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598篇“ 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的相关文章
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联合肾损伤分子1对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所致急性肾损伤的早期诊断价值
2024年
目的探讨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sTM)联合肾损伤分子1(KIM-1)对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所致急性肾损伤(AKI)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0月中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77例PNS患者,依据是否发生AKI分为AKI组(102例)和非AKI组(75例)。对比两组临床资料及sTM、KIM-1水平。对比不同AKI分期患者sTM、KIM-1水平。分析影响PNS患者AKI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sTM、KIM-1及两者联合对PNS所致AKI的诊断效能。结果两组性别比例、年龄、体质量指数、合并基础疾病、用药史、血红蛋白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KI组24 h尿蛋白、尿酸、胱抑素C、血肌酐、尿素氮水平高于非AKI组(P<0.05),尿量、白蛋白、肾小球滤过虑低于非AKI组(P<0.05)。AKI组sTM、KIM-1水平高于非AKI组。Ⅲ期和Ⅱ期AKI患者sTM、KIM-1水平高于Ⅰ期(P<0.05),Ⅲ期患AKI患者sTM、KIM-1水平高于Ⅱ期(P<0.05)。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胱抑素C[O^R=2.965(95%CI:1.220,7.207)]、eGFR[O^R=3.340(95%CI:1.374,8.118)]、sTM[O^R=3.089(95%CI:1.271,7.508)]、KIM-1[O^R=3.016(95%CI:1.241,7.330)]均为影响PNS患者AKI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sTM、KIM-1及两者联合对PNS所致AKI诊断的敏感性分别为76.47%(95%CI:0.668,0.841)、73.53%(95%CI:0.637,0.816)、71.57%(95%CI:0.616,0.798),特异性分别为70.67%(95%CI:0.589,0.803)、74.66%(95%CI:0.631,0.837)、96.00%(95%CI:0.880,0.990),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54(95%CI:0.684,0.816)、0.783(95%CI:0.717,0.839)、0.891(95%CI:0.841,0.935)。结论sTM、KIM-1两者联合对PNS所致AKI的早期诊断价值较高。
林建王俊贤殷沛宏菅宏蕴叶晴
关键词: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肾损伤分子-1急性肾损伤
下肢骨折患者平均血小板体积/淋巴细胞比值及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对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联合预测价值被引量:2
2024年
目的探讨下肢骨折患者平均血小板体积/淋巴细胞比值(mean platelet volume/lymphocyte ratio,MPVLR)及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soluble thrombolodulin,sTM)对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的联合预测价值。方法选择医院收治的下肢骨折患者89例,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发生下肢DVT分为发生组与非发生组。统计下肢骨折患者术后下肢DVT的发生情况,比较发生组与非发生组外周血MPVLR、sTM水平,比较发生组与非发生组的临床资料,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下肢骨折患者术后发生下肢DVT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以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析术前外周血MPVLR、sTM水平及二者联合对下肢骨折患者术后发生下肢DVT的预测价值。结果89例下肢骨折患者中术后发生下肢DVT 21例,发生率为23.60%(21/89),剩余68例均未发生下肢DVT。发生组外周血MPVLR、sTM水平高于非发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在年龄≥60岁、手术时间≥2 h、术后是否使用抗凝药物、体重指数、术后卧床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手术时间≥2 h、体重指数升高、外周血MPVLR水平升高、外周血sTM水平升高为下肢骨折患者术后发生下肢DVT的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术前外周血MPVLR、sTM水平及二者联合预测下肢骨折患者术后发生下肢DVT的AUC值分别为0.716、0.705、0.861(P<0.05),且二者联合预测的AUC值高于单独指标预测的AUC值(P<0.05)。结论术前检测外周血MPVLR、sTM可用于预测下肢骨折患者术后是否发生下肢DVT,且二者联合具有更高的预测价值。
汪妍妍王旭李佳
关键词:骨折平均血小板体积淋巴细胞深静脉血栓
肺动脉CTA量化指标联合血清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对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价值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讨肺动脉CT血管造影(CTA)量化指标联合血清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sTM)对肺动脉栓塞(PE)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3年3月西安市长安区医院收治的92例疑似PE患者,根据肺动脉CTA检查情况分为PE组(55例)、非PE组(37例),根据PE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分为高危组(20例)、非高危组(35例).比较PE组、非PE组的肺动脉CTA指标及sTM水平,分析其对PE的诊断价值;比较高危组、非高危组的肺动脉CTA指标及sTM水平,分析肺动脉CTA指标及血清sTM对PE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估价值.【结果】PE组右心室最大内径与左心室最大内径比值(RVD/LVD)、右心室与左心室最大距离比值(RVLD/LVLD)、Qanadli栓塞指数均高于非PE组(P<0.05).PE组sTM水平低于非PE组(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RVD/LVD、RVLD/LVLD、Qanadli栓塞指数、sTM及四者联合诊断PE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16、0.729、0.750、0.715、0.902.高危组RVD/LVD、RVLD/LVLD、Qanadli栓塞指数均高于非高危组(P<0.05),sTM水平低于非高危组(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RVD/LVD、RVLD/LVLD、Qanadli栓塞指数、sTM及四者联合评估PE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AUC分别为0.704、0.735、0.741、0.702、0.907.【结论】肺动脉CTA指标RVD/LVD、RVLD/LVLD、Qanadli栓塞指数及sTM联合诊断PE及病情严重程度的效能良好,可为临床诊断、治疗PE患者提供参考.
赵永华白雪梅
关键词:血管造影术
重组人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治疗脓毒症合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
2023年
目的系统评价重组人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rhTM)治疗脓毒症合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临床疗效。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Sinomed、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自建库至2022年7月发表的关于rhTM治疗脓毒症合并DIC患者的临床研究。对照组使用肝素、安慰剂治疗或空白对照;试验组使用rhTM治疗。由2名研究人员独立筛选文献、数据提取及质量评价后,使用RevMan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7篇文献、合计1913例患者,其中试验组937例,对照组976例。Meta分析显示,试验组患者28 d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相对危险度(RR)=0.83,95%置信区间(CI)(0.71,0.97),Z=2.40,P=0.02],DIC缓解率显著高于对照组[RR=1.34,95%CI(1.09,1.66),Z=2.75,P=0.006],而两组患者间不良事件数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RR=1.01,95%CI(0.58,1.75),Z=0.02,P=0.98]。结论rhTM能够降低脓毒症合并DIC患者的28 d病死率,提高DIC缓解率,且不会增加不良事件的发生,具有较好的临床使用价值。
卢鑫魏昕王志斌
关键词:脓毒症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血栓调节蛋白META分析
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检测对慢性肾脏病患者心血管并发症的预测价值被引量:6
2022年
目的观察慢性肾脏病(CKD)患者血清内皮细胞损伤标志物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sTM)水平,探讨sTM检测对CKD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1年11月南京鼓楼医院肾脏科确诊的115例CKD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肾功能状态分肾功能正常组(31例)、肾功能不全组(37例)、肾功能衰竭组(47例),收集患者临床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心血管并发症;收集患者相关参数包括肾小球滤过率(eGFR)、24 h尿蛋白、尿蛋白/尿肌酐、血尿素、血肌酐、血清清蛋白、血红蛋白;采用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sTM水平并分析其在不同肾功能下水平差异,统计不同肾功能状态下心血管并发症患病情况;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sTM与CKD实验室参数的相关性;采用ROC曲线分析sTM对CKD患者伴发心血管疾病的预测价值。结果随着肾功能下降,sTM水平逐渐升高,CKD患者心血管并发症逐渐增多(P<0.05)。sTM水平与血肌酐、血尿素呈正相关(r分别0.778、0.646,P<0.001),与eGFR、Hb呈负相关(r分别为-0.761、-0.600,P<0.001)。ROC曲线分析sTM对CKD患者心血管疾病的预测价值,AUC^(ROC)为0.927(P<0.05),当截断值为19.4 IU/mL时,敏感性为84.9%,特异性为90.5%。结论随着CKD患者肾功能下降,体内多种病理因素促进血管内皮细胞持续损伤,sTM作为评估CKD患者血管内皮损伤程度指标,对CKD患者伴发心血管疾病有较高的预测价值,且与肾脏损害程度有很好的相关性。
张黎蕾宋广浩夏茂
关键词:慢性肾脏病心血管并发症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内皮细胞损伤
E/Em联合血清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评估脓毒症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预后的价值被引量:7
2022年
目的观察脓毒症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ARDS)患者二尖瓣口舒张早期血流速度峰值(early diastolic transmitral velocity, E)/二尖瓣环舒张早期运动速度(early diastolic mitral annular velocity, Em)和血清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serum soluble thrombomodulin, sTM)水平变化,探讨其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脓毒症并发ARDS患者160例,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重度组54例,中度组65例,轻度组41例。160例患者均给予规范治疗,治疗28 d内死亡72例为死亡组,存活88例为存活组。患者均于入院次日行超声心动图测量E/Em,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sTM水平。比较不同病情严重程度组E/Em及血清sTM水平;Pearson相关法分析脓毒症并发ARDS患者氧合指数(oxygenation index, OI)与E/Em、血清sTM水平的相关性;比较死亡组与存活组一般资料,E/Em及血清sTM水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脓毒症并发ARDS患者治疗28 d内死亡的影响因素;绘制ROC曲线,评估E/Em、血清sTM预测脓毒症并发ARDS患者治疗28 d内死亡的价值。结果重度组E/Em(15.84±3.53)、血清sTM水平[(114.14±19.39)μg/L]均高于中度组[12.72±3.31、(100.28±63.92)μg/L]、轻度组[9.60±3.34、(83.76±10.36)μg/L](P<0.05),中度组均高于轻度组(P<0.05)。脓毒症并发ARDS患者OI与E/Em、血清sTM水平均呈负相关(r=—0.362,P<0.001;r=—0.317,P<0.001)。死亡组年龄[(67.06±4.73)岁]大于存活组[(64.92±5.48)岁](P<0.05),脓毒性休克比率(68.06%)、ICU住院时间≥10 d比率(63.89%)、机械通气时间≥3 d比率(58.33%)、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估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Ⅱ, APACHEⅡ)评分[(24.12±6.35)分]、E/Em(15.37±3.14)、血乳酸[(4.17±1.14)mmol/L]及血清sTM[(113.01±21.54)μg/L]水平均高于存活组[48.86%、39.77%、36.36%、(14.15±3.92)分、10.81±4.18、(3.67±1.26)mmol/L、(90.67±11.19)μg/L](P<0.05),OI[(138.59±65.04)mm Hg]低于存活组[(235.83±79.56)m
郑艳妮沙海旺姜文娟
关键词:脓毒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
腹部创伤后并发脓毒症患者血浆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分析腹部创伤后并发脓毒症患者血浆中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TM)水平变化,分析其与疾病严重程度以及28d病死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在2019年3月—2021年10月期间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确诊的腹部创伤后并发脓毒症患者59例作为脓毒症组进行回顾性研究,男性27例,女性32例;年龄17~75岁,平均51.2岁;致伤原因:道路交通伤20例,高处坠落伤17例,摔伤18例,重物砸伤4例。选择同期来笔者医院就诊的腹部创伤非脓毒症患者50例作为非脓毒症组,其中男性26例,女性24例;年龄14~72岁,平均52.6岁;致伤原因:道路交通伤23例,高处坠落伤15例,摔伤11例,重物砸伤1例。比较两组在入科后即刻、12h、48h的可溶性TM水平,并对其动态情况进行观察,同时记录两组患者入科后即刻、12h、48h的炎症指标[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TREM-1)、前降钙素(PCT)、C反应蛋白(CRP)、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以及28d的病死率,采用Pearson分析血浆TM与TREM-1、PCT、CRP、HMGB-1水平的相关性。同时按照腹部创伤后并发脓毒症患者在28d的病死率分为存活组(n=24)与死亡组(n=35),对比两组患者入科后即刻、12h、48h的TM水平。结果整体分析可见,两组间比较、时间点比较及交互作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组内比较显示:与入科后即刻相比,两组在入科后12h、48h的TM、TREM-1、PCT、CRP、HMGB-1均明显升高(P<0.05)。组间比较显示,两组相比入科后即刻、12h、48h的血浆TM、TREM-1、PCT、CRP、HMGB-1水平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Pearson分析可见,腹部创伤后并发脓毒症患者入科后即刻、12h、48h的血浆TM分别与TREM-1、PCT、CRP、HMGB-1水平呈现出正相关性(P<0.05)。行整体分析以及进一步两两比较,存活组与死亡组患者在入科后24h、48h内的血浆TM值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部创伤后并发脓�
杨新文张杨唐莉
关键词:腹部创伤脓毒症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
血清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及乳脂球表皮生长因子8水平与感染性休克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预后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7
2022年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sTM)和乳脂球表皮生长因子8(MFG-E8)水平与感染性休克合并急性肾损伤(AKI)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4月于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接受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的60例感染性休克合并AKI患者(AKI组),另选取同期50例无AKI的感染性休克患者(非AKI组)及6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检测患者治疗前、健康体检者体检时血清sTM、MFG-E8、血肌酐及血尿素氮水平。记录AKI组患者死亡情况,比较死亡与存活患者血清sTM、MFG-E8水平。分析感染性休克合并AKI患者血清sTM、MFG-E8与血肌酐和血尿素氮的相关性以及患者死亡的影响因素。结果AKI组、非AKI组血清sTM、血肌酐、血尿素氮水平高于对照组,且AKI组均高于非AKI组;血清MFG-E8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且AKI组低于非AKI组(均P<0.001)。AKI组血清sTM水平与血肌酐和血尿素氮水平呈正相关(r=0.510,P<0.001;r=0.639,P<0.001),血清MFG-E8水平与血肌酐和血尿素氮水平呈负相关(r=-0.749,P<0.001;r=-0.758,P<0.001)。AKI组患者死亡18例(30.0%),死亡患者血清sTM水平高于而血清MFG-E8水平低于存活患者[(44±7)kTU/L比(36±12)kTU/L、(45±9)μg/L比(77±16)μg/L](均P<0.001)。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分析结果表明,血肌酐、血尿素氮、sTM是感染性休克合并AKI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MFG-E8是感染性休克合并AKI患者死亡的独立保护因素(均P<0.05)。结论感染性休克合并AKI患者血清sTM水平升高、MFG-E8水平降低,且与AKI严重程度和不良预后相关。
柴海霞刘静梅王会军王印华郭炜妍轩兴伟王静悦
关键词:感染性休克急性肾损伤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
多配体聚糖-1和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对脓毒症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预测价值被引量:6
2022年
目的探讨循环内皮损伤标志物对脓毒症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51例脓毒症患者,收集入重症医学科(ICU)24 h患者血清,测量内皮损伤标志物含量,同时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30 d结局分为生存组及死亡组,分析脓毒症内皮功能障碍与病情严重程度及其对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①脓毒症死亡组患者24 h血清多配体聚糖-1(Syndecan-1)高于生存组[mg/mL:104.76(93.03,116.11)vs.69.13(63.29,76.87),P<0.001],血清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sTM)高于生存组[ng/mL:8.06(6.77,9.45)vs.5.08(4.55,5.27),P<0.001]。②相关分析显示,脓毒症患者血清Syndecan-1与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r^(S)=0.522,r 2=0.272,P<0.0001)、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r^(S)=0.339,r 2=0.115,P=0.015)呈正相关,血清sTM与SOFA评分(r^(S)=0.485,r 2=0.235,P=0.0003)、APACHEⅡ评分(r^(S)=0.359,r 2=0.129,P=0.0095)呈正相关;③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结果显示,Syndecan-1、sTM对脓毒症30 d病死率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其中sTM预测脓毒症预后的最佳临界值为5.86 ng/mL,敏感度为87.5%,特异度为97.17%;Syndecan-1预测脓毒症预后的最佳临界值为84.49 ng/mL,敏感度为93.75%,特异度为91.43%;④以Syndecan-1、sTM临界值分组,KM曲线分析显示,高Syndecan-1、sTM组患者病死率高于低Syndecan-1、sTM组(P<0.0001)。结论脓毒症患者入科24 h内的循环内皮功能障碍与脓毒症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Syndecan-1和sTM可作为脓毒症患者预后的预测指标。
周高生刘晶晶张宏民王小亭刘大为
关键词:内皮功能障碍
血浆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水平与缺血性卒中患者rt-PA静脉溶栓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关系被引量:5
2022年
[目的]探讨血浆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sTM)水平对缺血性卒中患者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静脉溶栓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缺血性卒中患者183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rt-PA静脉溶栓后24 h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将患者分为神经功能恶化组31例和非神经功能恶化组152例。收集患者年龄、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等一般临床资料,血浆sTM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rt-PA静脉溶栓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缺血性卒中患者血浆sTM与一般资料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法及Spearman法分析;血浆sTM对缺血性卒中患者rt-PA静脉溶栓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预测价值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缺血性卒中患者rt-PA静脉溶栓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因素。[结果]神经功能恶化组血浆sTM水平[(50.64±12.17)μg/L比(33.76±8.67)μg/L]及年龄[(67.34±10.87)岁比(60.22±11.05)岁]、hs-CRP[(12.59±3.23)mg/L比(4.92±1.13)mg/L]和空腹血糖[(7.31±1.96)mmol/L比(5.86±1.92)mmol/L]水平、糖尿病比例(32.26%比16.45%)显著高于非神经功能恶化组(P<0.05)。rt-PA静脉溶栓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缺血性卒中患者血浆sTM与年龄、hs-CRP、空腹血糖、糖尿病均呈正相关(P<0.05)。血浆sTM预测缺血性卒中患者rt-PA静脉溶栓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52,特异度为81.6%,灵敏度为80.6%。sTM、空腹血糖是缺血性卒中患者rt-PA静脉溶栓后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血浆sTM水平对缺血性卒中患者rt-PA静脉溶栓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有重要预测价值。
高振忠王艳李争争羊良旺陈泰学
关键词:缺血性卒中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静脉溶栓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早期神经功能恶化

相关作者

龚园
作品数:27被引量:97H指数:5
供职机构:三峡大学
研究主题: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 盐酸戊乙奎醚 转流 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 镇痛
李欣
作品数:127被引量:807H指数:16
供职机构:广东省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心肺复苏 心脏骤停 心肺复苏后 微循环 复苏后
陈春
作品数:90被引量:529H指数:11
供职机构:三峡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研究主题:体外循环 舒芬太尼 丙泊酚 麻醉 七氟醚
李春盛
作品数:886被引量:4,003H指数:32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研究主题:心肺复苏 脓毒症 心脏骤停 复苏后 参附注射液
廖新学
作品数:201被引量:1,106H指数:15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血管紧张素 急性心肌梗死 心肌细胞损伤 硫化氢 心肌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