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502篇“ 减阻机理“的相关文章
C/SiC复合材料被动氧化模型及其减阻机理
2025年
基于C/SiC复合材料的被动氧化模型,研究了氧化界面表面分形维数、高度比例系数与频率因子对氧化交界面形貌的影响。通过Weierstrass-Mandelbrot(W-M)函数模拟氧化层与复合材料层的交界面形貌,并计算分析了不同参数对界面特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所建立模型重构的氧化交界面的最大差量与实验测量结果相符;表面分形维数和高度比例系数主要影响特征高度,且其值越大,界面粗糙度越显著;此外,频率因子对重构界面的凸起数量及沿特征长度方向的生成频率亦具有显著影响。最后提出通过控制C/SiC复合材料中C组分的比例及其分布延迟高超声速边界层转捩。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周期分布C组分比例为0.27~1的C/SiC复合材料形成的波纹状氧化层有效抑制了边界层第2模态的增长,达到降热减阻的效果。
麻连俊范良忠朱庆勇
关键词:C/SIC分形维数减阻
滚装船空气润滑减阻机理及性能数值研究
2024年
设计一种新型空气减阻装置,基于数值模拟法和理论分析法开展船舶空气减阻机理和空气减阻性能研究。通过分析船底喷气前后船体表面湍流粘度、动力粘度、剪切力分布等关键物理量的动态变化过程,揭示了空气减阻相关机理。对比船底通气前后船体总阻力的变化,探索了空气减阻的相关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在船底持续释放空气后,船体表面流体密度降低、湍流粘度和动力粘度降低、雷诺应力减小,导致船体摩擦阻力减小。在设计航速、较低通气速率(3.92×10^(-4)kg/s)下空气减阻性能达到了9.53%,减阻效果明显,为绿色船舶设计提供了参考。
欧阳梅花谷家扬韦琪周吉刘伟发
关键词:减阻机理
一种探究表面减阻机理的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
本发明属于减阻测试技术领域,并公开了一种探究表面减阻机理的试验装置,包括储水槽、蠕动泵、空气注射泵、压力传感器、PIV测量仪、Micro‑PIV测量仪和计算机接收处理系统,储水槽具有流体入口和流体出口;流体出口通过第一输...
姜羽泽叶晓明朱世新徐继旺聂富成
具有沟槽表面的水下航行器仿真分析及减阻机理研究
本文基于沟槽减阻的方法,分别应用于光滑平板与AUV进行研究。通过对比沟槽尺寸,雷诺数以及布置面积等因素,研究减阻规律与特性。通过流场分析,研究减阻机理。结果表明0.3mm的沟槽在速度为1.5m/s下,达到最好的减阻效果5...
吴晓艺马山段文洋孟令晗
关键词:AUV减阻机理
一种基于减阻机理的轮胎模具
本实用新型涉及轮胎模具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基于减阻机理的轮胎模具,包括下模,所述下模的顶部设置有上模,所述上模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顶盖,所述顶盖的内部嵌入有注塑管,所述下模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工作台,所述下模的两侧均设置有减阻...
种传国王秋芳张盟朴文杰金青鹤
纳米限域Couette流边界气泡减阻机理
2024年
气泡减阻技术对于提高水下航行器推进效率,降低航行过程中的综合能耗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研究了气-液两相Couette流在平行壁板纳米通道内的流动特性和气泡边界减阻特性,分析了表面润湿性、壁面粗糙度和气体浓度对边界滑移速度和减阻效果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气泡减阻效果随边界滑移速度的增大而增强;在气-液两相流动区域,随着剪切速度的增大,边界吸附气泡的横向变形和边界滑移速度增大,边界气泡减阻效果增强.固-气相互作用强度和气体浓度增大均导致气体原子在近壁面的富集现象增强,提高了壁面上气泡的铺展特性,从而增大了固-液界面滑移速度.壁面粗糙度会改变气泡的铺展特性,影响边界滑移速度,进而改变流固界面减阻效果;随着肋高的增大,气体原子在肋条间凹槽中聚集,肋条上表面气体原子吸附量减少,导致固-液界面边界滑移速度减小,并最终降低了减阻效果.研究结果将对大型舰船和水下航行器边界减阻技术提供重要理论指导.
张鹏张彦如张福建刘珍张忠强
关键词:边界滑移COUETTE流分子动力学
共轴高速直升机反流区翼型设计及减阻机理
2024年
高速化是未来直升机的发展趋势之一。针对共轴高速直升机旋翼大反流区特点,开展了反流区翼型设计研究。首先分析了旋翼根部双钝头翼型在高速飞行状态下的绕流特点和减阻机理,然后针对旋翼反流区的工作环境,提出了一种“吸力面气动前缘半径大、中后部平坦”的双钝头翼型设计思路。相比于标准椭圆翼型,该翼型改善了顺/反流状态流动分离问题,在维持顺流状态低阻特性的同时,反流状态马赫数0.1减阻可达10%以上。以该翼型为基准,开展考虑吸力面流动特征的混合反设计/优化设计。优化翼型维持了反流状态的低阻特性,且顺流状态升阻特性显著提升。
王雪鹤柴春硕邢世龙樊枫黄水林
关键词:高速直升机翼型设计减阻
翼尖装置减阻机理及参数优化研究
在飞机飞行过程中,翼尖涡引起的诱导阻力占总阻力的30%以上,起降和爬升阶段甚至可以达到70%。翼尖装置能够有效降低诱导阻力,提高飞机气动特性已经获得了普遍的认可,设计良好的翼尖装置可以有效减少燃油消耗,降低运行成本。研究...
孙培炎
关键词:翼尖装置升阻特性翼尖涡CFD
驻留式微气泡阵列流动减阻机理数值研究
2024年
为了完善驻留式微气泡阵列减阻机理理论,基于有限体积方法,采用大涡模拟(LES)方法对平板及驻留微气泡阵列近壁面复杂湍流流动开展数值模拟研究,采用本征正交分解法(POD)提取2种模型近壁区湍流拟序结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相较于平板,驻留微气泡阵列近壁面切应力变化更加平稳,减小了约13.7%;微气泡气/水界面的动态形变使边界层间歇性流动分离再附着,抑制低速流体上抛、高速流体下扫形成的“猝发”现象,湍流相干结构“猝发”频率减小5.6 Hz.利用POD方法,能够有效地提取近壁面复杂湍流拟序结构的主要分布特征,微气泡的存在加强了湍流近壁区内的小尺度结构,促进流场内湍流动能的均匀分布,抑制了拟序结构的发展,体现了驻留微气泡良好的减阻特性.
朱睿何星宇赵晨鸿刘宇张焕彬陈腾飞谭鑫刘志荣
关键词:湍流减阻本征正交分解
基于涡识别技术的微结构壁面湍流减阻机理研究被引量:1
2024年
为探究微结构壁面湍流减阻机理,采用粒子图像测速技术(PIV)观测微结构壁面的水流特性,分别对超疏水壁面和微沟槽壁面的流速发展、雷诺切应力变化及涡的分布规律进行分析。引入流速的概念,对Omega(Ω)涡识别方法进行改进,建立新的Ω_(M)涡识别方法,并采用该方法对近壁面涡结构进行识别,提出液流涡密度定义,定量分析近壁处不同强度涡的分布,为研究微结构壁面减阻机理奠定基础。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雷诺数下,边界层内流速由大到小分别为超疏水壁面、微沟槽壁面和光滑壁面,两种微结构壁面对数律层流速分布与光滑壁面相比明显外移,说明微结构壁面具有减阻效果;雷诺切应力随法向无量纲距离y+的增大而先增大后减小,其中,超疏水壁面雷诺切应力的最大值与其他壁面相比最小;采用Ω_(M)方法对近壁处涡进行识别,发现近壁0.1倍水深内,两种微结构壁面上水流中涡结构以弱涡为主,在0.2倍水深内开始出现强涡;与光滑壁面相比,微结构壁面近壁处水流弱涡的涡密度增加,强涡的涡密度减小,说明微结构壁面抑制了水流中强涡的发展;在3种壁面中,微沟槽壁面的减阻率大于7.60%;超疏水壁面的弱涡涡密度大,强涡涡密度小,减阻效果最好,减阻率大于9.48%。微结构壁面可有效降低水流输运能耗、提高其输运效率。
刘春烨王文娥周士越胡明宇凌刚胡笑涛
关键词:减阻

相关作者

姜楠
作品数:299被引量:510H指数:12
供职机构:天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研究主题:湍流边界层 壁湍流 相干结构 湍流 减阻
潘光
作品数:831被引量:1,091H指数:17
供职机构:西北工业大学
研究主题:航行器 水下航行器 水下航行 AUV 集群
胡海豹
作品数:339被引量:690H指数:15
供职机构:西北工业大学
研究主题:减阻 脊状表面 航行器 超疏水表面 航行体
黄桥高
作品数:280被引量:474H指数:11
供职机构:西北工业大学
研究主题:航行器 减阻 水下航行器 脊状表面 水动力性能
宋保维
作品数:965被引量:2,098H指数:20
供职机构:西北工业大学
研究主题:水下航行器 水下航行 航行器 鱼雷 AU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