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4篇“ 再栓塞“的相关文章
靶向微泡、尿激酶溶栓后预防微循环栓塞的实验研究
目的:利用亲和素-生物素法(BAS)制备携RGDS、尿激酶的靶向超声造影剂,并对其理化特性及对血栓的靶向亲和力进行研究。研究低频诊断超声联合携尿激酶的靶向微泡造影剂对兔股动脉血栓的溶解效应,探讨影响体内溶栓效果的主要因素...
朱艳萍
关键词:靶向微泡尿激酶溶栓股动脉血栓
文献传递
低剂量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药(rtPA)治疗肺血栓栓塞症病人发生栓塞时间及病因的临床研究
2016年
本文对我科2010—2015年收治的肺血栓栓塞症行溶栓治疗的病人,选择低剂量重组组织纤溶酶原激活药(rtPA)50mg溶栓治疗,观察病人预后症状主要栓塞发生的时间,发生例数及其病因。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为2010—2015年收治的肺血栓栓塞症行溶栓治疗病人90例,入组病例均为大面积及次大面积肺血栓栓塞症的病人,男58例,女32例,年龄21~84岁。
周宏宇沈明杜永忠王红
关键词:RTPA肺血栓栓塞症组织型慢性心肺疾病
超声联合靶向微泡在体溶栓后末梢微循环栓塞的研究
目的:观察不同条件下超声联合靶向微泡对兔股动脉血栓的溶栓作用及微循环的栓塞。  方法:根据不同超声频率(因素A:1.6MHz,2.2MHz,2.8MHz)、不同超声照射时间(因素B:30min,60min)、不同尿激酶...
阿丽米娜·阿文
关键词:股动脉血栓靶向微泡超声照射
靶向微泡溶栓后微循环栓塞对血栓近段动脉弹性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靶向微泡携带尿激酶联合低频超声完全溶栓后远端组织微循环栓塞对血栓近段动脉弹性功能的影响。方法 37只新西兰大白兔成功制作单侧股动脉血栓模型,靶向微泡携带尿激酶联合低频超声辅助照射下溶栓并股动脉血栓完全融通,应用僵硬度定量检测技术及应变技术测量单侧兔股动脉血栓近段大动脉的扩张系数、顺应系数、弹性系数、僵硬度、脉搏波传导速度(pulse wave velocity,PWV)及动脉内膜收缩期径向应变、径向应变率。取兔腓肠肌组织标本行组织病理检查,HE染色观察组织末端血管微小血栓形成情况,根据组织病理结果将兔分为微循环栓塞组11只和微循环未栓塞组26只。结果微循环栓塞组血栓近段动脉PWV[(8.087±0.487)m/s]高于微循环未栓塞组[(6.855±0.317)m/s)](P<0.05);微循环栓塞组血栓近段动脉扩张系数[(0.037±0.008)/kPa]、顺应系数[(0.037±0.012)mm^2/kPa]、径向应变[(0.156±0.071)/s]、径向应变率[(0.040±0.024)%]较微循环未栓塞组[(0.057±0.005)/kPa、(0.057±0.031)mm^2/kPa、(0.244±0.059)/s、(0.059±0.032)%]减小,微循环栓塞组弹性系数(5.155±0.563)、僵硬度(10.560±1.133)较微循环未栓塞组(3.857±0.366、7.906±0.737)增大,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脉血栓完全融通后引起的远端组织微循环栓塞可引起血栓近段动脉以PWV为主的弹性功能减退,测量动脉PWV对远端组织微循环栓塞有一定预示意义。
虎晓梅关丽娜穆玉明
关键词:微循环再栓塞动脉僵硬度靶向脉搏波传导速度
颈内动脉床突上段血泡样动脉瘤开颅夹闭术后复发栓塞一例
2014年
患者男,42岁。在当地医院复查头部CT血管成像及全脑 DSA,显示左侧颈内动脉床突上段动脉瘤复发,于2014年2月到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要求住院进一步治疗。患者于2013年10月无明显诱因下突发剧烈头痛昏迷,送至当地医院急诊,行头部CT检查示大量蛛网膜下腔出血(图1),急诊行全脑DSA检查示左侧颈内动脉床突上段动脉瘤(图2),当时急诊行开颅动脉瘤夹闭及去骨瓣减压术。术中发现动脉瘤瘤壁极薄,考虑为血泡样动脉瘤( blood blister-like aneurysm,BBA),实施动脉瘤瘤颈夹闭术。术后患者出院前未行血管影像学检查。术后患者意识恢复正常,右侧肢体肌力Ⅳ级。
罗穆云张鸿祺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
肺血栓栓塞患者栓塞相关因素研究
目的:栓塞是肺血栓栓塞患者主要不良预后事件之一,关于栓塞率及相关危险因素目前尚无统一结论,本研究通过长期追踪观察临床确诊的肺栓塞患者,旨在了解栓塞发生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  方法:收集1998年1月至2011年6月...
宫小薇
关键词:再栓塞肺血栓栓塞不良预后
肺血栓栓塞症发生栓塞相关因素的荟萃分析被引量:11
2012年
目的应用荟萃分析系统评价肺血栓栓塞症(PTE)发生栓塞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系统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PubMed数据库、西文生物医学数据库1995年1月至2011年5月公开发表的关于PTE栓塞相关危险因素的研究论文,并查阅各个研究中引用的参考文献来补充。观察性研究(队列研究和病例对照研究)参照文献关于观察性研究方法学质量评估的建议进行评价;随机对照研究利用Jadad量表进行评价。应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5.1软件,进行一致性检验,使用固定效应模型及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合并,计算相对危险度(RR)及其95%CI。结果纳人42篇文献,共计36909例PrrE伴或不伴深静脉血栓患者。栓塞的相关危险因素为D-二聚体水平升高[1.77(1.34~2.36),P=0.000]、特发性PTE[1.82(1.61。2.05),P=0.000]、右室功能不全(RVD)[持续性RVD比RVD恢复:8.71(2.38—31.91),P=0.001;持续性RVD比未发生RVD:2.45(1.26~4.76),P=0.008]、抗凝疗程不足[1.73(1.32~2.28),P=0.000]、凝血酶生成潜力升高[1.89(1.39~2.56),P=0.000]、凝血因子Ⅷ升高[1.96(1.40~2.74),P=0.000]、抗磷脂抗体阳性[5.64(4.09~7.77),P=0.000]、抗凝血酶缺陷[2.45(1.26~4.76),P=0.008]、男性[1.47(1.06~2.03),P=0.020]。多种相关危险因素并存时栓塞风险大于单一因素。结论D-二聚体水平升高、特发性PrrE等多种因素均为栓塞发生的危险因素,栓塞患者常有多种危险因素并存。
袁雅冬宫小薇杨媛华
关键词:肺栓塞META分析复发
动员周围血干细胞治疗下肢动脉搭桥术后栓塞1例
2011年
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70岁,确诊糖尿病20年。入院前5年始出现双下肢凉痛症状,行走1 000米左右后出现右下肢间歇性跛行,症状逐渐加重。入院前3个月右下肢行走数米即出现间歇性跛行,静息痛明显,凉感加重。
吴立华张彦黄平平李尚珠
弹簧圈栓塞或覆膜支架治疗颅内动脉瘤复发被引量:14
2010年
目的报道用弹簧圈栓塞或覆膜支架治疗颅内复发动脉瘤的经验。方法291例患者共305枚颅内动脉瘤行可脱卸弹簧圈治疗。随访期间,142例颅内动脉瘤中有41例(28.9%)动脉瘤复发。6个月内有脑血管造影随访的31例共31枚复发动脉瘤纳入本研究,其中20例行可脱卸弹簧圈栓塞(A组),11例行覆膜支架置入术(B组)。将动脉瘤血管造影结果分为完全闭塞、不完全闭塞;临床评估分级为完全康复,改善,无变化,加重或进展。收集并分析技术成功率,即刻和末次血管造影结果等资料。结果所有复发动脉瘤弹簧圈栓塞和支架置入技术均获得成功。即刻脑血管造影示A组11例(55%)动脉瘤完全闭塞,B组8例(72.7%)完全闭塞;末次脑血管造影示A组10例(50%)动脉瘤完全闭塞,B组11例(100%)完全闭塞,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弹簧圈栓塞后动脉瘤复发,可以行弹簧圈栓塞术或覆膜支架置入术治疗和闭塞瘤腔。覆膜支架可能比弹簧圈栓塞能更有效地完全闭塞复发动脉瘤。
施万印李永东李明华高不郎方淳程英升王武李文斌赵俊功张培蕾王珏李敏
关键词:复发栓塞覆膜支架
动脉内置管预防动脉取栓术后栓塞的临床应用
2007年
韩锋王海东王振峰杨笑非管强梁宁余宏刘增庆
关键词:动脉取栓术再栓塞内置管急性肢体动脉栓塞肢体缺血肢体坏死

相关作者

宫小薇
作品数:29被引量:92H指数:5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研究主题:肺栓塞 肺动脉高压 肺血栓栓塞症 肺疾病 肺肿瘤
穆玉明
作品数:326被引量:1,127H指数:15
供职机构: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超声 超声心动描记术 超声研究 心室功能 超声心动图
冯先琼
作品数:142被引量:2,147H指数:20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护理学院
研究主题:护士 护理 影响因素 专科护士 灾害
高不郎
作品数:29被引量:121H指数:7
供职机构:河南省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颅内动脉瘤 颅内 动脉栓塞治疗 血管内治疗 血流动力学
何其英
作品数:55被引量:276H指数:9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研究主题:护理 伤口感染 回肠膀胱术后 肠造口袋 膀胱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