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73篇“ 初夏暴雨“的相关文章
基于高相关区域上最小角回归的华南初夏暴雨日数预测
2022年
本文研究华南地区暴雨日数与前期环流因子及外强迫因子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构建该地区暴雨日数预测模型.我们首先使用高相关区域算法选取构造特征进行变量降维,然后使用最小角回归方法对华南地区初夏暴雨日数进行预测.时间距平相关系数(TCC)、同号率(SS)、决定系数(CD)及调整的Ps评分(APs)等评分结果表明:与其它模型相比,基于高相关区域的最小角回归模型预测结果与观测值具有较强的时间相关性及较高的APs评分,这表明本文所构造方法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
闫文杰刘圣军刘新儒彭谦胡娅敏
关键词:特征提取
黔西南近10 a初夏暴雨形成机理分析被引量:6
2017年
该文利用黔西南州2006—2015年8县站初夏(5、6月)逐小时降水量、Micaps资料,对近10a黔西南初夏暴雨主要环流背景、物理量及云图特征进行了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黔西南初夏暴雨发生时200 h Pa基本都为南亚高压控制;500h Pa主要有高空槽、副高边缘、两高切变、西北气流等;700 h Pa上主要有切变线及低涡,其中切变线有35次,低涡7次,有14次低空急流得到建立;850 h Pa上主要有切变线及低涡,其中切变线21次,低涡19次,有11次低空急流得到建立,急流轴的位置与700 h Pa较为一致;地面上的系统多为辐合线、静止锋或冷锋,其中地面辐合线最多23次,静止锋15次;建立4种概念模型:南支槽型、高原槽型、副高边缘型及高空槽+副高边缘型。(2)暴雨发生前大气中的水汽条件、动力条件、热力条件都是最好的,暴雨发生时大气中的水汽含量变少,低层辐合变弱,上升速度变弱,大气不稳定度被破坏,空气中的能量、热量下降。(3)暴雨云团的源地主要位于贵州西部—云南东部一线,发生次数最多的为云南罗平—富源一带及毕节,次之为六盘水;暴雨云团的路径主要有东南路径、偏东路径、东北路径、西南路径等,其中东南路径最多;暴雨云团生命史在3~20 h之间,平均11.4 h;暴雨云团的初生生成时间在11—23时,主要生成时段集中在午后—傍晚;其中典型MCC占所有暴雨过程的52%,其源地主要为毕节西部,有19个MCC的形成是由多个暴雨云团合并加强最终形成的;MCC云团的最早初生时间为13时,主要初生时段集中在14—17时。
王芬吴古会郑丹宣王文勇吴静
关键词:初夏暴雨物理量暴雨云团
2015年6月2日一次初夏暴雨过程综合分析
本文利用MICAPS常规观测资料、1°×1°Fnl再分析资料、多普勒雷达资料、PWV大气可降水量以及探空资料等,对2015年6月2日上海市嘉定区一次初夏暴雨过程的发生发展进行了分析,尝试查找预报失误原因并分析预报难点。结...
周明王丽芳
关键词:暴雨低空急流物理量
文献传递
一次陕西初夏暴雨过程的数值模拟及诊断分析被引量:11
2013年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陕西地面加密观测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对2006年6月2日00:00(协调世界时,下同)至3日12:00陕西中部初夏的一次区域突发性暴雨进行了数值模拟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受500hPa冷涡底部短波槽、700hPa切变线和地面偏东风气流的共同作用造成这次突发区域性暴雨。模式结果与实况降水情况基本一致,24h降水模拟能够很好地体现暴雨过程的中心位置,暴雨区域的主要范围和暴雨形势的走向。垂直运动场和降水区对应较好。通过对位涡的分析可得到,此次暴雨过程中有一股很强的干冷空气从对流层顶向下传播,这种强干侵入的形式有利于强降水的生成。广义位温和对流涡度矢量异常的分布和垂直变化很好地反映了陕西这次暴雨过程的落区及其演变,并且对本次暴雨的预报有较好的预报指示意义。
梁生俊王培高守亭
关键词:初夏暴雨数值模拟对流涡度矢量
贵州望谟初夏暴雨环境场和物理量场合成分析被引量:26
2013年
利用NCEP/NCAR 1°×1°格点再分析资料、FY-2C相当黑体亮温TBB和温度、降水两要素逐时降水资料,选取5次形态相近的望谟夏初暴雨过程,对暴雨发生前、暴雨初期、强盛期及减弱期多个时次的环境场和物理量场进行了合成分析。结果表明,望谟夏初暴雨的主要影响系统是高原短波槽、低层切变线、低空急流和地面弱冷空气,其相互作用诱发了地面辐合线的锋生,导致暴雨发生;暴雨主要集中在23:00-03:00(北京时)之间;中尺度对流复合体MCC或准MCC的形成和发展对望谟暴雨有直接影响;暴雨发生前关键区处于高湿不稳定层结和正涡度辐合中。暴雨强盛时刻,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结构特征最为显著;锋生造成的强降水出现在锋区南侧和暖湿空气北侧的强上升运动区;锋生函数揭示出对流层低层锋生出现在800hPa附近;正压非平衡强迫负值区位于贵州西南部,负值中心最强时刻出现在强降水峰值发生前10h左右,这可能是望谟强降水启动的一种机制。合成分析揭示了望谟产生暴雨的共性,为今后预报此类暴雨提供了思路。但这类方法同时可能会平滑部分个性特征,在分析或预报某一次过程时,系统强弱和物理量上可能存在一定差异。
杜小玲杨静彭芳许可
关键词:暴雨锋生
江汉平原一次初夏暴雨的综合诊断分析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和客观物理量场、卫星云图、多普勒雷达回波产品和微波辐射资料,对2009年6月8日发生在江汉平原的暴雨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1)高空低槽东移是影响此次强降水过程的主要大尺度环流背景;(2)低涡切变和...
贺程程赵卓勋张伦瑾文海松聂巍
关键词:低涡切变降水成因暴雨落区
文献传递
贵州省望谟初夏暴雨的合成分析
2006年以来,贵州省望谟县初夏季节发生多次致灾暴雨.本文利用5次形态相近的望谟初夏致灾暴雨过程进行合成分析,对暴雨发生前、暴雨初期、强盛期、减弱期多个时次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贵州望谟初夏暴雨的主要影响系统是低层切变线、...
杜小玲杨静彭芳
关键词:暴雨降水机制低空急流锋生函数
文献传递
一次初夏暴雨过程预报失误原因分析被引量:6
2010年
对2010年6月21日钦州市一次初夏暴雨过程预报失误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钦州市处于850hpa切变线南侧及低空急流的左侧,同时地面弱冷空气缓慢南下,与切变线南侧低空急流输送的暖湿气流在华南南部交汇,造成了本次强降水天气过程。对于夏季暴雨,除了考虑低层辐合、高层辐散及水汽供应,应侧重考虑天气系统的配置,以及200hPa层流场散度场,以及各层的物理量场的分析。预报员对数值预报依赖程度高是此次预报失误的主要原因,在预报过程中当实况出现典型暴雨形势但数值预报有较大差异时,预报员应仔细分析订正预报。
潘杰丽蔡木民
关键词:初夏暴雨物理量
江汉平原一次初夏暴雨的诊断分析
2010年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和客观物理量场、卫星云图和多普勒雷达回波产品资料,对2009年6月8日发生在湖北省江汉平原的一次暴雨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高空低槽东移是影响此次强降水过程的主要大尺度环流背景;低涡切变和低空急流是暴雨的直接影响系统;有利的热力水汽条件和动力条件是强降水产生和维持的机制;卫星云图上"人"字型云系可作为判断强降水落区落点的依据。
贺程程何志学陈国刚赵卓勋张红燕
关键词:低涡切变低空急流降水成因暴雨落区
基于FY2C红外云图的初夏暴雨预报方法初探
选取2006~2008年5~7月FY2C红外卫星云图资料,建立荆江流域初夏暴雨云图概念模型,采用截取模型关键区云图数据子集的方法获得所需特征值,经过统计分析,得到各关键区中强云数、平均云数与强降水相关性较好,根据它们各自...
付小平赵卓勋刘菊桂程米芳张伦瑾
关键词:卫星云图暴雨
文献传递

相关作者

张杰
作品数:16被引量:44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气象局
研究主题:高低空急流 水汽输送 区域性暴雨 月降水 初夏暴雨
吴英
作品数:21被引量:37H指数:4
供职机构:黑龙江省气象
研究主题:高低空急流 水汽输送 区域性暴雨 强对流 暴雨过程分析
王培
作品数:2被引量:41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研究主题:数值模拟 降水分析 初夏暴雨 初夏 暴雨过程
崔春光
作品数:141被引量:1,613H指数:27
供职机构:中国气象局
研究主题:暴雨 中尺度对流系统 降水 日变化 地形
陈其欢
作品数:7被引量:0H指数:0
供职机构:上海市气象局
研究主题:能见度 城市 自动监测站 自动监测系统 大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