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98篇“ 儒学经典“的相关文章
- 辜鸿铭儒学经典译作的跨文化传播话语价值研究——以《大学》《中庸》为例
- 2024年
- 近代以来,儒家经典作品通过西方传教士和汉学家的翻译得到了广泛的国际化传播。然而西方话语权下的儒经译作并未还原儒家文化的本貌。《大学》《中庸》的辜鸿铭译本,在语境、语言、宏观文化环境方面都具有跨文化传播的话语价值,其翻译理念和文化思想对当下中华传统文化走向世界仍具有参考价值。
- 周昊宇
- 关键词:辜鸿铭儒学经典跨文化传播话语研究
- “诗”为“政”用——作为儒学经典与政治手册的《毛诗序》被引量:1
- 2023年
- 《毛诗序》是按照儒家话语模式整合先秦儒家理论,对《诗经》进行阐释的。儒者们在阐释中依经立义,借《诗经》提出自己的理论主张,建立迎合封建统治需要的话语权与系统化、理想化的儒学诗教体系。《毛诗序》指向的是现世统治,具有明显的经世致用价值,旨在对上进行规劝、对下进行民众教化,继而维护统治的稳定。
- 陈孟婕
- 关键词:《毛诗序》儒学经典经世致用先秦儒家
- 我国儒学经典英译研究(2001—2021)
- 2022年
- 在中国文化“走出去”背景下,国内学界对我国儒学经典英译研究愈加关注。为分析儒学经典英译研究的现状、不足和发展趋势,以2001—2021年国内关于中国儒学经典英译的重要期刊论文为分析对象,从发文情况和研究热点等维度展开研究。基于当前研究存在的不足,研究方法有待多元化,应将数字人文方法与儒学经典翻译研究相结合,构建客观、可量化、可操作的传播效果评估体系,检验儒学文化“走出去”的渠道和效果。
- 夏云
- 关键词:儒学经典英译研究
- 唐代的正字运动与儒学经典用字研究被引量:1
- 2022年
- 以五经为代表的儒学经典用字异文数量很大,且情况复杂,历代学者在考订经典异文上耗费了很多精力。唐代的正字运动规模宏大,学术硕果主要有颜师古《五经定本》、张参《五经文字》、唐玄度《新加九经字样》及开成石经,它们不仅对经典用字的传承起到了规范作用,还大大增强了传统文字学的实用性研究。
- 康国章
- 日本近代初期对中国儒学的吸收与改造--以对《明治汉文教科书集成》中儒学经典的考察为例
- 2021年
- 明治时代的日本虽受到欧洲文明及先进科技的猛烈冲击,但在国语科尚未成立的日本近代初期(明治5-27年)的学校教育中,仍大体继承了江户以来各级学校以儒家文化为主的教学内容。日本在大量吸收中国儒学精髓的基础上,根据本国国情及实际社会需求等对其进行了改造,从而进一步实现了中国儒学的“日本化”,其中的重要举措之一便是对日本的汉文教学内容、教学目的及功用等所进行的改革。因此,通过对《明治汉文教科书集成》中收录的中国儒家经典的考察,总结出日本近代汉文教科书的选材特征,并针对影响其选文结果的诸因素展开深入的探究与分析,对了解与把握明治时期的日本对中国儒学思想的吸收、改造与传承等情况,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 徐丽丽丁佳华
- 关键词:儒学
- 论马一浮对六艺论儒学经典体系的重建被引量:6
- 2021年
- “六艺论”是马一浮毕生少有的系统阐述自己核心性思想的学说。马一浮的“六艺论”决不像许多人以为的仅仅是一种知识系统,它更是一种价值系统,蕴含了马一浮对传统儒学经典体系的一种全新的理解,也承载了马一浮对自己的六艺论儒学思想的系统建构。从这个意义上说,马一浮的“六艺论”已经完全超越了其知识论意义,而是马一浮通过对以六艺为中心的儒学传统经典体系的重建,实现他自己对传统儒学的基本精神和价值理想的回归。
- 朱晓鹏
- 关键词:马一浮六艺论
- 新媒体语境下儒学经典传播策略研究
- 2021年
- 儒家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儒学经典进行全面深入的了解,根据新时代命题,强调儒学经典的传播要善于挖掘人们共同、基本的愿望和需求,基于批判、对话式的传播理念来建立多向散发性的传播管道,让更多人成为自觉的传播主力军。
- 芦爱英
- 关键词:新媒体语境儒学经典
- “一带一路”背景下儒学经典的译介与传播研究被引量:1
- 2021年
- "一带一路"是实现文化走出去的重要战略构想,是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途径。推动"一带一路"倡议实施需要文化先行,因此开展"一带一路"背景下儒学经典的翻译和传播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儒学经典为研究对象,重点从儒学经典译介和传播角度出发,探讨"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华儒家经典译介与传播遭遇的现实困境,进而探讨儒学经典的译介策略以及传播路径,以期充分发挥儒学经典的时代意义和精神价值,为真正实现民心相通、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奠定基础。
- 聂庆娟
- 关键词:儒学经典
- 从“以经解经”到“以《易》解经”——清代以来儒学经典诠释中的一条哲学性进路被引量:2
- 2020年
- 清代经学承继汉儒“以经解经”的学术方法,惠栋、张惠言等利用这种方法研究《周易》,并复兴了汉代象数派易学传统,表现出一定的义理关注维度。焦循则从象数派易学中引申出旁通、相错、时行等原理,结合《易传》哲学来诠释儒家其他经典,是为“以《易》解经”的思想范式,这一范式又由太谷学派的几代学者发展并构建出一套比较严密的学说体系。这种经典诠释路径,其中蕴含了清儒对形而上问题的关注维度,在“以《易》解经”的诠释视角下,先秦儒家经典皆统贯于《周易》而构成一体,以人事合于天道,形成了清代以来经学的一条独特的哲学性进路。
- 姚彬彬
- 关键词:象数太谷学派
- 儒学经典中的道德文化解析——以《论语》为例
- 2019年
-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儒学经典是传统文化研究永不枯竭的源泉。而《论语》作为儒家思想的核心,集中传达了孔子的道德思想,表达了孔子关于为人处事、与人相处、治学为政、个人品格修养等方面的道德观念。作为儒家经典著作和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论语》具有崇高的地位和深远的指导意义,许多源于《论语》的道德思想深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数千年来广为流传、深入人心,彰显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时至今日,《论语》中的道德文化思想对于当今社会的个人品德、家庭道德和社会公德等各方面的道德文化建设实践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付丹
- 关键词:《论语》儒学经典道德文化
相关作者
- 吴洪成

- 作品数:387被引量:523H指数:10
- 供职机构:河北大学教育学院
- 研究主题:书院 清代 述论 奴化教育 教育
- 胡瑞琴

- 作品数:21被引量:31H指数:3
- 供职机构:鲁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 研究主题:传教士 四书 儒学 西方传教士 儒学观
- 于妍

- 作品数:2被引量:2H指数:1
- 供职机构:沈阳师范大学
- 研究主题:残疾学生 残疾人 学校职业教育 教育思想 特殊教育
- 王显春

- 作品数:9被引量:7H指数:2
- 供职机构:西南民族学院文学院汉语言文学系
- 研究主题:儒家 佛文化 封建统治者 种族 元杂剧作家
- 刘琳

- 作品数:8被引量:7H指数:2
- 供职机构:江苏省宿迁市马陵中学
- 研究主题:高中语文 新课程背景 校本课程开发 校本课程 空心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