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091篇“ 国民党军队“的相关文章
国民党军队撤离新疆始末研究
2024年
1949年夏,人民解放第一野战向西北五省国统区发起“大进”,随着陕、甘、宁、青四省解放,孤悬塞外的新疆局势亦风起云涌:一方面,对国民党当局失去信心的美国政府希冀经营新疆为抵御共产主义阵营南下印度之最后堡垒,故对新疆采取种种渗透和颠覆活动;另一方面,国民党方高层或认为与中共仍未决胜负,遂打起“内调”新疆驻参战的算盘。新疆的十万驻不仅是可以支援战局的机动力量,也是在险恶的外部环境下保全领土的关键因素。在“保全国土”与“戡平内乱”的纠结中,国民党决策部门与地方政当局就新疆驻国民党上层派驻新疆人员何去何从的问题展开了一系列争论,最后作出“起义”和“撤退”两种相对和平的选择,这也为新疆的和平解放创造了条件。
钱骋阳冯建勇
关键词:国民党军队撤退
抗战时期国民党军队的政治工作弊端
2024年
抗战时期,国民党军队政治工作暴露出政矛盾愈演愈烈、政工人员始终匮乏、政工人员地位低下、政工人员自身能力与素养存在问题四大弊端。国民党高层虽知晓这些弊端,却始终无力解决。战后,军队政工弊端继续发酵,最终成为“毁灭的种子”。军队政工不能发挥预期效用反而制造诸多问题,是国民党败给中国共产党的原因之一。
郭洋吕凤悦
关键词:抗日战争国民党军队政治工作
“清党”后国民党军队政治工作的蜕化被引量:1
2024年
“清党”后,国民党军队的政治工作不仅没有像设想的那样振衰起敝,反而加速异化。思想建设上,党与政治工作分离,官兵有意疏离主义与信仰。宣传工作上,政治革命与社会革命的声音快速沉寂下去。政领袖在党关系、土地问题等方面言行背离,使得民之间的距离越隔越远。组织工作上,轻视党的建设,迷恋武力,既是党权虚弱的根由,又刺激着权的进一步独大。在事领袖的联手打击下,政治工作反而成为国民党中央的眼中钉和弃子。在武力万能的喧嚣声中,“清党”后军队政治工作的蜕化,成为国民党政权覆灭的深层“病灶”。
李翔
关键词:国民党军队政治工作
民革前辈张治中与抗战时期国民党军队政工改革(1940—1945)
2024年
民革前辈张治中先生于抗日战争时期身兼重任。长沙大火事件后,他进入国民政府事委员会侍从室,成为“无声的要角”。陈诚于1940年夏辞去事委员会政治部部长职务,蒋介石选定张治中接替陈诚,执掌事委员会政治部。张治中励精图治,在任内积极推动政工改革,为民族抗战之最后胜利作出了应有贡献。
郭洋
关键词:长沙大火抗日战争时期抗战时期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内地学界关于全面抗战时期国民党军队研究述评
2023年
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抗日战争正面战场研究的不断深入,有关全面抗战时期国民党军队的研究也得以逐步推进和深化,在组织、制度、技术、文化等层面的研究不断拓展,组织架构、指挥系统、军队编制、武器装备、需后勤、兵力动员、军队人事、政关系等成为学界普遍关注的问题。然而,相关研究仍有不少空白需要填补,事史的“内史”研究亦待加强,对于战时国民党军队尚缺乏整体性的认识。
陈默
关键词:全面抗战时期国民党军队正面战场
缺医少药与配置失当:全面抗战时期国民党军队的卫生工作
2023年
抗战时期国民党军队的卫生工作涉及多方面的内容。其卫生状况的主要特征是病多于伤,疾病和时疫成为抗战时期国民党军队的最大威胁,人的身体长期饱受疥疮、痢疾、疟疾等疫病的折磨。战时军队卫生工作受到医数量缺乏、专业技术水平低下以及药品器械捉襟见肘、补充无力等客观条件的制约。而战时军队医疗系统同样影响了军队卫生工作的实效。由野战、兵站、后方三大区域医组织构成的军队医疗系统,虽因组建迅速、架构完整而为人称道,但存在着配置失当的问题。其机构设置上暗藏着后送单位缺位、伤病员滞留野战区的短板,而在实际运行中又暴露了不同区域医机构协同不良、兵站医院被过度使用的弊病。战时国民党军队内部疫病流行,是医药资源匮乏和医疗系统配置失当共同作用的结果,这既是战时国民党军队卫生状况的实态,又反映了军队内部对卫生工作的轻视和相关知识的欠缺。
陈默
关键词:全面抗战军队卫生工作
太平洋战争前后国民党军队营养状况与事营养学的发展
2023年
现代营养学随西方医学而来,曾为中国的国家建设与民族健康希望所寄。下迨抗战兴,原本以“富国”为目的而推展之营养学研究蜕变为新目标“强兵”而服务。尽管中国兵法明训“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然现实中士兵饮食之差却是自古皆然,历来难以得到官方的重视。抗战兴之初,中国兵食粗劣的情况一如从前,迨1940年代在美国医疗援助与联合事行动的加持下,事营养学研究方在中国展开。唯国民政府此时持续困窘于征粮不足、后勤制度落后,加上国人体质与饮食习惯差异,事营养研究之设计为符现实,逐渐从太平洋战争前主张之“最低所需营养量”转为“最适营养量”。尽管如此,国民政府治下之事营养成果仍因战事局限与经济社会凋敝,无力于前线及后方全面实施。
刘士永
关键词:现代营养学
协力难成:长城抗战国民党军队协同作战研究
2022年
1933年长城抗战是九一八事变后到全面抗战前,国民政府进行的最大规模的一次反抗日本侵略的战役,是役国民政府动员组织华北地方实力派军队参战,包括东北、西北诸旧部、晋绥军队,并派中央北上。各方军队之间的协同作战是长城抗战中国民党军队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也是影响战争走向的重要因素。从实际情况来看,中央各部之间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协同作战,而中央与华北地方军队以及华北地方各派系军队之间则未能有效进行协同作战,这也是长城抗战最终失利的重要原因。
马瑞
关键词:长城抗战国民党军队协同作战
国民党军队马料征购与供应探析(1948—1949)——以天津地区为中心的考察
2022年
解放战争后期,国民党傅作义部在天津地区的马料征购工作先后经历调查产销情形、成立筹购马料委员会、筹垫差价与供应马料三个阶段。由于方需量庞大、“命令主义”盛行、采购官价与市价差额甚巨、采购期限太短等原因,致使天津市政府征购与供应马料工作一直陷于亏累不堪、穷于应付的状态。而在征购马料期间,傅作义和天津市政府亦未有效动员民众并获得社会各界支持,反而充斥着强征、强买、摊派募款等反民意行为,加速了国民党丧失民心和政权道统性崩塌进程。深入探析该时期马料征购过程,为今人认知国民党军队后勤补给的真实样态与其流弊提供鲜活个案,并可借此窥探国共内战环境下国民党方与地方政府的博弈。
邓长山
关键词:国民党军队傅作义
抗战时期国民党军队的携行干粮生产——以粮秣实验场为中心
2022年
携行干粮概指经过压缩、脱水制成的食物成品或半成品。作为现代战争的补给方式,其生产供给效能是考察军队后勤保障能力的重要参考标尺之一。抗战时期,为解决军队携行干粮补给问题,国民政府政部成立粮秣实验场专事生产,后为促进产量提升,实验场调整为第一、第二粮秣实验厂,并筹设战区分场以图就近补给。但因原料供应不足、隶属关系迭变、场地设备受限、交通运输不畅及场址选择不当,两厂及各分场生产效能终未大幅提升,实际供给能力有限。
李宁
关键词:抗战时期

相关作者

李翔
作品数:40被引量:88H指数:6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国民党军队 政治工作 国民党 黄埔军校 东江纵队
卢毅
作品数:86被引量:195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共中央党校
研究主题:整理国故运动 国民党 中国共产党 中共 蒋介石
杨奎松
作品数:171被引量:1,316H指数:22
供职机构:华东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历史系
研究主题:共产国际 毛泽东 蒋介石 中共中央 国民党
龚玉和
作品数:18被引量:0H指数:0
供职机构:黄埔军校
研究主题:老兵 抗战 老人 国民党军队 故事
张绍铎
作品数:17被引量:35H指数:4
供职机构: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
研究主题:蒋介石 国民党军队 始末 日本外交 中日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