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149篇“ 儿童家长“的相关文章
学龄前儿童家长体重感知干预效果评价
2024年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干预措施对改善家长对子女体重感知能力的效果,为学龄前肥胖儿童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20年10月整群随机抽取罗湖区7所幼儿园在园儿童,并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其中干预组3所幼儿园共1318名儿童家长,对照组4所幼儿园共1546名儿童家长。干预组幼儿园家长进行为期2个月的线上结合线下健康教育干预措施,对照组幼儿园家长采用空白对照(即不采取任何干预措施),采用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干预后干预组与对照组在对子女体重感知的效果。结果控制不均衡变量(父母文化程度、家庭月总收入、家长对子女体重感知)后,干预后干预组和对照组家长对子女体重感知的改善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2.175,95%CI:1.536~3.080,P<0.05);干预后干预组男生家长对子女体重状态感知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家长(OR=2.985,95%CI:1.878~4.745,P<0.05);干预后女生家长对子女体重状态感知的改善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论儿童体重状态正常与否,干预后干预组家长对子女体重状态感知的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家长(OR=1.558、6.111,95%CI:1.025~2.368,2.811~13.287,P<0.05)。结论健康教育措施可改善学龄前儿童家长对其子女体重感知偏差,且在不同性别、体重状态儿童的干预效果不同。
陈艳琳万梓豪候芳李丽
关键词:学龄前儿童肥胖
学龄前儿童家长对口腔不良习惯的认知调查
2024年
目的: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家长对学龄前儿童口腔不良习惯的认知情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为科普宣教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使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247名初诊患儿家长进行基本信息和口腔不良习惯相关问题调查,采用SPSS 26.0软件包对计数资料采用描述性统计,影响儿童家长对口腔不良习惯认知情况的相关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在247名学龄前儿童家长中,家长带孩子去医院就诊的原因中,因口腔不良习惯就诊占17.4%,口腔不良习惯发生率为44%。家长对口腔不良习惯的认知不高,不到一半的家长(46.6%)知晓口腔不良习惯,其中82.6%的家长认为不良习惯影响孩子牙、颌、面发育以及心理健康,影响面形(62.1%)、牙列整齐(34.7%)、咀嚼功能(48.4%)、心理健康(21.1%)。78.3%的家长认为口腔不良习惯需要纠正,69.6%认为需要去医院治疗,30.4%认为只要孩子停止放弃口腔不良习惯就可以;61.7%的家长发现孩子有不良习惯会及时就医。家长获取口腔不良习惯相关知识的途径,医院宣教占61.5%。不同特征的家长对口腔不良习惯认知有所不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家长学历是影响家长对口腔不良习惯认知情况的危险因素(P=0.009)。结论:家长儿童口腔不良习惯的认知不高,家长学历是影响家长对口腔不良习惯认知情况的危险因素,需要提升家长对口腔习惯的认知,加强口腔不良习惯的卫生健康教育,尤其对特殊体征家长进行口腔健康宣教,提高对口腔保健的重视程度,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和及时治疗,以预防错畸形的发生、发展。
康莹丁琴汪隼
关键词:口腔不良习惯家长
听障儿童家长教育康复课程的开发与实践
2024年
为解决长期以来听障儿童家长教育康复课程不系统、教育资源匮乏,评价机制不健全等问题,我校以让听障儿童获得高质量的康复教育为出发点,依据相关课程理论,开发了“菜单式”家长教育康复课程。该课程致力于满足听障儿童家长的个性化需求,同时提升其家庭教育专业水平。通过实施家长教育康复课程,可提高听障儿童家长的心理健康水平、康复技能、亲子沟通技巧,进而促进听障儿童在听觉、言语、语言、认知、沟通和心理方面的能力发展,有助于听障儿童的全面康复。
孙贝贝
关键词:听障儿童家长教育
东西湖区学龄前儿童家长伤害急救技能调查
2024年
目的了解武汉市东西湖区学龄前儿童家长伤害急救技能具备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东西湖区幼儿园学龄前儿童家长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学龄前儿童基本情况、家长人口学信息和家长伤害急救技能掌握情况,分析家长伤害急救技能具备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具备伤害急救技能的影响因素。结果发放问卷1148份,回收有效问卷1131份,问卷有效率为98.52%。调查男性242人,占21.40%;女性889人,占78.60%。调查的家长以母亲为主,862人占76.22%。具备伤害急救技能446人,具备率为39.43%;单项伤害急救技能中,掌握心搏骤停急救处理方式和手臂骨折急救技能的比例较高,分别为94.69%和94.16%;掌握心肺复苏正确步骤的比例最低,为31.2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儿童在读年级(中班,OR=1.374,95%CI:1.021~1.847;大班,OR=1.561,95%CI:1.147~2.125)、年龄(30~<35岁,OR=1.712,95%CI:1.170~2.505)、文化程度(高中/中专及以下,OR=0.664,95%CI:0.515~0.857)和学习过伤害急救技能(OR=1.653,95%CI:1.284~2.129)是学龄前儿童家长具备伤害急救技能的影响因素。结论学龄前儿童家长伤害急救技能具备率较低,有针对性地提高儿童在小班、年龄较大、文化程度较低和未学习过伤害急救技能家长的急救能力。
夏林何建敏宁惊鸣李毅琳
关键词:学龄前儿童家长急救技能影响因素
学龄前儿童家长视力保健知信行的现状研究
2024年
了解学龄前儿童家长视力保健的知识、信念和行为现状。方法 采用普查的方式,将上海市某幼儿园小班100人、中班142人、大班139人,共401位学生的家长整群抽样作为调查对象。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对该幼儿园学生家长视力保健知识水平、信念水平、行为水平的数据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儿童家长视力保健知识与在不同家长儿童的关系、职业、电子产品使用时间(P<0.05)上存在显著差异。家长视力保健信念在不同家长儿童的关系、家长的视力问题、屈光问题、电子产品使用时间(P<0.05)上存在显著差异。从事不同职业儿童家长的视力保健行为存在显著差异(P<0.05)。从事教师、公务员、医务人员等较稳定职业的家长视力保健行为最好。结论 上海市某幼儿园学龄前儿童家长视力保健知信行水平整体处于中等偏上水平,视力保健知识水平处于中等偏上,视力保健信念水平较高,视力保健行为水平较前两者而言较弱,不够理想,需要改善和提高。儿童家长视力保健知识、信念、行为呈正相关,即儿童家长视力保健知识掌握得越好,视力保健信念越好,视力保健行为实施地越积极。
孙亚文郁逸波
关键词:学龄前儿童家长视力保健知信行
学龄前儿童家长口腔健康知识对儿童龋齿的影响研究
2024年
本文着重探究儿童口腔健康行为中应用全程规范化管理的重要性。方法 选择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口腔疾病患者,共100例,运用随机数字表的方式将其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护理组50例。两组患者进行常规的口腔检查,对照组进行常规的口腔保健知识宣教,护理组主要进行全程规范化管理治疗。对两组患者的口腔卫生状况、健康行为、口腔卫生状况、龋齿发病率和护理满意度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 通过护理,通过观察护理组患儿的整体口腔健康相关生产质量量表,可以发现其评分与对照组相比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组患儿每天刷两次或更多,掌握了正确的洁牙姿势,每周吃糖不超过2次,每次饭后漱口的比例都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护理组改良后的牙龈沟出血指数、改良后的菌斑指数和诊断深度明显降低(P<0.05);护理组患儿的乳龋率为2277%,恒龋率为3168%,充填率为1485%,较对照组为4455%,5842%,3267%,具有显著性(P<0.05);护理组患儿家属的照顾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探讨实施全程规范化护理干预措施,可以较好地提高幼儿的口腔卫生水平,减少龋病的发生。
吴进海
关键词:龋病儿童健康教育
学龄前儿童家长儿童保健知识知晓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2024年
目的 了解学龄前儿童家长儿童保健知识知晓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探索学龄前儿童保健服务策略提供研究依据。方法 选取2023年8月-2024年1月在陕西省西安市西北妇女儿童医院儿童保健门诊进行健康体检的学龄前儿童家长997例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星上的自制版儿童保健知识调查问卷收集儿童家长的人口学特征、儿童保健知识知晓情况及获取途径,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共回收有效问卷981份,回收率为98.40%。学龄前儿童家长儿童保健知识知晓率为32.01%(314/981),对适当身体活动时间及频次、儿童视力及口腔保健、适当观看电子视频时间及频次、学龄前儿童生长发育异常情况4项内容知晓率均<50%。医护人员、微信/抖音/百度等平台是儿童家长获取保健知识的常见途径,占比分别为56.47%和55.66%。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学龄前儿童家长不同文化程度、职业和知识获取途径种类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Logistic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大专及以上学历(OR=2.812,95%CI:1.190~6.649)、多种知识获取途径(OR=2.826,95%CI:1.143~6.990)的学龄前儿童家长儿童保健知识知晓率较高(均P <0.05)。结论 学龄前儿童家长儿童保健知识知晓率偏低,且受文化程度、知识获取途径种类等因素影响,应针对不同特征人群采取多渠道儿童保健知识宣传教育,以提升家长育儿水平。
张楠高雪婷王雯罗丹滕炜
关键词:学龄前儿童家长儿童保健知识
儿童家长实施护理干预在儿童计划免疫工作中的应用研究
2024年
讨论对儿童家长实施护理干预在儿童计划免疫工作中的应用研究。方法 选择2021年9月到2022年9月期间在我服务中心进行疫苗接种的60例儿童,分为两组,实验组中使用儿童计划免疫工作的综合护理,对照组中使用常规护理。结果 两组的家长对免疫工作的满意率,儿童接种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家长儿童计划免疫的相关知识知晓情况相比(P<0.05)。结论 在儿童计划免疫工作中实行针对儿童家长的综合护理,可提高儿童家长满意率,降低儿童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陈雪
关键词:儿童家长护理干预儿童计划免疫工作
基于跨理论模型的健康宣教对社区儿童家长儿童保健知识及健康管理能力的影响
2024年
探讨基于跨理论模型的健康宣教对社区儿童家长儿童保健知识及健康管理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03月~2022年08月本社区登记的儿童家长9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常规社区宣教,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基于跨理论模型的健康宣教,对两组家长儿童保健知识与健康管理能力进行比较。结果:干预前,两组家长儿童保健知识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家长儿童保健知识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家长的健康管理能力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家长的健康管理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跨理论模型的健康宣教可提高社区儿童家长儿童保健知识及健康管理能力,值得推广。
彭闪菲
关键词:健康宣教社区儿童家长儿童保健知识
广州市越秀区基层地区儿童家长预防接种态度及相关知识需求调查
2024年
了解广州市越秀区基层地区儿童家长的预防接种态度,并对儿童家长对相关知识需求进行调查,为制定宣教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对2023年本社区及流动性人员中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疫苗注射的0-6岁儿童家长360人进行问卷调查,并分析相关结果。结果 广州市越秀区基层地区的接种人口以本市人口为主,占总人数的80.83%。86.11%是由母亲主负责疫苗接种,儿童家长学历以本科为主,职业以个体户、商业服务和事业单位人员为主,家庭年收入10-20万比例最高。儿童未能及时带宝宝接种疫苗主要受到客观因素影响,儿童家长对于自费疫苗的选择顾虑较多,对于预防接种基础知识了解不够,可接受多种预防接种知识的宣传方式。
叶增华
关键词:预防接种儿童家长态度

相关作者

陈晓艳
作品数:57被引量:342H指数:10
供职机构:河北联合大学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健康教育 儿童家长 电话随访 预防接种 健康
余文周
作品数:162被引量:1,998H指数:25
供职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研究主题:预防接种 疫苗 免疫规划 接种率 麻疹
蒋泓
作品数:70被引量:372H指数:11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研究主题:孕期 母乳喂养 儿童家长 信度 孕前
尹遵栋
作品数:251被引量:2,800H指数:33
供职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研究主题:疫苗 流行病学特征 流行性乙型脑炎 预防接种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张莉萍
作品数:74被引量:522H指数:12
供职机构:上海市闵行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研究主题:预防接种 麻疹 接种 儿童家长 水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