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135篇“ 偏头痛患者“的相关文章
卵圆孔未闭封堵术治疗偏头痛患者的相关研究进展
2024年
大量的研究发现偏头痛与卵圆孔未闭这两种疾病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但关系性质尚不清晰。而引发偏头痛的病理机制也尚不确切,所以针对病因的治疗就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多项研究结果也提示,对于合并PFO的部分偏头痛患者,行PFO封堵术后临床症状得以改善,但也有研究认为介入手术的疗效优势尚不明显。本文主要从PFO与偏头痛之间的关系、两者相关的发病机制、PFO封堵术治疗偏头痛的相关研究及临床症状改善的相关因素等方面进行综述。
段雪蒙郭爱红
关键词:偏头痛卵圆孔未闭封堵术右向左分流
前庭性偏头痛患者顶叶岛盖2功能连接异常的静息态fMRI研究
2024年
目的探讨前庭性偏头痛(Vestibular migraine,VM)与无先兆偏头痛(Migraine without aura,MwoA)患者静息态功能连接之间的差异,以推断VM发病可能的神经影像学机制。方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2年12月在徐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30例VM患者作为试验组(男6例,女24例,平均年龄38.3岁),26例MwoA患者作为对照组(男7例,女19例,平均年龄35.5岁)。收集全部患者性别、年龄、教育年限、病程、发作频率等一般人口学及临床资料,以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头痛视觉模拟量表(VAS)、头痛影响测试问卷(Headache Impact Test-6,HIT-6)、偏头痛残疾程度评估问卷(Migraine Disability Assessment Questionnaire,MIDAS)资料。VM患者同时还接受眩晕障碍量表(Dizziness Handicap Inventory,DHI)、头晕VAS及日常活动前庭功能障碍等级量表(Vestibular Disorders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Scale,VADL)评估。所有患者均接受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扫描。以双侧顶叶岛盖2(Parietal opercular 2,OP2)和双侧初级视觉皮层(Primary visual cortex,V1)为感兴趣区,计算OP2及V1与全脑其他区域的功能连接在两组患者之间的差异。针对显著差异脑区,提取试验组患者每例被试功能连接z值,将功能连接z值与患者临床特征进行Pearson偏相关分析。应用SPSS 22.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VM组和MwoA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教育年限、病程、发作频率及MoCA、HAMA、HAMD评分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VM患者头痛VAS、HIT-6及MIDAS评分显著低于MwoA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和MwoA患者相比,VM患者左侧OP2与双侧楔前叶、左侧丘脑之间的功能连接显著增强,右侧OP2与左侧丘脑、右侧前扣带回之间的功能连接显著增强,P值均<0.05(错误发现率校正)�
陈正威林存鑫刘月季刘丹荣良群刘海艳魏秀娥肖利杰
关键词:无先兆偏头痛
偏头痛患者如何合理用药
2024年
偏头痛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头痛,表现为反复发作的搏动性中重度头痛,患者常伴有恶心或呕吐、畏光及畏声等症状,部分患者可有视觉、感觉、语言、运动、脑干功能障碍等先兆症状。偏头痛通常被认为是一种慢性发作的脑功能障碍,会导致严重的健康损失、生活质量下降,对患者及其家庭造成负面影响。
刘凯
关键词:先兆症状脑干功能搏动性偏头痛患者合理用药脑功能障碍
耳穴综合疗法治疗月经性偏头痛患者临床疗效及对血清前列腺素的影响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观察耳穴综合疗法治疗月经性偏头痛(MM)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前列腺素F2α(PGF_(2α))、前列腺素E_(2)(PGE_(2))含量、比值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66例肝火旺盛型MM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3例,脱落2例)和对照组(33例,脱落2例),并纳入20例健康女性作为正常组。对照组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每天2次,连续治疗3周;观察组予以耳穴综合疗法治疗,从月经来潮前2~5 d开始,1周治疗1次,共治疗3次。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于治疗前后及治疗后随访2个月经周期时以视觉模拟量尺(VAS)和偏头痛积分评价患者头痛程度,观察组、对照组和正常组分别于治疗前后测定月经期血清PGF_(2α)、PGE_(2)含量并计算PGF_(2α)/PGE_(2)比值,评定两组MM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及随访时VA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及随访时偏头痛积分中头痛发作次数、每次发作持续时间、头痛程度及伴随症状评分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PGF_(2α)含量高于正常组(P<0.05),PGE_(2)含量低于正常组(P<0.05),PGF_(2α)/PGE_(2)比值高于正常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血清PGF_(2α)含量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血清PGE_(2)含量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血清PGF_(2α)/PGE_(2)比值均明显降低(P<0.05),且对照组较正常组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的临床有效率为93.5%(29/31),对照组的临床有效率为77.4%(24/31),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耳穴综合疗法治疗肝火旺盛型MM疗效明显优于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在
邵国梁黄绍磊李瑞杨佃会王萌萌
关键词:耳穴综合疗法月经性偏头痛前列腺素F2Α前列腺素E2
用于女性偏头痛患者分流和临床决策的偏头痛患者卵圆孔未闭风险预测模型
2024年
目的探究合并卵圆孔未闭(patent foramen ovale,PFO)女性偏头痛患者的临床特征并设计女性偏头痛患者PFO风险预测模型(migraineur PFO risk prediction model,MPRPM)。方法选取2019年6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期间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就诊的女性偏头痛患者。收集患者术前信息以及停药后的随访结果,并根据食管超声结果,将患者分为PFO阳性组和PFO阴性组。构建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和随机森林模型并对其多维度验证。根据准确率下降系数(mean decrease accuracy,MDA)筛选关键特征并构建MPRRM。结果共纳入305名女性患者,其中PFO阳性组204人,PFO阴性组101人,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偏头痛发病年龄、发作频率、发作时严重影响生活、运动相关性头痛、月经引起的头痛、先兆性偏头痛和隐源性脑卒中病史是PFO阳性患者的预测因素。随机森林模型可以预测女性偏头痛患者PFO发病率,其AUC为0.895(95%CI:0.847~0.943)。MPRPM的灵敏度为71.6%,特异度为91.1%(AUC:0.862,95%CI:0.818~0.906,P<0.001)。最佳临界值为2.5分。模型分类正确的患者症状改善率高于分类不正确的患者(94.3%vs.82.0%,P=0.023)。结论确定了女性偏头痛患者合并PFO的预测因素。MPRPM可为女性偏头痛患者的诊断过程和治疗决策提供指导,辅助偏头痛患者就诊分流,减轻医疗负担。
张晓春范家宁朱丽张峰林大卫王婉凌潘文志周达新葛均波
关键词:偏头痛
血瘀型偏头痛患者采用血府逐瘀汤加减和盐酸赛庚啶片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
2024年
分析偏头痛患者(血瘀型)应用不同药物治疗方案的价值差异。方法 随机选取偏头痛患者76为调研对象,利用随机法分为两个小组,将单独应用西药治疗的38例患者作为单药组,将中西药联合治疗的38例患者作为联药组,比较不同药物治疗的价值差异性。结果 联药组治疗总有效率比单药组高(P<0.05)。互比两组治疗前中医症候积分,差距小(P>0.05),治疗后互比,联药组比单药组低(P<0.05)。互比两组治疗前头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以及疼痛评分,差距小(P>0.05),治疗后互比,联药组比单药组少(短或低)(P<0.05)。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比较低,二者互比,无差异(P>0.05)。互比两组治疗前CGRP、5-HT、DA水平,差距小(P>0.05),治疗后互比,联药组比单药组高(P<0.05)。结论 偏头痛患者(血瘀型)在中西医联合(血府逐瘀汤+盐酸赛庚啶片)治疗下,症状改善明显且预后效果显著,还可调节神经递质水平,这对病情好转极为有利,可将该治疗方案广泛应用于血瘀型偏头痛患者治疗中。
康丽慧
关键词:血瘀型偏头痛血府逐瘀汤盐酸赛庚啶片中医症候
一种偏头痛患者PFO风险评估及临床决策辅助模型及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偏头痛患者PFO风险评估及临床决策辅助模型及方法,获取偏头痛患者特征等构建中国偏头痛数据库,发掘PFO相关偏头痛特征因子权重、特征因子强度等级,特征因子权重得分值Pia及因子强度等级得分值Pib。根据输入因...
范家宁张晓春张峰林大卫张蕾侯士强张蔚菁周达新葛均波
偏头痛患者的述情障碍
2024年
述情障碍是表现为难以识别自我感受、难以描述感受及外向型思维的一种多重人格特征。述情障碍被认为可能是发作性、慢性偏头痛和药物过量性头痛的潜在特征。目前对偏头痛与述情障碍相关性的研究较少,本研究通过对述情障碍概念、分型、危险因素及机制、述情障碍与偏头痛相关性进行综述,探讨偏头痛患者述情障碍的特点,提高临床医生在头痛诊治过程中对述情障碍的识别水平,使患者得到及时的干预和治疗。
孙晓梅刘卫业(综述)陈春富
关键词:偏头痛头痛述情障碍
针刺配合天麻钩藤饮治疗肝阳上亢型偏头痛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
2024年
分析肝阳上亢型偏头痛患者以针灸+天麻钩藤饮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 抽取82例偏头痛患者进行本次本次研究,患者均为肝阳上亢型头痛,以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41例(针刺)、观察组41例(针刺+天麻钩藤饮),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差异。结果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4个疗程后各项指标,观察组治疗有效率较高,从数值百分比对比,实验组治疗效果更好;实验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及脑部血流速度更低;实验组头痛控制情况更优(P<0.05)。结论 针刺配合天麻钩藤饮对于肝阳上亢型偏头痛患者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除改善患者头痛症状外,患者眩晕、心烦易怒以及失眠多梦等症状也有所改善,进一步促进患者恢复,值得推广。
王艳峰刘小博
关键词:针刺天麻钩藤饮
癫痫并发偏头痛患者临床特点分析
2024年
探究癫痫并发偏头痛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干预的有效性。方法 将我们医院神经内科在2021年6月-2023年5月就诊的癫痫并发偏头痛患者65例设为试验组,将同期神经内科收治的65例癫痫患者设为参照组,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疾病特点,两组分别实施对应的治疗干预后对比两组的疗效差异。结果 与参照组患者对比,试验组患者的临床特点主要表现为癫痫病程时间长、发作频率高等方面(P<0.05),而两组的癫痫分型没有很大的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的治疗优良率、癫痫发作次数、癫痫持续时间、疼痛评分存在很大的差异(P<0.05)。结论 神经内科的癫痫并发偏头痛患者的临床特点表现为发作频率、癫痫病程等方面,给予药物治疗后单纯癫痫患者的效果明显比并发偏头痛患者更低、治疗难度较大,所以临床中应结合癫痫并发偏头痛患者的病情特点和实际情况开展个性化的优化治疗。
张珂铭陈明丽邓婧
关键词:癫痫临床疗效

相关作者

王小姗
作品数:281被引量:586H指数:12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
研究主题:脑磁图 儿童失神癫痫 发作期 癫痫患儿 偏头痛患者
陈春富
作品数:97被引量:535H指数:14
供职机构:山东省立医院
研究主题:偏头痛 偏头痛患者 发病机制 黄芪甲苷 氟桂利嗪
吴迪
作品数:18被引量:9H指数:2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
研究主题:脑磁图 偏头痛患者 多频段 静息态 神经网络
刘红星
作品数:18被引量:10H指数:2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
研究主题:偏头痛患者 脑磁图 发作期 听觉 大脑皮层
于生元
作品数:487被引量:4,552H指数:25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研究主题:偏头痛 头痛 上矢状窦 硬脑膜 电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