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209 篇“ 伯格曼 “的相关文章
如何打破在线课堂沉默?——基于伯格曼 技术哲学的分析 被引量:1 2024年 沉默的学习者在面授课堂中屡见不鲜,而在线课堂中的学生沉默现象也尤为突出。在线互动等策略的实施试图打破沉默的气氛,然而若不能揭开沉默现象背后的根本原因,学生沉默现象只会愈发普遍。本研究借助伯格曼 技术哲学观点,全面审视在线课堂中学生沉默的本质,以人—技关系为起点,理解装置如何通过中介作用助推技术信息的去情境化过程,进而影响学习者的身体感知和行为方式。而缺乏具身支撑的数字媒介传递,必然导致互动的自然性和流畅性受损,进而引发沉默现象。在此背景下,建议积极开展装置范式的双重优化,明确教育实践的具身聚焦,实现技术信息的事实还原,为打破在线课堂沉默、提升在线教学活跃度、推动技术促进在线教学纵深发展提供借鉴与反思。 赵丽 刘寅生关键词:学生沉默 在线课堂 浅析英格玛·伯格曼 影视版歌剧《魔笛》中的亲密性 2024年 瑞典国宝级导演伯格曼 在60多年的职业生涯中执导了近70部电影,然而,许多人并不了解的是,他不仅是一名出色的电影导演,也是一名杰出的戏剧与歌剧导演。他所执导的歌剧电影《魔笛》斩获了1976年BAFTA电视奖的最佳外国电视节目奖,并在2006年莫扎特诞辰250周年之际被评为电影版莫扎特歌剧的代表作之一。(1)尽管这部电影歌剧获得了广泛的好评和可观的票房,但尚未得到音乐界的广泛关注。目前,仅有几位学者对这部电影表现出了研究兴趣。英国作家杰里米·坦布林在专著《歌剧、意识形态和电影》(Opera, Ideology and Film)中从性别、政治和文化的角度探索了这部电影所蕴含的社会意义。美国音乐学家玛西亚·西特伦则在文章《电影之声》(Voicing the Cinema)中讨论了伯格曼 的《魔笛》与声音中心主义的关联。 王昕关键词:歌剧电影 魔笛 教育元宇宙的伦理隐忧及其消解之策——基于伯格曼 的技术哲学视角 被引量:1 2024年 教育元宇宙是元宇宙技术与教育相互建构下的创新性成果,也是未来网络教育发展的新形态,它突破了时空边界与物理条件的限制,开拓了超越现实的教育情境,让学生的多样化发展成为可能。然而教育元宇宙也隐藏着伦理风险,主要体现在师生虚拟主体性的膨胀、教师角色的边缘化以及学生真实生命体验的遮蔽,从伯格曼 的技术哲学角度来看,教育元宇宙处于“装置”的范式之下,它会否定人在教育实践活动中的在场参与性,将教育异化为学习消费,使教育目的与手段分离。但人在“装置”面前并非无能为力,通过对现实中身体主体的关照,以“聚焦物”连接人与教育情境,并鼓励师生对教育实践的“在场参与”,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消解教育元宇宙的伦理风险,实现教育的价值追求。 王苇琪关键词:伦理风险 伯格曼 技术哲学 英格玛·伯格曼 电影中的趣味研究 本文以英格玛·伯格曼 电影中的趣味为研究对象,借助美学理论中的趣味概念、布迪厄文化社会学中的趣味模式对伯格曼 电影作品中创作相关的大众趣味、中产阶级趣味和合法趣味分别进行考察,在此基础之上深入分析了伯格曼 本人的创作来源与创作... 王子轩关键词:趣味 布迪厄 区隔 伯格曼 电影《呼喊与细语》的影像造型分析2023年 目的:《呼喊与细语》是由瑞典导演伯格曼 执导的情感电影。伯格曼 的电影以思想深邃的风格和富含哲理的主题表达著称,他习惯把现实、记忆和梦境打乱组合,善于利用影像造型表达情绪,让观众的心灵受到震撼。电影油画般的唯美画面、独特的镜头语言值得后人研究,表达出的深层次的人性情感值得探索。方法:文章从镜头语言、光线色彩、声音特征、人物塑造等方面探索《呼喊与细语》的艺术特色,挖掘独特的拍摄技巧和剪辑手法,旨在为影视从业者提供创作思路。在影片的视听语言方面,剖析大胆的色彩元素、独特的打光方式、细节的音乐叙事,准确感受到不同角色的性格特征和创造窒息冷漠环境的场面调度。在影片的哲学内涵方面,夸张的情节暗讽了人性的虚伪冷漠,主题和结局表达出对爱的渴望。结果:影片围绕宗教、生命、爱的主题展开,运用巧妙的手法,给观众带来新的思考。伯格曼 的电影能够超越感觉,直接触及观众情感,深入灵魂。色调构图的美感和人物形象的饱满透露出其对人们失去灵魂的悲哀与惋惜。结论:《呼喊与细语》是一部女性主义巅峰之作,聚焦女性的生存环境与精神状态。文章从四个女主人公的角度进行分析,展现伯格曼 眼中的女性世界,为哲学电影指明方向。 陆思瑶关键词:伯格曼 影像造型 女性主义 浅析伯格曼 黄金时期电影中的哲学思想变迁 2023年 英格玛·伯格曼 的电影以独特晦涩的作者风格和深刻的主题表达著称,他的电影中常出现的死亡、生存、信仰、怀疑、亲近与疏离等主题都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思考.通过《第七封印》《处女泉》《犹在镜中》三部拍摄于伯格曼 黄金时期的电影来浅析伯格曼 的哲学思想变迁. 王文东 王梓儒关键词:伯格曼 哲学思考 剧场中的悖论 评法国当代戏剧《伯格曼 小姐》 2023年 世界电影史上有一个很难让人不注意的名字,英格玛·伯格曼 ,作为最伟大的电影导演之一,其作品独特的艺术性和哲学性不仅为电影研究提供了丰富宝贵的资源,也为当代各门类艺术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这次法国野驴剧团带来的《伯格曼 小姐》便是以伯格曼 1996年的编剧作品《私谈》为灵感而制作的一部戏剧作品。 张青关键词:伯格曼 世界电影史 戏剧作品 当代戏剧 哲学性 伯格曼 技术范式下虚拟现实技术的伦理问题探析 虚拟现实技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不断优化,现已成为当代有影响力的新兴技术之一。虚拟现实技术能够创建一个允许人类交互构想的高度沉浸的虚拟空间,拓展了传统实践的空间界限,使得人类活动可以突破时空的桎梏,并能充分发挥人类的想象... 黄华关键词:虚拟现实技术 伦理 被操纵与记录的婚姻生活 评法国野驴剧团《伯格曼 小姐》 2023年 法国野驴剧团的《伯格曼 小姐》,改编自导演英格玛·伯格曼 的编剧作品《私谈》。故事讲述的是中年女性安娜厌倦了婚姻生活,爱上了比自己小10余岁的年轻人。与那些经典小说里的女性比如安娜·卡列尼娜或者海丝特·白兰的命运不同,经历着折磨与痛苦的安娜并没有走向万劫不复的深渊。与毁灭相比,从生活之镜照见真实的自我心理状态,才是这部戏的关键。 翟月琴关键词:安娜·卡列尼娜 伯格曼 婚姻生活 经典小说 小姐 伯格曼 喷剂对乳腺癌术后放疗患者放射性皮肤损伤发生的影响2023年 目的:探讨伯格曼 对乳腺癌术后放疗患者放射性皮肤损伤的预防作用。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20年1月~2021年6月在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放疗的乳腺癌术后患者80例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康复新液外喷,观察组采用伯格曼 外喷,对两组治疗后放射性皮肤损伤情况进行统计,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后的生活质量,评估两组治疗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25.00%(10/40)]相比,观察组治疗后放射性皮肤损伤发生率[7.50%(3/40)]较低(P<0.05);两组治疗后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SF-36)中社会功能、躯体功能、精力状态、生理功能、生理职能、健康状况、情感职能及精神健康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整体治疗满意度优于对照组,且治疗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术后放疗患者采用伯格曼 喷剂可有效预防放射性皮肤损伤,有效提高治疗满意度,改善生活质量。 高广禄 付姗姗 林布雷关键词:乳腺癌 放疗 伯格曼 放射性皮肤损伤 术后 改善生活质量
相关作者
林地·伯格曼 作品数:1 被引量:0 H指数:0 供职机构:芝加哥大学 研究主题:医学伦理 医患关系 受试者保护 知情同意权 知情同意 潘汝 作品数:19 被引量:29 H指数:3 供职机构:浙江传媒学院文学院 研究主题:伯格曼 身体 管窥 电影 教育现状 赵然 作品数:44 被引量:32 H指数:3 供职机构:河北大学 研究主题:游国恩 楚辞 新媒体 楚辞学 电影 卢红阳 作品数:15 被引量:27 H指数:2 供职机构:南昌大学 研究主题:磁共振 迭代 非凸 欠采样 彩色图像 金陵 作品数:231 被引量:1,634 H指数:13 供职机构:苏州市电化教育馆 研究主题:课程教学法 课堂 教学法 信息技术 课程