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22篇“ 剖宫产术式“的相关文章
不同剖宫产术对于再次剖宫产结局影响的Meta分析
2024年
目的:比较不同剖宫产术对于再次剖宫产孕产妇及新生儿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系统检索知网、万方、维普、Sinomed等数据库,时间截止至2023年9月1日随机对照试验研究。主要结局指标:腹腔粘连(无)、盆腔粘连(无)、瘢痕(轻微);次要结局指标:产后大出血、切口感染、新生儿窒息。使用Review Manager (v.5.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腹腔粘连(无)经分析后(RR = 0.56, 95%CI [0.49, 0.65], P P = 0.46)显示,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瘢痕(轻微)经分析后(RR = 0.43, 95%CI [0.27, 0.68], P P = 0.02)显示,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切口感染经分析后(RR = 0.37, 95%CI [0.20, 0.68], P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cesarean section methods on the clinical outcomes of pregnant women and newborns undergoing cesarean section again. Methods: The databases of 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 (CNKI), Wanfang, VIP and Sinomed were searched systematically up to September 1, 2023 for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studies. Main outcome measures are: abdominal adhesion (none), pelvic adhesion (none) and scar (slight);secondary outcome measures are: postpartum hemorrhage, incision infection and neonatal asphyxia. Review Manager (v.5.4) software is used for Meta-analysis. Results: After analysis of abdominal adhesions (none) (RR = 0.56, 95%CI [0.49, 0.65], P P = 0.46),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fter analysis of scar (slight) (RR = 0.43, 95%CI [0.27, 0.68], P P = 0.02),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After analysis of incision infection (RR = 0.37, 95%CI [0.20, 0.68], P < 0.01),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pelvic adhesion (none) and neonatal asphyxia after analysis. Conclusion: For pregnant women undergoing cesarean section again, longitudinal abdominal wall cutting can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abdominal adhesion and scar, while trans
刘陈敏刘峰峰林洁
关键词:剖宫产META分析
剖宫产术对再次妇产科手的影响
2024年
为了提高再次妇产科手治疗的效果,并帮助妇女群体选择合适的剖宫产方法,本次研究针对不同剖宫产术对于再次妇产科手治疗产生的实际影响进行研究。方法 研究人员根据剖宫产治疗方法以及研究目的事先确定患者入选标准,并且从研究时间内本院收治的再次妇产科女性群体中选择本次研究对象。150的患者不仅符合本次研究的入选标准要求,完全自愿参与本次研究。研究人员为了进一步分析剖宫产术差异对于再次妇产科手带来的影响,结合患者在剖宫产类型方面的差异,将150位患者平均分为A组、B组和C组,使用的剖宫产以子宫下段剖宫产、改良剖宫产和改良新剖宫产为主。在150位患者在再次妇产科手治疗的过程中主要的对比指标,以手治疗指标、后并发症和腹腔粘连发生概率为主。结果 C组患者在再次妇产科手治疗的过程中,各项手指标与其余两组患者相比,存在明显的差距,并且数据下降十分明显(P<0.05),同时后的并发症以及腹腔黏连的发生概率数据差异十分显著(P<0.05)。结论 妇女群体在接受再次妇产科手治疗时,如果在分娩阶段使用了改良新剖宫产,不仅手时间和中出血量能够得到有效的控制,并且后的排期时间也能够得到进一步缩短,后并发症以及腹腔粘连的发生也能够得到有效控制。
刘媛媛
关键词:剖宫产术式
剖宫产术中超声引导下椎管内麻醉的效果观察
2024年
研究超声引导的椎管内麻醉在剖宫产术中的有效性。方法 选择2023年5月到2024年5月间住院的剖宫产病人100名,根据病人的自愿程度分成两个小组。将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并发症发生率及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与对照相比,观察组的穿刺时间和穿刺次数均明显减少,且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果 观察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手后出现的并发症为2.00%,明显降低了14.00%,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剖宫产中应用超声引导进行椎管内麻醉,有助于减少麻醉的并发症,增加病人的满意度,是一种有价值的麻醉方法。
严伟娜
关键词:超声引导椎管内麻醉剖宫产术式
自然剖宫产对母婴近期及远期的影响:一种新型剖宫产术的临床评价
2024年
目的:探讨自然剖宫产剖宫产产妇中的应用效果及其对产妇及新生儿的影响。方法:选取行剖宫产的140例产妇,按照新生儿头位及分为研究组(头位,自然剖宫产)、常规组(非头位,常规剖宫产),各70例。另选取行阴道分娩的70例产妇纳入对照组。对比三组母乳喂养情况(母乳分泌时间、母乳喂养成功率)、疼痛与心理状态[视觉模拟量表(VAS)、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评分、生命体征、肠道菌群数量。结果:研究组、对照组的母乳分泌时间短于常规组,母乳喂养成功率高于常规组(P<0.05)。三组产后42 d的VAS评分、EPDS评分均降低,且研究组、对照组的VAS评分、EPDS评分均低于常规组(P<0.05);三组产后42 d的PSSS评分均升高,且研究组、对照组的PSSS评分高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对照组新生儿出生后60 min、出生后120 min体温均高于常规组,心率均低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对照组新生儿出生后3个月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数量高于常规组,大肠杆菌、肠球菌数量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相较于传统剖宫产,自然剖宫产可获得接近自然阴道分娩的效果,可改善产后疼痛及不良心理状态,提高母乳喂养率,并且有助于改善新生儿的肠道菌群和生命体征。
王晨光陈悦曾雅畅陈育慧唐海连
关键词:母乳喂养生命体征
保留胎膜囊剖宫产术在早产时应用的临床研究
2023年
目的研究在进行早产剖宫产时保留胎膜囊剖宫产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3年10月贵港市妇幼保健院产科收治的65例需行剖宫产术的未破膜早产患者为研究对象,有31例采取保留胎膜囊剖宫产术,其中成功者25例作为研究组,34例采取传统子宫下段剖宫产术的患者为对照组,分析保留胎膜囊剖宫产术组实施效果情况,比较两组的手开始到胎儿娩出时间、羊水量、中出血、早产儿出生体质量、出生后1、5 min的Apgar评分情况。结果实施保留胎膜囊剖宫产术成功率为80.65%。两组患者手开始到胎儿娩出时间、羊水量、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新生儿体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出生后1、5 min,研究组Apgar评分分别为(9.92±0.28)分、(10±0)分均优于对照组的(9.74±0.67)分、(9.91±0.0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245、8.979,P均<0.05)。结论在早产剖宫产术时实施保留胎膜囊剖宫产术,能够提高早产儿出生评分,降低早产儿窒息率。
黄业华黄逸艳韦建迪李少梅
关键词:早产并发症
不同剖宫产术对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的临床效果研究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研究不同剖宫产术对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64例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行传统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术,观察组实施新剖宫产术。比较两组患者的失血量、手时间、治疗效果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出血量(1735.6±345.7)ml明显少于对照组的(3256.7±523.6)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效率为87.50%,高于对照组的65.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满意率为93.75%,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实施新剖宫产术,可有效减少出血量,安全可靠,效果可观,患者总体来说较满意,值得临床借鉴。
黄东霞周回燕徐思雯
关键词:剖宫产术保留子宫失血量
两种剖宫产术在再次剖宫产中应用比较的Meta分析
目的:本研究旨在综合评估腹膜外剖宫产(extraperitoneal cesarean section ,ECS)、腹膜内剖宫产(intraperitioneal cesarean section,TCS)两种应用于...
何楠楠
关键词:腹膜外剖宫产腹膜内剖宫产META分析
文献传递
子宫双切口剖宫产术治疗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的手护理配合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探讨子宫双切口剖宫产治疗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时的手护理配合。方法对本院2018年11月—2019年4月收治的9例凶险型前置胎盘并行子宫双切口剖宫产术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手护理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在手室医护人员的有效配合下,9例孕妇顺利完成子宫双切口剖宫产,无一例患者行子宫全切,手时间为1~4 h,后母婴安返病房。结论子宫双切口剖宫产术是一项治疗凶险性前置胎盘的新,具有安全、操作简便的特点,加强手前、中和毕的护理配合,有利于提高手成功率,可以有效减少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产后出血量及输血量,降低子宫切除率,保障产妇及胎儿安全。
罗超英
关键词:护理
再次剖宫产采用两种剖宫产术的效果对比
2019年
目的探讨再次剖宫产采用两种剖宫产术的效果。方法方便选取2017年5月—2018年10月的108例再次剖宫产孕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剖宫产术的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传统腹壁纵切,观察组给予新腹部横切,且对两组孕产妇的中出血量、开腹到胎儿娩出时间、手时间、住院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新生儿Apger评分及产后盆腔粘连发生率进行观察及评估。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中出血量(152.77±12.52)mL与手时间(56.95±3.45)min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50、1.485,P=0.961、0.141>0.05);观察组开腹到胎儿娩出时间(12.95±1.05)min短于对照组(t=9.842,P=0.001<0.05)。观察组住院时间(5.25±0.45)d与对照组的住院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78,P=0.706>0.05);观察组的肛门排气时间(32.02±2.45)h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336,P=0.001<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85%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818,P=0.001<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新生儿Apger评分(8.98±0.45)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57,P=0.451>0.05);观察组产后盆腔粘连发生率11.11%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929,P=0.002<0.05)。结论传统腹壁纵切与新腹部横切相比,后者优势更大,并发症风险少及盆腔粘连发生率低,对于瘢痕子宫妊娠孕产妇而言可行性更强,而前者存在较高的盆腹腔粘连风险。
郑云英张建果
关键词:再次剖宫产剖宫产术式
三种不同剖宫产术腹腔粘连形成的对比研究
2019年
目的:研究三种不同剖宫产术腹腔粘连形成情况,并对其进行比较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于洛阳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进行剖宫产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手将其分为A组(n=42)、B组(n=40)和C组(n=38)。A组接受传统下腹部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B组接受新剖宫产术;C组接受改良新剖宫产术。对三组患者后腹腔粘连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A组患者总计发生9例腹腔粘连的情况,发生率为21.4%;B组患者总计发生14例腹腔粘连的情况,发生率为35.0%;C组患者仅出现2例腹腔粘连的情况,发生率为5.3%,C组腹腔粘连的发生率低于A组和B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与传统下腹部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以及新剖宫产术相比,改良新剖宫产术后腹腔粘连发生率较低,是最为理想的剖宫产,传统下腹部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次之,新剖宫产术的腹腔粘连发生率最高。
姚伟红
关键词:剖宫产术腹腔粘连手术后并发症

相关作者

沈兵
作品数:6被引量:14H指数:2
供职机构:启东市中医院
研究主题:腹腔粘连 腹壁 剖宫产术式 治疗产后 腹壁粘连
苏国友
作品数:16被引量:21H指数:3
供职机构: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气管插管 麻醉方法 颅内动脉瘤夹闭术 剖宫产术中 剖宫产术式
戴钟英
作品数:159被引量:2,821H指数:34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剖宫产 产科 病因 并发症 妊娠期
王晶
作品数:10被引量:20H指数:2
供职机构:德州市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米索前列醇 米非司酮 MVD表达 肌层组织 微血管密度
宋伟奇
作品数:147被引量:209H指数:6
供职机构:柳州城市职业学院
研究主题:宫颈癌 宫颈癌筛查 多囊卵巢综合征 云计算 妇科晚期恶性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