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5166 篇“ 分子细胞遗传学 “的相关文章
分子 细胞 遗传学 解生勇编著关键词:分子遗传学 细胞遗传学 分子 细胞 遗传学 在甜瓜属物种中的研究进展2024年 历经了30余年的发展,以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FISH)技术为代表的植物分子 细胞 遗传学 研究工具日益完善,具备高精度和分辨率、安全可靠、操作简单等优点,是目前植物遗传学 研究领域不可或缺的工具。本文主要对分子 细胞 遗传学 在甜瓜属物种中的发展和应用进行综述,包括早期的染色体分带技术和近年发展起来的荧光原位杂交技术的发展现状、分子 细胞 遗传学 研究技术在甜瓜属物种种质创新和起源进化中的应用等。 胡伟关键词:分子细胞遗传学 甜瓜属 荧光原位杂交 染色体 罕见超数小标记染色体2例患者的分子 细胞 遗传学 分析和辅助生殖指导 2024年 目的对2例罕见超数小标记染色体(sSMC)患者进行细胞 分子 水平的遗传学 分析,为携带者夫妇的遗传 咨询和生育指导提供借鉴。方法选取2018年10月31日和2021年5月10日于中信湘雅生殖与遗传 专科医院进行生殖与遗传 咨询的不孕不育患者2例为研究对象。应用常规G显带、荧光原位杂交(FISH)和基因组拷贝数变异测序(CNV-seq)确定sSMC的来源,应用显微切割结合高通量全基因组测序(MicroSeq)精准分析sSMC的常染色质片段大小和基因组信息。结果患者1的G显带和FISH结果提示其核型为mos 47,XY,del(16)(p10p12),+mar[65]/46,XY,del(16)(p10p12)[6]/48,XY,del(16)(p10p12),+2mar[3].ish mar(Tel 16p-,Tel 16q-,CEP 16-,WCP 16+),基因组CNV-seq结果为arr[GRCh37]16p12.1p11.2(24999364_33597595)×1[0.25],MicroSeq结果显示该sSMC来源于16p12.1p11.2(24979733-34023115 bp)。患者2的G显带和反向FISH结果提示其核型为mos 47,XX,+mar[37]/46,XX[23].rev ish CEN5,基因组CNV-seq结果为seq[GRCh37]dup(5)(p12q11.2)chr5:g(45120001_56000000)dup[0.8],MicroSeq结果显示该sSMC来源于5p12-q11.2(45132364-55967870 bp)。2对夫妇分别接受了植入前遗传学 检测(PGT)和体外受精(IVF)助孕治疗。结论sSMC携带者的个性化分析对其后期的遗传 咨询和生育指导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存在高遗传 风险的sSMC携带者夫妇可考虑选择MicroSeq-PGT助孕。 易朵 袁诗敏 胡亮 胡亮 罗克莉 龚斐 谭跃球 卢光琇 林戈 程德华关键词:荧光原位杂交 小偃麦新型易位系的分子 细胞 遗传学 鉴定与多抗性分析 周雨薇抗条锈病和白粉病小偃麦衍生系的分子 细胞 遗传学 鉴定 张帆三个小麦-华山新麦草二体附加系分子 细胞 遗传学 的初步鉴定 2023年 华山新麦草是我国华山地区特有小麦近缘物种,具有抗逆、早熟、优质等特点,对小麦的白粉病、条锈病、赤霉病也具有良好的抗性,是小麦重要的三级基因库。为进一步更好地发挥华山新麦草基因资源的作用,本研究利用细胞 学 方法、原位杂交技术、分子 标记技术、农艺性状评估和抗病性鉴定对普通小麦-华山新麦草衍生后代材料进行鉴定,并获得了20H11、17H21、18H28三个小麦-华山新麦草衍生系。结果表明,20H11、17H21和18H28的染色体数都是44条,均携带2条属于华山新麦草的Ns染色体和42条普通小麦染色体。利用华山新麦草的特异分子 标记进行检测,证明20H11、17H21和18H28分别为3Ns、4Ns和2Ns二体附加系。通过农艺性状调查,3个试验异染色体系与亲本7182相比,株高和小穗粒数的差异不显著;分蘖数目与亲本7182有显著差异;20H11的穗长显著短于亲本7182;17H21的分蘖数显著少于亲本7182。经条锈病抗性鉴定,18H28高抗条锈病小种CYR32和CYR34。因此,这三个华山新麦草衍生系可作为中间材料用于小麦遗传 育种研究。 谢林财 屈晓健 吉万全 赵继新 赵继新关键词:小麦 华山新麦草 原位杂交 分子标记 条锈病 小麦-滨麦衍生系的分子 细胞 遗传学 研究和Ns基因组芯片开发 滨麦(Leymusmollis(Trin.)Pilger,NsNsXmXm,2n=28)是小麦族赖草属的一个四倍体多年生植物,具有诸多优异性状,是小麦遗传 改良的重要三级基因源。上世纪80年代我国学 者通过远缘杂交和染色体工... 杜欣关键词:小麦 远缘杂交 分子细胞遗传学 小麦-滨麦衍生系18DM134的分子 细胞 遗传学 及赤霉病抗性鉴定 2023年 滨麦[Leymus mollis(Trin.) Pilger]作为小麦的野生亲缘种之一,具有抗寒、抗旱、耐盐碱等优良特性,同时对多种小麦病害具有良好抗性,是小麦遗传 改良的重要基因资源。本研究前期从八倍体小滨麦M842和硬粒小麦D4286的杂交后代中筛选出一个抗赤霉病的衍生系18DM134,为给该材料的利用提供依据,本研究利用细胞 遗传学 、原位杂交、液相芯片、分子 标记等技术对其染色体组成进行鉴定,并对其农艺性状和赤霉病抗性进行调查。细胞 学 观察结果显示,18DM134的染色体构型为2n=42=21Ⅱ。原位杂交结果显示,18DM134含有38条小麦染色体、2条完整的Ns染色体以及2条易位染色体,其中整条6A染色体和5DS染色体缺失,2条Ns染色体片段易位到3DS染色体,2条3DL染色体易位到5DL染色体。液相芯片和分子 标记分析结果显示,18DM134中来自滨麦的6Ns染色体替换了小麦6A染色体,部分5Ns染色体片段与3DS染色体发生了易位,5DS染色体缺失。因此,18DM134为小麦-滨麦代换易位系,其染色体组成为12A+14B+10D+2(6Ns)+2(T3DS-5Ns片段)+2(T3DL-5DL)。农艺性状和赤霉病抗性鉴定结果显示,18DM134具有矮秆、大穗和高千粒重等特性,且对小麦赤霉病具有良好的抗性。因此,18DM134可应用于小麦赤霉病抗性的遗传 改良和育种研究。 尚立辉 刘文豪 王斯文 杨晓莹 程小方 邓平川 陈春环 陈春环 王长有 赵继新关键词:小麦 细胞遗传学 赤霉病抗性 小麦-十倍体长穗偃麦草双重异代换系的分子 细胞 遗传学 及抗条锈病鉴定 2023年 十倍体长穗偃麦草[Thinopyrum ponticum(Popd.)Barkworth and Dewey]具有抗寒、抗旱、耐盐碱、茎秆粗壮、穗长花多等优异性状,是小麦遗传 改良的重要基因资源。本课题组从小麦与十倍体长穗偃麦草的杂交后代中筛选出一份抗条锈病的衍生系CH18067,本研究对其进行形态学 、细胞 学 、原位杂交、分子 标记、抗条锈病性等综合鉴定。细胞 学 观察结果显示,CH18067的体细胞 染色体数目为42条,在减数分裂中期Ⅰ的染色体构型为2n=21Ⅱ,在减数分裂后期Ⅰ同源染色体可均等分离,表明其细胞 学 遗传 稳定。利用寡核苷酸探针Oligo-pTa535(红色)和Oligo-pSc119.2(绿色)对CH18067进行FISH鉴定,结果显示,CH18067缺失小麦2D和4D染色体,同时含有2对具有特殊带型的染色体;通过对CH18067进行FISH-GISH、mc-GISH、液相芯片以及染色体核型分析,发现2对具有特殊带型的染色体中,在长臂和短臂末端均呈现Oligo-pTa535探针红色带型的染色体为十倍体长穗偃麦草的2J染色体,在着丝粒位置和长臂末端均呈现Oligo-pTa535探针红色带型的染色体为十倍体长穗偃麦草的4J^(S)染色体,说明CH18067为小麦-十倍体长穗偃麦草2J(2D)+4J^(S)(4D)双重异代换系。在第二部分同源群和第四部分同源群分别筛选出3个特异性标记,可用于追踪小麦遗传 背景中长穗偃麦草的2J和4J^(S)染色体。形态学 和条锈病抗性鉴定结果显示,CH18067具有矮秆、长粒等特性,且在成株期高抗小麦条锈病。以上结果表明,CH18067可作为小麦条锈病抗性育种和遗传 研究的候选种质。 刘文豪 尚立辉 王斯文 杨晓莹 程小方 赵继新 邓平川 邓平川 吉万全 陈春环关键词:小麦 条锈病抗性 抗条锈病小偃麦易位系的分子 细胞 遗传学 鉴定 小麦条锈病由小麦条锈病菌(PucciniastriiformisWestf.sp.tritici)诱发,是威害小麦生产的重要病害之一。选育抗病新品种是防治小麦条锈病最经济、安全、有效的方法,而抗条锈病基因挖掘、种质创新与... 韩毅关键词:长穗偃麦草 抗条锈病 易位系
相关作者
席梦利 作品数:142 被引量:619 H指数:14 供职机构:南京林业大学 研究主题:染色体 百合 C-带分析 分子细胞遗传学 杉木 刘方 作品数:199 被引量:716 H指数:14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 研究主题:棉花 染色体 野生棉 半野生 陆地棉 王坤波 作品数:360 被引量:1,818 H指数:22 供职机构:湖南农业大学 研究主题:棉花 茶黄素 茶树 野生棉 陆地棉 彭仁海 作品数:135 被引量:185 H指数:7 供职机构:安阳工学院 研究主题:棉花 染色体 荧光原位杂交 分子细胞遗传学 棉花基因组 王春英 作品数:130 被引量:546 H指数:12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 研究主题:棉花 荧光原位杂交 半野生 染色体 棉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