 妇产科 联盟 (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FIGO)在2011年提出将子宫肌瘤分为如下9型[2]。 刘梦然 于晓兰关键词:子宫肿瘤 国际妇产科联盟 生育力 宫腔镜检查 病理医师在子宫内膜癌国际 妇产科 联盟 2023分期中的关键角色 2024年 子宫内膜癌国际 妇产科 联盟 (FIGO)2023分期自发布以来备受关注,2023分期将病理组织学类型、淋巴脉管间隙浸润程度、卵巢受累情况、淋巴结转移灶大小等组织病理学要素及分子分型纳入子宫内膜癌分期。这些要素需要病理医师的精准判断及解读,由此可见,病理医师在FIGO 2023分期临床应用中的作用至关重要。本文就2023分期系统的变化以及临床工作中病理学要素及分子分型中具有挑战性的领域进行阐述,以期能准确分期,从而更好地判断预后并促进患者精准治疗。同时,病理学服务也可以得到全方位的进步,并加强其对癌症医学的贡献。 刘俊茹 张雅贤关键词:病理医师 淋巴结转移灶 子宫内膜癌 病理组织学类型 国际妇产科联盟 国际 妇产科 联盟 2023新分期对子宫内膜癌早期患者的意义及其局限性2024年 2023年,国际 妇产科 联盟 (FIGO)继2009年之后再次对子宫内膜癌(EC)的分期进行了修改。此次修改突破了传统解剖学评估的限制,整合了分子分型、病理类型以及淋巴脉管间隙侵犯(LVSI)等相关因素,进一步细化了子分期。FIGO 2023新分期的应用使超过1/4的EC患者分期出现变化,以分期上升为主,且大多数分期变化集中在早期(Ⅰ、Ⅱ期)患者当中。新分期在对患者预后的判断上具有更高精度,且有望进一步促进患者个体化治疗的开展。然而,新分期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更细化的分期可能为临床使用和数据统计带来一定困难;分子分型的引入可能导致经济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肿瘤患者管理差异的扩大;不断出现的分子生物学资料和现有分子分型的整合可能会加快分期的更新速度,为临床工作带来挑战;病理参数的引入也对病理科医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针对EC的病理特点制定更严格和统一的病理标准。本文主要综述了FIGO 2023新分期对EC早期患者的益处及其局限性。 申晓畅 周春晓 王建东关键词:子宫内膜肿瘤 分子分型 盆腔和低位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对国际 妇产科 联盟 分期Ⅰ期子宫内膜样癌患者的安全性和预后的影响 2024年 目的探讨盆腔和低位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术对国际 妇产科 联盟 (FIGO)分期Ⅰ期子宫内膜样癌患者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10医院收治的81例接受手术治疗的早期子宫内膜样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淋巴结清扫方法不同分为盆腔淋巴结清扫(PLD)组(n=44)和低位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PALD)+PLD组(n=37)。比较两组的手术相关资料、术后1年复发率、3年总生存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PALD+PLD组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PLD组,淋巴结清扫数和阳性淋巴结数显著大于PLD组(P<0.05)。两组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1年内复发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3年总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盆腔和低位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术可降低FIGO分期Ⅰ期子宫内样膜癌患者的复发率,且不会提高手术并发症发生率。 刘菊莲 董纪秀 梁惠霞 林淑媛 胡燕关键词:腹主动脉旁淋巴结 盆腔淋巴结清扫 子宫内膜样癌 子宫内膜癌2023年国际 妇产科 联盟 新分期解读与思考 被引量:2 2024年 根据我国国家癌症中心的数据,2007~2016年我国子宫内膜癌的年龄标准化发病率每年增加2.6%,死亡率则每年下降1.9%[1]。大多数子宫内膜癌患者在被诊断时处于早期,整体预后较良好。我国子宫内膜癌的5年平均生存率为72.8%,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5年生存率甚至可达90%以上[2]。正因为大多数子宫内膜癌患者有较好的预后,对于早期患者治疗方式的选择更注重高生存质量的需求:如保留生育功能、保留生理功能、手术微创化,更强调治疗的精准性,避免治疗过度或不足。对于晚期子宫内膜癌其治疗目标仍在于生存率的提高。 彭鸿灵 郑莹关键词:子宫内膜癌 保留生育功能 微创化 生存率 MRI基于2023版国际 妇产科 联盟 分期评估子宫内膜癌进展 2024年 子宫内膜癌(EC)是常见妇科恶性肿瘤;MRI对EC评估具有重要价值。2023年国际 妇产科 联盟 (FIGO)分期做出重大修订,以更细致地对EC进行风险分层,也使MRI面临新的挑战。本文就MRI基于2023版FIGO分期评估EC进展进行综述。 刘晓怡 王珂 苟心怡 王屹 洪楠 程瑾关键词:子宫内膜肿瘤 肿瘤分期 磁共振成像 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联合CT纹理分析在卵巢癌术前国际 妇产科 联盟 分期诊断中的价值 2024年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联合CT纹理分析在卵巢癌术前国际 妇产科 联盟 (FIGO)分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3月至2023年9月北京市通州区妇幼保健院及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收治的126例卵巢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前患者均接受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测量CT值;采用Kinetics软件进行CT纹理分析,计算纹理特征相关参数,包括偏度、峰度、方差、熵、逆差距。比较不同FIGO分期患者的CT值及CT纹理特征相关参数;应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估CT增强扫描、CT纹理分析及二者联合对术前卵巢癌FIGO分期的诊断效能,Cohen′s Kappa系数分析CT增强扫描、CT纹理分析及二者联合诊断卵巢癌FIGO分期与卵巢癌FIGO分期病理诊断的一致性。结果FIGO分期Ⅳ期患者的CT值和熵值显著大于FIGO分期Ⅰ期、Ⅱ期和Ⅲ期患者,FIGO分期Ⅲ期患者的CT值和熵值显著大于FIGO分期Ⅰ期、Ⅱ期患者(P<0.05);FIGO分期Ⅰ期与Ⅱ期患者的CT值和熵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FIGO分期患者的偏度、峰度、方差和逆差距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以Ⅰ~Ⅱ期为参考,当CT值、熵值截断值为74.645、9.540时,CT值、熵值诊断FIGOⅢ期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33、0.743,特异度分别为0.760、0.800,敏感度分别为0.605、0.674;CT值联合熵值诊断FIGOⅢ期的AUC为0.818,特异度为0.820,敏感度为0.721。当CT值、熵值截断值为77.095、10.020时,诊断FIGOⅣ期的AUC分别为0.817、0.797,特异度分别为0.820、0.820,敏感度分别为0.545、0.667;二者联合诊断FIGOⅣ期的AUC为0.926,特异度为0.900,敏感度为0.758。CT增强扫描诊断卵巢癌FIGO分期与病理诊断的一致性中等(Kappa=0.580,P<0.05),准确率为72.22%(91/126);CT纹理分析诊断卵巢癌FIGO分期与病理诊断的一致性中等(Kappa=0.598,P<0.05),准确率为73.81%(93/126);CT增强扫描联合CT纹理分析诊断卵 岳强 尉建安 刘士杰 胡晓春关键词:卵巢癌 CT增强扫描 多模态磁共振成像对宫颈癌国际 妇产科 联盟 分期和淋巴结转移的评估价值研究 2024年 目的分析宫颈癌国际 妇产科 联盟 (FIGO)分期及淋巴结转移评估中多模态磁共振成像(MRI)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我院收治的52例宫颈癌患者,入组者均行多模态MRI检查,以手术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分析多模态MRI检查结果。结果52例宫颈癌患者经手术活检显示,FIGO分期为Ⅰ期14例(26.9%)、Ⅱ期23例(44.2%),Ⅲ期9例(17.3%),Ⅳ期6例(11.5%);多模态MRI对FIGO分期的诊断结果为:Ⅰ期12例,Ⅱ期24例,Ⅲ期7例,Ⅳ期6例;多模态MRI对宫颈癌FIGO分期为Ⅰ期、Ⅱ期、Ⅲ期及Ⅳ期的诊断准确度分别为88.5%、90.4%、92.3%及100%;52例宫颈癌患者经手术检出淋巴结共148个,其中淋巴结转移71个;多模态MRI检查显示,52例宫颈癌患者共有淋巴结转移67个,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分别为94.4%(67/71)、90.9%(70/77)、93.2%(138/148)。结论宫颈癌诊断中多模态MRI的应用价值较高,可准确判断FIGO分期,并评估淋巴结转移,以指导临床诊治。 马瑞亮关键词:宫颈肿瘤 淋巴转移 国际 妇产科 联盟 最佳实践建议解读——妊娠为2型糖尿病的预防提供了机会2023年 全球约有13.4%的孕妇(约一百七十万)患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GDM)。有GDM病史的女性较没有GDM病史的女性2型糖尿病的发生风险高8~10倍,并尤以在GDM诊断后的3~6年发病率最高。此外,GDM女性较非GDM女性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 CVD)的发生风险高2倍。因此,对于GDM女性在产后进行干预和管理至关重要。 王晨 杨慧霞关键词:妊娠期糖尿病 国际妇产科联盟 GESTATIONAL 2型糖尿病 GDM
相关作者
林仲秋 作品数:430 被引量:3,916 H指数:32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研究主题:临床实践指南 宫颈癌 NCCN 卵巢癌 子宫内膜癌 杨慧霞 作品数:1,124 被引量:13,253 H指数:59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妊娠期糖尿病 妊娠期 妊娠合并糖尿病 妊娠 糖尿病 王晨 作品数:172 被引量:1,224 H指数:16 供职机构: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研究主题:妊娠期糖尿病 妊娠 国际妇产科联盟 妊娠期 表达及意义 孔为民 作品数:322 被引量:2,038 H指数:21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 研究主题:宫颈癌 子宫内膜癌 预后 宫颈肿瘤 同步放化疗 林荣春 作品数:35 被引量:437 H指数:13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研究主题:临床实践指南 NCCN 子宫肿瘤 FIGO 国际妇产科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