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61篇“ 历史法学派“的相关文章
- 青年马克思对历史法学派社会历史观批判四重维度解析
- 2023年
- 19世纪40年代,青年马克思对历史法学派的批判有着独特的提问范式、关注领域、分析门径和思想立场。马克思针对历史实证主义原则,以黑格尔主义作为历史研究的哲学依据,形成了理性论的提问方式;马克思批判了历史法学派的国家观,在关怀德意志民族前途的问题中形成了现实的关注视域;马克思以厚今薄古和一分为二的方法解析历史,形成了辩证的分析门径;马克思批判了历史法学派的地主阶级立场,坚定了革命民主主义的思想立场。马克思对历史法学派社会历史观批判的四重维度清楚地说明了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法学派并无思想上的渊源关系,历史唯物主义正是这样与错误思潮相斗争而形成。
- 陈沣杰
- 关键词:青年马克思历史法学派历史唯物主义萨维尼
- 马克思对历史法学派保守主义思想的批判——以《历史法学派的哲学宣言》为考察对象
- 2022年
- 在《历史法学派的哲学宣言》中,马克思立足于理性主义原则和辩证唯物主义方法,系统批判了历史法学派构建法学思想的非理性主义原则和历史实证主义研究方法。深入剖析马克思对历史法学派构建原则、方法以及思想本质的批判历程,科学呈现青年马克思法哲学思想的生成逻辑,对当下澄清学界对马克思法哲学思想的误解,全面把握马克思法哲学思想的本质内涵,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设提供理论借鉴具有重要意义。
- 张甲钰王建刚
- 关键词:历史法学派非理性主义
- 古典自然法与历史法学派:“普世价值”的建构与解构及对当代政治的影响被引量:1
- 2021年
- 回溯西方法律思想史可以发现,兴起于近代的古典自然法学派和历史法学派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普世价值”的建构与解构提供了一定的法理支撑,而这根本渊源于两大学派自身所处的对立关系。受政治等因素的影响,现代社会中“普世价值”的适用主体被过于泛化,其对普适性、一般性的强化已经超越了对民族性、历史性的尊重,使得“普世价值”逐渐沦落为西方的意识形态侵略工具,政治色彩愈发浓烈。也正是由于现代社会这种越来越频繁的文化意识形态输出,对“普世价值”进行解构的重要意义得以彰显。世界需要的是鼓励各民族和国家,特别是有着不同意识形态的民族和国家,敢于突破包裹着“普世价值”外衣的西方文化霸权,清醒地认识到超越历史、民族、阶级的“普世价值”是根本不存在的,共同的价值追求背后的民族性、历史性同样不容忽略。各民族、国家应当在正义、自由、平等等价值追求的指引下,尊重自己的特性,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发展道路。
- 向涵仪李秋成
- 关键词:古典自然法历史法学派
- 论马克思对历史法学派和黑格尔法哲学的扬弃过程——兼论历史主义对青年马克思的重要性被引量:2
- 2020年
- 出生于律师家庭的马克思人生最初理想是用公平正义造福人类社会,青年时期的他选择了法学作为他的专业.在法学理论探索过程中,应然与实然之间严重的对立使他意识到了康德—费希特哲学的缺陷,并确认了哲学之于法学的重要性.拾起哲学武器的马克思从康德—费希特法哲学转向黑格尔,批判了历史法学派,又批判了黑格尔法哲学.在这一过程中,一次转向和两次批判使马克思初步构建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三大内核:历史主义、辩证法和唯物主义.通过梳理这一过程,可以发现,历史主义对马克思的影响不应该忽视,马克思对历史法学派批判的理论意义应当受到更多的重视,其与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应作为整体来看.
- 刘思聪
- 关键词:青年马克思历史法学派黑格尔法哲学扬弃
- 青年马克思法哲学批判思想的一次拓展与转变——从历史法学派批判到黑格尔法哲学批判被引量:7
- 2019年
- 青年马克思从历史法学派批判到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的拓展与转变值得探究。对历史法学派的批判及其体现的对保守主义及其浪漫主义传统的双重批判,正是青年马克思激进的法哲学批判及其政治理论的起点,也成为现代法学体系的批判性资源。对黑格尔法哲学的批判深化了对保守主义的批判,通过对君主制的批判,通过扬弃共和制与启蒙自由主义,马克思转向政治批判(政治国家及资产阶级社会的双重批判),又一度转向激进民主主义,进而决定性地转向人民民主观念及其真正民主制的国家形式。基于并延续历史法学派批判与黑格尔法哲学批判,马克思接下来得以自如地进入并展开政治经济学批判。总体而言,马克思从历史法学派批判向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的拓展与转变,正是其在同一时期展开的理论主题,即政治批判的具体表达,也构成了其后思想演进的一个具有很高价值取向的起点。
- 邹诗鹏
- 关键词:青年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
- 从德国历史法学派看中国法律现代化的路径选择
- 2014年
- 一、问题的提出(一)法律史研究的困惑:法史学的中国意义改革开放后,中国法制史的研究日益繁荣,但是这种繁荣似乎与其对中国法治发展的贡献并不相称。归类在法学学科里的法律史学科,仍遵循着历史学的研究路径与方法,因此法律史论著中的法学概念形同刻意点缀。中国法制史虽然列入了教育部指定的法学本科必修课,但是其必修的价值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日趋减弱。
- 舒砚
- 关键词:法制史法律
- 历史法学派
- 2013年
- 历史法学几乎从一开始,历史即在法律传统中占有重要一席,而自彭波尼(Pomponius)的著作'论罗马民法的起源'以来,情形尤然。该著编入《法律汇编》第一册。
- 唐纳德·R.凯利盛桥(译)
- 关键词:学派民法法律汇编法学
- 21世纪清代法制史研究的挑战与响应——历史法学派时代来临被引量:1
- 2013年
- 一、前言本论文将探讨在21世纪进行清代法制史研究时,要面对的挑战与响应。论文将探讨下面三个重点:第一,重新评价20世纪以来有关中国传统法制研究成果,主要探讨21世纪的清代法制史研究者,应该思考,如何解除韦伯完成于20世纪初的著作中对中国传统法制评价的魔咒。论文也探讨研究者应该思考如何修正、补充瞿同祖先生在20世纪60年代有关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的研究成果。
- 陈惠馨
- 关键词:法制法制史
- 萨维尼的历史法学派研究计划及其对19世纪柏林的思想影响被引量:3
- 2013年
- '我们唯一确定的指导原则,就是无限进步的观念。'[1]一尤其对马克思主义者而言,设法批判萨维尼总是比设法推崇萨维尼来得容易些。萨维尼无疑是真正国际驰名的法学理论家。他的早期作品《论占有》已被译成意大利文、法文和英文,[2]他的《中世纪罗马法史》已被译成意大利文、法文和英文,他的《当代罗马法体系》已被译成法文、英文和西班牙文,[3]他那本享誉世界的论著《论立法与法学的当代使命》,一百五十多年前就有了英译本。[4]
- 赫尔曼·克伦纳姚远
- 关键词:英译本论著理论家马克思主义者法学
- 德国历史法学派衰落原因探究
- 2012年
- 历史法学的产生和衰落对德国19世纪法律和法学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其衰落是由该学派的思维方法决定的。它处于自然法学与实证主义法学之间的过渡阶段。在实证主义占支配地位的时代,"民族精神"概念的形而上学思维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其中包含的实证主义因素为后继的法学所吸收,催生了法律史学、概念法学和法律社会学。萨维尼引入"民族精神"反对理性主义自然法的主张,有着政治策略的考虑。当其现实的政治目的达成之后,德国历史法学派便完成了其历史使命。
- 李桂林
- 关键词:历史法学派萨维尼
相关作者
- 何勤华

- 作品数:315被引量:1,798H指数:21
- 供职机构:华东政法大学
- 研究主题:法律史 法治 中华法系 法学 新中国
- 舒国滢

- 作品数:106被引量:1,750H指数:24
- 供职机构: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
- 研究主题:法学 论题 法律 罗马法 法教义学
- 王亚明

- 作品数:122被引量:180H指数:7
- 供职机构:南京市建邺区人民法院
- 研究主题:进路 纠纷解决 实证分析 审判公开 纠纷解决机制
- 邹诗鹏

- 作品数:219被引量:1,072H指数:15
-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哲学学院
- 研究主题:唯物史观 生存论 虚无主义 启蒙 马克思哲学
- 蔡迪

- 作品数:2被引量:10H指数:2
- 供职机构:华东政法大学
- 研究主题:法学派 历史法学派 德国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