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2259篇“ 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相关文章
- 曲美他嗪联合布美他尼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影响
- 2025年
- 目的:探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ronic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CCHF)患者应用曲美他嗪联合布美他尼治疗的效果及其对血管内皮功能及血清学指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3月至2024年3月我院收治的CCHF患者(118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n=59),两组分别予以布美他尼注射液2 mg+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1次·d^(-1))静滴,以及曲美他嗪(35 mg·次-1,2次·d^(-1))联合布美他尼治疗,均连续治疗14 d。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于治疗前后采用全数字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心功能指标,如[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舒张早期/舒张晚期最大血流速度(Maximal velocity of early diastolic mitral valve/maximal velocity of late diastolic mitral valve,E/A)、心输出量(Cardiac output,CO)、每搏输出量(Stroke volume,SV)];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血清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WF)、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oluble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sICAM-1)、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双抗体夹心法测定内皮素-1(Endothelin-1,ET-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水平;硝酸还原酶法检测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水平;同时统计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81.36%)相比,联合组总有效率(94.92%)明显较高(P<0.05);联合组治疗后LVEF、E/A、CO、SV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联合组血清NO、VEGF水平较对照组高,ET-1、vWF水平较对照组低(P<0.05);联合组治疗后血清hs-CRP、sICAM-1、TNF-α水平降低幅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CCHF患者经曲美他嗪联合布美他尼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及血管�
- 陈永耀张子云刘明
- 关键词:布美他尼曲美他嗪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血管内皮功能
- 益气固肾汤辅助奥普力农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观察
- 2025年
- 目的:观察自拟益气固肾汤辅助奥普力农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影响。方法:将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11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7例。对照组予奥普力农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自拟益气固肾汤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7天。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ameter,LV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systolic diameter,LVSD)、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left ventricular fraction shortening,LVFS)、心血输出量(cardiac output,CO)、6 min步行试验改善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N-terminal pro-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内皮素1(Endothelin-1,ET-1)表达水平、临床疗效和症状积分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LVDD、LVSD均降低,LVEF、LVFS、HO均升高(P<0.05),且观察组上述指标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6 min步行距离均延长,且观察组改善程度更明显(P<0.05);血清NT-proBNP及ET-1表达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降低程度更显著(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4.74%(54/57)]高于对照组[80.70%(46/57)](P<0.05);临床症状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降低更明显(P<0.05)。结论:益气固肾汤辅助奥普力农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能改善患者心功能,提高疗效,且能降低血清NT-proBNP及ET-1表达水平。
- 贾运时刘琪马秀娟宋温婷付玉娜
- 关键词:充血性心力衰竭益气固肾汤
-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应用托拉塞米联合厄贝沙坦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 2025年
- 目的:探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ongestive heart failure,CHF)患者应用托拉塞米联合厄贝沙坦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22年2月至2024年3月期间于本院诊疗的76例慢性CHF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35)和观察组(n=41)。对照组口服厄贝沙坦(0.15 g,Qd)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静脉注射托拉塞米(5 mg-10 mg,Qd)治疗。两组持续治疗7 d后分析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于治疗前、治疗7 d后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检测舒张末期流速(End diastolic flow velocity,EDFV)、收缩期峰值流速(Peak systolic flow velocity,PSFV)、每分心排血量(Cardiac output,CO)、每搏输出量(Stroke volume,SV)、心脏指数(Cardiac index,CI)、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采用换能器、压力传感器连接多功能监护仪检测中心静脉压(Central venous pressure,CVP),于治疗前、治疗7 d后采用双抗夹心法测定心肌型肌酸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MB,CK-MB)、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内皮素(Endothelin,ET),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B型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观察并对比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EDFV、PSFV、CO、SV、LVEF、CI均显著上升,CVP均显著下降,且观察组上述指标改善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CK-MB、BNP、Hcy、ET水平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上述指标降低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托拉塞米联合厄贝沙坦治疗慢性CHF患者,能提高临床疗效,改善心功能和血流动力学,改善血清因子,且安全性较高。
- 王延飞王钰谢军平
- 关键词: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厄贝沙坦临床疗效心功能
- 阿利沙坦酯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对老年冠心病合并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室重构及血清脑钠肽水平的影响
- 2025年
- 目的分析阿利沙坦酯联合美托洛尔治疗老年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合并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对患者心室重构及血清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治疗的80例冠心病合并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分为美托洛尔组(n=35)及联用组(n=45),美托洛尔组给予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联用组在美托洛尔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利沙坦酯治疗。观察并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心室重构指标[左室舒张末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ameter,LVEDD)、右室舒张末内径(righ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ameter,RVEDD)、左室缩短分数(left ventricular fractional shortening,FS)、左室后壁厚度(left ventricular posterior wall thickness,LVPWT)、室间隔厚度(interventricular septal thickness,IVST)]、血清BNP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联用组与美托洛尔组临床有效率比较(93.33%vs.7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LVEDD、RVEDD、LVPWT和IVST均降低,且联用组均低于美托洛尔组(P<0.05),FS均升高,且联用组高于美托洛尔组(P<0.05);治疗后,2组的血清BNP水平均降低,且联用组低于美托洛尔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利沙坦酯联合美托洛尔治疗老年CHD合并CHF有利于抑制患者的心室重构,降低血清BNP水平,疗效确切,安全性高。
- 方元实彭杰成程辉
- 关键词: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美托洛尔心室重构脑钠肽
- 盐酸伊伐布雷定联合比索洛尔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效果
- 2025年
- 目的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接受盐酸伊伐布雷定片与比索洛尔联合治疗的效果,观察其对患者心功能指标、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及神经内分泌激素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纳入2021年6月至2023年1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09例CHF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5例)与观察组(54例),两组均接受标准化抗心力衰竭治疗,对照组接受盐酸伊伐布雷定片治疗,观察组接受盐酸伊伐布雷定片联合比索洛尔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2周,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心功能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每搏量(SV)、心输出量(CO)、脑钠肽(BNP)]、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指标[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MMP-2]、神经内分泌激素[醛固酮、血管紧张素Ⅱ(ATⅡ)、去甲肾上腺素(NE)、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并统计两组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LVEF、CO、SV、血清TIMP-1高于对照组,血清BNP、MMP-2、MMP-9、醛固酮、ATⅡ、NE、ET、NO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伊伐布雷定片联合比索洛尔治疗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CHF患者心功能指标,能调节基质金属蛋白酶、神经内分泌激素表达。
- 李国栋杨国杰赵士超
- 关键词:充血性心力衰竭比索洛尔基质金属蛋白酶神经内分泌激素
- 基于MIMIC数据库分析体温对ICU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被引量:1
- 2025年
- 目的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入ICU后首次体温与住院死亡率的相关性,以期为临床体温管理提供借鉴。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的方法,提取MIMIC-IV数据库中的CHF患者,应用logistic回归、广义加性模型、logistic曲线拟合等评估入ICU后首次体温与住院死亡率之间的关系。结果共纳入15983例CHF患者,平均年龄(72.9±13.4)岁,其中男性占54.6%;CHF患者入ICU期间死亡率为12.4%。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HF患者入ICU后首次体温与住院死亡风险独立相关(OR=0.67,95%CI 0.62~0.74,P<0.001);曲线拟合结果显示CHF患者入ICU后首次体温与住院死亡风险呈U形曲线关系,体温拐点是36.7℃。分段Cox回归模型显示,当入ICU后首次体温小于36.7℃时,体温与住院死亡风险呈显著负相关(OR=0.698,95%CI 0.497~0.981,P=0.0385)。相反,当入ICU后首次体温大于36.7℃时,体温与住院死亡风险显著正相关(OR=1.541,95%CI 1.378~2.398,P=0.0437)。结论CHF患者入ICU后首次体温与住院期间死亡风险之间的关系是非线性的,呈U形曲线。较高和较低的入ICU后首次体温均与住院死亡率升高有关。
- 王希周翔罗红波赵明曦李尊柱井杰李莫言陈天超孙建华
- 关键词:充血性心力衰竭体温住院死亡率重症患者
- 参附注射液联合缬沙坦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 2024年
- 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联合缬沙坦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CHF)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20年7月—2023年6月收治的118例CCHF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9例.对照组采用缬沙坦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参附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心功能指标、血清学指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4周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22%,高于对照组的76.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均短于对照组,左室射血分数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N末端脑钠肽前体、心肌钙蛋白Ⅰ水平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联合缬沙坦治疗CCHF的效果显著,能够促进患者的心功能恢复,降低心力衰竭血清学指标的表达水平.
- 罗华龙
- 关键词: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参附注射液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与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远期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 2024年
-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bstructive sleep apnea,OSA)与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远期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纳入143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根据是否患有OSA分为OSA组(66例)和非OSA组(77例),随访3年。主要终点为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次要终点为全因死亡、心血管死亡和心力衰竭再住院。采用Kaplan-Meier曲线、Cox比例风险模型、限制性立方样条(restricted cubic spline,RCS)曲线及亚组分析评估OSA与预后的关系。结果:OSA组患者MACE发生率为30.3%,非OSA组为15.6%;OSA组患者心力衰竭再住院发生率为28.8%,非OSA组为14.3%。多元Cox回归分析表明,OSA是MACE(HR=2.64,95%CI:1.11~6.31,P=0.028)和心力衰竭再住院(HR=2.58, 95%CI:1.01~6.61,P=0.048)的独立危险因素。Kaplan-Meier曲线显示OSA组MACE和心力衰竭再住院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非OSA组(Log-rank P <0.05)。RCS曲线表明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pnea-hypopnea index,AHI)与MACE风险呈正相关(非线性P=0.257)。亚组分析未发现显著交互作用(P>0.05)。结论:OSA是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发生MACE和心力衰竭再住院的独立危险因素,且AHI与MACE风险呈正相关。
- 隋艳梅徐岩徐冬梅
- 关键词: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
- 沙库巴曲缬沙坦在改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炎性因子中的应用
- 2024年
- 以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为样本,给予其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分析其炎性因子改善效果。方法 220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观察组),分别给予缬沙坦、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对比组间疗效。结果 观察组各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沙库巴曲缬沙坦可改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血清炎性介质水平、左心室功能,对患者心肺功能改善有积极作用。
- 蒙玲玲
- 关键词: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炎性因子
- 曲美他嗪抑制老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中MicroRNA-423-5p介导的心肌细胞凋亡
- 2024年
- 探讨曲美他嗪通过抑制microRNA-423-5p凋亡信号通路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肌细胞的保护机制。方法 对比老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与同龄正常人群的miR-423-5p表达。体外培养小鼠心肌细胞,通过质粒转染细胞上调miR-423-5p的表达,并研究其下游通路OGT、P53和Caspase-3的改变及相应的心肌细胞凋亡情况。在培养过程中加入曲美他嗪,再次检测上述通路及心肌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老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体内miR-423-5p表达明显高于同龄正常人群(p<0.01)。以质粒转染小鼠心肌细胞上调miR-423-5p的表达,下调OGT,上调P53和Caspase-3,并诱导心肌细胞凋亡。曲美他嗪可抑制上述信号通路,并减少其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结论 老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体内miR-423-5p的表达明显上调,并通过下游信号通路诱导心肌细胞凋亡,曲美他嗪可以减少此通路所诱导的凋亡。
- 罗鹏蒋雨芹张维
- 关键词: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曲美他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