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94篇“ 侵位深度“的相关文章
- 东天山百灵山-尾亚地区花岗质岩体侵位深度及其地质意义
- 2024年
- 东天山的形成和演化是地学界长期关注的科学问题之一,但关于该地区晚古生代以来山体抬升剥露幅度的研究较少,制约了对东天山晚古生代以来造山过程的理解.以东天山百灵山、阿奇山、尾亚、天湖岩体为研究对象,在详细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进行了系统的黑云母、角闪石矿物结晶压力计算,以此确定这些岩石的侵位深度和侵位后的抬升剥露幅度.结果表明:百灵山二长花岗岩、英云闪长岩、花岗闪长岩的抬升剥露深度分别为3.2~5.0 km、2.7~3.9 km和1.9~3.3 km,阿奇山二长花岗岩和正长花岗岩的抬升剥露深度分别为4.4~5.3 km和4.5~5.7 km,尾亚二长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的抬升剥露深度分别为4.1~6.9 km和4.5~7.0 km,天湖二长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的抬升剥露深度分别为3.0~5.4 km和2.1~3.7 km.结合现有研究,认为东天山自晚石炭世以来抬升剥露幅度整体不大(≤5.5 km),但东段与西段存在差异性隆升现象,东段侵入体的抬升剥露幅度和平均速率差异更大.综合区域地质研究成果,认为这种差异性可能与晚古生代-早中生代期间区内塔里木板块与准噶尔-哈萨克斯坦板块的斜向碰撞有关,同时受到松潘-甘孜、羌塘和拉萨等条带状地体与东昆仑地体发生SSW-NNE向碰撞拼贴的影响.
- 吴慧芸宫相宽吴学谦木热地力·买合苏提谭俊杨浩东
- 关键词:花岗质岩石地质压力计侵位深度东天山
- 江西金滩岩体花岗岩的侵位深度——来自白云母矿物化学成分的约束
- 2024年
- 白云母是过铝质花岗岩中常见的矿物,可以用来作为限制岩体侵位深度的压力计矿物。文章利用电子探针对金滩二云母花岗岩中的白云母进行了化学成分分析,通过白云母结晶压力计算获得金滩岩体的侵位压力为4.9×10^(8)~6.1×10^(8)Pa,平均5.4×10^(8)Pa,对应的侵位深度为16~20 km,平均18 km。综合前人研究成果认为,华南印支期花岗岩侵位深度普遍为17~19 km,且华南印支期造山加厚的地壳厚度很可能≥50 km,而在燕山期经历了强烈的风化剥蚀去顶作用。这一认识为揭示华南地区相对缺乏印支期火山岩提供了一种新的解释。
- 陶继华杨跃贵张吉源石争许德如
- 关键词:花岗岩白云母侵位深度
- 秦岭造山带晚三叠世花岗岩体侵位深度及其构造意义
- 2023年
- 秦岭造山带广泛分布的晚三叠世花岗岩是华南板块和华北板块碰撞形成的典型产物,是造山带转入区域伸展构造体制的标志。目前关于秦岭造山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地球化学和年代学方面,而有关花岗岩侵位的温压等物理化学条件研究则相对较少。本文通过角闪石全铝压力计和角闪石-斜长石温度计计算,获得其温压数据。结果显示,糜署岭、老君山、秦岭梁、东江口岩体的侵位深度分别为11.4、7.3、8.3、8.5 km,对应于地壳中上部。糜署岭岩体主要为花岗闪长岩,侵位深度大于其余岩体(二长花岗岩),而且岩体的侵位深度主要和岩性有关。利用侵位深度和已发表的热年代学数据,对这些岩体侵位后的剥蚀速率进行估算,结果表明T_(3)-J_(2)的平均剥蚀速率约为140 m/Ma,说明燕山运动和印亚碰撞对秦岭造山带花岗岩的剥蚀贡献不大。
- 郑博洋冉亚洲李建刚蒋凯申琪宋世达李阳梁文天
- 关键词:侵位深度
- 黑龙江多宝山斑岩铜矿赋矿岩体侵位深度及其对成矿的约束被引量:3
- 2022年
- 多宝山铜矿是中国北方著名的斑岩型矿床,许多学者对该矿床的成因、大地构造环境、成矿机制等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较好的成果。但对矿床保存和后期改造尚缺研究,需要中低温热年代学研究控制矿床的剥蚀深度、阶段和时代,而含矿岩体的侵位深度是先决条件。为了准确确定多宝山铜矿含矿岩体的侵位深度,笔者选取赋矿花岗闪长斑岩体作为研究对象,并利用角闪石-斜长石地质温压计进行成矿深度分析。通过研究得出赋矿花岗闪长斑岩体成岩压力为1.69×10^(8)~1.78×10^(8)Pa,温度范围在650~710℃之间,成岩深度为6.36~6.69 km,对于研究矿床剥蚀深度及速率、演化阶段、构造背景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 冷亚星王建平任纪舜
- 关键词:花岗闪长斑岩侵位深度
- 辽东五龙金矿周缘早白垩世花岗岩体侵位深度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2
- 2021年
- 早白垩世岩浆活动对辽东半岛五龙地区金矿形成可能具有明显的制约作用,并可能为含金流体提供了热源及动力.五龙金矿南、北早白垩世三股流岩体和五龙背岩体角闪石-斜长石温压计计算结果表明,这2个岩体角闪石结晶温度为640.8~757.4℃,对应岩浆的侵位深度为5.9~9.7 km.角闪石TiO_(2)-Al_(2)O_(3)图解表明,三股流和五龙背岩体岩浆源区为壳幔混源.三股流和五龙背岩体侵位深度的差异表明,晚白垩世晚期至早始新世和晚始新世至渐新世五龙地区发生的两期强烈的差异性隆升和剥露过程使五龙岩体、三股流岩体及五龙背岩体在研究区大面积出露,含金矿脉随着区域性隆升到达近地表.考虑到辽东半岛与胶东半岛的相似构造背景,认为五龙地区具有进一步金矿勘探的价值.
- 李建锋刘建民刘建民王伟胡国辉张拴宏
- 关键词:早白垩世五龙金矿侵位深度
- 新疆阿尔泰二叠纪、三叠纪伟晶岩侵位深度研究
- <正>已有研究显示,阿尔泰造山带伟晶岩主要可划分出即二叠纪伟晶岩(280~260 Ma)、三叠纪伟晶岩(250~205 Ma)和侏罗纪伟晶岩(200~180 Ma)(任宝琴等,2011)。伟晶岩侵位深度与伟晶岩成岩成矿的...
- 张辉黄永胜吕正航唐勇
- 文献传递
- 新疆阿尔泰二叠纪、三叠纪伟晶岩侵位深度研究:来自流体包裹体的指示被引量:14
- 2016年
- 伟晶岩侵位深度与伟晶岩成岩成矿的温度、压力相联系,它间接地影响着岩浆演化的热历史和成矿物质的迁移、富集、沉淀过程。本文选取新疆阿尔泰山脉代表性4条二叠纪伟晶岩、5条三叠纪伟晶岩,开展伟晶岩早期结构带及晚期石英核中石英矿物捕获的含液体CO_2流体包裹体(B型)显微测温学研究。卡鲁安805、806、807号脉中石英-钠长石-锂辉石带中石英/锂辉石矿物捕获的B型流体包裹体显示与熔体-流体包裹体(A2型)共生的特征,指示其形成于岩浆-热液过渡阶段体系,其他伟晶岩早期结构带中B型流体包裹体呈负晶型,孤立状分布,与熔体包裹体(A1型)共生,指示其具有岩浆成因特征。三叠纪伟晶岩早期结构带中B型流体包裹体的盐度为2.20%~3.89%,均一温度为400~581℃,计算的捕获流体压力为235~308 MPa,对应的侵位深度为8.4~11.0 km。而二叠纪伟晶岩早期结构带中B型流体包裹体的盐度为4.62%~6.54%,均一温度为430~580℃,捕获的流体压力为319~406 MPa,对应的侵位深度为11.4~14.5 km。研究结果表明,三叠纪伟晶岩侵位深度明显不同于二叠纪伟晶岩侵位深度。三叠纪伟晶岩侵位相对较浅,并显示复杂矿化类型,如卡鲁安805、806、807号脉的Li矿化,柯鲁木特112号脉的Li-Be-Nb-Ta矿化以及可可托海3号脉的Li-Be-Nb-Ta-Cs-Rb-Hf矿化,指示侵位较浅的伟晶岩很可能更有利于岩浆分异演化以及成矿作用发生。
- 黄永胜张辉吕正航唐勇唐宏
- 关键词:阿尔泰造山带伟晶岩流体包裹体
- 华北地块北缘内蒙古固阳地区早二叠世岩体的侵位深度及其构造意义被引量:10
- 2014年
- 运用角闪石-斜长石温度计和角闪石全铝压力计估算的华北地块北缘内蒙古隆起西段固阳地区早二叠世花岗质岩体的结晶温度和侵位深度分别为679.1~728.7℃和15.6~19.8 km,表明自早二叠世以来,固阳地区至少有15.6km的地壳岩石被剥露.这一构造抬升及剥露是造成该区中—新元古代地层不连续分布及古生代—早中生代地层普遍缺失的最主要原因.岩体侵位深度与区域前二叠纪最大沉积地层厚度(13.0 kin)对比结果表明,早二叠世之前,华北地块北缘已经发生了明显的褶皱或逆冲构造变形,从而导致了地壳岩石的叠覆与加厚.这一早二叠世之前的构造变形及地壳加厚可能与晚古生代期间古亚洲洋板块向华北地块下俯冲有关.
- 吴飞张拴宏赵越叶浩
- 关键词:侵位深度花岗质岩体华北地块北缘
- 大别造山带早白垩世抬升演化研究——来自岩体侵位深度的证据被引量:8
- 2014年
- 北大别杂岩带是大别造山带内出露面积最大的构造-岩石单元,记录了造山后的构造活动信息.为了探讨大别造山带造山后的抬升演化过程及机制,本次工作在北大别杂岩带内具有精确锆石U-Pb年龄结果的岩体中采集了一系列花岗岩、花岗闪长岩、闪长岩和碱长花岗岩样品,在其中挑选角闪石进行电子探针分析,将分析结果利用角闪石Al压力计进行计算.分析结果显示,角闪石中总铝含量(p.f.u.)几乎全部介于1.17~1.97,XFe值在总铝含量大于1.17的样品中几乎全部介于0.4~0.65,由此计算出的压力值主要介于256.8~676.2 MPa.虽然早白垩世的主要隆升机制仍是伸展作用,但岩体侵位导致的局部不均匀抬升也具有重要作用.根据岩体120 Ma以来的埋藏深度分布,可以得出造山带在此时间以来表现为地垒-地堑式隆升.
- 王勇生王海峰盛勇向必伟
- 关键词:大别造山带
- 宁镇中段矿化斑岩体的侵位深度及剥蚀程度研究被引量:5
- 2013年
- 判别岩体侵位深度对找矿富有指导意义,查明岩体剥蚀程度是评价斑岩铜矿找矿前景的重要因素之一。运用岩体"盖层"厚度恢复法、成岩温度与压力计算法、蚀变矿化分带判别法、岩体的顶垂体、捕虏体、析离体及岩脉发育状况判别法,以及岩石的结构、构造和矿物结构形态判别法,综合研究了宁镇中段主要斑岩体的侵位深度和剥蚀程度,结果表明宁镇中段侵入体总体上具有由西向东、由南向北剥蚀程度逐渐加深的特点。
- 杨悸熒刘理湘
- 关键词:斑岩体侵位深度剥蚀程度
相关作者
- 陈振宇

- 作品数:191被引量:1,873H指数:25
-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 研究主题:电子探针 榴辉岩 岩体 锆石 金红石
- 汪洋

- 作品数:323被引量:1,934H指数:23
-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工程学院
- 研究主题:滑坡 花岗岩 地质意义 地球化学 大地热流
- 张拴宏

- 作品数:90被引量:1,430H指数:18
-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 研究主题:锆石 华北地块北缘 大火成岩省 岩床 径迹
- 胡芳芳

- 作品数:99被引量:965H指数:22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 研究主题:流体包裹体 白云鄂博 成矿流体 金矿床 成矿作用
- 范宏瑞

- 作品数:222被引量:2,616H指数:34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 研究主题:流体包裹体 白云鄂博 金矿床 成矿流体 金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