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2篇“ 内耳门“的相关文章
前庭神经鞘瘤切除术中磨除耳门后唇效果观察
2012年
目的观察乙状窦后入路前庭神经鞘瘤切除术中磨除耳门后唇的应用效果。方法行乙状窦后入路前庭神经鞘瘤切除术65例,术中均先磨除耳门后唇后再切除肿瘤。结果手术均获成功。肿瘤全切58例,次全切7例。术中解剖保留面神经47例(73.2%)。面神经功能分级Ⅰ~Ⅱ级25例,Ⅲ~Ⅳ级28例,Ⅵ级12例。结论乙状窦后入路前庭神经鞘瘤切除术中磨除耳门后唇应用效果满意。
梁庆华史锡文张佳栋孙勇王瑞星王勇
关键词:前庭神经鞘瘤内耳门
乙状窦后经耳门上入路颞骨岩部切除的量化研究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研究乙状窦后经耳门上入路(RSSMA)的安全性、可行性:方法将成人颅骨标本10例和湿标本18例的颞骨岩部行螺旋CT三维扫描,层厚均为1mm.按改良乙状窦后入路技术开颅,以不损伤三叉神经、面听神经为原则切除耳门上结节、岩尖,再存此基础上以显露总脚、水平半规管为下界向侧方磨除颞骨岩部,直到本入路可显露的最侧方点(FLM)。采用CT和手工测量相结合,以耳门的外上唇(SUAM)作为测量的标志点,测量SLIAM到基底、总脚、前庭的距离,并计算耳门上结节和岩尖各方向的切除率。结果岩尖的切除率按上下径、前后径、左右径递增,分别是(26±6)%、(45±5)%、(72±6)%。耳门上结节的切除率上下径为(69±10)%,前后径、左右径均为100%。颈动脉虹吸部段岩尖可切除率是(44±7)%。本入路SLIAM到FLM的距离始终大于SLIAM到前庭、总脚、耳门基底的距离。SLIAM到FLM、前庭、总脚、耳门基底距离分别为(17.6±2.0)min、(10.1±1.4)mm、(10.4±1.5)mm、(10.6+1.1)mm。结论RSSMA切除岩尖时不易伤及颈动脉虹吸部:其最侧方缘始终在前庭、耳门基底、总脚的外侧,在向侧方扩大切除颞骨岩部时要避免前庭、半规管和总脚的损伤。
李爱民殷善开李明华刘雨成关建陈覃夏咏本
关键词:影像解剖学颞骨岩部
耳门的应用解剖学研究被引量:4
2006年
目的获得耳门的详细解剖学资料,明确其与周围骨性结构的毗邻关系,为临床神经外科手术中耳门区神经和血管的定位和保护提供颞骨岩部形态学和局部解剖学依据。方法观察成人完整湿性头颅标本10例耳门位置、结构并在显微镜下观察和测量耳门及其周围骨性结构的空间位置关系。结果耳门位于颞骨岩部侧面中央,面神经多位于耳门的前上,而听神经位于其后下,双侧各相关数据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耳门是颞骨岩部后面一个重要的骨性标志,熟悉耳门的骨性解剖及与周围结构的毗邻关系,为该区域疾病的手术治疗及听神经瘤术中保留面、听神经功能提供了解剖学基础。
张舒岩樊琪张舒石刘志勇苏略董国军
关键词:颞骨岩部内耳门面神经
耳门周结构对镜下脑桥小脑三角区手术的影响被引量:9
2003年
目的 :研究耳门周结构对颞骨径路镜下处理脑桥小脑三角区病变手术的影响 ,为临床开展相应手术提供参考。方法 :在 2 0例 40侧成人尸头上模拟颞骨径路窥镜手术 ,观察小脑下前动脉及耳门后唇的变异 ,了解其对窥镜导入及其手术的影响。结果 :耳门后唇隆起超过面神经脑桥小脑角段 1/3以上者占 2 7.5 % (11侧 )。小脑下前动脉在Ⅶ、Ⅷ脑神经外侧成袢者占 2 2 .5 % (9侧 )。耳门后唇隆起合并小脑下前动脉袢在Ⅶ、Ⅷ脑神经之外侧者占 7.5 % (3侧 )。结论 :当耳门后唇隆起超过面神经脑桥小脑角段 1/3或小脑下前动脉弓在Ⅶ、Ⅷ脑神经之前时将对窥镜导入有阻碍 ,当两种情况合并存在时要将窥镜导入脑桥小脑三角区相当困难 ,不宜采用此种手术方式。
廖建春朱杭军丁学华秦时强王志潮
关键词:小脑下前动脉内窥镜手术
国人耳门的应用解剖学研究被引量:1
2003年
目的:观测耳门的形态、位置及毗邻关系,为神经外科及耳外科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观察40例头颅标本耳门的形态、位置,测量其长度、宽度及与毗邻结构间的距离,并对所得结果用SPSS软件分析。结果:耳门位于颞骨岩部后面,83.3%呈椭圆形,25.0%有再道口上棘,耳门与颈静脉孔、后半规管间的平均距离分别为7.45mm和15.64mm,双侧数据间无显著性意义。结论:耳门是颞骨岩部后面一个重要的骨性标志,其与毗邻结构间有稳定的解剖关系。
孟庆玲韩卉庞刚胡玉婷
关键词:内耳门迷路应用解剖学
耳门及周围结构的显微解剖及神经镜解剖研究被引量:7
2003年
目的研究国人耳门及周围结构的形态及毗邻关系,为乙状窦后入路手术提供显微解剖学依据.方法在5个新鲜国人头颅标本上模拟枕下乙状窦后手术入路,通过神经镜和手术显微镜观察耳门及周围结构的形态和毗邻关系.测量耳门后下缘到乙状窦后缘中点和后、半规管后缘中点的距离.结果耳门位于岩骨侧面中央,面神经多位于耳门的前上,听神经位于其后下,小脑前下动脉在耳门处形成动脉袢,发出1~3条听动脉.耳门后下缘到乙状窦后缘中点的距离左侧为(32.15±1.76)mm,右侧为(33.34±1.57)mm;耳门后下缘到后半规管后缘中点的距离左侧为(12.51±2.15)mm,右侧为(13.26±2.44)mm.结论熟悉耳门及周围结构的显微解剖,有助于手术中保护重要结构,为听神经瘤手术中保留面、听神经功能提供了解剖学基础.
张振海秦尚振李俊龚杰徐国政姚国杰
关键词:内耳门显微解剖
国人耳门的形态观察及测量
1998年
为积累国人体质资料和临床应用,作者观测了国人90个颅骨的180侧(男108侧,女72侧)耳门的形态和径值。国人耳门的形态可分为6种类型;耳门长径为10.19mm,宽径为5.03mm;在性别和侧别上,存在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
彭珍山
关键词:内耳门中国人
国人耳门的形态观察及测量
1996年
为积累国人体质资料和临床应用,作者观测了国人90个颅骨的180侧(男108侧,女72侧)耳门的形态和径值。国人耳门的形态可分为6种类型;长径为10.19mm,宽径为5.03mm;在性别和侧别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彭珍山
关键词:内耳门颅骨性别体质
国人耳门形态观察及测量
2002年
为积累国人原始资料和临床应用 ,作者观测了国人 90个颅骨的 180侧 (男 10 8侧 ,女 72侧 )耳门的形态和径值。国人耳门的形态可分为 6种类型 ;长径为 10 .19mm ,宽径为 5 .0 3mm ;在性别和侧别上 ,存在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郑辉
关键词:内耳门
国人耳门的解剖形态观察被引量:1
2001年
目的 为临床经岩骨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观察42例标本耳门的形态,测量其长度、宽度及其与岩骼毗邻间距离。结果 耳门位于岩骨侧面中央,双侧各数据间无统计学差异。讨论 耳门与毗邻的各个重要结构有着稳定的解剖关系,耳孔后和外耳道后上棘的连线可以确定岩骨后部磨除的范围。
梁树立漆松涛冯文峰张嘉林彭林
关键词:迷路局部解剖学岩骨内耳门

相关作者

朱杭军
作品数:48被引量:207H指数:9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101医院
研究主题:内镜 手术 内窥镜 乙状窦 神经内窥镜
周兵
作品数:439被引量:5,218H指数:40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研究主题:鼻窦炎 鼻息肉 鼻内镜手术 内窥镜检查 变应性鼻炎
夏寅
作品数:165被引量:416H指数:10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研究主题:听神经瘤 BAHA HOUSE 手术入路 侧颅底
王政伟
作品数:4被引量:12H指数:2
供职机构:北京世纪坛医院
研究主题:内窥镜检查 内镜 内耳门 小脑脑桥角 尸体解剖
王少植
作品数:19被引量:87H指数:6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研究主题:外耳道 尸体解剖 内窥镜 解剖学 手术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