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12 篇“ 双相障碍躁狂发作 “的相关文章
丙戊酸钠联合喹硫平治疗双相障碍 躁狂发作 的临床效果 2024年 目的:探讨丙戊酸钠联合喹硫平治疗双相障碍 (BD)躁狂发作 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3年10月于本院收治的80例BD躁狂发作 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患者(n=40,予以丙戊酸联合喹硫平治疗)和对照组(n=40,予以丙戊酸钠治疗),均连续治疗6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狂躁程度[Bech-Rafaelsen狂躁量表(BRMS)]、社会功能[社会功能缺陷量表(SDSS)]、精神状态[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BRMS、PANSS、SD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相比于丙戊酸钠单纯应用,在BD躁狂发作 患者中联合喹硫平治疗效果更佳,更利于改善躁狂 症状、精神状态和社会功能,且安全性好. 吴天灵 翟盈关键词:双相障碍躁狂发作 丙戊酸钠 喹硫平 社会功能 阿立哌唑联合丙戊酸钠治疗双相障碍 躁狂发作 的疗效观察 2024年 目的 探讨阿立哌唑联合丙戊酸钠治疗双相障碍 躁狂发作 的疗效。方法 选取于我院治疗的80例双相障碍 躁狂发作 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给予阿立哌唑联合丙戊酸钠治疗,对照组给予喹硫平联合丙戊酸钠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2、4、6周后的杨氏躁狂 评定量表(YMR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阿立哌唑联合丙戊酸钠治疗双相障碍 躁狂发作 的疗效确切,具有安全性、有效性价值,可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邵月关键词:阿立哌唑 丙戊酸钠 双相障碍躁狂发作 无抽搐电休克联合喹硫平对双相障碍 躁狂发作 患者氧化应激水平及认知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 探究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odified 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MECT)联合喹硫平治疗双相障碍 (bipolar disorder,BD)躁狂发作 的效果,及对患者氧化应激水平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1年10月—2022年10月上饶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BD躁狂发作 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富马酸喹硫平片口服治疗,观察组给予MECT联合富马酸喹硫平片治疗,观察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后Bech-Rafaelsen躁狂 量表(Bech-Rafaelsen mania rating scale,BBRMS)、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 CA)评分,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水平及治疗有效率。结果 治疗后2组BRM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Mo CA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BRMS评分低于对照组,Mo C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SOD水平均高于治疗前,MDA、GSH-Px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SOD水平高于对照组,MDA、GSH-Px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MECT联合喹硫平能更好地改善BD躁狂发作 患者的氧化应激水平,提升患者的认知功能水平,进而提高治疗有效率。 方钱禹 吴艳 汪丽 滕精强关键词:无抽搐电休克 富马酸喹硫平 氧化应激 双相障碍 躁狂发作 和抑郁障碍 患者心理理论研究被引量:14 2023年 目的 比较双相障碍 躁狂发作 和抑郁障碍 患者心理理论(theory of mind,ToM)损害及其错误类型与临床症状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躁狂发作 患者54例,抑郁障碍 患者54例,健康对照者52名。采用中文版社会认知视频测查工具(Chinese version of the movie for the assessment of social cognition,MASC-C)评估被试ToM能力,计算被试在MASC-C任务中正确得分及三种错误ToM得分(包括“ToM-过度”、“ToM-不足”及“没有-ToM”)。躁狂发作 组采用杨氏躁狂 量表(Young manic rating scale,YMRS)评定躁狂 症状,抑郁障碍 组使用24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24-item 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24)评估抑郁症状。结果 躁狂发作 组和抑郁障碍 组MASC-C总分均低于对照组[25.0(23.0,28.0)、29.5(25.0,32.0) vs. 31.5(29.3,33.0),均P<0.01]。躁狂发作 组“ToM-过度”得分高于其他两组[9.5(8.0,10.0) vs. 6.0(3.8,7.3)、5.0(3.3,6.0),均P<0.01],躁狂发作 组、抑郁障碍 组“ToM-不足”得分高于对照组[5.0(4.0,7.0)、6.0(4.0,7.3) vs. 5.0(4.0,6.0),P<0.05]。MASC-C总分与YMRS量表分(r=-0.277,P=0.042)、HAMD-24量表分(r=-0.635,P<0.001)呈负相关,“ToM-过度”得分与YMRS量表分呈正相关(r=0.460,P<0.001),“没有-ToM”得分与HAMD-24量表分呈正相关(r=0.540,P<0.001)。结论 躁狂发作 及抑郁障碍 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ToM损害,躁狂发作 ToM损害重于抑郁障碍 ,且主要表现为过度加工,抑郁障碍 则主要表现为加工不足,情感症状的严重程度与ToM损害有关,ToM损害可能是情感性精神障碍 的核心特征。 亢何慧娴 莫菲萍 刘梦慧 施剑飞关键词:心理理论 双相障碍躁狂发作 抑郁障碍 情感症状 社会功能 育龄期女性双相障碍 躁狂发作 患者甲状腺激素表达水平 2023年 目的探讨育龄期女性双相障碍 躁狂发作 时的甲状腺激素水平。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20年8月郑州市第八人民医院收治的126例育龄期女性双相障碍 躁狂发作 患者为研究组,并分为服药组(64例)和无药组(62例),抽取同期进行体检的125名健康育龄期女性志愿者作为对照组,以催乳素(PRL)为协变量对甲状腺激素水平进行分析,采用杨氏躁狂 量表(YMRS)评定躁狂 症状,分析甲状腺激素水平与躁狂 症状的相关程度。结果研究组的总甲状腺素(TT_(4))、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_(3))、游离甲状腺素(FT_(4))水平均较对照组升高(F=39.381、21.211、71.386,P<0.01),总三碘甲腺原氨酸(TT_(3))水平下降(F=10.000,P<0.01),无药组的TT_(4)、FT_(4)水平较服药组升高(F=4.214、9.537,P<0.05)。FT_(3)水平与思维内容呈正相关(r=0.178,P<0.05),FT_(4)水平与YMRS总分、心境障碍 、睡眠、语言速度和数量、思维内容、语言思维形式障碍 均呈正相关(r=0.277、0.185、0.190、0.247、0.286、0.373,P<0.05);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与YMRS总分、语言思维形式障碍 、语言速度和数量、睡眠、性兴趣、活动精力增加、心境障碍 均呈负相关(r=-0.184、-0.268、-0.192、-0.256、-0.216、-0.296、-0.283,P<0.05)。结论育龄期女性双相障碍 躁狂发作 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存在异常,且躁狂 症状严重程度与血清FT_(4)、FT_(3)和TSH水平相关,可能会对生育功能产生影响。 王淑贤 李猛 宋延艳 亓晶颖 张雪丽 刘小俊 阎琳 邵玉单 赵小会 孙前明 李峥 付慧鹏 郝祥森 孔德荣关键词:双相障碍 躁狂发作 甲状腺激素 催乳素 女性 丙戊酸钠联合喹硫平对双相障碍 躁狂发作 患者的效果 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探讨双相 情感障碍 躁狂发作 患者联合应用丙戊酸钠与喹硫平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于2021年1月~2023年1月采集病例资料入档,对象为医院收治的双相 情感障碍 躁狂发作 患者,共计纳入80例,纳入对象基于“随机数字表法”规范化分组,划分为对照组(予以丙戊酸钠治疗)与观察组(应用丙戊酸钠+喹硫平治疗),各组均40例;观察对比两组临床疗效、阳性及阴性症状(PANSS)、躁狂 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显著高(P<0.05);治疗后,两组贝克-拉范森躁狂 评定量表(BRMS)、呈不同程度降幅,且观察组降幅较对照组更大(P<0.05);治疗后,两组PANSS评分均呈下降趋势,且观察组更低(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双相 情感障碍 躁狂发作 患者合用丙戊酸钠与喹硫平治疗,可取得确切疗效,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好。 冯仁健 陈前文 王华胜关键词:丙戊酸钠 喹硫平 双相情感障碍 躁狂发作 安全性 碳酸锂联合奥氮平治疗双相障碍 躁狂发作 55例策略 2022年 碳酸锂+奥氮平在55例双相障碍 躁狂发作 患者中的效果观察。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0月-2021年11月间接收的双相障碍 躁狂发作 患者110例,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n55,碳酸锂)和观察组(n55,碳酸锂+奥氮平),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有效率较高,且MADRS、BRMS评分较低,认知功能评分较高,观察组IL-1、TNF-α、IL-6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纯应用碳酸锂相比,联合应用奥氮平在双相障碍 躁狂发作 患者治疗中更具优势,不仅可降低炎症因子水平,还可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减轻躁狂 症状,且不良反应较少,可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 王保华关键词:双相障碍躁狂发作 碳酸锂 奥氮平 躁狂 炎症因子 安全性 精神分裂症和双相障碍 躁狂发作 患者肠道菌群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描述精神分裂症和双相 情感障碍 (躁狂 症)两种严重精神疾病患者的肠道微生物菌群特征,探讨肠道微生物群作为精神分裂症和躁狂 状态诊断生物标志物的潜力。方法于2019年3—8月招募精神分裂症(SCZ)、躁狂 症(BD-M)患者和健康对照者(HCs)作为研究对象,采用Bech-Rafaelsen躁狂 症评定量表(BRMS)、精神分裂症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精神症状的严重程度。入院后3天内收集患者组(SCZ和BD-M)和HCs粪便标本,采用高通量的16SrRNA微阵列技术分析,比较严重精神疾病患者组和HCs的肠道微生物组成和多样性的差异。采用各种操作分类单元(OTUs)计算多个α多样性指标,利用Bray-Curtis相异度和加权UniFrac距离进行了主坐标分析(PCoA),比较肠道细菌群落的总体多样性。通过LEfSe软件应用线性判别分析方法(LDA)进行组间差异物种筛选。采用随机森林算法对每个样本的变量在属水平进行聚类,并确定了前10个(平均基尼重要性)标记,用于预测不同属的重要性。结果92份粪便标本中包括32份BD-M、28份SCZ和32份HCs标本。肠道细菌群落的总体多样性:SCZ、BD-M和HCs三组粪便细菌群落α多样性没有显著差异(P>0.05);PCoA分析显示SCZ和BD-M均与HCs不同,SCZ和BD-M在点图(pot)上重叠更多,表现出更高的相似性。丰度差异:在属水平上发现了一系列的丰度差异的细菌。大肠埃希菌、瘤胃球菌、纤毛杆菌、坎德勒氏菌、原发性细菌、扁平单孢菌在严重精神疾病患者组(SCZ和BD-M)中的表达显著高于棒状杆菌在HCs中的表达(P<0.05)。随机森林算法,分别确定前10个菌属用于鉴别三组之间差异,SCZ和HCs之间,迪茨氏菌属在平均下降准确度得分和平均下降基尼得分最高,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92(95%CI:0.679-0.906,P<0.05)。BD-M和HCs之间,大肠志贺氏杆菌得分最高,AUC为0.804(95%CI:0.695-0.913,P<0.05)。SCZ和BD-M之间,乳酸杆菌属在平均下降准确� 纪家武 陈元生 郝楷荣关键词:躁狂症 精神分裂症 喹硫平与利培酮分别联合碳酸锂治疗双相障碍 躁狂发作 的疗效比较观察 2022年 目的:比较观察喹硫平与利培酮分别联合碳酸锂治疗双相障碍 躁狂发作 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70例诊断为双相障碍 躁狂发作 的患者,采用随机分组,每组35人,两组均给予碳酸锂治疗,对照组联合给予利培酮,观察组联合给予喹硫平,对比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BRMS(7.23±0.16)分、PANSS(38.56±2.30)分、HVLT-R(29.64±0.54)分、有效率97.14%、TESS(0.21±0.03)分(副反应量表TESS)。对照组治疗后BRMS(12.30±1.87)分、PANSS(46.69±3.55)分、HVLT-R(24.30±0.25)分、有效率74.29%、TESS(2.34±0.38)分;观察组认知功能评分、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利培酮相比,采用喹硫平与碳酸锂联合,治疗双相障碍 躁狂发作 ,更有助于改善精神症状,对记忆功能损害小,且有效率高,不良反应少。 王丽 贺守涛 徐畅关键词:喹硫平 利培酮 碳酸锂 躁狂发作 齐拉西酮和奥氮平分别联合丙戊酸钠治疗双相障碍 躁狂发作 的效果对比 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探讨齐拉西酮和奥氮平分别联合丙戊酸钠治疗双相障碍 躁狂发作 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粤北第三人民医院于2018年7月—2020年7月间收治的80例双相障碍 躁狂发作 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予以丙戊酸钠联合奥氮平治疗,研究组40例予以丙戊酸钠联合齐拉西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杨氏躁狂 评价量表(YMRS)评分、临床整体印象疾病严重程度量表-双相障碍 版(CGI-BP)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YMRS评分、CGI-BP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2、4、6周时研究组YMR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2、4、6周时研究组CGI-BP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00%)显著低于对照组(3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928,P=0.001)。结论丙戊酸钠联合齐拉西酮治疗双相障碍 躁狂发作 可显著缓解患者的躁狂 症状,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徐志旸关键词:双相障碍 躁狂 齐拉西酮 丙戊酸钠 奥氮平
相关作者
朱云程 作品数:16 被引量:68 H指数:6 供职机构:上海市长宁区精神卫生中心 研究主题: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精神分裂症患者 躁狂 垂体泌乳素 负反馈调节 王高华 作品数:611 被引量:3,121 H指数:26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精神分裂症 抑郁症 精神分裂症患者 抑郁 利培酮 杨身国 作品数:10 被引量:75 H指数:3 供职机构:浙江省湖州市第三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精神分裂症 阿立哌唑 高催乳素血症 舒必利 奎硫平 江开达 作品数:408 被引量:3,264 H指数:27 供职机构: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 研究主题:精神分裂症 抑郁症 阿尔茨海默病 疗效 利培酮 沈仲夏 作品数:111 被引量:397 H指数:12 供职机构:湖州市第三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广泛性焦虑障碍 艾司西酞普兰 抑郁症 疗效 抗抑郁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