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35篇“ 向斜构造“的相关文章
向斜构造区厚硬顶板巷道冲击破坏机理研究
2025年
针对向斜构造区厚硬顶板巷道围岩冲击变形破坏严重等问题,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现场实测等方法,研究了向斜构造区厚硬顶板巷道冲击破坏机理,提出了巷道围岩卸支协同防冲控制措施,有效提升了巷道围岩稳定性。研究表明,向斜构造区厚硬顶板存在压应力集中区,形成矿井冲击震源层;向斜轴部巷道3~6 m范围内存在23.95~41.16 MPa的高静载应力集中带,静动载应力叠加巷道冲击破坏严重;向斜轴部巷道帮部围岩浅表裂隙发育,锚杆锚固性能差,顶板锚索动载抗冲性能差,冲击作用下易产生一定损伤;采用全断面卸压与深锚补强加固协同防冲控制技术,切断了巷道围岩应力以及动载应力波传递路径,提升了巷道围岩锚固抗冲性能,巷道围岩变形量降低63.57%~65.90%,大能量微震事件减少,小能量微震事件增加,巷道围岩稳定性增强。
杨皓博李晶昆
关键词:向斜构造冲击地压厚硬顶板锚固性能
川南福集向斜构造演化特征及其对页岩气成藏的控制作用
2025年
为探索川南福集向斜构造演化特征对页岩气成藏的控制作用,基于三维地震、断层相关褶皱理论、平衡剖面原理等,系统剖析该区构造特征、演化过程及构造对五峰-龙马溪组页岩气成藏的影响。研究认为:研究区页岩气成藏受多期构造运动影响:加里东—海西期为初始沉积埋藏期,主要沉积原生源储盖;印支-燕山期为主要成藏改造期,大量生烃且改造储层页岩气分布;喜山期为最终调整剥蚀期,挤压抬升剥蚀影响页岩气保存。
李沁咫陈宣壁李忠权
关键词:页岩气
综采工作面过背、向斜构造技术研究
2024年
在煤矿开采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地质构造,其对煤炭的安全开采具有较大的影响,因此,需要针对地质构造的情况采取合理的开采方案。结合8107工作面的具体情况,分析了综采工作面过背斜、向斜构造采取的技术方案。首先,分析了8107工作面背斜、向斜构造的情况;然后,探讨了通过构造的技术方案;最后,针对各种类型的构造制定了一系列的安全技术措施。
周阳
关键词:煤矿开采地质构造背斜构造向斜构造安全措施
余吾煤矿过向斜构造区煤巷稳定性研究
2024年
为研究深部多构造地层对巷道围岩稳定性的影响,以余吾煤矿S5203胶带顺槽为研究背景,在分析该煤矿围岩的特性以及破坏的规律后,通过对塑性区域的计算,从而得到控制巷道变形的方法。通过短锚杆对塑性区域进行缔结,使用长锚索对塑性区域与原岩进行固定,由此提出“长短联合分级支护”的支护理念。同时针对向斜地层,使用FLAC 3D模拟并结合工程实测,分析支护后巷道位于向斜轴部以及翼部的应力应变情况。结果表明,S5203胶带顺槽最佳巷道布置形式为布置于向斜翼部的顶板,支护选择“长短联合分级支护”方案,巷道最大顶板下沉值为49.5 mm,两帮最大偏移值为83 mm,该研究可为相似工程提供借鉴。
杨博
关键词:向斜构造塑性分析
向斜构造区特厚煤层开采覆岩结构稳定性及突水压架机理被引量:1
2024年
针对陕西省永陇矿区褶曲构造带突水压架事故频发问题,以陕西省郭家河煤矿为工程背景,采用现场调研、物理实验与理论分析的方法,确定了导致工作面突水压架的主要含水层,得出了向斜构造区煤层开采覆岩破断失稳特征,建立了考虑承压水作用的覆岩结构力学模型,推导了工作面突水压架的临界水压力,揭示了向斜构造区突水压架机理。研究表明:①1303、1304、1308等已开采工作面在向斜轴部区域均发生过突水压架事故,宜君组岩层是导致工作面突水事故的主要含水层,煤层之上102.5 m处厚度为28.53 m的中粒砂岩为隔水关键层。隔水关键层断裂后,其上部100.51 m载荷层同步破断,导水裂隙带导通宜君组含水层。②在向斜构造区俯采阶段,顶板覆岩具有多层亚关键层并形成多离层区。向斜轴部岩层破断角竖直发育,顶板破坏程度最高,压架风险最大。③顶板突水致使覆岩结构失稳是导致压架事故发生的关键。承压水对顶板岩层稳定性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增加了覆岩载荷传递的连续性,降低了组合亚关键层的承载能力;构成了组合亚关键层的附加载荷。④防止突水压架所需的支护阻力随承压水压力的增大而加速增加,工作面发生突水压架事故的临界承压水压力为0.98 MPa。控制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与降低宜君组承压水压力是保证工作面不发生压架事故的关键。
刘怀东刘长友杨培举王晨鸿杨敬轩
关键词:向斜构造相似材料模拟覆岩结构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北段构造地质大剖面解析及棋盘井向斜构造成因新解被引量:1
2024年
西缘冲断带作为鄂尔多斯盆地的西部边界,地处众多不同性质构造单元的过渡区域,其地质特征十分复杂。近年来,西缘冲断带的油气勘探领域不断拓宽,多期次的构造运动影响了油气从生成、运聚到被破坏的整个过程,对这些构造运动产生的构造变形样式和过程的研究可以为进一步油气勘探奠定基础。本文选取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北段一条最新处理的近东西向高精度二维地震测线,结合钻井以及露头资料对其进行精细解析和刻画,并运用2D-move软件对解析后的剖面进行反演与正演模拟。结果表明:1)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北段棋盘井镇地区的向斜构造为基底复合构造楔向东楔入形成,向斜核部地层加厚与桌子山—横山堡断裂的活动有关;2)过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北段的构造地质剖面现今长度120 km,经过反演平衡恢复后的剖面长度为137.68 km,累计构造缩短量17.86 km,整体构造缩短率约13%,其中燕山期的缩短量最大,缩短量12.72 km,缩短率为10%;3)根据地层接触关系及构造演化模拟可知棋盘井向斜的形成时间大致在燕山中期,银川地区在该时期为高部位隆起。
邹松何登发成祥毛丹凤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西缘构造楔
开挖作用下向斜构造边坡滑坡机制及控制开采技术研究
在露天矿山生产过程中往往会遇到断层、向斜、背斜等构造,是构成影响采动边坡稳定性的主控因素。高强度的煤炭开采使边坡岩体系统应力重分布,在复杂地质构造的加持下,边坡体的变形机制与失稳模式随开挖的进行呈现出动态演化的特性,严重...
黄科伟
关键词:向斜构造开挖卸荷
向斜构造中煤体孔隙结构发育规律研究被引量:1
2024年
为探究向斜构造中煤体孔隙结构发育规律,以长城三矿1311S工作面向斜构造为研究对象,从向斜构造区域不同位置选取煤样,通过低温氮气吸附实验,对煤体孔隙结构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向斜构造区域内煤体孔隙结构呈现规律性分布,比表面积与总孔体积从轴部向两翼逐渐减小,平均孔直径则逐渐增大;最可几孔径均分布在2 nm左右,向斜轴部最可几孔径小于两翼;通过对比分析分形维数得出,随着两翼距离向斜轴部越近,分形维数数值呈现线性增大趋势。通过对同一向斜不同位置煤体的孔隙结构特征进行分析,总结出向斜构造中煤体孔隙结构发育规律。
王奥刘健刘健
关键词:构造煤孔隙结构比表面积分形维数
三峡库区万县复向斜构造特征及其与地质灾害分布关系被引量:1
2024年
万县复向斜位于川东褶皱带与大巴山-大洪山构造带复合部位,前人侧重于基础地质及页燃气勘探相关领域的研究,对于万县向斜局部构造特征与地质灾害的内在关系的研究尚少.本文在野外地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利用部分滑坡的勘察资料,采用构造地质与工程地质的分析方法,深入研究了万县向斜局部构造对该区域地质灾害的控制作用,将万县向斜内部分为:西部NE向构造叠加构造区域;中部故陵向斜轴迹NE向区域;东部故陵向斜轴迹近EW向区域(也是故陵向斜翘倾消亡部位).与局部构造相对应,将内部地质灾害同样划分为西部、中部和东部3个区域进行研究,得出如下结论:西部地质灾害发育规模小,主要集中于局部纵谷地段;中部地质灾害集中于长江北岸,岩层陡缓倾角转化带的存在对地质灾害的规模起到了控制作用;东部地质灾害集中于长江南岸,除岩层陡缓倾角转化带的存在对地质灾害的规模起到了主要控制作用以外,斜坡坡长和岩层产状中陡倾的特点对地质灾害的发生同样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本次研究阐明了万县复向斜内部构造特征与该地区地质灾害的内在联系,对研究区域内地质灾害的预测预报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和依据.
王岚许晓亮周准许晓亮
关键词:地质灾害滑坡
深部向斜构造区煤泥岩巷道围岩变形特征与控制技术
2024年
针对深部向斜构造区煤泥岩大巷围岩控制难题,以水峪煤业采区运输巷为研究对象,采用现场调研、数值模拟和理论分析方法,分析了深部煤泥岩巷道围岩位移和应力分布特征,研究了适用于深部煤泥岩巷道围岩的内外承载体环形协同控制技术主要结构和原理,构建了约束混凝土支架和围岩耦合模型,分析了内外承载结构体作用下深部煤泥岩巷道围岩位移和塑性区分布特征,并在现场进行了工业性试验,应用效果良好,对类似大巷围岩稳定性控制提供一定参考。
李生亚严红裴晖孟辉吴林邓飞
关键词:深部矿井围岩控制

相关作者

吴志强
作品数:16被引量:21H指数:2
供职机构:新汶矿业集团
研究主题:采煤工作面 瓦斯 向斜构造 瓦斯涌出 瓦斯综合防治
马博恒
作品数:18被引量:13H指数:2
供职机构:长沙理工大学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
研究主题:露天矿 边坡 露采边坡 铁矿 岩体结构
许德如
作品数:166被引量:1,067H指数:21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研究主题:金矿床 湘东北 地质意义 多金属矿床 石碌铁矿
梁杰
作品数:2被引量:0H指数:0
供职机构:成都理工大学能源学院
研究主题:流体运移 裂缝 向斜构造 剖面
王晓鸣
作品数:2被引量:0H指数:0
供职机构:成都理工大学能源学院
研究主题:流体运移 裂缝 向斜构造 剖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