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768篇“ 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的相关文章
- 血清可溶性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水平与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相关性研究
- 2025年
-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sEPCR)在类风湿关节(RA)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2年8月至2023年5月包医一附属风湿免疫科收治的80例RA患者为RA组,以及同时期8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HC)组。记录并整理所有纳入人员的基本信息,以及RA患者的实验室检查指标和DAS28评分。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两个分组血清sEPCR水平。比较RA组与HC组血清sEPCR水平差异;观察不同疾病活动度间血清sEPCR的表达水平;Spearman法分析血清sEPCR水平与RA患者临床及实验室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并利用ROC分析其临床诊断价值。结果:相较于HC组,RA组的血清sEPCR水平显著升高(P<0.0001)。相关性分析显示:RA患者中EPCR水平与年龄、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及疾病活动评分(DAS28评分)均呈现正相关(P<0.001)。利用ROC分析,结果显示AUC为0.9017,以血清sEPCR水平<0.6932 ng/mL为作为诊断临界值,其敏感性为81.01%,特异性为88.31%。结论:血清sEPCR水平与RA疾病活动度密切相关,同时血清sEPCR水平对RA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 张沛瑶霍银萍高雅洁刘汇洋白力王永福
-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可溶性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
- 子痫前期患者血浆可溶性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外周血总循环微粒、凝溶胶蛋白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 2024年
- 目的 探讨子痫前期患者血浆可溶性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s EPCR)、外周血总循环微粒(MPs)、凝溶胶蛋白(GSN)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江苏省太仓市中医医院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建立产前登记并确诊的子痫前期孕妇103例作为病例组,同期建立产前登记且健康的孕妇200名作为对照组。根据病例组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将其分为轻度子痫前期组(71例)、重度子痫前期组(32例)。比较各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s EPCR、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血小板计数(PLT)、外周血总循环MPs及GSN;sEPCR、外周血总循环MPs、GSN与患者血压水平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病例组SBP、DBP高于对照组,PLT、TT、APTT低于对照组(P<0.05)。病例组的s EPCR、外周血总循环MPs高于对照组,GSN低于对照组(P<0.05)。重度子痫前期组SBP、DBP高于轻度子痫前期组,PLT低于轻度子痫前期组(P<0.05);两组TT、APT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子痫前期组s EPCR、外周血总循环MPs高于轻度子痫前期组,GSN低于轻度子痫前期组(P<0.05)。子痫前期患者s EPCR、外周血总循环MPs与SBP、DBP呈正相关(r>0,P<0.05),GSN与SBP、DBP呈负相关(r<0,P<0.05)。结论 子痫前期患者s EPCR、外周血总循环MPs升高,GSN降低,并且与病情严重程度有关,可能与子痫前期患者呈高凝状态有一定的关系。
- 王敏芳吴叶丹
- 关键词:子痫前期凝溶胶蛋白可溶性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
- 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介导血红素代谢调控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的作用与机制研究
- 病理性视网膜新生血管(Retinal neovascularization,RNV)是世界范围内视力丧失的主要原因,是多种视网膜疾病,如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缺血性视网膜静脉阻塞等的共同的病理改变。在...
- 李青
- 关键词:血管生成视网膜新生血管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
- 促进或中和或抑制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在药物中的用途
- 本发明提供一种促进或中和或抑制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在药物中的用途,属于生物医药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的促进或中和或抑制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在药物中的用途,能够为预防和/或治疗病理性视网膜新生血管性疾病提供新的方法。
- 宋洪元沈炜李青张洪剑
- 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在制备视网膜新生血管性疾病的检测试剂中的应用
-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endothelial protein C receptor,EPCR)在制备视网膜新生血管性疾病的检测试剂中的应用,属于生物医药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的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endoth...
- 张洪剑宋洪元沈炜李青
- 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基因多态性与脓毒症易感性的关联
- 2023年
- 目的探究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EPCR)基因多态性与脓毒症易感性的关联,为临床防治脓毒症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1年12月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收治的90例脓毒症患者为研究组,同期63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分析脓毒症患者感染病原菌分布,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EPCR基因rs2069948、rs867186位点基因型,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浆可溶性EPCR(sEPCR)水平。结果90例脓毒症患者共检出病原菌85株,其中革兰阳性菌39株占45.88%,革兰阴性菌45株占52.94%,真菌1株占1.18%;脓毒症组EPCR基因rs2069948位点TT基因型、rs867186位点GG基因型占比高于对照组(P<0.05),sEPCR水平(102.13±18.52)ng/ml高于对照组(P<0.05);28 d后脓毒症患者死亡组EPCR基因rs2069948位点TT基因型、rs867186位点GG基因型占比高于生存组(P<0.05),sEPCR水平(110.67±12.59)ng/ml高于生存组(P<0.05)。结论脓毒症患者EPCR基因rs2069948、rs867186位点基因发生突变,EPCR基因多态性与sEPCR水平影响患者预后。
- 魏巍陈森胡荍刘杰王福珍
- 关键词:脓毒症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基因多态性易感性
- 血浆可溶性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水平与脓毒症的相关性研究
- 目的讨论血浆可溶性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soluble Endothelial Protein C Receptor,s EPCR)水平与脓毒症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2020年10月1日至...
- 邓伟
- 关键词:脓毒症弥漫性血管内凝血SOFA评分预后
- 急性脑梗死患者可溶性血管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与白介素-6及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探讨被引量:5
- 2021年
-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评估中可溶性血管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sEPCR)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的价值以及两者与白介素-6(IL-6)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延安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2017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ACI患者125例(A组),另选取同期该院健康体检者103例(B组)。按ACI病情严重程度将A组分成3组,即轻度组(63例)、中度组(39例)和重度组(23例)。分析两组血清sEPCR、vWF在ACI病情诊断与预后评估中的价值以及两者与IL-6的相关性。结果A组sEPCR、vWF、IL-6水平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ACI严重程度增加,ACI患者的IL-6、sEPCR和vWF的表达水平逐步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EPCR和vWF与IL-6和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P<0.05)。结论IL-6和病情严重程度与sEPCR和vWF呈正相关,合理应用sEPCR和vWF检测能提升对急性脑梗死病情严重程度评估的效能。
- 王乐杨增烨王柳毅
-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血管性血友病因子白介素-6
- 香烟烟雾提取物对可溶性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观察不同条件香烟烟雾提取物(CSE)作用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观察CSE对可溶性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sEPCR)表达的影响。方法选用第4代~第6代HUVECs,将其接种于培养板中,将0%、2.5%、5.0%及10.0%的CSE与HUVECs共同孵育,8 h后收集各浓度组上清液;将选出的5.0%CSE与HUVECs分别孵育0 h、4 h、8 h、12 h及24 h,分别收集各组上清液。将收集的上清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sEPCR表达变化。结果不同浓度CSE作用于HUVECs 8 h后,与0%CSE比较,5.0%、10.0%CSE组sEPCR表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0%CSE与HUVECs分别孵育不同时间,8 h、12 h及24 h sEPCR表达较对照组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SE可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引起sEPCR升高,降低蛋白C/活化蛋白C活性,影响凝血功能,从而增加血栓发生率。
- 樊芳芳胡晓芸
- 关键词:香烟烟雾提取物可溶性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血栓形成
- 急性脑梗死患者检测可溶性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脂蛋白相关性磷脂酶A2临床意义被引量:8
- 2020年
-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检测可溶性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脂蛋白相关性磷脂酶A2的临床意义,为诊治提供指导。方法将广安市人民医院自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6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纳入B组,将同期600例健康体检者纳入A组。检测A、B两组研究对象的可溶性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脂蛋白相关性磷脂酶A2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B组可溶性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脂蛋白相关性磷脂酶A2分别为(142.17±15.48)ug/L、(13.47±2.78)μg/L、(15.12±3.02)mg/L、(298.12±23.45)ng/L,均高于A组的(102.12±10.18)μg/L、(5.12±0.98)μg/L、(4.78±1.02)mg/L、(154.12±20.78)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可溶性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脂蛋白相关性磷脂酶A2水平明显升高,其表达水平变化可反映疾病严重程度,对评价治疗效果和判断预后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 何兴林刘君王益
-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可溶性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超敏C反应蛋白脂蛋白相关性磷脂酶A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