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299篇“ 双侧椎动脉“的相关文章
- 双侧颈内动脉及双侧椎动脉闭塞伴咳嗽性晕厥一例
- 2024年
- 双侧颈内动脉及双侧椎动脉均完全闭塞的患者在临床上较为罕见,作者报道了1例双侧颈内动脉及双侧椎动闭塞的患者,该患者曾出现咳嗽性晕厥,但并无其他神经系统缺损症状,脑血管造影显示其颅内存在较为广泛的侧支循环。作者对这一独特病例进行了报道,并对其颅内侧支循环情况进行了探讨。
- 慈舜超尹琳
- 关键词:颈动脉疾病脑血管造影术侧支循环咳嗽性晕厥
- 双侧椎动脉不对称性与椎动脉起始段狭窄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3
- 2024年
- 目的分析无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人群的椎动脉不对称性与椎动脉起始段狭窄(VAOS)病变发生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9年12月至2021年12月“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脑颈动脉超声规范化评估数据库”中无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接受颈部动脉粥样硬化超声筛查者共6423例。收集受试者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及左、右两侧椎动脉超声检查参数,即椎间隙段(V2段)内径及采用椎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期末流速(EDV)和PSV起始段/PSV椎间隙段]评估的VAOS的程度(轻度、中度、重度及闭塞)。依据检测结果将所有患者分为VAOS组与非VAOS组。将椎动脉内径≤2.0 mm定义为椎动脉发育不良(VAH);将双侧椎动脉V2段内径差值≥1.2 mm定义为椎动脉优势(VAD),并将所有患者分为VAD组和非VAD组(内径差<1.2 mm)。最终统计分析时,若涉及侧别,各组以侧进行统计;若未涉及侧别,各组以例数进行统计。以发生VAOS作为因变量,将一般资料、解剖学因素(VAH、VAD)进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将其中P<0.05的项目作为自变量,进一步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VAOS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符合纳排标准的人群6423例,男1985例,女4438例;年龄19~80岁,平均(43±13)岁。其中VAD组628例,非VAD组5795例。(1)与VAD组比较,非VAD组女性占比更高(69.9%比61.3%,P<0.01),年龄更小[(43±13)岁比(45±14)岁,P<0.01],且年龄<40岁人群占比高于VAD组(46.3%比38.4%,P<0.01),VAH患者比例和VAOS发生比例均低于VAD组(分别为0.6%比17.2%和1.5%比4.0%,均P<0.01)。(2)无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人群发生VAOS的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VAOS组男性比例、年龄、BMI及VAH和VAD的比例均高于非VAOS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进一步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OR=1.92,95%CI:1.30~2.85,P=0.001)、年龄(OR=1.12,95%CI:1.10~1.
- 张峰华扬刘一铭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脑颈动脉规范化评估数据库课题组
- 关键词:椎动脉超声椎动脉发育不良椎动脉优势
- 永存寰前节间动脉合并双侧椎动脉复杂变异畸形1例
- 2023年
- 1临床资料患者男,67岁。因发作性头晕伴言语不清1 d入院。神经系统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头颅CT及MRI提示老年脑,脑白质疏松,均未见急性缺血灶。既往体健,否认高血压病、糖尿病、心脏病等慢性疾病史。心电图未见明显异常。根据患者临床症状、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初步诊断为后循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行全脑血管DSA检查,主动脉弓造影提示头臂干、左侧颈总动脉及左侧锁骨下动脉开口正常。
- 周前鹏罗妮拜承萍田晔郑西宁石云科王育敏
- 关键词:椎动脉
- 双侧椎动脉蹼合并颈内动脉瘤、前交通动脉瘤1例报道
- 2023年
- 1临床资料患者,女,71岁,因“间断头晕2年,加重2周”于2022年2月入院。2年前无明显诱因感头部昏沉不适,自行好转。2周前无明显诱因感头部昏沉不适,持续约数小时,平卧或休息时症状改善,伴行走不稳、恶心未吐。出生在黑龙江,久居青海西宁(≥40年),无吸烟、饮酒史。既往“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组)”20余年。查体:卧位血压123/70 mmHg,立位1 min血压115/65 mmHg,立位3 min血压120/75 mmHg,立位5 min血压122/61 mmHg。神清语利,反应可,定向力、计算力、记忆力可,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2.5 mm,对光反应灵敏,鼻唇沟对称,双上肢肌力5级,双下肢肌力4级,肌张力正常,四肢腱反射正常存在,感觉检查可,双下肢病理征未引出,共济(-),脑膜刺激征(-)。心肺腹部查体(-)。
- 马美李娜
- 关键词:脑膜刺激征立位
- 双侧椎动脉相关面肌痉挛的手术疗效分析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探讨双侧椎动脉(BVAs)相关面肌痉挛(HFS)的临床特征及显微血管减压术(MVD)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12月收治的首次行MVD治疗的362例HFS的临床资料。结果362例中,BVAs相关HFS有16例。责任血管的分布:BVAs合并小脑前下动脉(AICA)有14例,BVAs合并小脑后下动脉(PICA)有1例,BVA合并AICA与PICA有1例。10例(62.5%)BVAs在后组颅神经水平向腹侧无移位空间,8例(50%)对侧椎动脉直径比同侧粗大。术后即刻治愈率为93.6%(15/16),随访2年治愈率为87.5%(14/16)。结论BVAs相关HFS临床较少见,往往联合AICA或PICA压迫面神经出脑干区,多表现为对侧椎动脉冗长扩张,且在后组颅神经处无移位空间。因血管类型复杂,可采用联合减压方法,疗效较好。术前影像学评估及熟练掌握神经血管解剖特点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 王晶种玉龙戴宇翔陆天宇倪红斌梁维邦
- 关键词:面肌痉挛显微血管减压术双侧椎动脉疗效
- 症状性非急性双侧椎动脉闭塞患者的病例回顾研究
- 背景与目的 超过24小时的动脉粥样硬化性颅内大动脉闭塞统称为非急性颅内大动脉闭塞(Non-acuteintracranialarterytotalocclusion,NIATO),双侧椎动脉闭塞(Bilateralve...
- 王灿雄
- 关键词:血管内治疗
- 双侧椎动脉重度狭窄/闭塞导致头晕患者的侧支循环代偿途径特点分析被引量:5
- 2021年
- 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神经内科收治的47例经数字血管减影术(DSA)证实存在双侧椎动脉重度狭窄/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及侧支循环代偿特点。其中男41例,女6例,年龄(62±7)岁。颅内外共存在8种代偿途径,颅内以后交通动脉为主(21例)、颅外以颈深动脉侧支为主(16例)。不同部位病变启动的代偿途径不同,对于此类患者进行DSA评估,有助于患者预后判断及个体化治疗方案选择。
- 边洋苗妍王鲲宇贾爽爽钟晓玲邱峰
- 关键词:侧支循环动脉闭塞性疾病椎底动脉供血不足头晕
- 基于血管超声的多模式影像学评估双侧椎动脉夹层致后循环缺血性卒中患者一例被引量:6
- 2020年
- 双侧椎动脉夹层(VAD)致后循环缺血性卒中其病因不易被发现。报道1例曾有颈部过度后仰史的后循环缺血性卒中患者,经颈部动脉超声检查发现双侧VAD,并经头部MRI、高分辨率MRI确诊,给予规范性双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治疗6个月后,双侧椎动脉血流再通,提示VAD早期诊断、规范化内科治疗能显著改善患者预后。
- 颜燕红惠品晶刘曼孔丽娟胡春洪
- 关键词:椎动脉夹层
- 超声诊断双侧椎动脉夹层1例
- 2019年
- 患者女44岁主因头晕伴左侧颈部头痛3天入院,入院后发现血压偏高,最高达170/110mmHg;查体:颈软、克氏征阴性四肢肌张力适中,肌力5级,双侧腱反射(++),双侧病理征阴性。超声检查:双侧椎动脉管径不对称,左侧椎动脉起始段内径2.5MM,血流速度:PSV:42cm/s;EDV:11;RI:0.76;椎间段C3-4、C4-5管径增宽;C4-5管径3.8mm.
- 田欢
- 关键词:椎动脉夹层壁内血肿血流速度
- 双侧椎动脉变异1例
- 2018年
- 椎动脉为脑部血供的重要来源,主要供应脊髓上部、脑干、小脑和双侧大脑半球后部及双侧颞叶底部的血液,占全脑血流量的1/5。椎动脉变异、发育不良或损伤等将会引起一系列脑缺血症状,如头晕、耳鸣、视物模糊、共济失调甚至晕厥。椎动脉的变异已经逐渐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椎动脉的先天变异多表现为起始部位、入横突孔位置等的变化,出现双侧椎动脉变异的情况较少见。笔者在局部解剖学实验中观察到1具国人成年男性尸体血管存在变异,该变异为右侧椎动脉高位进入横突孔的走行变异伴枢椎处的颅外型窗式变异;左侧为出枢椎横突孔后向内侧横行进入椎管的走行变异。关于该类双侧椎动脉变异的报道较少见。
- 罗信邹娅肖雄王莘锐余彦
- 关键词:椎动脉脑供血不足
相关作者
- 李晓荟

- 作品数:40被引量:87H指数:5
- 供职机构:河北省中医院
- 研究主题:肝纤维化大鼠 免疫性 双侧椎动脉 眩晕 头晕
- 邓天琼

- 作品数:35被引量:112H指数:7
- 供职机构:解放军324医院
- 研究主题:颈髓 椎动脉损伤 双侧椎动脉 缺血 颈段
- 姜树军

- 作品数:139被引量:522H指数:11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研究主题:头晕 眩晕 前庭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前庭疾病
- 任先军

- 作品数:309被引量:1,205H指数:18
-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
- 研究主题:脊髓损伤 椎动脉损伤 颈椎 椎动脉 颈椎间盘突出症
- 华扬

- 作品数:416被引量:4,642H指数:27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 研究主题:颈动脉狭窄 血流动力学 经颅多普勒超声 超声检查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