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588篇“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败血症“的相关文章
- 基于多重RT-PCR法探讨某院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败血症的耐药基因表达研究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采用多重RT-PCR法检测本院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败血症的耐药基因表达情况。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在本院确诊为葡萄球菌败血症的院内感染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药敏结果分为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的观察组(n=20)和对照组(n=60),检测MRCNS的耐药基因mecA、ermA/B/C、qacA/B表达,对比2组临床特点、耐药基因表达、药敏结果、分析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观察组患者最高体温、心率、乳酸、APACHEⅡ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而氧分压、平均动脉压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耐药基因mecA、ermA/B/C、qacA/B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患者,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PACHEⅡ评分、A qacA/B阳性、ermA/B/C阳性、mecA阳性是葡萄糖球感染败血症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MRCNS感染具有较高的耐药基因携带率,严重影响患者预后,应重点监测。
- 杨祥康陈静姜雯占焕平何凤萍曾芳
- 关键词:葡萄球菌耐药基因败血症RT-PCR
- 新生儿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败血症血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白细胞及血小板计数变化及其意义被引量:11
- 2016年
- 目的观察新生儿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败血症患儿血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WBC)及血小板(PLT)水平的变化,探讨其与新生儿CNS败血症的关系。方法选择2013年至2014年住院的新生儿CNS败血症患儿38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时期收住无感染症状的32例新生儿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入院后血PCT、CRP、WBC及PLT水平和阳性率的差异,并观察这些指标诊断新生儿CNS败血症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观察组PCT水平、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CRP、WBC、PLT水平及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T诊断新生儿CNS败血症灵敏度高于CRP、WBC及PLT,但特异度低于后三者。结论新生儿CNS败血症无特异性实验室检查方法,PCT对新生儿CNS败血症早期诊断有一定的价值,联合检测PCT、CRP、WBC及PLT能提高诊断的准确率,血培养阳性仍是诊断新生儿CNS败血症的金标准。
- 沈怀云陈信诸宏伟夏群宣爱丽
- 关键词: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白细胞新生儿败血症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 布鲁菌病合并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败血症一例
- 2014年
- 患者男,34岁,系威海某部队机场工程师,因反复发热、畏寒1个月余于2013年8月10日入院。患者于2013年6月底在济南某地野外驻训,某天拔草时淋雨,当天午后发热,最高体温39.0℃,伴畏寒、头痛、腰痛、双膝关节疼痛,无明显寒战,无鼻塞、流涕、咳嗽、咳痰、胸痛,无腹痛、腹泻,无尿频、尿急、尿痛,服对乙酰氨基酚,体温降至正常,
- 赵克开苗千里张涛
- 关键词:葡萄球菌败血症凝固酶阴性耐甲氧西林布鲁菌病双膝关节疼痛
- 应用万古霉素对PICC封管预防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败血症
- 目的:探讨NICU内新生儿进行PICC置管时采用万古霉素间断封管的方法预防院内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oNS)败血症的有效性。方法:将2010年9月~2012年12月期间在NICU住院并进行PICC置管的新生儿,按照置管时...
- 常艳美童笑梅郑粤吟刘惠丽王金赞于培王丽娟
- 关键词:新生儿疾病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败血病万古霉素疾病预防
- 文献传递
- 233例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败血症的菌种分布及耐药性分析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了解引起新生儿败血症的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的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提供抗生素使用依据。方法对从新生儿败血症血液中分离出来的233株CNS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鉴定采用微量生化管进行,药敏试验采用K-B法。药敏判断标准参照CLSI2009年公布的细菌药敏试验判断标准。结果 233株CNS共分离出9种CNS。敏感性最高的抗生素是万古霉素,敏感率为100.00%;左氧氟沙星的敏感率为87.98%;诺氟沙星的敏感率为84.12%。敏感性较低的抗生素是庆大霉素、红霉素和青霉素,三者的敏感率均低于20.00%,其中青霉素的敏感率为0。结论引起新生儿败血症的CNS,以表皮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要致病菌;敏感性最高的抗生素是万古霉素、左氧氟沙星和诺氟沙星。青霉素的敏感率为0。
- 卢永明
- 关键词:败血症凝固酶微生物敏感性试验
- 新生儿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败血症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10年
- 于爱真华子瑜
- 关键词: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葡萄球菌败血症新生儿侵入性治疗免疫系统功能
- 新生儿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败血症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被引量:31
- 2009年
- 目的了解新生儿败血症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变迁情况及其耐药性,指导临床用药。方法对2007年1-12月新生儿科临床诊断败血症患儿血培养分离出的147株细菌,采用法国梅里埃VITEK-32微生物鉴定系统鉴定细菌,采用K-B法进行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147株细菌中葡萄球菌属130株,其中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121株(82.3%),表皮葡萄球菌上升到第1位,其次是溶血性葡萄球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96株,占CNS的79.3%,且呈多重耐药趋势。结论CNS是新生儿败血症的主要致病菌,MRCNS检出率高且呈多重耐药。
- 张申沈波王春新
- 关键词: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耐药性败血症新生儿
- 29例新生儿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败血症临床分析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分析新生儿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败血症临床特点、病原菌构成和耐药情况,指导临床诊断,合理使用抗生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新生儿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败血症的临床和实验室资料。结果新生儿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败血症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黄疸、惊厥和拒乳等,实验室检查无特异性,29株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中表皮葡萄球菌居首位,几乎全部对青霉素耐药,对红霉素、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唑啉、苯唑西林耐药率在80%以上,对万古霉素、利福平、左旋氧氟沙星、力奈唑烷和呋喃妥因高度敏感,尚未发现对万古霉素耐药。结论新生儿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败血症临床特征缺乏特异性,仔细观察和及时血培养有助于早期正确诊断,并可根据血培养药敏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以减少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 沈怀云周瑞陈贞祥
- 关键词:新生儿败血症
- 小儿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败血症48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了解我院儿科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败血症(CNS)流行状况,以指导临床应用抗生素。方法用全自动血培养仪检测血标本,并对检出的细菌种类和药敏进行分析。结果2004年12月至2006年2月共收治经血培养确诊的败血症患者75例,其中CNS 48例(占64%),90%以上CNS的致病菌为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经广谱青霉素、头孢菌素及万古霉素治疗,46例治愈或好转。结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是儿科败血症的主要致病菌,多数菌株耐青霉素、氨苄青霉素,目前尚未发现耐万古霉素的菌株。
- 肖传絮郑屏生郭良
- 关键词:儿科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败血症药物敏感试验
- 新生儿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败血症58例临床分析
- 2005年
- 目的 了解新生儿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败血症的临床特点、高危因素及早期诊断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1997年10月至2 0 0 3年12月5 8例新生儿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败血症的临床资料。结果 早产儿37例,低体重儿37例,产时窒息、羊膜早破( >2 4小时)、羊水混浊36例;皮肤损伤8例,呼吸道感染5例,脐部感染5例,静脉置管2例,感染途径不明2例。5 8例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几乎全部对青霉素耐药,全部对万古霉素敏感,对利福平、环丙沙星的敏感性均达85 %以上。结论 早产儿、低体重儿、皮肤创伤及创伤性操作。
- 阮晓宇汪祝萍王英姿
- 关键词:葡萄球菌败血症新生儿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青霉素耐药羊水混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