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09篇“ 冰川发育“的相关文章
雅鲁藏布江中游石冰川发育特征及潜在成灾机制分析被引量:1
2024年
冰川是以冰岩混合物为基础在重力和冻融作用下形成的一类具有蠕滑特征的冰缘地貌,大量分布于中国青藏高原和天山地区,了解其发育特征对于研究高寒山区环境演化和致灾机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近年来的监测研究发现,受气候变暖影响,石冰川表面蠕滑出现了显著的加速过程,形成泥石流或滑坡的风险增大。青藏高原是全球气候变暖的敏感区,由气候变暖引起的地质灾害受到广泛关注。鉴于此,笔者采用现场测量、遥感解译和理论分析的方法,分析并探讨了雅鲁藏布江中游桑-加峡谷两岸石冰川发育特征和潜在成灾机制。结果表明,石冰川的形成和发育与孕育基床的地形、气候和太阳辐射有关,在气温升高、短历时强降雨或强烈地震作用下,石冰川易形成泥石流或滑坡灾害威胁下游,主要表现为石冰川下游段组成物质的不稳定性。
刘勇张文魏良帅
关键词:发育特征遥感
藏南卡鲁雄峰枪勇冰川新冰期冰川发育探讨被引量:13
2018年
山地冰川对气候变化响应敏感,全新世以来,冰川呈加速退缩趋势。冰川地貌是冰川变化最直接的证据。枪勇冰川发源于卡鲁雄峰,位于喜马拉雅山中段北坡雨影区,雅鲁藏布江以南,冰川末端在海拔5000 m附近,冰川面积约为6.63 km2。枪勇沟从外至内共保存有4期冰碛垄,其中以"大枪勇错"外侧的新冰期冰碛垄最为高大,终碛垄高约30 m,且形态清晰。文章基于野外观察及谷歌影像(Google Earth)上冰碛垄的分布范围,恢复并计算了新冰期时枪勇冰川面积约为10.0 km2,较现代冰川扩张了1.5倍。采用VOLTA模型计算了现代冰川的体积为0.21±0.04 km3,平均厚度约为31.7 m。基于纵剖线模型模拟了新冰期冰川表面高程,新冰期冰川平均厚度约为58.5 m,冰川体积约0.59±0.12 km3,是现代冰川体积的2.8倍,体积减小较面积退缩更为剧烈。利用积累区面积比率法(Accumulation Area Ratio Method,简称AAR),采用AAR值为0.7±0.05,基于现代冰川表面高程和模拟的新冰期冰川表面高程,计算现代冰川和新冰期冰川的物质平衡线高度(Equilibrium Line Altitude,简称ELA)分别为5780±70 m和5660±100 m,新冰期时平衡线高度降低了约120 m。而不利用模型恢复新冰期表面高程时,平衡线降低值为240 m,可能高估约120 m。新冰期时,枪勇冰川扩张受区域降温控制,冰川前进可能是对4.2 ka冷事件的响应。冰碛垄形成时代和大枪勇错孢粉数据表明,冰川可能在2.5 ka左右已经退缩,2.2 ka时退缩加剧。
刘金花易朝路李英奎
昆仑山木孜塔格地区冰川发育水汽来源探讨被引量:3
2018年
统计昆仑山的木孜塔格峰及其周围214条现代冰川朝向、面积、长度和坡度等地形学特征,发现N、NW和NE朝向冰川数量多、以长度小于1 km小型冰川为主,长度5 km以上冰川仅占4.6%。E、SE和S朝向冰川数量少,但长度较大,且坡度相对平缓,冰川面积也较大。SW和W朝向冰川发育则受山脊走向和局地地形影响。利用TRAM、THAR和AAR三种方法计算各坡向长度>1.65 km冰川物质平衡线高度(ELA),结果显示:N和NE朝向冰川ELA平均值明显低于其它坡向;茫崖、小灶火、若羌和且末气象站2011—2015年最大风速的风向和降水统计资料显示木孜塔格地区可能受来自东北方向气流的影响。据此推断,木孜塔格地区偏西北坡冰川发育可能受西风气流影响,而偏北坡和偏东坡冰川发育则可能受来自东北方向气流的影响。
孙永易朝路刘金花毋宇斌
关键词:水汽来源地形特征ELA
黔西南二叠纪早期陆源碎屑沉积体系对冈瓦纳冰川发育的响应被引量:7
2016年
通常认为黔西南和黔南地区二叠纪栖霞组之下的一套陆缘碎屑岩地层,是石炭纪—二叠纪冈瓦纳大陆冰盖发育鼎盛时期大幅度海平面下降期间的沉积。最新研究表明,石炭纪—二叠纪冈瓦纳冰川是由多次不连续的冰川事件构成的。因此恢复该套以陆源碎屑岩为主地层的形成环境和堆积过程,探讨其成因与冈瓦纳冰川发育的关系,具有非常重要的科学意义。本研究查明了黔西南地区该套陆源碎屑岩的地层厚度和砂泥比值空间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选取碎屑岩发育最好的普安龙吟剖面开展沉积体系与成因研究。结果表明,沙子塘组主要是碳酸盐沉积体系,龙吟组和包磨山组主要为浅海陆棚-三角洲沉积体系,梁山组以滨岸陆源碎屑沉积体系为主;二叠纪早期黔西南地区的陆棚相泥岩形成于冰川消融导致的海平面快速上升期间,三角洲沉积体系形成于海平面晚期高位域期间,而不是形成于冈瓦纳冰川增长期间的低位域沉积。冈瓦纳冰川的推进和消融是龙吟剖面二叠纪早期地层发育样式的主控因素。
武思琴颜佳新刘柯严雅娟
关键词:陆源碎屑海平面变化
青藏高原东北缘玛雅雪山晚第四纪冰川发育的气候和构造耦合被引量:7
2015年
青藏高原东北缘的玛雅雪山(海拔4 447 m)保存着确切的第四纪冰川遗迹.野外地貌调查与光释光测年方法相结合,确认玛雅雪山晚第四纪主要经历3次冰川作用:第Ⅰ组冰碛时代为新冰期;第Ⅱ组冰碛物年龄为(23.2±1.0)ka,其上覆泥石流年龄为(2.9±0.3)^(2.3±0.1)ka,上层土壤年龄为(3.6±0.2)ka,对应于深海氧同位素2阶段(MIS 2)的末次冰盛期(LGM);第Ⅲ组冰碛年龄为(42.6±1.9)^(45.7±3.0)ka,属于末次冰期中冰阶,对应MIS 3中期.采用最新综合因子法计算玛雅雪山现代冰川物质平衡线为海拔4 605 m.依据冰川地貌形态,计算末次冰期平衡线为海拔3 800 m.通过庄浪河阶地的拔河高度及各级阶地的年代,以河流的下切速率代表玛雅雪山的抬升速率,计算得到末次冰期中期以来玛雅雪山抬升了50~60 m.利用玛雅雪山周边的达里加山和太白山冰川漂砾的10Be数据近似代表流域侵蚀速率,推算出玛雅雪山剥蚀速率大约为29 mm·ka-1,推断MIS 3以来流域的剥蚀量为1~2 m.综合末次冰期中期以来的构造抬升量和剥蚀量,恢复末次冰期中期时的流域高度为海拔4 200 m,平衡线高度为海拔3 750 m.研究结果显示:研究区在MIS 3时,流域平均高度已经在平衡线之上,在流域平均高度到主峰之间冰川开始积累,发育冰川.结合其他环境指标综合推断,玛雅雪山晚第四纪冰川发育是气候和构造耦合的产物.
刘蓓蓓张威崔之久刘亮
玛雅雪山第四纪冰川发育的气候和构造耦合
雪山(4447m)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第四纪冰川地貌比较典型.应用光释光测年(Optical Stimulated Luminescence dating,OSL)对其冰川地貌发生时代进行定年,结合地貌特征,确认玛雅雪山...
刘蓓蓓张威崔之久
关键词:冰川作用
滇西北山地末次冰期冰川发育及其基本特征被引量:13
2014年
对滇西北海拔4000~4500m山地的第四纪冰川发育和平衡线高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古冰川发育主要依托海拔4000~4300m的夷平面,早中期发育小型的冰帽以及流入四周谷地的山谷冰川,晚期主要发育规模较小的冰斗冰川冰川主要发育期为末次冰期,古冰川平衡线、山体最高峰以及夷平面的高度显示,冰川发育所依托的夷平面在末次冰期时超过古平衡线,二者差值为50~400m,为冰川发生提供了良好的地形与地势条件.冰川规模演化表明,滇西北地区多处山地MIS3中期的冰川规模大于末次冰盛期(LGM),可能与MIS3中期较强南亚季风带来较丰富的降水有关.古气候研究资料以及研究区的冰期系列表明,滇西北海拔4000—4500m山地末次冰期的冰川作用是构造和气候相耦合的结果.
张威刘蓓蓓
关键词:末次冰期滇西北
玛雅雪山第四纪冰川发育及其与气候和构造之间的耦合关系
玛雅雪山(4447m)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纬度上连接天山、祁连山、太白山和长白山、日本山脉,经度上连接横断山脉以及阿尔泰山和西伯利亚,是探讨冰川发育的气候和耦合机制的理想地点。因此,玛雅雪山冰期系列的准确定位堪称是核心中...
刘蓓蓓
关键词:雪线
文献传递
哈巴雪山第四纪冰川发育特征及环境变化
哈巴雪山(5396m)属横断山脉中北段,与玉龙雪山(5596m)以金沙江相隔,受西南季风影响强烈。对于哈巴雪山第四纪冰期的研究,前人研究的资料较少,所以研究哈巴雪山第四纪冰川遗迹并恢复古冰川作用历史显得尤为重要,不仅可以...
刘鸽
关键词:山谷冰川第四纪发育特征环境变化
文献传递
气候和地貌对晚第四纪冰川发育差异性的影响被引量:5
2013年
中国第四纪冰川作用极大地推动了高亚洲乃至全球冰川形成机制的探讨。青藏高原以及喜马拉雅山地冰川作用的时限和规模研究得到了广泛关注,为西风带与西南季风带对晚第四纪冰川作用差异性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有利条件。然而,对于中亚西风环流与东亚季风环流影响下的冰川演化差异性关系不甚明确,两大气候系统控制下的山地第四纪冰川的冰进时序、冰期历史和冰川规模显示出不同特点,其差异性主要体现在:西部山地的冰期启动时间早,冰川规模随时间而逐渐缩小,冰川历史较为完整,绝对年代证据显示冰川作用的启动时间是450ka左右的中梁赣冰期(MISl2);东部山地的冰期历史较短,仅保留末次冰期(~75ka)的冰川遗迹,冰川作用的阶段性明显;冰川演化时间与空间的差异性表明,影响冰川发育的因素不仅仅是区域气候,构造因素也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张威董应巍于治龙贺明月
关键词:西风带东亚季风冰川作用

相关作者

张威
作品数:183被引量:663H指数:15
供职机构:辽宁师范大学
研究主题:冰川 末次冰期 压阻式 磁化率 辽东半岛
刘蓓蓓
作品数:24被引量:113H指数:8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研究主题:末次冰期 冰川发育 第四纪 气候 冰川
董应巍
作品数:12被引量:55H指数:5
供职机构:辽宁师范大学
研究主题:第四纪 冰川发育 第四纪冰川 冰川作用 冰川
易朝路
作品数:87被引量:586H指数:14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研究主题:冰川 采样装置 泥沙 青藏高原 沉积物
崔之久
作品数:186被引量:2,050H指数:26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研究主题:冰川 青藏高原 泥石流 末次冰期 夷平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