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617篇“ 农业生产模式“的相关文章
传统农业生产模式何以实现数字化转型?——来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的水稻种植案例研究被引量:3
2024年
传统农业生产模式何以实现数字化转型一直是推动数字农业发展的关键问题。文章从农业社会化服务供给主体的角度出发,详细探讨了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引导传统水稻生产模式数字化转型过程。研究发现:产业园的转型实践活动拥有不同于一般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数字化转型思维,产业园以类似“领导者+服务者”的双重身份,通过深入洞察传统水稻生产方式痛点问题,依靠制度嵌入、技术嵌入、关系嵌入的方式为传统水稻生产模式实现数字化转型提供了详细指导与服务保障,并基于“需求-响应-实现”逻辑形成引导农业劳作形式与农业生产主体数字化的转型机制,成为推动传统农业生产模式数字化转型的关键主体。因此,为推进农业生产模式数字化转型工作,相关农业生产经营主体要注重确立长期转型计划,对数字生产模式做出前瞻性认知并提供相应服务,为数字农业生产技术能够在乡野普及落地提供制度保障,形成一批成熟可推广的数字农业生产模式
苏玉同宋洪远
关键词:农业生产模式
“夕阳红”农业生产模式与乡村人才振兴——江西省春大豆“三新”展示与现场观摩会的启示与思考
2024年
调研报告通过亲身参与、现场观察、座谈、采访和查阅文献等多种形式,在掌握湖口县情、了解现场观摩实况基础上,基于春大豆“一地多熟”农业生产模式实施及成效,对粮食安全、耕地利用、良种推广、农民增收、乡村人才振兴、乡村人才培养等六个方面作了梳理和思考,并着重就粮食安全保障、粮食种植户需求、农业基层人才培养等问题作了简要总结。
尹小小郝祝肖
关键词:农业高校
中国农村土地流转与农业生产模式变迁被引量:2
2024年
本文从土地流转视角讨论农业生产模式变迁问题。典型事实显示,样本期内农户土地流转率从4%上升到24%,农业经营主体转变加速;农业要素投入模式出现了结构性变迁,劳动投入持续下降,农机社会化服务与中间品投入等持续上升,土地经营规模化与分散化并存;农业生产效率提升明显,农户收入、亩均产出、劳均产出、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等均快速上升。实证研究表明,土地流转对农业生产模式变迁具有重要影响,土地转出可以促进非农就业,提高非农收入和总收入水平,土地转入能够有效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具有较强经济显著性;从要素投入来看,土地转入能够显著降低要素投入强度,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规模经济。总结而言,土地流转在提升整体农业生产效率的同时有效促进了农业生产模式现代化转型,但效应在不断减弱。
朱诗娥杨汝岱王璐吴比
关键词:土地流转农业生产模式全要素生产率
同利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猪-沼-果(药)”生态循环农业生产模式研究
2024年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现代农业强调农业发展的科学化、集约化和规模化,而生态循环农业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新模式,将生态、社会、经济效益相结合。如何对养殖废弃物进行高效地无害化处理使其转为可利用资源,是促进资源环境与农业经济协调以及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的关键所在。贵州优渥的生态资源及优良的生态环境是贵州循环农业发展的突出竞争优势,本文以同利种养殖专业合作社为例,探究“猪-沼-果(药)”生态循环农业生产模式的经验做法,并深入了解其如何在生态养猪过程中兼顾经济与生态效益。
田曦
关键词:养殖专业合作社生态循环农业可利用资源生态养猪养殖废弃物现代农业
基于物联网云平台的智慧农业生产模式构建
2024年
为促进农业领域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该文基于构建物联网云平台的智慧农业生产模式,融合现代化物联网技术和云计算技术,以实现农业生产的智能化和自动化,通过对相关概念的深入分析与系统架构建立,实现数据收集与远程监控,利用自动化与机器人技术,实现优化资源,提高作物产出,同时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王电书
关键词:物联网云计算
拱棚菜稻轮作与种养结合农业生产模式调研与分析——以云南曦野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为例
2023年
生态循环农业是促进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策略。云南省曲靖市陆良县曦野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基于生态循环理念,着力发展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积极探索塑料拱棚藜蒿-(水稻+鱼)菜稻轮作、藜蒿-肉牛种养结合的农业产业新模式。该文调研了企业的发展现状,总结了新技术模式的特点和优势,分析了新模式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为技术模式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提出了建设性建议。曦野农业探索出的拱棚菜稻轮作与种养结合农业生产模式,值得本领域相关企业、科技工作者借鉴和关注。
宋卫堂芦佳蕊侯胜坤许坚念红艳
关键词:种养结合
采用中医农业生产模式防治猕猴桃黑头病的方法及应用
本发明属于农业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采用中医农业生产模式防治猕猴桃黑头病的方法及应用,1)在当年冬至时节、来年惊蛰时节和来年夏至时节,分别将中药复方肥料随水滴灌至猕猴桃作物的根部;2)在来年5月至猕猴桃成熟期内,采用静电喷雾...
况国高李静静
仰韶文化晚期中原地区农业生产模式初探被引量:5
2023年
仰韶时代晚期的中原地区,不同于庙底沟文化时期一统的局面,面临着各区域文化发展的严重不平衡、竞争加剧、外来强势文化影响等诸多挑战。而这一时期农业生产模式的发展和变化、其背后的动因值得我们思考。本文分析了中原地区仰韶时代晚期河南巩义双槐树遗址(出土粟1426粒、黍305粒、稻米5粒、大豆7粒)和河南洛阳班沟遗址(出土粟637粒、黍16粒、稻米1粒)的植物遗存状况,结合中原地区其他仰韶晚期遗址出土植物遗存的情况,认为庙底沟时期形成的,以粟为主的旱作农业生产模式得到了延续,在农业耕种制度方面相对粗放。大豆开始普遍出现,但数量还较少。稻米在仰韶晚期遗址中的数量明显提升(新街遗址出土802粒,庙底沟遗址出土648粒,土门遗址出土738粒,苏羊遗址2589粒,汪沟遗址出土668粒),甚至在新街遗址为代表的遗址中形成了稻旱混作的新兴农业生产模式,其在不同遗址重要性的高低受到了遗址所在区域的位置、饮食传统、聚落等级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中原地区在这一时期与周边区域的交流大大增多,农作物的传播和人群的迁移频率也空前提高。
钟华赵志军
关键词:农业生产模式
新型农业生产模式下荔枝种植农户现状调查研究——以广州从化区温泉镇乌土村为例被引量:1
2023年
课题组阐述了荔枝种植生产发展模式,以从化荔枝主产区之一的温泉镇乌土村种植农户调研数据为样本,以荔枝种植品种、种植规模、种植产量、销售金额、销售价格、种植成本、利润、劳动力为调查研究对象,证实荔枝种植品种、规模、成本、利润之间的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荔枝种植户通过优化荔枝品种,通过合理利用现代化科技服务平台,能够提高管理水平,扩大种植规模,增加销售收益;荔枝种植户存在最优生产规模,荔枝种植户应该根据自身情况进行规模化种植或托管式生产,增加自身收益并促进荔枝产业发展。
李丽芳李灿彬朱桥艳
关键词:农户
贵州省喀斯特山区农业生产模式和生态建设历程与展望
2022年
贵州省喀斯特山区生态脆弱,石漠化严重,人地矛盾尖锐。喀斯特山区的农业生产模式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本文回顾了贵州省喀斯特地区农业生产与生态建设的历程,包括解决温饱问题和向自然索取阶段,改造自然阶段,保护自然阶段,保护与利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阶段等,总结了贵州省生态建设经验,并结合贵州省实际情况,展望了贵州省喀斯特山区未来的农业生产模式,以期为农业生产与生态建设提供参考。
罗晓青王晓敏周玉飞毛堂芬张显波
关键词:农业生产模式生态建设可持续发展喀斯特山区

相关作者

高照全
作品数:95被引量:662H指数:14
供职机构:北京农业职业学院
研究主题:苹果 光合作用 桃树 树形 樱桃
刘文科
作品数:359被引量:1,311H指数:20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研究主题:植物工厂 日光温室 设施园艺 光质 LED
石嫣
作品数:34被引量:401H指数:9
供职机构: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研究主题:社区支持农业 CSA 农业 生态农业 有机农业
温学飞
作品数:110被引量:424H指数:12
供职机构:宁夏农林科学院
研究主题:柠条 农村信息化 平茬 柠条饲料 宁夏引黄灌区
夏青
作品数:94被引量:64H指数:3
供职机构:《农经》编辑部
研究主题:农业 农业现代化 现代农业 农业投资 种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