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829 篇“ 化学模式识别 “的相关文章
基于多成分定量联合化学 模式识别 及灰色关联度分析的参黄养阴胶囊质量评价 2024年 目的建立参黄养阴胶囊多组分定量控制的方法,探索化学 模式识别 及灰色关联度分析(GRA)模型在参黄养阴胶囊质量评价中的应用。方法采用HPLC同时测定参黄养阴胶囊中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b1、人参皂苷Rb3、人参皂苷Rd、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芒柄花苷、毛蕊异黄酮、美迪紫檀素、丹参素钠、丹酚酸B、丹参酮ⅡA、麦冬甲基黄烷酮A和甲基麦冬二氢高异黄酮B的含量。采用Agilent Eclipse Plus C18色谱柱,以乙腈-0.5%磷酸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分别为203、280、296 nm。通过化学 模式识别 和GRA对多组分含量结果进行分析,构建参黄养阴胶囊综合质量评价体系。结果外标法方法学验证结果均符合要求。化学 模式识别 分析显示,丹酚酸B、芒柄花苷、丹参酮ⅡA、毛蕊异黄酮、人参皂苷Rb3和人参皂苷Rb1是影响参黄养阴胶囊产品质量的主要因子。GRA相对关联度为0.3198~0.6421,有利于分析产品间的差异。结论多成分定量联合化学 模式识别 及GRA可用于参黄养阴胶囊的质量评价。 汪小彩 王晓波 褚书豪关键词:灰色关联度分析 化学模式识别 飞蛾藤属植物成分分析及其化学 模式识别 研究 2024年 目的对飞蛾藤属植物化学 成分进行分析,并作化学 模式识别 。方法UPLC-Q-ExactiveFocus-MS/MS分析采用ThermoAccucoreaQC_(18)色谱柱(150mm×2.1mm,2.6μm);流动相甲醇-水(含0.1%甲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3mL/min;柱温30℃;加热电喷雾离子源;正负离子扫描。采用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及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研究成分差异。结果共鉴定出124种成分,包括有机酸及其酯类50种、苯丙素类19种、黄酮类16种、酰胺类3种、糖苷类16种、生物碱类3种和其他类17种,并筛选得到35种差异性成分。结论本研究快速、全面地分析了飞蛾藤属植物化学 成分,可为其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叶晨昱 胡静 任慧 鲁文静 崔小敏 曲彤 李宁 陈志永 房敏峰关键词:化学成分 化学模式识别 不同产地巴戟天HPLC指纹图谱及化学 模式识别 研究 2024年 目的:利用HPLC指纹图谱及化学 模式识别 对巴戟天药材进行评价。方法:采用Shodex Asahipak NH2P-504E色谱柱(4.6 mm×250 mm,5μm),以乙腈-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使用蒸发光散射检测器(ELSD)。利用相似度评价、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等化学 模式识别 方法,对不同产地的巴戟天药材进行分析。结果:所建立的HPLC指纹图谱共识别 了18个共有峰,经与对照品图谱比较,鉴定其中的4个共有峰分别为果糖、蔗糖、蔗果三糖和耐斯糖。6个产地巴戟天的相似度在0.861~0.995;经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6个产地巴戟天共聚为3类。结论:本研究采用的巴戟天HPLC指纹图谱及化学 模式识别 技术可反映出不同产地的巴戟天样品的差异,可为巴戟天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史娟兰关键词:巴戟天 HPLC 指纹图谱 化学模式识别 HPLC指纹图谱结合化学 模式识别 探讨脉安颗粒质量差异 2024年 目的:建立脉安颗粒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指纹图谱,结合化学 模式识别 影响质量差异的特征化合物,探讨脉安颗粒质量差异。方法:收集19批脉安颗粒,分析并匹配指纹图谱,评价相似度;采用MetaboAnalyst 5.0在线分析系统及Simca 14.1软件进行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及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评价样品质量并找出影响样品质量的特征化合物。结果:建立了脉安颗粒HPLC指纹图谱,匹配21个共有峰,分别指认出8个化合物,指纹图谱相似度为0.882~0.987。经分析,19批样品可分为3类,明确了影响脉安颗粒质量差异的特征成分。结论:建立的HPLC指纹图谱结合化学 模式识别 方法可用于脉安颗粒质量综合评价及差异性成分分析,为其质量标准提升提供参考。 周维维 冀凤云 王小永 祝新华 王志轩关键词:指纹图谱 化学模式识别 基于HPLC指纹图谱结合化学 模式识别 对葡萄醋的质量评价 2024年 目的建立葡萄醋中有机酸成分的高效液相(High performance liquid phase,HPLC)指纹图谱,并结合化学 模式识别 对葡萄醋质量进行评价及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HPLC法,以甲醇(A)∶0.5%磷酸水溶液(D)=1∶99洗脱,建立葡萄醋指纹图谱,同时测定琥珀酸的含量;采用相似度评价、聚类分析(Cluster analysis,CA)、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PLS-DA)等化学 模式识别 对差异性特征成分进行筛选。结果15批葡萄醋样品的指纹图谱共有峰有11个,通过与混合对照品色谱峰进行比对,指认出6个共有峰,分别是酒石酸(1号峰),苹果酸(2号峰),琥珀酸(3号峰),富马酸(4号峰),绿原酸(9号峰),乙酸(11号峰);CA结果表明15批葡萄醋样品中各个化合物之间含量差异较大,即使是同一生产企业生产的不同批次葡萄醋其含量差异也较大;PCA结果显示葡萄醋共有峰含量差异的主要成分并非单一成分,而是前4种主成分共同的影响;PLS-DA结果表明筛选出的7、3、9、4号峰可作为鉴别和区分葡萄醋质量差异的标志物,其中包括共有峰3号峰(琥珀酸)、4号峰(富马酸)。结论采用指纹图谱结合化学 模式识别 技术可快速、有效地筛选出葡萄醋的差异性特征成分,为葡萄醋质量评价及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戴丽莉 李晓娟 赵翡翠关键词:葡萄醋 指纹图谱 主成分分析 化学模式识别 HPLC指纹图谱结合化学 模式识别 研究不同产地桑枝质量 2024年 目的建立20批不同产地桑枝HPLC指纹图谱及多成分含量测定方法,结合相似度评价、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等化学 模式识别 方法对不同产地桑枝进行质量评价。方法采用Wondasil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检测波长254 nm,以乙腈(A)-0.2%冰醋酸(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0.8 ml/min;通过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建立指纹图谱,计算相似度,采用SPSS 26.0及SIMCA 14.1软件进行化学 模式识别 。结果指纹图谱相似度计算结果显示,福建、浙江、河北产地相似度>0.830,其余产地相似度均>0.900;共标定14个共有峰,指认桑皮苷A、绿原酸、白藜芦醇苷、氧化白藜芦醇、白藜芦醇、桑色素、桑酮G、桑辛素8个成分;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将不同产地桑枝划分为两类,提取出4个主成分,累积方差贡献率89.247%,PLS-DA分析以VIP值大于1为标准,筛选出桑皮苷A、桑酮G、桑辛素3个质量差异标准物。结论建立的HPLC指纹图谱及含量测定方法操作简便,重复性、稳定性好,结果准确可靠,结合化学 计量分析方法可对不同产地桑枝药材进行较完整的质量评价,为桑枝质量控制提供参考依据。 周彦如 刘雅琪 谢作桦 周立翔 盛文胜关键词:桑枝 指纹图谱 化学模式识别 指纹图谱结合化学 模式识别 及网络药理学的石菖蒲质量标志物预测分析 2024年 目的:指纹图谱结合化学 模式识别 技术及网络药理学,分析预测不同产地野生石菖蒲(Acorus tatarinowii Schott)中潜在的差异质量标志物(quality marker,Q-marker)。方法:采用HPLC法建立石菖蒲药材指纹图谱,确认共有峰并进行指认,通过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及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筛选引起产地差异的主要特征化学 成分;再运用网络药理学构建“活性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图,预测Q-marker。结果:建立了4个产地18批石菖蒲药材指纹图谱,共有峰的选择显示不同产地石菖蒲药材的内在质量存在明显差异,PCA和OPLS-DA显示同一产地石菖蒲药材各自聚为一类,指认的3号峰(β-细辛醚)是引起产地差异的主要特征化学 成分。网络药理学筛选出6个潜在Q-marker,结合Q-marker五要素原则,进一步明确β-细辛醚可作为石菖蒲的潜在Q-marker。结论:预测了β-细辛醚可作为不同产地石菖蒲药材的差异Q-marker,为石菖蒲质控指标的选择提供思路和参考依据。 李鹏辉 孙瑜 冯小龙 陶新如 龚年春 蔡媛 彭艳梅关键词:指纹图谱 化学模式识别 网络药理学 Β-细辛醚 基于HPLC指纹图谱结合化学 模式识别 法和薄层色谱生物自显影评价不同生长期毛菊苣药材质量 2024年 目的建立不同生长期(花前期、开花期和成熟期)毛菊苣Cichorium glandulosum地上部位药材的HPLC指纹图谱,结合化学 模式识别 法和薄层色谱(TLC)生物自显影技术评价毛菊苣药材质量,为其进一步研究与开发提供依据。方法采用PolyPack C_(18)-AQ色谱柱,以甲醇(A)-乙腈(B)-0.3%磷酸溶液(C)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54 nm,体积流量为1.0 mL/min。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建立不同生长期毛菊苣地上部位药材的HPLC指纹图谱并分析相似度。应用聚类分析(cluster analysis,CA)、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nt analysis,PLS-DA)筛选不同生长期下毛菊苣地上部位药材中具有的差异性化学 成分。利用TLC-生物自显影技术对不同生长期毛菊苣药材进行体外抗氧化作用研究。结果不同生长期下20批次药材HPLC指纹图谱共匹配出12个共有峰,指认出3号峰为秦皮乙素、6号峰为异槲皮苷、7号峰为3,5-O-二咖啡酰奎宁酸。CA将20批不同生长期下药材分为4类;PCA确定了3个主成分因子,累积方差贡献率为78.143%,PCA结果与CA结果基本一致;PLS-DA结果显示色谱峰11、2、6(异槲皮苷)、3(秦皮乙素)和5号峰可作为不同生长期毛菊苣药材质量的差异标志物。样品展开斑点和TLC-生物自显影说明花前期和开花期药材相比成熟期药材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作用。结论利用建立的指纹图谱可为毛菊苣地上部位药材规范化种植以及质量评价提供实验依据。 罗玉琴 魏哲洋 刘戈宇 阿吉艾克拜尔·艾萨关键词:毛菊苣 秦皮乙素 异槲皮苷 化学模式识别 骨折挫伤胶囊HPLC指纹图谱及化学 模式识别 2024年 目的建立骨折挫伤胶囊的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并运用化学 模式识别 对其质量进行评价。方法采用HPLCDAD建立骨折挫伤胶囊的指纹图谱,确认主要色谱峰并进行归属,最后通过聚类分析(cluster analysis,CA)、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以及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模型进行分析。结果75批骨折挫伤胶囊的相似度为0.685~0.986,共标记了26个共有峰,指认了其中6个成分,分别为羟基红花黄色素A(1号峰)、阿魏酸(6号峰)、芦荟大黄素(15号峰)、大黄素(19号峰)、大黄酚(24号峰)和大黄素甲醚(26号峰);CA可分为5类;PCA和OPLS-DA筛选出13个主要差异贡献成分,通过成分归属说明控制红花的质量对于确保骨折挫伤胶囊质量稳定具有重要作用。结论建立的HPLC指纹图谱较为稳定、可靠,能基本反映复方中化学 成分的特征,可为骨折挫伤胶囊的质量控制及标准提高提供参考。 龚宇 吴芳 刘新 罗定强 丁琳关键词:骨折挫伤胶囊 指纹图谱 化学模式识别 熊胆粉不同极性部位HPLC指纹图谱及化学 模式识别 研究 2024年 目的建立熊胆Fel Ursi粉不同极性部位的HPLC指纹图谱,比较不同提取部位化学 成分之间的差异,为全面评价熊胆粉的质量评价提供参考。方法将熊胆粉分别用醋酸乙酯、三氯甲烷、丙酮、无水乙醇、乙腈依次提取,浓缩干燥,用甲醇溶解,建立HPLC指纹图谱,并采用相似度评价系统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10批熊胆粉醋酸乙酯部位共有模式 共标记6个共有峰,三氯甲烷部位共有模式 共标记8个共有峰,丙酮部位共有模式 共标记8个共有峰,乙腈部位共有模式 共标记10个共有峰,乙醇部位共有模式 共标记16个共有峰,5种溶剂提取物均指认了4个共有指纹峰(牛磺熊去氧胆酸、牛磺鹅去氧胆酸、熊去氧胆酸、鹅去氧胆酸)。综合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结果,发现相同产地的熊胆粉,受不同厂家加工方法不同的影响,也存在一定的质量差异。通过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发现牛磺熊去氧胆酸、牛磺鹅去氧胆酸、熊去氧胆酸、鹅去氧胆酸、乙醇部位10号峰、乙腈部位1、2号峰可能是熊胆粉质量差异的主要标志性成分。结论所建立的HPLC指纹图谱可以反映熊胆粉的化学 成分分布,为熊胆粉的整体质量评价提供参考,并为熊胆粉谱效关系研究提供一定依据。 王晨曦 杨敏 梁红宝 姚景春 张贵民 冯帅 李峰关键词:熊胆粉 化学模式识别 牛磺熊去氧胆酸 牛磺鹅去氧胆酸 熊去氧胆酸 鹅去氧胆酸
相关作者
王玺 作品数:62 被引量:683 H指数:15 供职机构:沈阳药科大学药学院 研究主题:分光光度法 化学模式识别 中药 含量均匀度 分光光度法测定 苏薇薇 作品数:518 被引量:2,822 H指数:28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研究主题:柚皮苷 指纹图谱 中药 田基黄 化学成分 吴忠 作品数:220 被引量:1,348 H指数:23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 研究主题:微量元素 中药 柚皮苷 GC-MS分析 指纹特征 卞希慧 作品数:112 被引量:175 H指数:6 供职机构:天津工业大学 研究主题:近红外光谱 极限学习机 紫外可见光谱 偏最小二乘 偏最小二乘回归 任晓亮 作品数:179 被引量:792 H指数:14 供职机构:天津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 研究主题:指纹图谱 降解动力学 动力学研究 降解 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