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036篇“ 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的相关文章
- 经皮附睾穿刺取精行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对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夫妇辅助生育结局的影响——一项倾向性评分匹配研究
- 2024年
- 目的探讨经皮附睾穿刺取精行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PESA-ICSI)对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夫妇辅助生育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5年9月至2019年12月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接受PESA-ICSI治疗的215组男方为梗阻性无精子症夫妇及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治疗的2108组男方常规精液分析正常的夫妇的临床资料,考虑到两组的女方年龄、移植胚胎数等混杂因素的影响,行倾向性评分匹配(PSM),1∶3匹配获得PESA组204例和精液分析正常组594例作为最终研究对象,比较两组的正常卵裂率、可利用胚胎率、优胚率、女方妊娠结局、新生儿结局及出生缺陷。结果PESA组可移植胚胎率为83.61%(1388/1660),高于精液分析正常组的79.96%(4049/5064),P<0.05。两组正常卵裂率、优胚率、胚胎着床率、临床妊娠率、早期流产率、异位妊娠率、单/双胎率及性别比(男/女)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无论单胎分娩周期还是双胎分娩周期,两组女方孕周、自然分娩率、剖宫产率、早产率、新生儿出生体质量、低体质量儿比例及性别比(男/女)比较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P均>0.05)。PESA组出生缺陷率低于精液分析正常组,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除了可利用胚胎率,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能够获得与精液分析正常患者基本相同的辅助生育结局和妊娠结局。
- 刘杨青嘉若琳丁孝芹李真张玉超杨险峰
- 关键词:梗阻性无精子症经皮附睾精子抽吸术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
- 体质指数对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助孕结局的影响
- 2024年
- 目的探讨体质指数(BMI)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不孕症患者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CSI)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生殖中心行ICSI助孕的200例患者,包括82名PCOS患者和118名非PCOS患者,根据BMI分为非超重组(BMI<24 kg/m^(2))、超重组(BMI≥24 kg/m 2),PCOS患者分为非超重组47例和超重组35例,非PCOS患者分为非超重组81例和超重组37例。比较4组的一般临床特征、促性腺激素(Gn)用量、Gn时间、卵母细胞数量、成熟卵母细胞、受精率、胚胎质量、妊娠率、着床率及流产率等。结果PCOS组超重者和非超重者LH均高于非PCOS组;PCOS组和非PCOS组超重者BMI均高于非超重者(P<0.05)。与同组非超重亚组比较,超重亚组均Gn总量升高,日扳机E2水平下降(P<0.05)。Gn总量、日扳机E2水平PCOS超重组低于非PCOS超重组;PCOS非超重组低于非PCOS非超重组(P<0.05)。卵泡数、获卵数、成熟卵母细胞数PCOS非超重组高于非PCOS非超重组,PCOS超重组高于非PCOS超重组(P<0.05)。结论BMI的增加会增加促排卵过程中的促性腺激素使用剂量,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卵泡数、获卵数高于无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
- 刘艳美黄丽萍林春莲陈霞
- 关键词:体质指数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多囊卵巢综合征
- 体外受精/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单胚胎移植活产周期的性别相关生长差异研究
- 2024年
- 目的研究单胚胎移植(single embryo transfer,SET)单胎活产周期胚胎形态学参数及早期血清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hCG)水平的性别相关生长差异(sex-related growth difference,SRGD)。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烟台市烟台山医院生殖医学中心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新鲜和冷冻的非供体、SET、单胎活产周期患者的临床资料(n=311),以新生儿性别分组,男婴组为154例,女婴组为157例,并根据移植胚胎期(卵裂期93例、囊胚218例)及胚胎质量(优质胚胎组250例、非优质胚胎组61例)行亚组分层分析,采用单因素和二元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是否在胚胎发育阶段和妊娠早期存在胚胎形态学参数及早期β-hCG水平的SRGD。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父母年龄、母亲体质量指数、移植胚胎期、胚胎质量、授精方式、周期类型等一般资料匹配均具有可比性(均P>0.05)。性别相关的形态学参数单因素分析显示,男婴组的第2天(day 2,D2)胚胎细胞数[(4.25±0.94)枚]大于女婴组[(3.98±0.84)枚,P=0.007],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D2胚胎细胞数与活产男婴呈正相关(OR=1.428,95%CI:1.052~1.938,P=0.022);囊胚亚组分析显示,D2细胞数(OR=1.522,P=0.021)、囊胚扩张度(OR=2.969,P=0.029)与活产男婴呈正相关。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早期β-hCG水平男婴组[776.40(521.95,1127.25)U/L]高于女婴组[634.60(425.80,973.05)U/L,P=0.003],并与移植胚胎期(β=0.139,P=0.012)、胚胎质量(β=0.136,P=0.014)相关;不同胚胎期、胚胎质量亚组分层分析中,卵裂期、囊胚期和优质胚胎中男婴组的β-hCG水平[677.20(462.63,1028.50)U/L、838.30(557.50,1191.00)U/L、816.00(563.95,1199.75)U/L]均高于女婴组[538.40(344.80,804.80)U/L、724.95(446.83,1016.75)U/L、651.40(431.30,985.73)U/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41、P=0.044、P=0.001)。囊胚亚组回归分析显示,β-hCG水平与较高的囊胚扩张度(β=0.162,P=0.010)、高滋养外胚层等级(β=0.344,
- 张爱玉王冬梅蒋帅张晟宁
- 关键词:单胚胎移植性别因素
- 严重少弱精子症患者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失败后使用供精助孕对其心理健康与勃起功能的影响
- 2024年
- 目的探究严重少弱精子症患者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CSI)失败后使用供精助孕对其心理健康和勃起功能的影响,为该类人群针对性心理干预的实施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0年12月至2022年12月于同济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行助孕治疗的严重少弱精子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ICSI失败后使用供精助孕的68例设为研究组,采用倾向性评分1∶1匹配ICSI失败后继续行ICSI助孕的68例设为对照组。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中文版知觉压力量表(CPSS)和国际勃起功能指数-5(IIEF-5)进行横断面调查,比较两组血清总睾酮水平、心理健康和勃起功能状况。结果倾向性评分匹配后,两组社会人口学资料、血清总睾酮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焦虑、抑郁、高压力人群占比高于对照组,勃起功能障碍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严重少弱精子症患者ICSI失败后使用供精助孕对其心理健康和勃起功能影响较大,医护人员应关注此类患者的心理健康和勃起功能状况,制定针对性措施帮助此类患者积极应对。
- 王珂徐燕徐燕郑锦霞范宇平
- 关键词:勃起功能心理健康
- 特殊类型畸精子症行卵细胞胞质内单精子注射的治疗结局分析
- 2023年
- 目的:特殊类型畸精子症是男性不育中罕见病和单基因遗传疾病,本文探讨其卵细胞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CSI)的治疗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21年1月于江苏省人民医院生殖医学中心实施ICSI治疗的特殊类型畸精子症患者,根据精子形态分为三组(圆头精子症、无头精子症和精子鞭毛多发形态异常),三组患者基因检测均发现致病或可能致病的基因突变。比较三组患者间的临床和实验室数据(年龄、BMI、精子参数、成熟卵子数、受精率、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活产率和自然流产率)差异。结果:三组共34对患者夫妇,三组患者间年龄,BMI,MII卵子数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圆头精子症的精子浓度和精子活力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1),圆头精子症组的受精率显著低于其他两组(P<0.01)。三组共34个取卵周期,其中4个取卵周期未形成可移植胚胎,形成可移植胚胎的30个取卵周期在第一个胚胎移植周期中获得22例临床妊娠,最终活产20例,自然流产2例。无头精子症和精子鞭毛多发形态异常两组的临床妊娠率和活产率显著高于圆头精子症组(P<0.01),三组间自然流产率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圆头精子症患者实施人工卵母细胞激活依然有部分患者完全不受精或受精率低下。精子鞭毛多发形态异常和无头精子症患者可以通过ICSI取得相对较好的妊娠结局。
- 孙军培房建正孙雪萍杨晓玉
- 关键词:圆头精子症卵细胞胞质内单精子注射
- Y染色体AZF微缺失对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后胚胎发育与治疗结局的影响
- 背景不孕症已成为全世界范围内的主要生殖健康问题,其中50%左右是男性因素。Y染色体无精子因子(azoospermia factor,AZF)微缺失是造成生精功能不全,从而导致男性不育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
- 李静
- 关键词:严重少精子症Y染色体微缺失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
- 延时成像监测第二极体释放预测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卵子受精及胚胎发育效率
- 2023年
- 目的探讨延时成像监测第二极体(Pb2)释放在预测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CSI)周期卵子受精及胚胎发育效率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78个接受ICSI助孕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延时成像监测胚胎培养数据,探讨卵子ICSI注射后Pb2释放与否以及具体释放时间与受精及胚胎发育结局的关系。结果延时成像监测ICSI注射后Pb2释放平均时间为(3.03±1.21)h;有Pb2释放组的受精率、2原核(2PN)受精率及5d(D5)囊胚转化率均显著高于无Pb2释放组(99.95%vs 1.75%,P<0.001;97.18%vs 0.66%,P<0.001;60.50%vs 16.67%,P<0.05);Pb2释放时间>3~4 h组2PN受精率显著高于0~2 h组和>5 h组(98.80%vs 93.81%,P<0.05;98.80%vs 95.40%,P<0.05);Pb2释放时间与D3胚胎平均卵裂球数显著相关(P<0.001);>3~4 h组D5囊胚转化率显著低于>2~3 h组(56.23%vs 67.23%,P<0.05),>4~5 h组显著低于0~2 h组、>2~3 h组(46.61%vs 62.30%,P<0.05;46.61%vs 67.23%,P<0.05),>5 h组D5囊胚转化率为7.14%,均显著低于其他4组(P<0.05);>3~4 h组D5优质囊胚转化率显著低于0~2 h组、>2~3 h组(9.92%vs 16.39%,P<0.05;9.92%vs 20.72%,P<0.05),>4~5 h组显著低于>2~3 h组(11.02%vs 20.72%,P<0.05)。结论延时成像监测Pb2释放可以准确预测受精结局,Pb2释放时间与胚胎发育潜力显著相关,是有价值的预测ICSI卵子受精及胚胎发育结局的形态学指标。
- 薛林涛王世凯毛献宝李政达张小慧韦娉嫔
- 关键词:极体受精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
- 子宫内膜异位症对体外受精或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周期胚胎发育及临床结局的影响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探究子宫内膜异位症(EMs)对行辅助生殖技术助孕后不孕患者胚胎发育及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行IVF/ICSI-ET治疗的90例EMs不孕患者及276例输卵管因素不孕患者,回顾性分析2组胚胎发育及临床结局的差异。结果2组的女方年龄、不孕年限、BMI、基础激素浓度、Gn用量、Gn天数及合并男方因素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EMs组的原发性不孕占比(53.30%)高于对照组(3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Ms组的MⅡ数、卵子成熟率、正常受精数、优质胚胎数、优质胚胎率、有效胚胎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的获卵数、正常受精率、有效胚胎率、优质囊胚率、有效囊胚率及临床结局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Ms对IVF/ICSI-ET后胚胎发育具有负面影响,但对妊娠结局无明显影响。
- 毛佳婷余柯达包云柴娟师帅何健英
- 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症胚胎发育
- 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CSI)技术中国专家共识(2023年)被引量:2
- 2023年
- 人类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CSI)技术开展至今已有30余年。其最初主要应用于针对严重少、弱、畸形精子症导致的男性不育患者的治疗,但随着未成熟卵体外培养、卵子冷冻、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等辅助生殖技术的开展,ICSI使用比例已大幅提升。虽然目前ICSI技术相对成熟,但仍有很多细节值得关注和完善。为规范与优化人类辅助生殖技术从业者的ICSI操作,由中国医师协会生殖医学专业委员会发起,并联合全国多家生殖医学中心共同编撰了本共识。
- 中国医师协会生殖医学专业委员会李蓉李达章志国杨大磊
- 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技术有效性及其对子代安全性影响的研究进展
- 2023年
- 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CSI)技术是目前主要的人类辅助生殖技术(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ART)之一。该项技术通过显微操作系统将单个精子注射入卵子,有效地解决了少弱畸形精子症等男性因素相关的不育问题,在全世界产出数百万儿童。目前,越来越多非男性因素不孕症也采用ICSI技术。然而,不同于常规体外受精(in vitro fertilization,IVF)更自然的精卵结合,ICSI技术具有有创性,其安全性受到了人们的关注。本文旨在对ICSI的临床结局及其对子代的影响进行系统综述,从而为ICSI技术的有效性及其对子代安全性问题提供线索和依据。
- 张楠田甜杨蕊
- 关键词:生殖技术精子注射受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