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56篇“ 品评标准“的相关文章
- 由宋至清书法品评标准看蔡襄书名之流变
- 2024年
- 结合当前学界对蔡襄书名的讨论及其书法在书史中的传播力与影响力可知:我们对蔡襄书史地位的认识存在长时间的历史错位。本文试以由宋至清的书法品评标准为视角,以蔡襄书名的升降情况为线索,跨越多个历史维度,窥探不同历史视域下学者们的书法品评观念及标准对蔡襄书名的影响,探讨蔡襄书名在历史上优劣互麗、高低起落的原因,以此还原蔡襄的书史形象,并对其书名进行更为准确的历史定位。
- 张昊宇
- 米芾绘画品评标准与品评实践研究 ——以《画史》为例
- 米芾《画史》是我国现存的一部独立形态的笔记体画录,该书是以品评画作为切入点,围绕作者的所见所闻和个人见地而展开叙述。他的品评标准具有历史指导意义,指导着自身以及后世多位画家的艺术创作和鉴赏活动。在过往对米芾研究的文章中,...
- 赵心源
- 关键词:米芾《画史》品评标准
- 再论传统中国画的品评与品评标准被引量:1
- 2023年
- 对贯穿唐宋的“神、妙、能、逸”及相关品评与品评标准的解读,需要结合具体的作品,给出内涵和外延的相对明晰的解读。神品以对物象情性的生动传达为特点,妙品反映画家的立意构思,能品以对物象的写实见长,逸品不合常法并具有独特意趣,“自然”对应着无我之境的浑然天成,“奇”对应着造景与表现手法的奇特,“巧”对应着华丽炫技,“精”与“谨细”分别对照的是细节表现与局部突显。瑞士美术史家沃尔夫林艺术风格理论中“线描”与“涂绘”的概念,有助于理解神品和妙品、北宋山水和元代山水的区别。元及之后文人画的大发展又关联着唐宋以来绘画品评术语含义的变迁。
- 陈磊
- 关键词:中国画品评神品妙品逸品
- 论中国绘画品评标准的“神”“逸”之变
- 2022年
- 从六朝人物贵“气韵生动”,到唐至北宋院体画的“神品”至上,再到文人绘画的“逸情”自娱,中国绘画“神品论”和“传神说”的“神”在绘画领域的实质内涵为主客统一而偏于客体,“逸”的内涵则是主客统一而偏于主体。“神”“逸”都不单纯地强调主客对立,二者都注重寓无限的意于有限的象之中,使观者在欣赏作品的过程当中,通过作品所呈现出来的物象引发无穷的想象,即注重的是“细节忠实与诗意追求”的自然结合。
- 杨硕鹏
- 《唐朝名画录》情性观念研究——论神妙能之品评标准
- 2022年
- 朱景玄的《唐朝名画录》是现存文献中最早将“神妙能逸”这一品评标准用于品评绘画的文献。但由于观念的变迁,这一套品评方法的设准究竟何在,今人所知较少。该文作者通过观念史与语言哲学的分析方式解读《唐朝名画录》后发现,神、妙、能三品的标准恰恰可以用“情性”与“笔力”这两个关键词概括。在原文中,这两个关键词背后有着共同的意义:被画对象与作画者的精神气质、生命力,以及在情感意义上的本质特征。从绘画水平上说,神品高于妙品,妙品高于能品。如此划分等级的原因在于,神品画家比妙品和能品的画家更充分地表现了情性与笔力。通过对神妙能这一评判标准背后观念的还原,可以看出人的自然情感在唐代画论中的地位,从而进一步洞悉唐代的绘画思想。
- 楼弈
- 关键词:情性笔力
- 论《历代名画记》的品评标准
- 2021年
- 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撰写了从远古到唐会昌时期共三百多位画家的小传,他提出“论六法”“别五品”“分三古”概念,并由此建立“气韵生动、骨法用笔”“自然、神、妙、精、谨细”“上古、中古、下古”等一系列品评标准。张彦远建立的完整而有效的绘画品评系统,是艺术批评语言在唐代成熟的标志。与此同时,他在写作过程中流露出的“崇尚自然”的审美趣味,对宋代以写意为主的艺术风格以及平淡天真的审美观念产生了重要影响。
- 杨洁
- 关键词:气韵用笔
- 当代经典中国画品评标准探究被引量:2
- 2020年
- 中国画作为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正经历着重要的艺术变革与发展阶段。当代中国画的面貌呈现出极其丰富多元的样态,但也不乏问题的存在,其中有两个方面最为凸显:一是文化精神内涵上的缺失;二是有关文化品格的境界问题。针对当代中国画发展中的问题与时代语境,通过对传统经典中国画特质的剖析,以及对近现代中国画概念的生成与理路探析,为有关当代经典中国画品评标准的维度建构提供借鉴。
- 王希刘新华
- 关键词:中国画品评标准
- 浅析中国古代书法品评标准的流变
- 2020年
- 文章阐述了一千多年来,中国书法品评标准的流变。从比拟标准、主观标准、客观标准到综括标准,不单纯是书法内在美学的演进规律的变动,它与时代的变迁和思想的更替,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 杨友鹏邹凌雁
- 关键词:古代书法品评标准美学
- 从逸格到逸笔:宋元绘画品评标准的流变被引量:1
- 2020年
- "逸格"出自宋朝黄休复的《益州名画录》,此书记载了从唐乾元初至宋乾徳年间蜀地的五十八位优秀的画家,以四格作为品评的标准,并且首次将"逸格"作为最高的品评标准,在此书中"逸格"意为"笔简形具,得之自然。莫可楷模,出于意表"。在此意为出自本心追求自己想画的东西,与服务于帝王的宫廷画家开始拉开距离。到了元代倪瓒那所提出的"逸笔"更是强调绘画不过是用来自娱的一种工具,不必太在乎世俗的标准。而这品评绘画的标准的改变,直接影响了画家对自我地位的认知,同时也改变了绘画形式的表现。本文将从品评标准的转变原因到采用图像学的方法具体分析作品画面形式的改变,从而从另一个角度解读中国绘画是如何从写实慢慢走向追求意境的。
- 王倩文
- 关键词:文人画品评标准
- 论古代书画的品评标准
- 2020年
- 古往今来,对书画的评论经历了不同的发展过程与认识,其中,古代画论中书画的至高境界是逸品,文章从品类概念、名家品介、画论对照、审美内涵中剥丝抽茧提高对绘画品类的认识。
- 张晶
- 关键词:逸品画品文心雕龙
相关作者
- 王海滨

- 作品数:16被引量:10H指数:2
- 供职机构: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 研究主题:中西融合 中国画 工笔画 中国工笔画 中国画创作
- 薛龙春

- 作品数:81被引量:135H指数:5
-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
- 研究主题:书法 明末清初 文徵明 碑学 考论
- 王庭杰

- 作品数:4被引量:2H指数:1
- 供职机构:南京艺术学院人文学院
- 研究主题:扁平化 文化遗产 文化 手机 大运河
- 周群

- 作品数:69被引量:101H指数:6
-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中国思想家研究中心
- 研究主题:文学思想 平议 四书 公安派 小说评点
- 郭嘉颖

- 作品数:12被引量:5H指数:1
- 供职机构:淮海工学院
- 研究主题:产品设计 大类培养模式 产品设计专业 地区高校 艺术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