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554篇“ 位移模式“的相关文章
- 一种多位移模式下土拱效应探究装置及试验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位移模式下土拱效应探究装置及试验方法,它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土工效应探究试验装置单一、不能同时检测多种模式下的土拱效应的问题,具有能够实现平动、转动、主动及被动位移模式下的土工效应检测、操作简便、易于安装的...
- 张宏博刘源崔兵兵宋修广岳红亚陈奇杨振宇王喆于锦涛于瀚
- 基于翼板横向位移模式的箱梁剪力滞效应分析
- 2024年
- 以剪翘变形状态为分析对象,综合运用广义坐标法、剪翘变形协调条件和平衡微分方程,提出箱梁的翼板横向位移模式。基于最小势能驻值原理,推导考虑翼板横向位移影响的箱梁剪力滞解析解。引入翼板横向位移对剪力滞影响的差值比参数,详细分析截面参数及梁端约束条件对剪力滞差值比的影响。算例分析表明:翼板横向位移对剪力滞有一定的削弱作用,考虑横向位移的纵向应力与有限元解、实测值吻合更好;跨宽比、高宽比越大,剪力滞差值比越小;悬臂板宽度越大,剪力滞系数差值比越小;梁端约束条件越强,剪力滞差值比分布曲线越陡峭,约束条件较强时需考虑横向位移的影响。
- 张玉元马啸张元海张慧
- 关键词:箱梁剪力滞
- 可液化土层地震液化引起盾构隧道上浮位移模式被引量:1
- 2024年
- 针对地震时处于可液化土层中的盾构隧道易发生上浮的现象,为了探究上浮发生条件,通过有限差分模型与振动台试验相结合的方式探讨其上浮位移模式。基于有限差分软件FLAC3D建立地震动力液化分析模型,采用可以反映地震荷载作用下孔压增长的Finn液化本构模型,以超静孔压比为评价指标,通过振动台试验验证分析模型的可靠性;对数值模型设置不同的组合工况,分析标准贯入击数、隧道埋深对隧道上浮位移的影响,探究因地震导致隧道上浮的位移模式,即地震动剪切变形引起的隧道上浮位移和土层液化引起的隧道上浮位移,前者与隧道埋深有关,后者主要与土质条件(标准贯入击数)有关,分别得到两者的关系曲线;通过受力分析及公式推导得到隧道上浮临界超静孔压比,并与数值计算结果相互验证,得到判断地震液化引起隧道上浮的方法。研究结果表明:标准贯入击数越小、隧道埋深越小,则隧道上浮位移越大;地震液化引起隧道上浮的临界条件为隧道所受到的浮力大于隧道自重与隧道上覆土有效压力之和,可通过标准贯入击数或超静孔压比与隧道埋深的关系进行判断,如7°设防烈度下直径6.2 m埋深为10 m地下水位1 m的盾构隧道,标准贯入击数需小于7或超静孔压比需大于0.432才会发生由地基液化引起的上浮位移;该方法可为隧道抗震设计提供参考。
- 钟小春易斌斌竺维彬祝思然罗淑仪王奇
- 关键词:隧道工程盾构隧道地震液化隧道上浮
- 基于离散元模拟的不同挡土墙位移模式下非极限主动土压力
- 2024年
- 针对刚性挡土墙主动位移过程中砂土非极限主动土压力问题,利用PFC 2D分别对挡土墙绕墙顶转动(RB)模式、绕墙顶转动(RT)模式和平动(T)模式下砂土主动破坏过程进行模拟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不同位移模式下土体内摩擦角及墙土摩擦角调动规律存在差异。挡土墙主动位移过程中,RB模式下土体破坏从墙顶开始,向墙脚发展,土楔体内部只有靠近墙背侧区域出现主应力偏转现象,并且土楔体中内摩擦角调动值均能达到极限值。RT模式下,土体破坏沿着墙背和滑裂面从墙脚开始,向土体表面发展,墙后土楔体中上部区域主应力偏转角度较大,形成了大主应力拱,与此对应的是该区域内摩擦角调动值相对初始内摩擦角减小。T模式下,土体破坏分别沿着墙背从墙顶向墙脚发展以及沿着滑裂面从墙脚向土体表面发展,墙后土楔体内部会出现小主应力拱,且内摩擦角调动值从初始内摩擦角增加,但达不到极限值。
- 张帆殷铭孙峰冯国辉孙佳政刘冠水林刚李强徐长节
- 关键词:离散元模拟土压力土拱效应
- 不同位移模式下锚定板类挡土墙土压力试验装置及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不同位移模式下锚定板类挡土墙土压力试验装置及方法,它解决了无法实现对不同位移模式下挡土墙土压力分布规律进行试验研究的问题,研究挡土墙不同位移模式下挡土墙土压力分布规律,其技术方案为: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设...
- 宋修广李为传陈奇岳红亚于锦涛张宏博鲁亮
- 刚性挡土墙位移模式对土压力的影响试验研究被引量:1
- 2023年
- 挡土墙位移模式对墙后土压力分布及土体滑移变形与破坏模式具有重要影响。研究采用开发的可视化挡土墙模型箱和石英砂填料,开展平动、绕底部转动、绕顶部转动、绕中点逆时针转动和绕中点顺时针转动5种模式的模型试验。将实测土压力与现有计算理论进行对比,对静止土压力、极限土压力及其土压力随挡墙位移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同时采用粒子图像测速技术分析土体的滑移变形特征和破坏模式。结果表明:静止土压力沿墙深呈线性增长趋势,由于砂土超固结导致实测值大于理论值;不同位移模式土体达到极限状态所需的位移量存在较大差异;由于砂土密实程度高,导致平动、绕底部转动、绕顶部转动极限土压力实测值小于理论值;绕中点逆时针转动和顺时针转动极限土压力合力作用点较绕顶部转动和绕底部转动分别出现上移和下移;不同位移模式的滑移面呈现出不同的形态,实测滑移面倾角略大于理论值;绕底部转动、绕中点顺时针转动表现为渐进式破坏,平动、绕顶部转动、绕中点逆时针转动表现为整体式破坏。
- 芮瑞蒋旺徐杨青夏荣基Edo Ekata Emmanuel丁锐恒
- 关键词:土力学刚性挡土墙位移模式土压力破坏模式
- 一种大变形走滑断层位移模式监测方法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大变形走滑断层位移模式监测方法,属于岩体工程技术领域;监测方法包括:沿断层深度方向钻取穿断层深孔,并依次沿穿断层深孔长度方向在其内部间隔依次设置多个初始监测点,且相邻的初始监测点在第一方向上的投影的间距为...
- 高阳周辉陈珺胡明明卢景景张传庆王家豪
- 位移模式对重力式加筋土挡墙受力特性影响模型试验
- 2023年
- 为研究重力式加筋土挡墙在挡墙位移至极限主动状态下的土体受力与变形形态,通过改变埋设筋材层数、筋材强度和间距、筋材与挡墙连接方式、筋材长度及挡墙位移模式,对挡墙做了6种工况的模型试验,进行了挡墙进入极限主动状态所需最大位移量、墙内竖向土压力、靠近墙面板处水平土压力、墙顶竖向位移及筋材拉伸应变等分布规律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加筋可以提高挡墙达到极限主动状态所需最大位移量,减小静止状态及主动状态下靠近墙面板处土压力;挡墙进入极限主动状态时,靠近墙面板处填土表面相对沉降较大;挡墙位移对筋材应变影响很小;靠近墙面板处竖向土压力衰减量与埋深正相关,平动模式衰减量最大.加载点下竖向土压力增大量与埋深负相关.在重力式加筋土挡墙上部与底部提高筋材强度及埋设筋材层数,靠近墙面板处提高埋设筋材层数或筋材强度并将筋材与挡墙连接,结构中下部适当减少筋材长度,相比普通重力式挡墙可提高挡墙抗倾覆滑移能力,增强挡墙结构稳定性.
- 杜浩源刘杰高斌艾钰皓杨皓源
- 关键词:土压力模型试验挡墙位移
- 基于非均匀位移模式的隧道开挖引起邻近桩基响应研究
-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大量盾构工程涌现在城市建筑密集的区域,盾构隧道施工面临越来越复杂的施工环境因素,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也愈发突出。盾构隧道在城市环境中掘进时,土体经历着复杂的加卸载过程,土体及周围环境结构经历着复杂的、...
- 王茂林
- 关键词:隧道开挖
- 一种位移模式下无拖曳卫星姿态确定传感器故障诊断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位移模式下无拖曳卫星姿态确定传感器故障诊断方法,包括:定义无拖曳系统的坐标系,确定单一检验质量无拖曳卫星的动力学组成和静电耦合力模型,建立位移模式下无拖曳卫星的动力学模型,构造非线性状态空间方程,对姿态确...
- 毕诚党朝辉岳晓奎
相关作者
- 徐长节

- 作品数:562被引量:1,787H指数:22
- 供职机构:华东交通大学
- 研究主题:基坑 盾构隧道 基坑开挖 围护结构 动力响应
- 王绍凯

- 作品数:28被引量:9H指数:1
- 供职机构: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
- 研究主题:位移模式 拖曳 推力器 单自由度 负刚度
- 李明群

- 作品数:52被引量:28H指数:2
- 供职机构: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
- 研究主题:推力器 角速度 位移模式 卫星姿态 磁力矩器
- 蒋庆华

- 作品数:65被引量:11H指数:2
- 供职机构: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
- 研究主题:卫星 位移模式 拖曳 推力器 航天器
- 王丽娇

- 作品数:52被引量:12H指数:2
- 供职机构: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
- 研究主题:航天器 位移模式 拖曳 单自由度 负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