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59篇“ 南北地震带“的相关文章
南北地震带历史地震与岩石圈磁场空间分布特征分析
2024年
利用2016—2020年南北地震带流动地磁矢量观测资料,结合2017年6月1日至2021年7月1日发生在测区范围内MS≥5.0地震,对该地区2015.0年代岩石圈磁场空间分布与地震的特征进行分析和归纳。结果表明,南北地震带地区大部分MS≥5.0地震在岩石圈磁场中表现出较明确的位置特征,尤其是“0”值线附近、水平矢量H幅值弱化这2个位置,是南北地震带地区中强及以上地震的易发部位。高梯度和水平矢量H方向转向这些位置亦需格外关注。
赵慧琴
关键词:南北地震带流动地磁
南北地震带北段及周边地区岩石圈磁场时空变化特征对地震活动的指示意义
2024年
基于南北地震带北段及周边地区2020~2022年流动地磁原始矢量资料,获得2期岩石圈磁场时空变化模型。结果表明,研究区磁偏角D、总强度F和垂直分量Z均由正异常高梯度转变为负异常高梯度,磁倾角I的0值线大致沿地块边界走向线展布。水平矢量和垂直矢量的幅值局部弱化及方向转变区主要分布在地块边缘和地块交界区域,矢量幅值和方向在地块边界、断裂及周边区域以及断裂两侧具有明显差异。历史震中磁异常变化表现为磁场各分量的0值线展布、高梯度、水平矢量和垂直矢量的局部弱化及方向突变等特征。青藏地块东北缘、阿拉善地块东南缘、鄂尔多斯地块西北缘及以北地区岩石圈磁场异常特征明显。
杨磊陈双贵闫万生张瑜雷光杨龙
关键词:磁异常地震活动
2020—2021年南北地震带北段岩石圈磁场异常变化在地震预测预报中的应用
2024年
岩石圈局部的剧烈变化如火山爆发、地震等会引起区域岩石圈磁场的快速变化,地磁学者一般通过监测区域磁场的变化并选用合理的模型来研究震磁关系.本文基于2020—2021年南北地震带北段流动地磁观测资料,通过日变通化改正、长期变化改正以及剥离岩石圈磁场等步骤来分析研究区域岩石圈磁场时空分布特征及7次中强地震发震位置各地磁要素的异常变化,结果发现:研究区域岩石圈磁场水平矢量形成数个弱变化区域,本文讨论的7次中强震均发生在岩石圈磁场水平矢量弱变化区内部或边缘地,在发震位置处水平矢量出现了转向、发散、对冲或量级突变的趋势;岩石圈磁场各要素年变化等值线与发震位置也有相关性,具体表现为ΔD、ΔY、ΔZ、ΔF、ΔI、ΔX等值线的“0”值线与中强地震表现出较明确的位置特征,即发震位置靠近“0”值线,单从发震位置与“0”值线的距离看,ΔD、ΔY、ΔZ要优于ΔF、ΔI、ΔX三个要素,这种明显的震磁特征变化对中强震发震地点预测有较强的指向性;另外除茫崖5.5级地震外,其余地震距离依据岩石圈磁场要素异常划定的异常区均较近,其中门源6.9级地震、马尔康5.8/6.0级地震、杂多5.9级地震发震位置与最近的岩石圈磁场异常变化区距离在30 km之内,映震效果良好.
张瑜陈双贵闫万生马辉源岳敏杨磊雷光杨龙
关键词:中强地震
基于图像信息方法的南北地震带地震预测研究
2023年
图像信息法(PI)计算过程涉及地震活动性的归一化,因此针对地震活动性相似的地区PI预测效能较好。以南北地震带为研究区域,对图像信息法(PI)在南北地震带不同范围的预测效能进行了研究。采用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提供的1970年以来中国地震目录,选取5年尺度的“异常学习窗”和“预测时间窗”以及1°×1°网格,以2017年以来发生的MS≥6地震为目标,通过ROC检验,对地震进行回溯性预测研究。研究结果显示:① PI方法对南北地震带南段、中段、北段区域进行计算的预测效能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但幅度较小,显示PI方法的预测效能可能受到区域内地震活动性强度的影响。② PI方法对南北地震带分段计算的预测效能优于对整个南北地震带进行计算的预测效能。其中,把南北地震带北段、中段合起来作为一个计算区域时预测效能最好,南段、中段、北段预测效果次之,把中段、南段合起来作为一个计算区域时预测效能相对较低,南北地震带整体的预测效能最低。通过地震活动性对南北地震带进行区域划分能使得预测效能提高。③计算结果显示,滇西南永德—泸水地区、龙门山断裂南段附近存在“热点”,未来5年内这些地区为M_(S)≥6地震值得关注的重点区域。
田唯熙张永仙
关键词:南北地震带强震预测
南北地震带中强走滑型地震破裂方向性和发震断层研究
南北地震带位于青藏高原东部,是我国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和地球物理特征的东西分界。复杂的构造活动致使南北地震带内断层分布复杂、地震活动性强,严重破坏性地震时有发生。相较于大地震南北地震带内中强走滑型地震分布广、频次高,给...
李伟
关键词:南北地震带震源参数发震断层
推定最大余震震级法在南北地震带的应用被引量:2
2022年
针对2000—2020年南北地震带21个M_(S)≥6.0地震序列,利用推定最大余震震级法,采用不同的最小完备震级M_(C)和b值计算方法,分别给出了实际最大余震震级的估计值,分析了估算效果。结果显示:从整体上看,推定最大余震震级法可以给出实际最大余震震级的有效估计值,而且随着时间推移,估计误差逐步减小、趋于稳定。从计算方法来看,使用GFT和修正MAXC的混合方法计算最小完备震级,并且采用最大似然法计算b值时,推定最大余震震级法的估算误差较小,且估算正确的结果较多。
解孟雨孟令媛
关键词:B值南北地震带余震序列
中国南北地震带介质速度时变特征及与构造变形和强震的关系
基于环境噪声互相关监测地下介质的应力演化是理解地震动力学过程和减轻地震灾害的重要手段。中国南北地震带位于青藏高原东部,由于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的碰撞导致构造变形活跃、地震灾害频发。监测南北地震带的应力演化对了解地震活动的孕...
李进武
关键词:南北地震带汶川地震季节性
基于GNSS速度场估计南北地震带北段主要活动断裂现今运动速率和滑动亏损
2022年
基于"中国大陆构造环境监测网络"GNSS速度场,使用负位错模型,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反演获得2015-2020年南北地震带主要活动断裂面0~40 km深度的滑动速率、滑动亏损、闭锁率等,结合应变率场变化,对两期滑动参数数值进行定量分析和趋势性对比.结果表明,阿尔金北缘断裂肃北宽滩山段、贺兰山东麓断裂南段存在闭锁.庄浪河断裂存在较大范围闭锁,永登县—兰州交界段滑动亏损达2.69 mm/a.西秦岭北缘断裂鸾凤段滑动亏损介于0~3.22 mm/a,断裂上的闭锁部位位置分布不均,大部分闭锁部位位于天水段、鸾凤段.东昆仑断裂除阿拉克湖—托索湖段滑动亏损速率相比2013-2015期增加了5.12 mm/a外,其他部位相比2013—2015期有所降低,但整体仍保持较高的滑动亏损.除托索湖和玛曲外,其他部位的闭锁率分布均匀.秀沟—阿拉克湖段、阿拉克湖—托索湖段、托索湖—玛曲段的整体滑动速度变化较小且保持较高的滑动亏损和闭锁率.海原断裂哈思山—马厂山段存在闭锁.六盘山断裂整体滑动亏损提高到1.39~6.34 mm/a,滑动速率有所提高,海原段、固原—泾源交界存在闭锁,祁连山北缘断裂玉门段和肃南段存在闭锁.应密切关注阿尔金北缘断裂肃北宽滩山段、庄浪河断裂永登县—兰州交界段、西秦岭北缘断裂天水段和鸾凤段、东昆仑断裂秀沟—阿拉克湖段、阿拉克湖—托索湖段、托索湖—玛曲段、贺兰山东麓断裂南段、海原断裂哈思山—马厂山段、六盘山断裂海原段、固原—泾源交界、祁连山北缘断裂玉门段和肃南段这些部位的大震风险.
张楠张楠聂高众范熙伟王静孙嘉欣谢辉
关键词:南北地震带应变率场滑动速率
南北地震带北段地壳结构基本特征——来自兰州—惠安堡—榆林人工地震剖面的约束
2022年
利用在南北地震带北段横跨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银川地堑南缘缘弧形构造、祁连块体布设的一条长度660 km的高分辨地震宽角反射/折射探测剖面,根据获得的P波震相走时,利用多种一维计算方法获得了该区的地壳基本速度结构模型。结果显示:剖面所经区域的地壳速度结构和壳内界面分层都显示出较大的差异,鄂尔多斯块体浅部具有较厚的沉积层覆盖,同时具有相对平缓的速度等值线和不同深度界面,显示稳定地壳特征。祁连块体及与鄂尔多斯块体耦合区域壳内界面和速度等值线均显示出较大的起伏变化特征,特别是在C1和C2界面之间速度呈现负异常跳跃特征。区域地壳厚度变化较为规律,总体呈现自西向东逐渐减薄的特征,各个块体又具有各自的地壳厚度特征,祁连块体边界区域断裂纵横交错,构造复杂。本剖面研究结果对理解该区域地壳基本结构、物性差异、构造异常区的分布特征以及讨论何种构造背景较易孕育形成地震都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认识南北地震带北段构造薄弱或活动构造的深、浅构造特征提供了依据。
孙一男王亮程国亮
关键词:人工地震测深地壳结构特征
南北地震带地区地震烈度衰减关系研究被引量:1
2021年
收集了我国南北地震带地区1970年~2012年的85次地震事件的烈度等震线资料,建立了震中烈度与震级之间的经验关系,利用长轴和短轴椭圆模型拟合得到了该地区的地震烈度衰减关系。同时还搜集整理了近年来基于我国各地区的地震资料,研究得到的地震烈度衰减关系,并将其中与南北地震带存在地域重合的研究结果与本文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该研究结果能够较好地反映南北地震带地区的地震烈度衰减规律,对该地区的地震灾害快速评估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杨伟松王长理许卫晓许卫晓于德湖
关键词:烈度衰减地震烈度南北地震带

相关作者

丁志峰
作品数:256被引量:2,135H指数:32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研究主题:上地幔 地震 各向异性 横波分裂 上地幔各向异性
王双绪
作品数:187被引量:960H指数:20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第二监测中心
研究主题:地震 GPS 强震 青藏块体东北缘 南北地震带
江在森
作品数:277被引量:1,830H指数:29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
研究主题:GPS 地震 地壳运动 最小二乘配置 强震
张希
作品数:225被引量:996H指数:21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第二监测中心
研究主题:GPS 地震 青藏块体东北缘 强震 地震前
徐小明
作品数:33被引量:120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研究主题:南北地震带 接收函数 远震层析成像 成像研究 地震活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