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79篇“ 俄共(布)“的相关文章
- 俄共(布)、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1921—1949年党员吸收机制分析
- 2024年
- 党员吸收机制决定着一党党员的质量与数量,处理好质量和数量间的矛盾,决定着党组织的纯洁性、凝聚力和战斗力。俄共(布)的建党方式作为国共两党学习的模板,以“制度吸收为主,战时征收为辅”的方式党吸收党员,同时以进行“重新登记”的方式完成自我革新。中国国民党“改组”后,效仿俄共(布)的组织原则、组织结构等建立党员吸收机制,但存在要求不具体、实施不严格、泛滥式吸收党员、组织约束力不足等问题,蒋介石等右派发动的“清党”,使国民党遭受严重创伤。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制度上、形式上借鉴俄共(布)的党员吸收机制,根据形势任务的变化对其进行完善,依据党的建设的基本规律来推进党的组织建设。
- 王杰
- 关键词:俄共(布)中国国民党中国共产党
- 俄共(布)在华革命委员会研究评析被引量:1
- 2023年
- 俄共(布)在华革命委员会有关档案公布后,学术界围绕革命委员会的性质及其与中共早期组织的关系展开了热烈讨论,提出了各自不同的观点。主要观点可归纳为中共早期组织、社会主义者同盟或其领导机构、隶属于俄共(布)组织系统、共产国际在华一级机关、维经斯基和陈独秀联络与协调方式等方面。这些观点虽有值得肯定的地方,但均值得商榷。革命委员会不同于中共早期组织,且与中共早期组织没有直接关系,它是共产国际及其代表为实现在中国建立一个隶属于俄共(布)系统、受俄共(布)领导或掌控的中国共产党而催生的组织形态。中国共产党人坚持独立自主建党,厌恶或排斥共产国际及其代表的建党路线及实践,致使以革命委员会为基础的建党活动无疾而终。
- 黄爱军
- 关键词:中共
- 列宁关于俄共(布)勇于自我革命的实践和思想被引量:2
- 2023年
- 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和俄共(布)努力在党内开展了自我革命的实践。内容主要有:承认党内在要不要签订布列斯特和约的问题上犯有“革命空谈”的错误;承认党内关于工会作用的大争论是耽误事业发展的“奢侈行为”,是产生党内派别活动并破坏党组织统一的有害行为;承认党在国内战争时期犯有采取“战时共产主义”措施的失误;承认共产党人在新经济政策时期严重地存在着不善于领导经济的缺陷。他领导俄共(布)同上述错误行为进行严肃的斗争,要求党迅速克服存在的问题。上述列宁和俄共(布)的实践体现了执政的共产党自我革命的精神。同时列宁就俄共(布)敢于承认自身的错误和勇于自我革命的重要意义阐述了重要的思想。列宁及俄共(布)自我革命的实践和思想对新时代加强中国共产党的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 王一娟俞良早
- 关键词:自我革命列宁党的建设
- 俄共(布)十大党内团结统一问题研究
- 俄共(布)十大党内团结统一决议与无产阶级政党的发展有着密切联系,蕴含着俄国共产党丰富的发展经验。本文通过对俄共(布)十大党内团结统一决议进行认真研读和分析,翻阅大量与本课题相关的论著,以俄共(布)党内发生两次激烈的争论为...
- 尚青霏
- 十月革命后列宁提升俄共(布)党员质量思想探析
- 2022年
- 十月革命胜利之后,俄共(布)成为执政党。面对执政风险,列宁以党的组织建设为着力点,采取四大措施提升党员队伍质量。严把入口:入党申请人必须经受三重考验,即艰苦环境锻炼、介绍人严格审查、预备期考察。淬炼品质:通过党校、报刊、党日等途径,加强党员思想政治教育,提升理论水平和道德修养。增强本领:通过规范化培训和向资产阶级专家学习业务知识,提升党员管理水平和业务水平。自我净化:通过党员重新登记、动员党员到战争前线和参加星期六义务劳动等方式,及时发现不称职党员,并把他们开除党籍。
- 张有军
- 关键词:列宁俄共(布)执政党党员质量
- 十月革命后列宁关于俄共(布)政治建设的思想被引量:1
- 2022年
- 十月革命后列宁领导俄共(布)就加强党的政治建设进行了积极的实践。一是划清马克思主义与错误思潮的界限,如把党的名称改为俄国共产党(布),划清马克思主义政党与西方社会民主党、社会党的界限;制定和实施新经济政策,划清党的正确的政治路线与孟什维克错误言行的界限。二是同党内错误的政治派别作斗争,使党的事业前进在正确的政治路线上。如革命刚胜利时同以加米涅夫为首的“妥协派”作斗争,维护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同托洛茨基派、民主集中派、工人反对派等作斗争,维护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领导权。三是反对官僚主义,使党内充盈清明廉洁的正气。四是维护党中央权威,促进集体领导,加强党内监察,营造党内民主与和谐的政治生活氛围。
- 王一娟俞良早
- 关键词:俄共(布)政治路线执政地位
- 俄共(布)、共产国际与蒙古人民军的组建(1919—1921)被引量:1
- 2022年
- 十月革命后,蒙古革命者很快组织起来,并派遣代表团秘密前往苏俄寻求援助。苏俄方面对于蒙古代表团的援助请求,经历了从谨慎应对到积极援助的过程。1920年10月恩琴白卫军进入外蒙古是苏俄态度转变的关键节点和重要原因。在苏俄的援助下,蒙古人民党游击队成立并不断发展壮大。1921年6月苏俄红军以追剿恩琴白卫军残部为由进入外蒙古,扶植蒙古人民党掌握政权并着手创建蒙古人民军正规部队。共产国际驻远东全权代表舒米亚茨基为组建蒙古人民军设计的蓝本被蒙古临时人民政府全盘接受并贯彻实施,至1921年9月,蒙古人民军正式组建起来。蒙古人民军的创建不是单纯的军事问题,外蒙古局势变化及其所引起的苏俄对外蒙古政策联动是关键因素,而这一事件也折射出当时苏俄对华乃至整个远东地区的外交政策。
- 谷继坤
- 关键词:俄共(布)共产国际
- 俄共(布)“工会问题争论”的再认识与反思
- 2022年
- “工会问题争论”是俄共(布)探索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标志性事件,也是俄共(布)历史上规模空前、异常激烈的大论战,对俄共(布)党内政治生活和工会建设产生深远影响。托洛茨基的错误主张是该争论发生的直接原因,但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党执政经验的不足,缺乏解决党内矛盾的有力措施。争论以“工会国家化”为核心,围绕工会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地位、任务及作用展开,为新经济政策历史条件下构建社会主义时期工会理论体系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但也埋下了削弱党内民主、官办工会等隐患。这场争论在马克思主义工会学发展史中占有重要地位,对马克思主义工会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张春花
- 俄共(布)十大期间列宁关于维护党的集中统一的重要论述及其现实启示
- 2021年
- 俄共(布)十大召开前,俄共(布)党内的派别活动严重威胁到党的集中统一。在俄共(布)十大上,列宁从捍卫党和苏维埃的事业出发,指出党在面临种种危机的情况下,必须维护党的集中统一。为此,列宁从消除党内派别、开展思想斗争、严肃党内纪律、规范党内生活等四个方面对维护党的集中统一做出重要阐述。回顾列宁的这些重要论述,对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维护党的集中统一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 马赛
- 关键词:列宁
- “工人民主制”—俄共(布)新经济政策初期的党内民主设计
- 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领导的俄共和新生的苏维埃政权曾试图通过军事共产主义政策实现“直接过渡”,但结果却引发了1921年春的经济危机和社会危机。为因应危急情势,俄共在放弃军事共产主义而转向新经济政策的同时,提出将党的组织形式...
- 于明
- 关键词:俄共(布)新经济政策党内民主
- 文献传递
相关作者
- 俞良早

- 作品数:367被引量:484H指数:8
- 供职机构: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 研究主题:列宁 社会主义 新经济政策 马克思主义 经典作家
- 赵永华

- 作品数:164被引量:418H指数:11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
- 研究主题:布尔什维克 社会民主工党 一带一路 机关报 媒体
- 司永海

- 作品数:24被引量:14H指数:2
- 供职机构:商丘师范学院法学院
- 研究主题:列宁 党内民主 中国共产党 俄共(布) 党内民主思想
- 王进芬

- 作品数:66被引量:113H指数:5
- 供职机构: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 研究主题:列宁 党内民主 执政党 党内 执政
- 姚晓鸥

- 作品数:29被引量:60H指数:5
- 供职机构: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 研究主题:现象学 俄共(布) 布尔什维克 报纸 《真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