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34篇“ 似海底反射“的相关文章
地震剖面中天然气水合物海底反射层的判断方法
本发明所述的地震剖面中天然气水合物海底反射层的判断方法,属于海洋地球物理领域,该方法提出在数值模型中求解二维剖面中天然气水合物海底反射层位置的技术手段,以期通过两矩阵相减结果的临界数值判断依据提高BSR存在解释结果的...
李昂王宏斌杨金秀孙运宝曹红陈烨耿威董刚
地震剖面中天然气水合物海底反射层的判断方法
本发明所述的地震剖面中天然气水合物海底反射层的判断方法,属于海洋地球物理领域,该方法提出在数值模型中求解二维剖面中天然气水合物海底反射层位置的技术手段,以期通过两矩阵相减结果的临界数值判断依据提高BSR存在解释结果的...
李昂王宏斌杨金秀孙运宝曹红陈烨耿威董刚
卷积神经网络在海底反射层识别中的应用
天然气水合物是天然气与水合物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类冰状结晶物质,广泛存在大陆边缘以及永久冻土区,被誉为21世纪最具商业开发前景的绿色清洁战略能源。水合物勘探工作中,使用勘探数据资料实现水合物存在性判别及层位揭露是重大难...
郭振威胡隆运王妍艺
关键词:天然气水合物卷积神经网络
南海马尼拉海沟中部俯冲增生楔中发现海底反射
2022年
通过多道地震数据处理,首次在马尼拉海沟中部俯冲增生楔的地震剖面上发现海底反射(Bottom Simulating Reflectors,BSR),其与海底反射平行,振幅极性相反.通过对多个地震道集的速度谱提取地震波层速度,结果显示,BSR上覆地层速度为2267~2553 m·s^(-1),下伏地层为1977~2132 m·s^(-1),两者差异明显.BSR与海底面之间地层即水合物稳定带的时间厚度为440~519 ms.BSR特征明显的区域位于中段,宽度为38 km,水深为2850~3130 m,靠近海沟的西段以及与吕宋海槽相邻的东段间断有BSR分布,特征不是很明显.综合以上特征,推测BSR上覆地层是含水合物层,下伏地层疑含气.基于水合物的形成与保存条件以及逆冲断层的发育程度,认为马尼拉海沟中部俯冲带,增生楔的中段是水合物分布有利区,赋存水合物的可能性比较大.
刘杰阎贫阎贫王潇徐云霞于俊辉
关键词:增生楔天然气水合物地震波速度
海底反射层与天然气水合物成藏关系研究进展与展望被引量:8
2020年
双BSR已成为国际水合物研究的新热点,其在水合物成藏机制、分布富集规律及水合物钻采站位优选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国际上对双BSR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双BSR的识别、成因机制及其与水合物成藏关系的研究几个方面,但存在双BSR的识别方法和技术有限,双BSR形成机制不明及保存机理不清等诸多难题,尤其是将双BSR与水合物-游离气体系统一起来开展水合物动态成藏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中国南海海域已发现双BSR存在的证据,然而研究程度极低且严重滞后,亟需开展双BSR识别与刻画,双BSR成因机制及影响因素分析,双BSR形成变化与水合物动态成藏关系及双BSR对多类型水合物勘探开发影响等方面的研究。阐明双BSR与水合物动态成藏关系并建立动态演化的水合物-天然气体系模式,为深入研究双BSR及水合物成因机制、分布规律及其地质历史中的演变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亦可深化水合物成藏理论研究并推进水合物勘探开发。
张伟梁金强苏丕波王力峰林霖黄伟尉建功梁劲
关键词:天然气水合物游离气成藏机制勘探开发
西沙海域海底反射地震特征及分布控制因素
天然气水合物可以通过多种方法进行识别,但囿于成本及获取数据范围的限制,地震方法仍然是研究海洋天然气水合物的重要工具,而海底反射(BSR)是海域水合物识别的重要标志之一。依据中国石油采集的三维地震资料,在我国西沙群岛南部...
李丽杨志力吴敬武杨涛涛鲁银涛
关键词:西沙海域似海底反射天然气水合物
文献传递
南海珠江口盆地东部海域含海底反射沉积层纵波速度结构:反射波旅行时反演结果被引量:1
2016年
文章利用2012年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在南海珠江口盆地东部海域采集的多道地震(MCS),通过反射波旅行时反演了含海底反射(BSR)沉积层的纵波速度结构。从反演的速度结构上,我们发现BSR上方附近速度在横向上变化较大,存在一个明显的相对高速区域(1800~2200m?s?1)以及一个相对低速的区域(1500~1700m?s?1)。结合多道地震成像的结果,我们把相对高速区域解释为含水合物层,而相对低速区域可能不含水合物或者仅含少量的水合物。BSR一般认为是水合物稳定存在区域的底界面,反演的速度结构结果表明水合物在稳定带内分布不稳定、不连续。相对低速区域的存在可能表明该低速区域下的BSR与水合物的赋存无关,仅仅反映了正常沉积地层与下伏游离气层的界面。
刘斌耿建华
关键词:似海底反射
细粒沉积物中裂隙和大孔隙内弱海底反射与天然气水合物之间的可能联系——来自新西兰Hikurangi陆缘的结果
2016年
众所周知,隙问沉积物孔隙中少量的自由气具有明显较低的压缩(P-)波速,即纵波速度(Vp)。结合天然气水合物存在导致的纵波速度适度增大,认为该效应通常是因天然气水合物稳定带底部(BGHS)海底反射的强负反射系数所致。然而多个地方观测到弱的海底反射界面与沉积物孔隙中有自由气存在的认识明显不一致。因此,本文提出了一个新西兰东部Hikurangi陆缘弱海底反射的岩石物理模型。在一个弱海底反射附近的海底露头获得的细粒泥岩样品的薄片显示以裂隙和化石内大孔隙形式存在的大孔隙度。采用Kuster-Toksoz理论,预测了饱水隙间微孔的岩石地震波速度和模拟裂隙或顺从大孔隙内充填天然气或水合物的岩石地震波速度,将反射系数为.0.016的弱海底反射野外观测结果与两个端元模型比较:(1)水充填空隙的岩石之上,沉积物浓度〈4%的水合物充填空隙的岩石,或(2)水充填空隙之下,浓度〈2%的天然气完全充填空隙的岩石。在自然界,一个水合物系统有可能是这些端元模型组合,也可能是水和天然气或水合物混合充填的大孔隙度的组合。研究结果表明弱海底反射可能由完全饱水隙间孔的细粒沉积中裂隙和大孔隙内的水合物系统所致。水合物稳定区生成的甲烷通过扩散驱动短距离运移到大孔隙空间中,或者基于其他地质因素,我们更偏向于沿着裂隙从更深部源岩长距离的平流运移模型。
Haunxin BaiI. A. PecherL. Adam陈庆任金锋万玲范广慧
关键词:天然气水合物似海底反射岩石物理
可能代表以往气候状态的黑海多层海底反射
2013年
多瑙河深海扇的高分辨率地震反射数据上出现的多层海底反射是一种先前未知的模式,其声学特征表明了游离气的存在。我们的研究表明,这一模式与多瑙河扇的典型水道一溢堤系统结构相关。发育于水道一溢堤系统中的多层海底反射形成一个相对封堵的含气系统,其顶部位于气体水合物稳定带底界之上。在这一系统内部,游离气在岩性、构造和地层的联合作用下聚集于气体水合物稳定带底界之下。最上部的BSR与当前稳定的气体水合物稳定带底界对应,甲烷占气体组分的99%以上。根据小同气体组分和温度压力条件模型得出的气体水合物稳定带底界的深度表明,对应水合物稳定带底界的多层BSR,(1)要么是含有大量的高分子烃类或者硫化氯的气体水合物层,(2)要么是代表冰期与当前温度条件之间的稳定气候事件。由于假设(1)所必需的气体水合物组分与这一研究区域正常的游离气组分是明显矛盾的,因而我们认为此处的多层BSR最可能是早期气体水合物稳定带底界的残留,它与气候连续变暖的步调是对应的。在此情况下,多层BSR能提供这些时期的海底古温度值并因此可能揭秘以往的气候状态。
Irina PopescuMarc De BatistGilles Lericolais梁蓓雯
关键词:似海底反射气体水合物气体地震数据深海扇
珠江口盆地深水区晚中新世以来构造沉降与海底反射(BSR)分布的关系被引量:17
2012年
2007年中国在南海北部神狐海域通过钻探首次获得天然气水合物样品,证实了珠江口盆地深水区是水合物富集区。通过对珠江口盆地深水区构造沉降史的定量模拟研究,发现晚中新世以来区内构造沉降总体上具有由北向南、自西向东逐渐变快的演化趋势;从晚中新世到更新世,盆地深水区经历了构造沉降作用由弱到强的变化过程:晚中新世(11.6~5.3Ma),平均构造沉降速率为67m/Ma;上新世(5.3~1.8Ma),平均构造沉降速率为68m/Ma;至更新世(1.8~0Ma),平均构造沉降速率为73m/Ma。而造成这些变化的主因是发生在中中新世末—晚中新世末的东沙运动和发生在上新世—更新世早期的台湾运动。东沙运动(10~5Ma)使盆地在升降过程中发生块断升降,隆起剥蚀,自东向西运动强度和构造变形逐渐减弱,使得盆地深水区持续稳定沉降;台湾运动(3Ma)彻底改变了盆地深水区的构造格局,因重力均衡调整盆地深水区继续沉降,越往南沉降越大。将海底反射(BSR)发育区与沉降速率平面图进行叠合分析,发现80%以上的BSR分布趋于构造沉降速率值主要在75~125m/Ma之间、沉降速率变化迅速的隆坳接合带区域。
于兴河梁金强方竞男丛晓荣姜龙燕王建忠
关键词:珠江口盆地深水区构造沉降

相关作者

宋海斌
作品数:263被引量:1,818H指数:31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
研究主题:天然气水合物 地震海洋学 南海北部 内孤立波 地震
江为为
作品数:107被引量:1,075H指数:23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研究主题:地壳结构 地球物理场特征 地球物理研究 地球物理场 地质构造
吴时国
作品数:254被引量:2,274H指数:31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研究主题:天然气水合物 南海北部 深水区 南海北部陆坡 海底滑坡
郝天珧
作品数:418被引量:3,090H指数:37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研究主题:海底地震仪 海底地震 地震层析成像 地壳结构 地球物理研究
徐华宁
作品数:75被引量:389H指数:13
供职机构: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
研究主题:天然气水合物 水合物 神狐海域 地震资料 海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