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872篇“ 嗜酸细胞性食管炎“的相关文章
- 儿童嗜酸细胞性食管炎临床特点分析
- 2024年
- 目的总结儿童嗜酸细胞性食管炎(EoE)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消化科住院治疗的EoE患儿临床资料。结果共纳入EoE患儿18例,其中男13例,女5例,年龄11.96(4.96,12.81)岁。学龄前期患儿呕吐较为常见(4/5例),学龄期和青春期患儿以腹痛为主(11/13例)。患儿外周血白细胞升高者占22.22%(4/18),嗜酸性粒细胞升高者占33.33%(6/18)。55.56%(10/18)的患儿或一级亲属存在过敏史,68.75%(11/16)总IgE水平升高,66.67%(12/18)食物变应原阳性,牛奶、鸡蛋和小麦为常见的变应原。内镜下可见食管黏膜充血红斑、粗糙、糜烂、线性溃疡、环状改变、犁沟样或皱纸样改变、颗粒样改变、息肉样改变或贲门口松弛。27.78%(5/18)的患儿内镜下表现正常。病理组织学多表现为食管慢性炎症及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升高。患儿失访3例,其余15例随访时间6个月至2年。患儿均采用饮食回避治疗,9例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后较快缓解,其中1例患儿停药后复发,再次激素治疗有效,另有2例消化道症状出现反复或停药后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升高,回避饮食治疗可缓解。结论EoE多见于年长儿,男童多见,学龄前期以呕吐为主要症状,学龄期和青春期多表现为腹痛。部分患儿外周血白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升高,多数患儿食物变应原阳性;消化道内镜及病理组织学检查为诊断EoE的重要手段。饮食回避可起到一定治疗作用。糖皮质激素在EoE的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少数患儿存在激素依赖。
- 李婧周锦郭景房永利吴捷王天有
- 关键词:儿童嗜酸细胞性食管炎
- 成人嗜酸细胞性食管炎的临床特征及超声内镜诊断价值
- 2024年
- 目的探讨成人嗜酸细胞性食管炎(eosinophilic esophagitis, EoE)的临床特征及超声内镜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2011-2022年确诊的12例EoE患者资料, 分析临床和影像学表现、内镜和超声内镜特征, 以及治疗、随访情况。结果 12例EoE患者中男9例、女3例, 确诊时平均年龄48.5岁(17~73岁)。2例有哮喘病史, 1例有荨麻疹病史, 5例存在食物和(或)药物过敏史。症状出现至确诊的时间为2周至30年。临床症状为反酸(8例)、腹部胀痛(8例)、进食后梗阻感(5例)。4例(4/11)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升高, 4例(4/10)外周血免疫球蛋白E升高。7例(7/8)食管增强CT提示食管壁增厚, 增强扫描可见强化, 1例(1/8)显示有多发纵隔淋巴结肿大。普通内镜下表现为黏膜粗糙发白(12例), 纵形线性沟犁样改变(5例), 环形隆起(4例), 颗粒样隆起(1例), 管腔狭窄(1例)。8例接受超声内镜检查, 均见食管壁增厚, 以固有肌层增厚最为常见(5.0~12.5 mm), 各层次结构存在, 分界欠清。6例予口服激素并逐步减量后停药, 临床症状均获显著改善, 复查胃镜均见食管黏膜基本恢复正常, 活检示食管黏膜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明显减少或完全缓解, 其中2例复查超声内镜, 见食管壁及固有肌层增厚情况较前明显减轻、改善;5例接受抑制胃酸治疗后临床症状反复, 其中2例复查胃镜, 食管黏膜活检提示仍有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结论成人EoE临床表现易与胃食管反流病等混淆, 内镜下典型表现为黏膜粗糙、发白, 纵形线性沟犁样改变, 环形隆起, 颗粒样隆起与管腔狭窄等。超声内镜可用于EoE患者的诊断、鉴别诊断以及食管壁重塑情况和疗效的客观评估。成人EoE患者单纯应用抑酸治疗效果欠佳, 口服激素治疗可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与病理学缓解。
- 陈伟李成志郝璐李波章粉明黄伟陈洪潭
- 关键词:嗜酸细胞性食管炎超声内镜检查胃食管反流病
- 非嗜酸细胞性食管炎的嗜酸细胞性胃肠病研究进展
- 2024年
- 嗜酸细胞性胃肠病(eosinophilic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EGIDs)是一种免疫介导的慢性疾病,以嗜酸性粒细胞浸润胃肠道为组织学特征。其中研究最多的是嗜酸细胞性食管炎(eosinophilic esophagitis,EoE)。但近年来,非EoE的EGIDs患病率逐渐增加,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超敏反应及Th2型免疫应答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临床表现取决于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的胃肠壁部位和深度,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表现和内窥镜检查为其诊断提供了重要依据,病理组织学检查是其诊断的基石。饮食疗法和皮质类固醇激素是EGIDs的主要治疗方法,其他治疗方法包括肥大细胞稳定剂、白三烯拮抗剂、抗组胺药、免疫调节剂和生物制剂,其中生物制剂为难治性或皮质类固醇依赖型非EoE EGIDs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
- 杜志荣支玉香
- 关键词:发病机制生物制剂
- 用于治疗嗜酸细胞性食管炎的包含布地奈德的口腔分散泡腾片
- 将包含布地奈德的口腔分散泡腾片给药于患有嗜酸细胞性食管炎的患者,由此通过给药所述口腔分散泡腾片至少六周至十二周用于诱导期及此后多至三年作为维持治疗的治疗方案来实现完全粘膜愈合(即,深度内窥镜和深度组织学缓解)并甚至深度疾...
- R·威尔汉姆R·穆勒R·格雷因瓦尔德M·普罗尔斯
- 通过施用IL-4R抑制剂治疗嗜酸细胞性食管炎的方法
- 本公开通过给受试者施用一个或多个剂量的白介素‑4受体(IL‑4R)抑制剂,如抗IL‑4R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提供用于治疗、预防或改善青少年或成人受试者的嗜酸细胞性食管炎的一个或多个症状的方法。
- J·D·汉密尔顿J·马罗尼L·曼内特M·鲁迪
- 管理嗜酸细胞性食管炎的方法
- 本发明描述了管理患者的嗜酸细胞性食管炎(EoE)的方法,其中所述患者在治疗之前和治疗过程中在患者自评量表(PRO)问卷上记录吞咽困难发作的次数。如所述PRO问卷报告,在治疗期间,吞咽困难发作的次数减少。在一些实施方案中,...
- B.梅尔策
- 文献传递
- 嗜酸细胞性食管炎和胃食管反流病患儿聚丝蛋白和骨膜蛋白表达水平分析被引量:3
- 2019年
- 目的评估嗜酸性粒细胞性食管炎(eosinophilic esophagitis,EOE)患儿食管组织样本中聚丝蛋白(filaggrin,FLG)和骨膜蛋白(periostin,POSTN)的免疫组织化学表达水平。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在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患儿为受试对象,EOE患儿、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患儿及对照组儿童各16例。EOE组患儿接受饮食和/或药物(皮质类固醇)治疗,并对患儿和对照受试者开展活检、FLG和POSTN的免疫组织化学表达水平评估。结果对照组所有食管活组织检查均显示FLG染色阳性和POSTN染色阴性结果。相反,所有EOE患儿预治疗后活检时FLG和POSTN染色分别呈阴性和阳性,而GERD患儿中FLG和POSTN染色阳性比例分别为62.5%和87.5%(P<0.001)。在EOE组中,二次活检时,FLG阴性和POSTN阳性染色结果的病例比例相比首次活检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结论活动性EOE患儿食管黏膜FLG和POSTN表达可能分别出现下调和上调,治疗后显著比例的受试者上述变化得到恢复。但仍需开展大型研究对该发现作进一步调查。
- 冯娜刘庆谢坤霞赵斌
- 关键词:嗜酸细胞性食管炎胃食管反流病免疫组化
- 治疗嗜酸细胞性食管炎的方法
- 本发明涉及治疗嗜酸细胞性食管炎的方法。具体地,本发明的方法包括将包含组合物的皮肤贴片装置在允许所述组合物与皮肤之间接触的条件下施用于对象的皮肤。本发明也涉及皮肤贴片装置和所述皮肤贴片装置在制造用于治疗对象的嗜酸细胞性食管...
- 皮埃尔-亨利·本哈穆卢西·蒙杜莱特
- 文献传递
- 儿童嗜酸细胞性食管炎诊疗进展被引量:1
- 2017年
- 嗜酸细胞性食管炎是一种免疫介导的以嗜酸性粒细胞浸润食管壁为主要特征的慢性食管炎症性疾病。婴幼儿常表现为拒绝喂养或喂养不耐受;儿童则常表现出类似胃食管反流的症状,出现胃灼热、反酸、呕吐、胸痛、腹痛、食欲减退、吞咽困难及食物嵌顿等。该病的诊断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结合临床、内镜、病理组织学特征和实验室检查等综合进行。其治疗方法主要采用3D疗法(饮食、药物、扩张),治疗以缓解临床症状、消除食管嗜酸细胞浸润、改善内镜下状态、预防并发症为主要目的。
- 薛宁徐俊杰魏绪霞
- 关键词:嗜酸细胞食管炎
- 儿童嗜酸细胞性食管炎22例分析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探讨儿童嗜酸细胞性食管炎(EoE)的临床特点、诊治方法及其进展。方法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诊断治疗的22例EoE患儿的临床和内镜特点及治疗随访情况。结果(1)临床资料:22例EoE患儿,年龄5个月一13岁,临床表现以呕吐、腹痛最常见,分别占45%(10/22)、41%(9/22)。(2)胃镜食管黏膜及病理:食管黏膜粗糙11例(50%),充血、糜烂6例(27%),纵向裂隙5例(23%),环形隆起3例(14%),颗粒状隆起3例(14%),正常黏膜3例(14%);组织病理示食管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且计数≥15个/高倍镜视野。(3)实验室检查:13例患儿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及计数升高,占62%。(4)过敏史:7例存在过敏史,占32%。(5)治疗情况:16例患儿经奥美拉唑治疗后好转;2例患儿经奥美拉唑联合顺尔宁治疗后好转;1例饮食回避后好转,1例饮食回避联合口服泼尼松治疗后好转,2例失访;2例治疗后复查胃镜,食管黏膜组织学恢复正常。结论儿童EoE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内镜下食管黏膜可表现为纵向裂隙、黏膜白斑或者渗出、皱纸样黏膜、环形隆起、颗粒状隆起等。多数患儿经质子泵抑制剂治疗可取得较好的效果,少数患儿需要回避饮食,甚至加用糖皮质激素治疗。
- 孙明芳顾伟忠彭克荣刘明南舒小莉江丽琴江米足
- 关键词:儿童
相关作者
- 孙明芳

- 作品数:16被引量:36H指数:4
-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
- 研究主题:儿童 克罗恩病 胃食管反流 嗜酸细胞性食管炎 儿童克罗恩病
- 江米足

- 作品数:216被引量:1,210H指数:21
-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
- 研究主题:儿童 胃食管反流 小儿 儿科学分会 胃黏膜
- 顾伟忠

- 作品数:196被引量:498H指数:11
-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
- 研究主题:儿童 宫内感染 小儿 胃黏膜 临床病理
- 李巧群

- 作品数:22被引量:64H指数:5
- 供职机构: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阅读疗法 临床病理分析 网络环境 心理健康教育 协同创新
- 杨家耀

- 作品数:124被引量:648H指数:12
- 供职机构:武汉市第一医院
- 研究主题:功能性消化不良 临床疗效观察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 非酒精性脂肪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