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46篇“ 供肝质量“的相关文章
实时组织弹性成像技术对移植患者质量及术后EAD发生的评估价值
2024年
目的探讨实时组织弹性成像技术(RTE)对移植患者质量及术后早期同种异体移植物功能障碍(EAD)发生的评估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10月—2022年1月于我院器官移植中心接受移植手术的受者58例,根据受者术后早期功能恢复情况,将其分为EAD组和非EAD组。收集两组受者移植术前相应常规超声检查及RTE测量结果、移植术前术后受者的功能和凝血功能结果、术前MELD评分等指标,并进行比较。对比较有差异的指标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分析相关因素的判断效能。结果EAD组受者的纤维化指数(LF Index)、术前MELD评分显著性高于非EAD组(t=4.822、2.902,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脏LF Index>1.645是受者移植术后EAD发生的危险因素;ROC曲线显示,LF Index预测受者术后EAD发生的AUC为0.840,灵敏度为82.4%,特异度为73.2%,截断值为1.645。结论移植术前LF Index高是受者移植术后发生EAD的危险因素,术前通过RTE测量LF Index对质量的评估及受者EAD发生的预测具有一定价值。
杨山褚夫娟张迪吴晓冬杨子祯王建红
关键词:肝移植弹性成像技术LOGISTIC模型
低温机械灌注通过YAP1/P53信号通路调节微线粒体自噬改善DCD质量
背景:低温机械灌注(HMP)相较静态冷保存(CS)可以更好保护线粒体免受缺血再灌注损伤(IRI)。YAP1被认为是机械刺激的介质,微线粒体自噬对线粒体具有保护作用。本文旨在研究HMP对大鼠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脏I...
刘佳
关键词:缺血再灌注损伤P53
基于高光谱成像技术的移植质量评估系统及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高光谱成像技术的移植质量评估系统及方法。本发明的评估系统包括运动控制系统、机械臂、高光谱空间扫描数据采集系统、实时传输处理系统、中央控制系统和显示屏,运动控制系统与机械臂电性连接,机械臂电性连接高...
胡良硕李涛慕凡王博吕毅
瞬时弹性成像技术对脑死亡捐献质量评估价值的研究
目的:体的选择是移植手术成功的关键,纤维化和脂肪变性会使移植物丢失的风险增加。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价瞬时弹性成像技术(Transientelastography,TE)对脑死亡体(Brain-deaddonor,DB...
陈雅洁
关键词:肝移植瞬时弹性成像肝纤维化
文献传递
活体器官捐献质量控制被引量:3
2021年
活体移植者评估是控制质量的主要环节。活体质量可以通过规范的手术前评估得到控制。主要包括对者健康情况的普查、潜在疾病或生理功能减退的评估、脏的解剖学分析以及潜在感染的判定。通过这些方面的评估,可以增加者捐献手术的安全,初步判定受者接受后可能面临的特殊风险,从而给予针对性的处置,改善活体移植预后。
朱志军张海明叶少军叶啟发王学浩
关键词:器官捐献器官移植供肝质量
移植组织溶血磷脂酰胆碱浓度的预测模型及其在质量评估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探索溶血磷脂酰胆碱随总缺血时间变化的规律以及其在质量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纳入2018年6月至2020年8月在我院行移植术的患者100例,分别在获取时和再灌注后采集组织标本,对标本进行病理形态学评分和溶血磷脂酰胆碱(lysophosphatidylcholine, LPC)组织浓度检测。同时本研究用不同的线性回归模型探索用获取时LPC浓度预测灌注后LPC浓度的预测模型,并评价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两个时间点早期移植物功能障碍(early allograft dysfunction, EAD)组溶血磷脂酰胆碱(LPC)组织浓度均显著高于非EAD组(P<0.05)。所有标本中再灌注后溶血磷脂酰胆碱组织浓度显著高于获取时。灌注后LPC组织浓度能较好地预测EAD的发生(AUC=0.909, 95%CI:0.849~0.969)cut-off值为15 258 fg/mg。灌注后LPC组织浓度(Y)呈现以总缺血时间t、获取时LPC(X0)以及两者交互效应为自变量的回归关系,其最佳回归方程为:Y=-7 554+22.64×t-0.1 692×X0+0.000 345×t×X0。其在建模集和验证集中的调整后决定系数R2′分别达到了0.9447和0.9154,能很好地解释LPC的变化,对灌注后LPC浓度有很好的预测精度。结论本研究构建的模型能较好地预测组织LPC浓度变化,并能反映的损伤程度,对预测EAD的发生具有临床价值。
王宏欧晏娇胡鹏刘炜李传红张雷达
关键词:溶血磷脂酰胆碱生物标记物病理形态学
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评估移植质量的临床价值被引量:2
2021年
目前等待移植的终末期病患者众多,快速、简便、无创、准确地评估质量,对改善移植受者的预后和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临床上尚没有统一的质量评估标准,大多采用综合评估的方法,包括者的临床指标、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以及病理学检查等。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可在移植术前评估质量及预测移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在移植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本文总结了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在评估血管变异、实质微循环灌注、脂肪变性程度、纤维化程度、体积与质量等方面的基本方法和研究进展,为临床质量评估提更多的方法与思路。
金洁玚任杰
关键词:超声超声造影肝移植血管变异微循环灌注胆道并发症
基于代谢产物分析建立质量评估列线图的临床研究
移植是终末期病唯一有效的治疗手段,但其复杂的术后并发症仍是棘手的难题。质量、受体全身情况、手术技术和围术期治疗方案是决定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严重程度的四个重要因素。随着移植手术操作步骤的逐步规范和围术期治疗方案的...
王宏
关键词:肝移植缺血时间代谢组学生物标记物
文献传递
2D SWE和ICG的联合应用在评估质量的临床价值初探
目的:探讨实时二维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two-dimensional shear wave elastography,2D SWE)联合吲哚菁绿试验(indocyanine green,ICG)评估功能与质量的临床价...
石尚亨
关键词:肝移植供肝质量
文献传递
吲哚菁绿试验联合二维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评估质量价值初探
2020年
目的探讨吲哚菁绿(ICG)试验联合二维剪切波弹性成像(2D SWE)技术评估质量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至2018年11月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器官移植中心完成脑死亡器官捐献的21例受者临床资料。获取前均于本院ICU完成ICG试验和2D SWE检查。根据受者移植术后早期功能恢复情况,将6例发生早期移植物功能不全受者列为观察组,将15例早期功能正常受者列为对照组。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受者年龄和移植前末次终末期病模型评分以及冷缺血时间、吲哚菁绿15 min滞留率(ICG-R15)、吲哚菁绿血浆清除率(ICG-PDR)和杨氏模量值。采用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比较两组受者移植前末次Child-Pugh评分和无期时间。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ICG试验、2D SWE及2D SWE联合ICG试验对移植受者术后发生早期移植物功能不全的预测效果。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受者平均年龄分别为(38±13)岁和(54±6)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40,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ICG-R15分别为(5.5±3.0)%和(3.2±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86,P<0.05);ICG-PDR分别为(21±5)%/min和(24±4)%/min,杨氏模量值分别为(5.0±1.3)kPa和(3.9±2.6)kPa,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655和-0.930,P均>0.05)。ICG-R15预测移植术后发生早期移植物功能不全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67(95%CI:0.490~1.000,P>0.05),ICG-PDR为0.789(95%CI:0.513~1.000,P<0.05),2D SWE为0.756(95%CI:0.5392~0.9719,P>0.05),ICG-R15联合ICG-PDR为0.767(95%CI:0.490~1.000,P>0.05)。ICG-R15及ICG-PDR联合2D SWE预测移植术后发生早期移植物功能不全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22(95%CI:0.608~1.000,P<0.05),最佳阈值为ICG-R15=4.15%,ICG-PDR=21.7%/min,杨氏模量值=3.00 kPa,敏感度为83.3%,特异度为86.7%。结论 ICG试验联合2D SWE技术对移植术后早期移植物功能不全的预测优于2D SWE或ICG试
石尚亨王建红王淑贤王利江王峰关鸽臧运金
关键词:肝移植供肝质量吲哚菁绿

相关作者

何晓顺
作品数:810被引量:2,044H指数:18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肝移植 肝移植术后 器官捐献 原位肝移植 肾移植
郭志勇
作品数:219被引量:283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肝移植 肝移植术后 器官捐献 器官移植 供肝
马毅
作品数:317被引量:914H指数:12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肝移植 肝移植术后 手术后并发症 原位肝移植 供肝
付贞
作品数:51被引量:58H指数:5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中南医院
研究主题:肝移植 冷保存 携氧 DCD 肝脏
王皓晨
作品数:15被引量:39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供肝质量 常温 心脏死亡 移植物 保存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